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琴音朗朗聞雁落,劍氣沉沉作龍吟
關燈
小
中
大
不一日,群雄來到徐州。
當地紅花會分舵舵主見總舵主和内外香堂各位香主忽然一齊來到,恭謹接待,不免大忙起頭。
江北一帶會衆歸楊成協統率,他命分舵主不可張揚,也不必通知衆兄弟來見總舵主。
群雄隻宿了一宵,當即南下。
此後一路往南,大小碼頭全有紅花會的分支頭目。
群雄為守機密,都不驚動,疾趨而過,數日後到了杭州,宿在杭州分舵舵主馬善均家中。
馬家坐落在西湖孤山腳下,湖光山色,風物佳勝,又是個僻靜所在。
馬善均是大綢緞商人,自置兩所大機房織造綢緞,因生性好武,結識了衛春華,由他引入紅花會。
馬善均五十上下年紀,胖胖的身材,穿一件團花緞袍,黑呢馬褂,一眼看去,直是個養尊處優的富翁,哪知竟是一位風塵豪俠。
當晚在後廳與群雄接風,衆人在席上将要救文泰來之事說了。
馬善均道:“小弟馬上派人去查,看四當家關在哪一所獄裡,咱們再相機行事。
”當即命兒子馬大挺出去派人查探。
第二天上午,馬大挺回報說,巡撫衙門、杭州府、錢塘縣、仁和縣各處監獄,以及駐防将軍轅所、水陸提督衙門,都有兄弟們去打探過,查知均無文四當家在内。
陳家洛召集群雄議事。
馬善均道:“這裡撫台、府縣以及将軍、提督衙門,均有本會兄弟在内,文四當家如在官府監獄,必能查到。
最怕官府因四當家案情重大,私下監禁,那就棘手了。
”陳家洛道:“咱們第一步是查知文四哥的所在。
馬大哥繼續派遣得力兄弟,往各衙門打探,今晚再請道長、五哥六哥到巡撫衙門去看看。
最要緊是别打草驚蛇,無論如何不能伸手動武。
”無塵等應了。
馬善均詳細說了道路和撫台衙門内外情形。
三人于子夜時分出發,去了兩個時辰,回報說撫台衙門戒備森嚴,有成千兵丁點起燈火,徹夜守衛,巡查的軍官有幾名都是戴紅頂子的二三品大員,他們不敢硬闖,等了良久,守衛的軍官沒絲毫怠懈,隻得回來。
群雄好生奇怪,猜測不出是何路道。
馬善均道:“這幾天杭州城裡各處盤查極緊,各家賭場、娼寮,甚至水上的江山船,都有官差去查問,好多人無緣無故的給抓了去。
難道跟文四當家有關不成?”徐天宏道:“想來不會。
莫非京裡來了欽差大臣,所以地方官要賣力一番。
”馬善均道:“沒聽說有欽差來浙江呀。
” 衆人計議多時,不得要領。
次日周绮吵着要父母陪她去遊湖,周仲英答應了。
周绮向徐天宏連使眼色,要他同去。
徐天宏不好意思出口,隻作不見。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周仲英知道女兒心思,笑道:“宏兒,我們從未來過杭州,你同去走走,别教我們迷了路走不回來。
”徐天宏應了。
周绮悄聲道:“爹爹叫你就去。
我叫你,就偏不肯。
” 徐天宏笑着不語。
他幼失怙持,身世凄涼,這時忽得周仲英夫婦視若親子,未婚妻又是一派天真嬌憨,對他甚是依戀親熱,雖在人前亦不避忌,不但自己欣喜,衆兄弟也都代他高興。
陳家洛也帶了心硯到湖上散心,在蘇堤白堤漫步一會,獨坐第一橋上,望湖山深處,但見竹木陰森,蒼翠重疊,不雨而潤,不煙而暈,山峰秀麗,挺拔雲表,心想:“袁中郎初見西湖,比作是曹植初會洛神,說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绫,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
