二十一 千裡茫茫若夢
關燈
小
中
大
到銀絹了。
”智光微微一笑,說道:“契丹少産布匹,糧食不足,須仰給于大宋,契丹看在銀錢分上,不來攻宋,當然也是個重要原因。
另有一個原因,卻是由于令尊做了大大的好事。
” 蕭峰奇道:“我爹爹?我爹爹隻是個親軍總教頭,武功雖高,但職位低微,逢上國家大事,在朝裡可說不上話。
”智光道:“親軍總教頭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後。
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後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
每逢宋遼有甚争議,你爹爹總是向皇帝與太後進言,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
你爹爹職位是低的,但國家大權操在太後和皇帝手裡,太後和皇帝說不打仗,就不打了。
宋遼不動兵戈,兩國軍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損折兵員,又不多耗軍費糧食,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那是多大的好事。
” 智光大師喝了幾口茶,續道:“自大宋開國以來,一直是遼強宋弱,何況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敵西夏,隻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決不會興兵北攻。
令尊勸谏遼主與宋朝和好,初時宋朝并不知曉,後來消息慢慢南傳,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腦才知令尊的作為,萬萬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這樣的好人。
有人就想給令尊送禮,令尊卻遣人一一退回,隻說:‘我的恩師是南朝漢人,蕭遠山力阻對大宋用兵,乃為了報答恩師的深恩厚德。
’帶頭大哥和老衲、汪幫主到後來才得知,我們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萬分。
帶頭大哥說,這些年來日夜耿耿于懷,既對不起令尊,又生怕宋遼戰事再起。
幸好遼國君王與太後愛護百姓,不啟戰端,想來遼主也親身嘗到了休兵守盟的好處,體會了令尊諄諄進谏的美意。
我們卻親手害死了這樣一位造福萬民的活菩薩,因此大家決意保全你性命,再設法培養你成材。
”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
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将武人,何嘗有絲毫含疚之心,隻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
我爹爹卻緻力于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于兩國,功德勝于我十倍。
”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個疑團。
” 智光擡頭思索半晌,緩緩地道:“我們初時隻道令尊率領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奪經書,待得讀了這石壁遺文,方知事出誤會,大大錯了。
令尊既已決意自盡,決無于臨死之前再寫假話來騙人之理。
他如前赴少林寺奪經,又怎會攜帶一個不會絲毫武功的夫人、懷抱一個甫滿周歲的嬰兒?事後我們查究少林奪經這消息的來源,原來是出于一個妄人之口。
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料想他不忿帶頭大哥的武功、聲名在他之上,要他千裡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敗壞他的名聲。
” 蕭峰道:“嗯,原來是有人不懷好意。
