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從天而降

關燈
”郭靖道:“蓉兒,華筝妹子待我一片真心,可是我對她始終情若兄妹。

    起初我拘于信義,不便背棄婚約,但如大汗肯收回成命,那當真兩全其美。

    ” 黃蓉心中甚喜,向他微笑斜睨。

    郭靖欲待再說,忽聽宮中二次金角響起,伸手在黃蓉手上一握,說道:“蓉兒,你聽我好音。

    ”當下押着完顔洪烈進宮朝見大汗。

     成吉思汗見郭靖進來,心中大喜,親下寶座迎接,攜着他手上殿,命左右搬來一張錦凳,叫他坐在自己身旁。

    待聽郭靖說起拿到完顔洪烈,成吉思汗更喜,見完顔洪烈俯伏在地,提起右足踏在他的頭上,笑道:“當時你到蒙古來耀武揚威,可曾想到也有今日?”完顔洪烈自知不免一死,擡頭說道:“當時我金國兵力強盛,恨不先滅了你小小蒙古,緻成今日之患。

    ”成吉思汗大笑,命親兵牽将出去,就在殿前斬首。

    郭靖想起父親大仇終于得複,心中又喜又悲,本想用丘處機所贈那短劍去親手殺了他,但見完顔洪烈滿臉愁苦,心中仇恨頓消,覺得不必由自己親自下手了。

     成吉思汗道:“我曾說破城擒得完顔洪烈者,此城子女玉帛全數賞他,你領兵點收去吧。

    ”郭靖搖頭道:“我母子受大汗恩庇,足夠溫飽,奴仆金帛,多了無用。

    ”成吉思汗道:“好,這正是英雄本色。

    那麼你要什麼?但有所求,我無不允可。

    ”郭靖離座打了一躬,說道:“欲求大汗一事,請大汗勿怒。

    ”成吉思汗笑道:“你說吧。

    ” 郭靖正欲說出辭婚之事,忽聽得遠處傳來成千成萬人的哭叫呼喊之聲,震天撼地,驚心動魄。

    殿上諸将盡皆躍起,抽出長刀,隻道城中投降了的花剌子模軍民突然起事,都要奔出去鎮壓。

    成吉思汗笑道:“沒事,沒事。

    這狗城不服天威,累得我損兵折将,又害死了我愛孫,須得大大洗屠一番。

    大家都去瞧瞧。

    ”當下離座步出,諸将跟随在後。

     衆人出宮後上馬馳向西城。

    但聽得哭叫之聲愈來愈是慘厲。

    一出城門,隻見無數百姓奔逃哭叫,推擁滾撲,蒙古兵将乘馬來回奔馳,手舞長刀,向人群砍殺。

     原來蒙古人命令居民盡數出城,不得留下一個。

    當地居民初時還道是蒙古人點閱戶口,以防藏匿奸細,哪知蒙古軍先搜去居民全部兵器,再點出諸般巧手工匠,随即在人叢中拉出美貌的少婦少女,以繩索縛起。

    撒麻爾罕居民此時才知大難臨頭,有的欲圖抵抗,當場被長刀長矛格斃。

    蒙古軍十幾個千人隊齊聲呐喊,向人叢沖去,舉起長刀,不分男女老幼地亂砍。

    這一場屠殺當真是慘絕人寰,自白發蒼蒼的老翁,以至未離母親懷抱的嬰兒,無一得以幸免。

    當成吉思汗率領諸将前來察看時,早已有十餘萬人命喪當地,四下裡血肉橫飛,蒙古馬的鐵蹄踏着遍地屍首,來去屠戳。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叫道:“殺得好,殺得好,叫他們知道我的厲害。

    ”郭靖看了片刻,再也忍耐不住,馳到成吉思汗馬前,叫道:“大汗,你饒了他們吧。

    ”成吉思汗手一擺,喝道:“盡數殺光,一個也不留。

    ”郭靖不敢再說,隻見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從人叢中逃了出來,撲在一個被戰馬撞倒的女子身上,大叫:“媽媽!”一名蒙古兵疾沖而過,長刀揮處,母子兩人斬為四段。

    那孩子的雙手尚自牢牢抱着母親。

     郭靖胸中熱血沸騰,叫道:“大汗,你說過這城中的子女玉帛都是我的,怎麼你又下令屠城?”成吉思汗一怔,笑道:“你自己不要的。

    ”郭靖道:“你說不論我求你什麼,你都允可,是麼?”成吉思汗點頭微笑。

    郭靖大聲道:“大汗言出如山,我求你饒了這數十萬百姓的性命。

    ” 成吉思汗大為驚詫,萬想不到他會懇求此事,但既已答應,豈能反悔?心中極為惱怒,雙目如要噴出火來,瞪着郭靖,手按刀柄,喝道:“小家夥,你當真求我此事?” 諸王衆将見大汗發怒,都是吓得心驚膽戰。