’不錯,果然是令人目酣神醉!” 他幼時曾來西湖數次,其時未解景色之美,今日重至,才領略到這山容水意,花态柳情。
凝望半日,雇了一輛馬車往靈隐去看飛來峰。
峰高五十丈許,緣址至颠皆石,樹生石上,枝葉光怪,石牙橫豎錯落,似斷似墜,一片空青冥冥。
陳家洛一時興起,對心硯道:“咱們上去看看。
”峰上本無道路可援,但兩人輕功不凡,談笑間上了峰頂。
仰望三竺,但見萬木參天,清幽欲絕,陳家洛道:“那邊更好。
”兩人下峰,緩步往上中下三天竺行去。
走出十餘丈,忽有兩名身穿藍布長袍的壯漢迎面走來,見到他兩人時不住打量,面露驚奇之色。
心硯悄聲道:“少爺,這兩人會武。
”陳家洛笑道:“你眼力倒不錯。
”語聲未畢,迎面又是兩人走來,一式打扮,正在閑談風景,聽口音似是旗人。
一路上山,遇見這般穿藍布長袍的武人共有三四十人,見到陳家洛時都感詫異。
心硯看得眼都花了。
陳家洛也自納罕,心下琢磨:“難道是甚麼江湖幫會、武林宗派在此聚會不成?但杭州是紅花會地盤,如有此事,決不會不通知我們。
這些人見到我時俱露驚奇之色,那又為了甚麼?”轉過一個彎,正要走向上天竺觀音廟,忽聽山側琴聲朗朗,夾有長吟之聲,随着細碎的山瀑聲傳過來。
隻聽那人吟道:“錦繡乾坤佳麗,禦世立綱陳紀。
四朝輯瑞征師濟,盼皇畿,雲開雉扇移。
黎民引領鸾輿至,安堵村村飏酒旗。
恬熙,禦爐中叆叇瑞雲霏。
” 陳家洛心想,這琴音平和雅緻,曲詞卻是滿篇歌頌皇恩,但歌中“村村飏酒旗”這五字不錯,倘若普天下每一處鄉村中都有酒家,黎民百姓也就快活得很了。
循聲緩步走了過去,隻見山石上坐着一個缙紳打扮之人正在撫琴,年約四十來歲,旁邊站着兩個壯漢,一個枯瘦矮小的老者,也都身穿藍布長衫。
陳家洛心中突然一凜,覺得這撫琴之人似乎依稀相識,那人形相清癯,氣度高華,越看容貌越熟,可是總想不起在哪裡會過,刹那間心神恍惚,竟如做夢一般,隻覺那人似是至親至近之人,然又隔得極遠極遠。
這時那老者和兩個壯漢都已見到陳家洛和心硯,也凝神向他們細望,似欲過來說話。
那撫琴男子三指一劃,琴聲頓絕。
陳家洛拱手道:“适聆仁兄雅奏,詞曲皆屬初聞,可是兄台所譜新聲嗎?”那人笑道:“正是。
這‘錦繡乾坤’一曲是小弟近作。
閣下既是知音,還望指教。
”陳家洛道:“高明,高明!詞中‘安堵村村飏酒旗’一句尤佳。
”那人臉現喜色,道:“兄台居然記得曲詞,請過來坐坐。
”陳家洛心想:“甚麼‘盼皇畿’、‘黎民引領鸾輿至’,大拍皇帝馬屁,此曲格調也就低得很。
”但不知何故,對此人心中自生親近之意,便走了過去,施禮坐下。
那人看清了他面容,大為訝異,呆了半晌。
陳家洛笑道:“兄弟一路上山,遇見遊客甚多,見到兄弟之時,人人面露詫異之色,适才兄台也是如此,難道小弟臉上有甚麼古怪麼?倒要請教了。
”那人笑道:“兄台有所不知,小弟有一親戚,相貌和兄台十分相似,那些遊客都是小弟朋友,是以都感驚奇。
”陳家洛笑道:“原來如此。
仁兄相貌我也熟極,似在哪裡會過。
小弟愚魯,再也記不起來,仁兄可想得起麼?” 那人呵呵大笑,說道:“那真是有緣了。
請問仁兄高姓大名。
”陳家洛名滿江湖,不願告知他真姓名,随口謅道:“小弟姓陸,名嘉成。
”那是将陳家洛三字颠倒了過來,也問:“請問兄台尊姓。
”那人微一沉吟,說道:“小弟複姓東方,單名一個耳字,是直隸人氏。
聽兄台口音,似是本地人?”陳家洛道:“小弟正是此間人。