這妄人後來卻怎樣了?” 智光道:“帶頭大哥查明真相,自是惱怒之極,那妄人卻已逃了個不知去向,從此無影無蹤。
如今事隔三十年,想來也必不在人世了。
” 蕭峰道:“這妄人捏造這個大謠言,未必隻是想開開玩笑、敗壞别人名聲而已。
他想害死我爹爹之後,挑起宋遼紛争,兩國就此大戰一場,兵連禍結,鬧得兩敗俱傷。
這妄人多半來自高麗,或為西夏部屬,總之是對宋遼兩國用心險惡。
大師稱他為‘妄人’,那是慈悲了。
”他雖生性粗豪,但任丐幫幫主多年,平日留心軍國大事,思念所及,便不單隻是江湖武林中的仇殺争利。
智光點頭道:“施主畢竟是做大事的人,一轉念便想到了天下大勢。
多少學武之人,想來想去,卻隻在武功、派别、名聲這些小事中兜圈子。
那帶頭大哥鑄成這個大錯,三十年來日夜憂心如焚,生怕遼兵南下,痛悔自責,苦受熬煎,受的罪也已大得很了。
世上怨仇宜解不宜結,怨怨相報,殊屬無謂,不如心下坦然,一笑了之。
還有一個原因,說來卻對施主有點兒不敬了。
”蕭峰道:“請大師指點。
” 智光緩緩地道:“施主要找帶頭大哥報仇,帶頭大哥早就決意絕不逃避。
别說蕭施主武功卓絕,便一個全然不會武功之人,隻須持一柄短刀去,便一刀刺死了他。
但帶頭大哥身旁的好手卻不計其數,他們要全力維護帶頭大哥,那不用說了。
就算帶頭大哥下令制止,甘心就死,他一死之後,他手下人若群起而攻,卻也難以抵擋。
” 蕭峰心中一凜:“我縱然殺得元兇首惡,終究敵不過對方人多勢衆。
但蕭峰豈是畏首畏尾、知難而退之人?父母大仇,不共戴天,男子漢大丈夫,怕什麼艱難危險?我蕭峰偏偏要知難而進。
”當即站起,恭恭敬敬地道:“多謝大師指點,蕭某愚魯,還是想去見見那位帶頭大哥。
此人害得我從小便得不到親生父母恩養,豈是小事?” 智光道:“蕭施主定要知道此人名字?”蕭峰道:“是,請大師慈悲。
” 智光道:“老衲聽說蕭施主為了查究此事,已将丐幫徐長老、譚公、譚婆、趙錢孫四位打死,又殺了鐵面判官單正滿門,将單家莊燒成了白地,料得施主遲早要來此間。
施主請稍候片刻。
”說着站起身來。
蕭峰待要辯明徐長老等人非自己所殺,智光已頭也不回地走入了後堂。
過了一會,樸者和尚走到客堂,說道:“師父請兩位到禅房說話。
”蕭峰和阿朱跟着他穿過一條竹蔭森森的小徑,來到一座小屋之前。
樸者和尚推開闆門,道:“請!”蕭峰和阿朱走了進去。
隻見智光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向蕭峰一笑,說道:“施主所問,老衲不答。
”伸出手指,在地下寫起字來。
小屋地下久未打掃,積塵甚厚,隻見他在灰塵中寫道:“萬物一般,衆生平等。
漢人契丹,一視同仁。
恩怨榮辱,玄妙難明。
當懷慈心,常念蒼生。
” 寫畢微微一笑,便閉上了眼睛。
蕭峰瞧着地下這八句話,怔怔出神,心想:“在佛家看來,不但仁者惡人都是一般,連畜生餓鬼、帝皇将相亦無差别,我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實在殊不足道。
但我不是佛門子弟,怎能如他這般灑脫?”說道:“大師,到底那個帶頭大哥是誰,還請見示。
”連問幾句,智光隻微笑不答。
蕭峰定睛看時,不由得大吃一驚,見他臉上雖有笑容,卻似僵硬不動。
蕭峰連叫兩聲“智光大師”,見他仍無半點動靜,伸手探他鼻端,原來呼吸早停,已然圓寂。
蕭峰凄然無語,跪下拜了幾拜,向阿朱招招手,說道:“走吧!” 兩人和樸者和尚告别,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地回向天台縣城。
走出十餘裡,蕭峰說道:“阿朱,我全無加害智光大師之意,他……他……他又何苦如此?”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坐,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别。
他以為徐長老等人都是你殺的,他決意不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自忖難逃你毒手,跟你說了那番話後,便即服毒自盡。
”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不語。
阿朱忽道:“蕭大爺,我有幾句不知進退的話,說了你可别見怪。
”蕭峰道:“怎地這等客氣起來?我當然不會見怪。
”阿朱道:“我想智光大師寫在地下的那幾句話,倒也很有道理。