    成吉思汗左右一列排開,無一不是身經百戰的勇将,剛猛剽悍,視死如歸,但大汗一怒,卻人人不寒自栗。

     郭靖從未見成吉思汗如此兇猛地望着自己,也真極為害怕,身子不由得微微打戰,說道:“隻求大汗饒了衆百姓的性命。

    ” 成吉思汗低沉着嗓子道:“你不後悔?”郭靖想起黃蓉叫他辭婚,現下放過這個良機,終身要失去大汗的歡心,那也罷了,而自己與黃蓉的良緣卻也化為流水,但眼見這數十萬百姓呼叫哀号的慘狀,如何能見死不救?昂然道:“我不後悔。

    ” 成吉思汗聽他聲音發抖,知他心中害怕,但仍鼓勇強求,也不禁佩服他的倔強,拔出長刀,叫道:“收兵!”親兵吹起号角,數萬蒙古騎兵身上馬上都是濺滿鮮血,從人叢中縱馬而出,整整齊齊地排列成陣。

     成吉思汗自任大汗以來,從無一人敢違逆他的旨意,這次給郭靖硬生生地将他屠城之令扼住,甚是惱怒,大叫一聲,将長刀重重擲在地下,馳馬回城。

    諸将都向郭靖橫目而視,心想大汗盛怒之下,不知是誰倒黴,難免要大吃苦頭。

    攻破撒麻爾罕城後本可大掠大殺數日,這麼一來,破城之樂是全盤落空了。

     郭靖心知諸将不滿,也不理會,騎着小紅馬慢慢向僻靜之處走去。

    此時大戰初過,城内城外成千成萬座房屋兀自焚燒,遍地都是屍骸,雪滿平野,盡染赤血。

    他想:“戰禍之慘,一至于斯。

    我為了報父親之仇,領兵來殺了這許多人。

    大汗為了要征服天下,殺人更多。

    可是千萬将士百姓卻又犯了什麼罪孽,落得這般肝腦塗地,骨棄荒野?”越想心中越不安:“我破城為父報仇,卻害死了這許多人,到底該是不該?” 他一人一騎,在荒野中走來走去,苦苦思索,直到天黑,才回到城中宿營之處。

    來到營門,隻見大汗的兩名親兵候在門外,上前行禮,禀道:“大汗宣召驸馬爺,小人相候已久,請驸馬爺快去。

    ” 郭靖心想:“我日間逆了大汗旨意,他要将我斬首也未可知。

    事已如此,隻好相機行事。

    ”招手命自己的一名親兵過來,低聲囑咐了幾句,叫他急速報與魯有腳知道,自己徑行入宮。

    他惴惴不安,但打定了主意:“不管大汗如何威逼震怒,我總是不收回饒赦滿城百姓的求懇。

    他是大汗,不能食言。

    ” 他滿心以為成吉思汗必在大發脾氣,哪知走到殿門,卻聽得大汗爽朗的大笑之聲一陣陣從殿中傳出。

    郭靖不由得微感詫異,加快腳步走進殿去,隻見成吉思汗身旁坐着一人,腳邊又坐着一個少女,倚在他膝上。

    坐着的是個長須如漆的道士,原來是長春子丘處機,腳邊的少女卻是華筝公主。

     郭靖大喜,忙奔上相見。

    成吉思汗從侍從手中搶過一枝長戟,掉過頭來,戟杆往郭靖頭上猛擊下去。

    郭靖一驚,側頭讓開,這一杆打在他的左肩,崩的一聲,戟杆斷為兩截。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叫道:“小家夥,就這麼算了。

    若不是你今日立了大功,又瞧在丘道長和女兒份上,今日要殺你的頭。

    ” 華筝跳起身來,叫道:“爹,我不在這兒,你定盡欺侮我郭靖哥哥。

    ”成吉思汗将斷戟往地下一擲,笑道:“誰說的?”華筝道:“我親眼見啦,你還賴呢。

    因此我不放心,要和丘道長一起來瞧瞧。

    ” 成吉思汗一手拉着女兒,一手拉着郭靖,笑道:“大家坐着别吵,聽丘道長讀詩。

    ” 丘處機在煙雨樓鬥劍後,眼見周伯通安好無恙,又知害死譚處端的正兇是歐陽鋒,便與馬钰等向黃藥師鄭重謝罪。

    全真六子後來遇到柯鎮惡,得悉備細,不勝浩歎。

    丘處機想起收徒不慎,對楊康隻授武功而不将他帶出王府,少年人習于富貴,把持不定,終于落此下場,更是自責甚深。

    這日得到成吉思汗與郭靖來信,心想蒙古人并吞中國之勢已成,難得成吉思汗前來相邀,正好乘機進言,若能啟他一念之善,便可令普天下千千萬萬百姓免于屠戮,實為無量功德,又挂念郭靖,便帶了十餘名弟子冒寒西來。

     丘處機見郭靖經曆風雪,面目黝黑,身子卻更壯健,甚是欣喜。

    郭靖未到之時,他正與成吉思汗談論途中見聞,說有感于風物異俗,做了幾首詩,當下捋須吟道:“十年兵災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