”那自稱東方耳的人道:“久聞江南山水天下無雙,今日登臨,果然名下無虛,不但峰巒佳勝,而且人傑地靈,所見人物,亦多才俊之士。
” 陳家洛聽那人談吐不俗,又見那兩個壯漢和那老者都對他執禮至恭,當他說話時垂手而立,不敢稍有懈怠,實不知他是何等人物,便道:“兄台既然喜愛江南,何不就在此定居,也好令小弟時聆教益。
”東方耳呵呵大笑,說道:“偷得浮生半日之閑,在此一遊,已是非分,我輩俗人,此等清福豈能常享?兄台知音卓識,必是高手,就請彈奏一曲如何?”說罷把七弦琴推到陳家洛面前。
陳家洛伸指輕輕一撥,琴音清越絕倫,看那琴時,見琴頭有金絲纏着“來鳳”兩個篆字,木質斑爛蘊華,似是千年古物,心中暗吃一驚,自忖此琴是無價之寶,這人不知從何處得來,說道:“兄台珠玉在前,小弟獻醜了。
”于是調弦按微,铿铿锵锵的彈了起來,彈的是一曲《平沙落雁》。
東方耳凝神傾聽。
一曲既終,東方耳道:“兄台是否到過塞外?”陳家洛道:“小弟适從回疆歸來,不知兄台何以得知?”東方耳道:“兄台琴韻平野壯闊,大漠風光,盡入弦中,聞兄妙奏,真如讀辛稼軒詞:‘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這曲《平沙落雁》,小弟生平聽過何止數十次,但從未得若兄台琴引,如此氣象萬千。
”陳家洛見他果是知音,心中也甚歡喜。
東方耳又道:“小弟尚有一事不明,意欲請教。
不過初識尊範,交淺言深,似覺冒昧。
”陳家洛道:“但問不妨。
”東方耳道:“聽兄琴韻中隐隐有金戈之聲,似胸中藏有十萬甲兵。
但觀兄相貌又似貴介公子,溫文爾雅,決非統兵大将。
是以頗為不解。
”陳家洛笑道:“小弟一介書生,落拓江湖。
兄台所言,令人汗顔。
” 那東方耳對陳家洛所言,似乎不甚相信,又問:“兄台諒必出身世家,不知尊大人現居何官?兄台有何功名?”陳家洛道:“先嚴已不幸謝世。
小弟碌碌庸才,功名利祿,與我無緣。
”東方耳道:“聆兄吐屬,大才磐磐,難道是學政無目,以緻兄台科場失利嗎?”陳家洛道:“那倒不是。
”東方耳道:“此間浙江巡撫,是弟至交,兄台明日移駕去見他一見,或有際遇,也未可知。
” 陳家洛道:“兄台好意,至深感謝。
隻是小弟無意為官。
”東方耳道:“然則兄台就此終身埋沒不成?”陳家洛道:“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塗耳。
”東方耳一聽此言,不覺面容變色。
兩名藍衣壯漢見他臉色有異,都走上一步。
東方耳稍稍一頓,呵呵笑道:“兄台高人雅緻,胸襟自非我輩俗人所及。
” 兩人互相打量,都覺對方甚為奇特,然而在疑慮之中又不禁有親厚之情。
東方耳道:“兄台自回疆遠來江南,途中見聞必多。
”陳家洛道:“神州萬裡,山川形勝自是目不暇給。
隻是适逢黃河水災,哀鴻遍野,小弟也無心賞玩風景。
”東方耳道:“聽說災民在蘭封搶了西征大軍的軍糧,兄台途中可有所聞?”陳家洛一怔,心道:“此人消息怎麼如此靈通?我們劫糧後趕來江南,晝夜奔馳,途中絲毫沒有耽擱,怎麼他倒知道了?”說道:“事情是有的,災民無衣無食,為民父母者不加憐恤,他們為求活命,铤而走險,也是情有可原。
” 東方耳又是一頓,輕描淡寫的道:“聽說事情不單如此,這件事是紅花會鼓動災民,犯上作亂。
”陳家洛故作不知,問道:“紅花會是甚麼呀?”東方耳道:“那是江湖上一個造反謀叛的幫會,兄台沒聽到過嗎?”陳家洛道:“小弟放浪琴棋之間,世事是一竅不通。