什麼‘漢人契丹,一視同仁。
恩怨榮辱,玄妙難明。
’其實你是漢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又有什麼分别?江湖上刀頭上的生涯,想來你也過得厭了,不如便到雁門關外去打獵放牧,中原武林的恩怨榮辱,從此再也别理會了。
” 蕭峰歎了口氣,說道:“這些刀頭上掙命的勾當,我的确過得厭了。
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無挂,當真開心得多。
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阿朱臉上一紅,低聲道:“我不是說‘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
兩個人天天在一起,一睜眼便互相見到了。
”說到這裡,将頭低了下去。
蕭峰雖是個粗豪漢子,但她這幾句話中的含意,卻也聽得明明白白,她是說要和自己終身在塞外厮守,再也不回中原了。
蕭峰初時救她,隻不過一時意氣,待得她追到雁門關外,偕赴衛輝、泰安、天台,千裡奔波,日夕相親,才處處感到了她的溫柔親切,此刻更聽到她直言吐露心事,不由得心意激蕩,伸出粗大的手掌,握住了她小手,說道:“阿朱,你對我這麼好,不以我是契丹賤種而厭棄我麼?” 阿朱道:“漢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麼貴賤之分?我……我喜歡做契丹人,這是真心誠意,半點也不勉強。
”說到後來,聲音有如蚊鳴,細不可聞。
蕭峰大喜,突然伸掌抓住她腰,将她身子抛上半空,待她跌了下來,然後輕輕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地向她瞧了一眼,大聲道:“阿朱,你以後跟着我騎馬打獵、牧牛放羊,是永不後悔的了?”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後悔。
跟着你吃盡千般苦楚,萬種熬煎,也是歡歡喜喜。
” 蕭峰大聲道:“蕭某得有今日,别說要我重當丐幫幫主,便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幹。
我甯可做契丹人,不做漢人。
阿朱,這就到信陽找馬夫人去,她肯說也罷,不肯說也罷,這是咱們最後要找的一個人了。
一句話問過,咱們便到塞外打獵放羊去也!” 阿朱道:“蕭大爺……”蕭峰道:“從今而後,你别再叫我什麼大爺、二爺了,你叫我大哥!”阿朱滿臉通紅,低聲道:“我怎麼配?”蕭峰道:“你肯不肯叫?”阿朱微笑道:“千肯萬肯,就是不敢。
”蕭峰笑道:“你姑且叫一聲試試。
”阿朱細聲道:“大……大哥!” 蕭峰哈哈大笑,說道:“是了!從今而後,蕭某不再是孤孤單單、給人輕蔑鄙視的胡虜賤種,這世上至少有一個人……有一個人……”一時不知如何說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願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
”說得誠摯無比。
蕭峰縱聲長笑,四周山谷鳴響,他想到阿朱說“願意生生世世,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她明知前途滿是荊棘,卻也甘受無悔,心中感激,雖滿臉笑容,腮邊卻滾下了兩行淚水。
前任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家住在河南信陽鄉下。
丐幫總舵在河南洛陽,信陽與衛輝離總舵均不甚遠,都是在京西南北兩路之内。
蕭峰偕阿朱從江南天台山前赴信陽,走的大半倒是回頭路,千裡迢迢,在途非止一日。
兩人自從在天台山上互通心曲,兩情缱绻,一路上按辔徐行,看出來風光骀蕩,盡是醉人之意。
阿朱一向不善飲酒,為了助蕭峰之興,也常勉強陪他喝上幾杯,嬌臉生暈,更增溫馨。
蕭峰本來滿懷憤激,但經阿朱言笑晏晏,說不盡的妙語解頤,悲憤之意也就減了大半。
這一番從江南北上中州,比之當日從雁門關外趨疾山東,心情是大不相同了。
蕭峰有時回想,這數千裡的行程,迷迷惘惘,直如一場大夢,初時噩夢不斷,終于轉成了美夢,若不是這嬌俏可喜的小阿朱,活色生香的便在身畔,真要懷疑此刻兀自身在夢中。