    去歲幸逢慈诏下,今春須合冒寒遊。

    不辭嶺北三千裡,仍念山東二百州。

    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生民得消憂。

    ” 一名通曉漢語的文官名叫耶律楚材,将詩義譯成蒙古語。

    成吉思汗聽了,點頭不語。

     丘處機向郭靖道:“當年我和你七位師父在醉仙樓頭比武,你二師父從我懷中摸去了一首未作成的律詩。

    此番西來,想念七位舊友,終于将這首詩續成了。

    ”吟道:“自古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候夜彌清,一天氣象沉銀漢,四海魚龍躍水精。

    這四句是你二師父見過的,下面四句是我新作,他卻見不到了:吳越樓台歌吹滿,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幹戈緻太平。

    ”郭靖想到七位師父,不禁淚水盈眶。

     成吉思汗道:“道長西來,想必已見我蒙古兵威,不知可有詩歌贊詠否?”丘處機道:“一路見到大汗攻城掠地之威,心中有感,也做了兩首詩。

    第一首雲: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淩遲,飲氣吞聲死無語。

    仰天大叫天不應,一物細瑣徒勞形。

    安得大千複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 耶律楚材心想大汗聽了定然不喜,一時躊躇不譯。

    丘處機不予理會,續念道:“我第二首是:嗚呼天地廣開辟,化生衆生千萬億。

    暴惡相侵不暫停,循環受苦知何極。

    皇天後土皆有神,見死不救知何因?下士悲心卻無福,徒勞日夜含酸辛?” 這兩首詩雖不甚工,可是一股悲天憫人之心,躍然而出。

    郭靖日間見到屠城的慘狀,更感慨萬分。

    成吉思汗道:“道長的詩必是好的,詩中說些什麼,快譯給我聽。

    ”耶律楚材心想:“我曾向大汗進言,勸他少殺無辜百姓,他哪裡理睬。

    幸得這位道長深有慈悲心腸,作此好詩,隻盼能說動大汗。

    ”當下照實譯了。

    成吉思汗聽了不快,向丘處機道:“聽說中華有長生不老之法,盼道長有以教我。

    ” 丘處機道:“長生不老,世間所無,但道家練氣,實能卻病延年。

    ”成吉思汗問道:“請問練氣之道,首要何在?”丘處機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成吉思汗問道:“何者為善?”丘處機道:“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成吉思汗默然。

     丘處機又道:“中華有部聖書,叫作《道德經》,吾道家奉以為寶。

    ‘天道無親’、‘聖人無常心’雲雲,都是經中之言。

    經中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 丘處機一路西行,見到戰禍之烈,心中恻然有感,乘着成吉思汗向他求教長生延年之術,當下反複開導,為民請命。

     成吉思汗已年事日高,精力骎衰,所關懷的隻是長生不老之術,眼見丘處機到來,心下大喜,隻道縱不能修成不死之身,亦必可獲知增壽延年之道,豈知他翻來覆去總是勸告自己少用兵、少殺人,言談極不投機,說到後來,對郭靖道:“你陪道長下去休息吧。

    ” 注: 一、成吉思汗任郭靖為統兵大将,本為小說家言,正史中并無郭靖、黃蓉其人,評者有雲:蒙古統治者歧視漢人,将天下人等分為1.蒙古人2.色目人3.漢人(中國北方人)4.南人(中國南方人)四等,絕無任漢人、南人為統兵大将之理。

    此評錯了,元朝分人民為四等,乃征服中國全境、建立元朝後的後期之事,因南人造反者多,遂加種種限制,不得執兵器等。

    當成吉思汗、窩闊台、忽必烈等為大汗之世,任命漢人為統兵大将者着實不少。

    如張柔、張世傑等皆為方面統兵大将。

    蒙古西征時有漢人做統兵大将,不但是漢人,而且姓郭。

    郭寶玉為成吉思汗所親信重用,曾統兵征撒麻爾罕,其孫郭侃亦為統兵元帥,曾在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Hulegu1217-1265)麾下領蒙古大軍西征天房(沙特阿拉伯)及富浪(塞浦路斯島,島上回教蘇丹不敵投降)。

    郭侃從百戶、千戶升為萬戶、那顔,軍中官職等同郭靖,西征時攻克伊朗、伊拉克等地時立大功,降哈裡發、蘇丹等甚衆。

    忽必烈入據中國後,派大軍東征日本,統兵元帥為漢人範文虎,兩次遇飓風覆舟,大軍覆沒,仍獲重用。

     二、花剌子模為回教大國,國境在今蘇聯南部、阿富汗、伊朗一帶。

    撒麻爾罕城在今烏孜别克斯坦境内。

    汗血寶馬據聞今日仍有。

    二〇〇二年烏茲别克斯坦贈我國汗血寶馬一匹,表示友好之意。

    據《元史》載,成吉思汗攻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時,曾以石油澆屋焚燒,城因之破。

     三、據史籍載,丘處機與成吉思汗來往通信三次,始攜弟子十八人經昆侖赴雪山相見,本書略去通信三次過程。

    丘處機弟子李志常撰有《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備記途中經曆,此書今尚行世。

    本書中所引的四首詩,是丘處機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