這一日來到光州,到信陽已不過兩日之程。
阿朱說道:“大哥,你想咱們怎樣去盤問馬夫人才好?” 那日在杏子林中、聚賢莊内,馬夫人言語神态對蕭峰充滿敵意,且頗有誣陷,蕭峰雖甚不快,但事後想來,她喪了丈夫,認定丈夫是他所害,恨極自己原是情理之常,如若不恨,反于理不合了。
又想她是個身無武功的寡婦,倘若對她恫吓威脅,不免大失自己豪俠身份,更不用說以力逼問。
聽阿朱這麼問,不禁一怔,說道:“我想咱們隻好善言相求,盼她能明白事理,不再冤枉我殺她丈夫。
阿朱,不如你去跟她說,好不好?你口齒伶俐,大家又都是女子,隻怕她一見我之面,滿腔怨恨,立時便弄僵了。
” 阿朱微笑道:“我倒有個計策在此,就怕你覺得不好。
”蕭峰忙問:“什麼計策?”阿朱道:“你是大英雄、大丈夫,不能向她逼供,卻由我來哄騙于她,如何?” 蕭峰喜道:“如能哄得她吐露真相,就再好也沒有了。
阿朱,你知道我日思夜想,隻盼能手刃這大惡人。
我本是契丹人,他揭穿我本來面目,那是應該的,令我得知自己的祖宗是什麼人,我原該多謝他才是。
可是他為何殺我養父養母?殺我恩師?迫我傷害朋友、背負惡名、與天下英雄為仇?我若不将他砍成肉醬,又怎能定得下心來,一輩子和你在塞上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說到後來,聲音越來越高亢。
近日來他神态雖已不如往時之郁郁,但對這大惡人的仇恨之心,決不因此而減了半分。
阿朱道:“這大惡人如此陰毒地害你,我隻盼能先砍他幾刀,幫你出一口惡氣。
咱們捉到他之後,也要設一個英雄大宴,招請普天下英雄豪傑,當衆說明你的冤屈,回複你的清白名聲。
” 蕭峰歎道:“那也不必了。
我在聚賢莊上殺了這許多人,和天下英雄結怨已深,已不求旁人諒我。
蕭峰隻盼了斷此事之後,自己心中得能平安,然後和你并騎在塞外馳騁,咱二人終生和虎狼牛羊為伍,再也不要見中原這些英雄好漢了。
” 阿朱喜道:“那真是謝天謝地、求之不得。
”微微一笑,說道:“大哥,我想假扮一個人,去哄得馬夫人說出那個帶頭大哥的姓名來。
” 蕭峰一拍大腿,叫道:“是啊!我怎地沒想到這一節?你的易容神技用在這件事上,真再好也沒有了。
你想扮什麼人?” 阿朱道:“這就要請問你了。
馬副幫主在世之日,在丐幫中跟誰最為交好?我假扮了此人,馬夫人想到是丈夫的知交好友,料來便不會隐瞞。
” 蕭峰道:“嗯,丐幫中和馬大元兄弟最交好的,一個是王舵主,一個是全冠清,一個是陳長老,還有,執法長老白世鏡跟他交情也很深。
”阿朱嗯了一聲,側頭想像這幾人的形貌神态。
蕭峰又道:“馬兄弟為人沉靜拘謹,不像我這樣好酒貪杯、大吵大鬧,因此平時他和我甚少在一起喝酒談笑。
全冠清、白世鏡這些人和他性子相近,常在一起鑽研武功。
” 阿朱道:“王舵主是誰,我不認得。
那個陳長老麻袋中裝滿毒蛇、蠍子,我一想到身上就起雞皮疙瘩,這門功夫可扮他不像。
全冠清口音古怪,要扮他半天是扮得像的,但如在馬夫人家中耽得時候久了,慢慢套問她口風,隻怕露出馬腳。
我還是學白長老的好。
他在聚賢莊中跟我說過幾次話,學他最容易。
” 蕭峰微笑道:“白長老待你甚好,力求薛神醫給你治傷。
你扮了他的樣子去騙人,不有點對他不起麼?” 阿朱笑道:“我扮了白長老後,隻做好事,不做壞事,不累及他的名聲,也就是了。
” 當下在小客店中便裝扮起來。
阿朱将蕭峰扮作了一名丐幫的五袋弟子,算是白長老的随從,叫他越少說話越好,以防馬夫人精細,瞧出了破綻。
蕭峰見阿朱裝成白長老後,臉如寒霜,不怒自威,果然便是那個丐幫南北數萬弟子既敬且畏的執法長老,不但形貌逼肖,而說話舉止更活脫便是個白世鏡。
蕭峰和白長老相交十年以上,竟看不出阿朱的喬裝之中有何破綻。
兩人将到信陽,蕭峰沿途見到丐幫人衆,便以幫中暗語與之交談,查問丐幫中首腦人物的動向,再宣示白長老來到信陽,令馬夫人先行得到訊息。
隻要她心中先入為主,阿朱的裝扮中即便露出了破綻,她也不易知覺。
馬大元家住信陽西郊,離城三十餘裡。
蕭峰向當地丐幫弟子打聽了路途,和阿朱前赴馬家。
兩人故意慢慢行走,挨着時刻,傍晚時分才到。
白天視物分明,喬裝容易敗露,一到晚間,看出來什麼都朦朦胧胧,便易混過了。
來到馬家門外,隻見一條小河繞着三間小小瓦屋,屋旁兩株垂楊,門前一塊平地,似是農家的曬谷場子,但四角各有一個深坑。
蕭峰深悉馬大元武功家數,知這四個坑是他平時練功之用,如今幽明異路,不由得
”智光微微一笑,說道:“契丹少産布匹,糧食不足,須仰給于大宋,契丹看在銀錢分上,不來攻宋,當然也是個重要原因。
另有一個原因,卻是由于令尊做了大大的好事。
” 蕭峰奇道:“我爹爹?我爹爹隻是個親軍總教頭,武功雖高,但職位低微,逢上國家大事,在朝裡可說不上話。
”智光道:“親軍總教頭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後。
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後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
每逢宋遼有甚争議,你爹爹總是向皇帝與太後進言,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
你爹爹職位是低的,但國家大權操在太後和皇帝手裡,太後和皇帝說不打仗,就不打了。
宋遼不動兵戈,兩國軍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損折兵員,又不多耗軍費糧食,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那是多大的好事。
” 智光大師喝了幾口茶,續道:“自大宋開國以來,一直是遼強宋弱,何況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敵西夏,隻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決不會興兵北攻。
令尊勸谏遼主與宋朝和好,初時宋朝并不知曉,後來消息慢慢南傳,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腦才知令尊的作為,萬萬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這樣的好人。
有人就想給令尊送禮,令尊卻遣人一一退回,隻說:‘我的恩師是南朝漢人,蕭遠山力阻對大宋用兵,乃為了報答恩師的深恩厚德。
’帶頭大哥和老衲、汪幫主到後來才得知,我們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萬分。
帶頭大哥說,這些年來日夜耿耿于懷,既對不起令尊,又生怕宋遼戰事再起。
幸好遼國君王與太後愛護百姓,不啟戰端,想來遼主也親身嘗到了休兵守盟的好處,體會了令尊諄諄進谏的美意。
我們卻親手害死了這樣一位造福萬民的活菩薩,因此大家決意保全你性命,再設法培養你成材。
”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
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将武人,何嘗有絲毫含疚之心,隻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
我爹爹卻緻力于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于兩國,功德勝于我十倍。
”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個疑團。
” 智光擡頭思索半晌,緩緩地道:“我們初時隻道令尊率領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奪經書,待得讀了這石壁遺文,方知事出誤會,大大錯了。
令尊既已決意自盡,決無于臨死之前再寫假話來騙人之理。
他如前赴少林寺奪經,又怎會攜帶一個不會絲毫武功的夫人、懷抱一個甫滿周歲的嬰兒?事後我們查究少林奪經這消息的來源,原來是出于一個妄人之口。
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料想他不忿帶頭大哥的武功、聲名在他之上,要他千裡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敗壞他的名聲。
” 蕭峰道:“嗯,原來是有人不懷好意。
這妄人後來卻怎樣了?” 智光道:“帶頭大哥查明真相,自是惱怒之極,那妄人卻已逃了個不知去向,從此無影無蹤。
如今事隔三十年,想來也必不在人世了。
” 蕭峰道:“這妄人捏造這個大謠言,未必隻是想開開玩笑、敗壞别人名聲而已。
他想害死我爹爹之後,挑起宋遼紛争,兩國就此大戰一場,兵連禍結,鬧得兩敗俱傷。
這妄人多半來自高麗,或為西夏部屬,總之是對宋遼兩國用心險惡。
大師稱他為‘妄人’,那是慈悲了。
”他雖生性粗豪,但任丐幫幫主多年,平日留心軍國大事,思念所及,便不單隻是江湖武林中的仇殺争利。
智光點頭道:“施主畢竟是做大事的人,一轉念便想到了天下大勢。
多少學武之人,想來想去,卻隻在武功、派别、名聲這些小事中兜圈子。
那帶頭大哥鑄成這個大錯,三十年來日夜憂心如焚,生怕遼兵南下,痛悔自責,苦受熬煎,受的罪也已大得很了。
世上怨仇宜解不宜結,怨怨相報,殊屬無謂,不如心下坦然,一笑了之。
還有一個原因,說來卻對施主有點兒不敬了。
”蕭峰道:“請大師指點。
” 智光緩緩地道:“施主要找帶頭大哥報仇,帶頭大哥早就決意絕不逃避。
别說蕭施主武功卓絕,便一個全然不會武功之人,隻須持一柄短刀去,便一刀刺死了他。
但帶頭大哥身旁的好手卻不計其數,他們要全力維護帶頭大哥,那不用說了。
就算帶頭大哥下令制止,甘心就死,他一死之後,他手下人若群起而攻,卻也難以抵擋。
” 蕭峰心中一凜:“我縱然殺得元兇首惡,終究敵不過對方人多勢衆。
但蕭峰豈是畏首畏尾、知難而退之人?父母大仇,不共戴天,男子漢大丈夫,怕什麼艱難危險?我蕭峰偏偏要知難而進。
”當即站起,恭恭敬敬地道:“多謝大師指點,蕭某愚魯,還是想去見見那位帶頭大哥。
此人害得我從小便得不到親生父母恩養,豈是小事?” 智光道:“蕭施主定要知道此人名字?”蕭峰道:“是,請大師慈悲。
” 智光道:“老衲聽說蕭施主為了查究此事,已将丐幫徐長老、譚公、譚婆、趙錢孫四位打死,又殺了鐵面判官單正滿門,将單家莊燒成了白地,料得施主遲早要來此間。
施主請稍候片刻。
”說着站起身來。
蕭峰待要辯明徐長老等人非自己所殺,智光已頭也不回地走入了後堂。
過了一會,樸者和尚走到客堂,說道:“師父請兩位到禅房說話。
”蕭峰和阿朱跟着他穿過一條竹蔭森森的小徑,來到一座小屋之前。
樸者和尚推開闆門,道:“請!”蕭峰和阿朱走了進去。
隻見智光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向蕭峰一笑,說道:“施主所問,老衲不答。
”伸出手指,在地下寫起字來。
小屋地下久未打掃,積塵甚厚,隻見他在灰塵中寫道:“萬物一般,衆生平等。
漢人契丹,一視同仁。
恩怨榮辱,玄妙難明。
當懷慈心,常念蒼生。
” 寫畢微微一笑,便閉上了眼睛。
蕭峰瞧着地下這八句話,怔怔出神,心想:“在佛家看來,不但仁者惡人都是一般,連畜生餓鬼、帝皇将相亦無差别,我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實在殊不足道。
但我不是佛門子弟,怎能如他這般灑脫?”說道:“大師,到底那個帶頭大哥是誰,還請見示。
”連問幾句,智光隻微笑不答。
蕭峰定睛看時,不由得大吃一驚,見他臉上雖有笑容,卻似僵硬不動。
蕭峰連叫兩聲“智光大師”,見他仍無半點動靜,伸手探他鼻端,原來呼吸早停,已然圓寂。
蕭峰凄然無語,跪下拜了幾拜,向阿朱招招手,說道:“走吧!” 兩人和樸者和尚告别,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地回向天台縣城。
走出十餘裡,蕭峰說道:“阿朱,我全無加害智光大師之意,他……他……他又何苦如此?”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坐,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别。
他以為徐長老等人都是你殺的,他決意不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自忖難逃你毒手,跟你說了那番話後,便即服毒自盡。
”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不語。
阿朱忽道:“蕭大爺,我有幾句不知進退的話,說了你可别見怪。
”蕭峰道:“怎地這等客氣起來?我當然不會見怪。
”阿朱道:“我想智光大師寫在地下的那幾句話,倒也很有道理。
什麼‘漢人契丹,一視同仁。
恩怨榮辱,玄妙難明。
’其實你是漢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又有什麼分别?江湖上刀頭上的生涯,想來你也過得厭了,不如便到雁門關外去打獵放牧,中原武林的恩怨榮辱,從此再也别理會了。
” 蕭峰歎了口氣,說道:“這些刀頭上掙命的勾當,我的确過得厭了。
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無挂,當真開心得多。
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阿朱臉上一紅,低聲道:“我不是說‘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
兩個人天天在一起,一睜眼便互相見到了。
”說到這裡,将頭低了下去。
蕭峰雖是個粗豪漢子,但她這幾句話中的含意,卻也聽得明明白白,她是說要和自己終身在塞外厮守,再也不回中原了。
蕭峰初時救她,隻不過一時意氣,待得她追到雁門關外,偕赴衛輝、泰安、天台,千裡奔波,日夕相親,才處處感到了她的溫柔親切,此刻更聽到她直言吐露心事,不由得心意激蕩,伸出粗大的手掌,握住了她小手,說道:“阿朱,你對我這麼好,不以我是契丹賤種而厭棄我麼?” 阿朱道:“漢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麼貴賤之分?我……我喜歡做契丹人,這是真心誠意,半點也不勉強。
”說到後來,聲音有如蚊鳴,細不可聞。
蕭峰大喜,突然伸掌抓住她腰,将她身子抛上半空,待她跌了下來,然後輕輕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地向她瞧了一眼,大聲道:“阿朱,你以後跟着我騎馬打獵、牧牛放羊,是永不後悔的了?”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後悔。
跟着你吃盡千般苦楚,萬種熬煎,也是歡歡喜喜。
” 蕭峰大聲道:“蕭某得有今日,别說要我重當丐幫幫主,便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幹。
我甯可做契丹人,不做漢人。
阿朱,這就到信陽找馬夫人去,她肯說也罷,不肯說也罷,這是咱們最後要找的一個人了。
一句話問過,咱們便到塞外打獵放羊去也!” 阿朱道:“蕭大爺……”蕭峰道:“從今而後,你别再叫我什麼大爺、二爺了,你叫我大哥!”阿朱滿臉通紅,低聲道:“我怎麼配?”蕭峰道:“你肯不肯叫?”阿朱微笑道:“千肯萬肯,就是不敢。
”蕭峰笑道:“你姑且叫一聲試試。
”阿朱細聲道:“大……大哥!” 蕭峰哈哈大笑,說道:“是了!從今而後,蕭某不再是孤孤單單、給人輕蔑鄙視的胡虜賤種,這世上至少有一個人……有一個人……”一時不知如何說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願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
”說得誠摯無比。
蕭峰縱聲長笑,四周山谷鳴響,他想到阿朱說“願意生生世世,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她明知前途滿是荊棘,卻也甘受無悔,心中感激,雖滿臉笑容,腮邊卻滾下了兩行淚水。
前任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家住在河南信陽鄉下。
丐幫總舵在河南洛陽,信陽與衛輝離總舵均不甚遠,都是在京西南北兩路之内。
蕭峰偕阿朱從江南天台山前赴信陽,走的大半倒是回頭路,千裡迢迢,在途非止一日。
兩人自從在天台山上互通心曲,兩情缱绻,一路上按辔徐行,看出來風光骀蕩,盡是醉人之意。
阿朱一向不善飲酒,為了助蕭峰之興,也常勉強陪他喝上幾杯,嬌臉生暈,更增溫馨。
蕭峰本來滿懷憤激,但經阿朱言笑晏晏,說不盡的妙語解頤,悲憤之意也就減了大半。
這一番從江南北上中州,比之當日從雁門關外趨疾山東,心情是大不相同了。
蕭峰有時回想,這數千裡的行程,迷迷惘惘,直如一場大夢,初時噩夢不斷,終于轉成了美夢,若不是這嬌俏可喜的小阿朱,活色生香的便在身畔,真要懷疑此刻兀自身在夢中。
這一日來到光州,到信陽已不過兩日之程。
阿朱說道:“大哥,你想咱們怎樣去盤問馬夫人才好?” 那日在杏子林中、聚賢莊内,馬夫人言語神态對蕭峰充滿敵意,且頗有誣陷,蕭峰雖甚不快,但事後想來,她喪了丈夫,認定丈夫是他所害,恨極自己原是情理之常,如若不恨,反于理不合了。
又想她是個身無武功的寡婦,倘若對她恫吓威脅,不免大失自己豪俠身份,更不用說以力逼問。
聽阿朱這麼問,不禁一怔,說道:“我想咱們隻好善言相求,盼她能明白事理,不再冤枉我殺她丈夫。
阿朱,不如你去跟她說,好不好?你口齒伶俐,大家又都是女子,隻怕她一見我之面,滿腔怨恨,立時便弄僵了。
” 阿朱微笑道:“我倒有個計策在此,就怕你覺得不好。
”蕭峰忙問:“什麼計策?”阿朱道:“你是大英雄、大丈夫,不能向她逼供,卻由我來哄騙于她,如何?” 蕭峰喜道:“如能哄得她吐露真相,就再好也沒有了。
阿朱,你知道我日思夜想,隻盼能手刃這大惡人。
我本是契丹人,他揭穿我本來面目,那是應該的,令我得知自己的祖宗是什麼人,我原該多謝他才是。
可是他為何殺我養父養母?殺我恩師?迫我傷害朋友、背負惡名、與天下英雄為仇?我若不将他砍成肉醬,又怎能定得下心來,一輩子和你在塞上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說到後來,聲音越來越高亢。
近日來他神态雖已不如往時之郁郁,但對這大惡人的仇恨之心,決不因此而減了半分。
阿朱道:“這大惡人如此陰毒地害你,我隻盼能先砍他幾刀,幫你出一口惡氣。
咱們捉到他之後,也要設一個英雄大宴,招請普天下英雄豪傑,當衆說明你的冤屈,回複你的清白名聲。
” 蕭峰歎道:“那也不必了。
我在聚賢莊上殺了這許多人,和天下英雄結怨已深,已不求旁人諒我。
蕭峰隻盼了斷此事之後,自己心中得能平安,然後和你并騎在塞外馳騁,咱二人終生和虎狼牛羊為伍,再也不要見中原這些英雄好漢了。
” 阿朱喜道:“那真是謝天謝地、求之不得。
”微微一笑,說道:“大哥,我想假扮一個人,去哄得馬夫人說出那個帶頭大哥的姓名來。
” 蕭峰一拍大腿,叫道:“是啊!我怎地沒想到這一節?你的易容神技用在這件事上,真再好也沒有了。
你想扮什麼人?” 阿朱道:“這就要請問你了。
馬副幫主在世之日,在丐幫中跟誰最為交好?我假扮了此人,馬夫人想到是丈夫的知交好友,料來便不會隐瞞。
” 蕭峰道:“嗯,丐幫中和馬大元兄弟最交好的,一個是王舵主,一個是全冠清,一個是陳長老,還有,執法長老白世鏡跟他交情也很深。
”阿朱嗯了一聲,側頭想像這幾人的形貌神态。
蕭峰又道:“馬兄弟為人沉靜拘謹,不像我這樣好酒貪杯、大吵大鬧,因此平時他和我甚少在一起喝酒談笑。
全冠清、白世鏡這些人和他性子相近,常在一起鑽研武功。
” 阿朱道:“王舵主是誰,我不認得。
那個陳長老麻袋中裝滿毒蛇、蠍子,我一想到身上就起雞皮疙瘩,這門功夫可扮他不像。
全冠清口音古怪,要扮他半天是扮得像的,但如在馬夫人家中耽得時候久了,慢慢套問她口風,隻怕露出馬腳。
我還是學白長老的好。
他在聚賢莊中跟我說過幾次話,學他最容易。
” 蕭峰微笑道:“白長老待你甚好,力求薛神醫給你治傷。
你扮了他的樣子去騙人,不有點對他不起麼?” 阿朱笑道:“我扮了白長老後,隻做好事,不做壞事,不累及他的名聲,也就是了。
” 當下在小客店中便裝扮起來。
阿朱将蕭峰扮作了一名丐幫的五袋弟子,算是白長老的随從,叫他越少說話越好,以防馬夫人精細,瞧出了破綻。
蕭峰見阿朱裝成白長老後,臉如寒霜,不怒自威,果然便是那個丐幫南北數萬弟子既敬且畏的執法長老,不但形貌逼肖,而說話舉止更活脫便是個白世鏡。
蕭峰和白長老相交十年以上,竟看不出阿朱的喬裝之中有何破綻。
兩人将到信陽,蕭峰沿途見到丐幫人衆,便以幫中暗語與之交談,查問丐幫中首腦人物的動向,再宣示白長老來到信陽,令馬夫人先行得到訊息。
隻要她心中先入為主,阿朱的裝扮中即便露出了破綻,她也不易知覺。
馬大元家住信陽西郊,離城三十餘裡。
蕭峰向當地丐幫弟子打聽了路途,和阿朱前赴馬家。
兩人故意慢慢行走,挨着時刻,傍晚時分才到。
白天視物分明,喬裝容易敗露,一到晚間,看出來什麼都朦朦胧胧,便易混過了。
來到馬家門外,隻見一條小河繞着三間小小瓦屋,屋旁兩株垂楊,門前一塊平地,似是農家的曬谷場子,但四角各有一個深坑。
蕭峰深悉馬大元武功家數,知這四個坑是他平時練功之用,如今幽明異路,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