說來慚愧,這樣大名鼎鼎的一個幫會,小弟今日還是初聞。
”他微微一頓,說道:“朝廷得訊之後,對紅花會定要嚴加懲辦的了。
”東方耳道:“那還用說?諒這種人也不足成為大患。
”陳家洛不動聲色,問道:“兄台何所據而雲然?”東方耳道:“方今聖天子在位,朝政修明。
當道隻要派遣一二異才,紅花會舉手間就可剿滅。
”陳家洛道:“小弟不明朝政,如有荒唐之言,請勿見笑。
據弟愚見,朝廷之中大都是酒囊飯袋之輩,未必能辦甚麼大事呢!”此言一出,東方耳與他身旁的老者壯漢又各變色。
東方耳道:“兄台這未免是書生之見了。
且不說朝中名将能吏,濟濟多士,即是兄弟身邊這幾位朋友,也均非庸手。
可惜兄台是文人,否則可令他們施展一二,兄台如懂武功,便知兄弟之言不謬了。
”陳家洛道:“小弟雖無縛雞之力,但自讀太史公‘遊俠列傳’後,生平最佩服英雄俠士,不知兄台是哪一派宗主?這幾位都是貴派的子弟嗎?可否請他們各
當地紅花會分舵舵主見總舵主和内外香堂各位香主忽然一齊來到,恭謹接待,不免大忙起頭。
江北一帶會衆歸楊成協統率,他命分舵主不可張揚,也不必通知衆兄弟來見總舵主。
群雄隻宿了一宵,當即南下。
此後一路往南,大小碼頭全有紅花會的分支頭目。
群雄為守機密,都不驚動,疾趨而過,數日後到了杭州,宿在杭州分舵舵主馬善均家中。
馬家坐落在西湖孤山腳下,湖光山色,風物佳勝,又是個僻靜所在。
馬善均是大綢緞商人,自置兩所大機房織造綢緞,因生性好武,結識了衛春華,由他引入紅花會。
馬善均五十上下年紀,胖胖的身材,穿一件團花緞袍,黑呢馬褂,一眼看去,直是個養尊處優的富翁,哪知竟是一位風塵豪俠。
當晚在後廳與群雄接風,衆人在席上将要救文泰來之事說了。
馬善均道:“小弟馬上派人去查,看四當家關在哪一所獄裡,咱們再相機行事。
”當即命兒子馬大挺出去派人查探。
第二天上午,馬大挺回報說,巡撫衙門、杭州府、錢塘縣、仁和縣各處監獄,以及駐防将軍轅所、水陸提督衙門,都有兄弟們去打探過,查知均無文四當家在内。
陳家洛召集群雄議事。
馬善均道:“這裡撫台、府縣以及将軍、提督衙門,均有本會兄弟在内,文四當家如在官府監獄,必能查到。
最怕官府因四當家案情重大,私下監禁,那就棘手了。
”陳家洛道:“咱們第一步是查知文四哥的所在。
馬大哥繼續派遣得力兄弟,往各衙門打探,今晚再請道長、五哥六哥到巡撫衙門去看看。
最要緊是别打草驚蛇,無論如何不能伸手動武。
”無塵等應了。
馬善均詳細說了道路和撫台衙門内外情形。
三人于子夜時分出發,去了兩個時辰,回報說撫台衙門戒備森嚴,有成千兵丁點起燈火,徹夜守衛,巡查的軍官有幾名都是戴紅頂子的二三品大員,他們不敢硬闖,等了良久,守衛的軍官沒絲毫怠懈,隻得回來。
群雄好生奇怪,猜測不出是何路道。
馬善均道:“這幾天杭州城裡各處盤查極緊,各家賭場、娼寮,甚至水上的江山船,都有官差去查問,好多人無緣無故的給抓了去。
難道跟文四當家有關不成?”徐天宏道:“想來不會。
莫非京裡來了欽差大臣,所以地方官要賣力一番。
”馬善均道:“沒聽說有欽差來浙江呀。
” 衆人計議多時,不得要領。
次日周绮吵着要父母陪她去遊湖,周仲英答應了。
周绮向徐天宏連使眼色,要他同去。
徐天宏不好意思出口,隻作不見。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周仲英知道女兒心思,笑道:“宏兒,我們從未來過杭州,你同去走走,别教我們迷了路走不回來。
”徐天宏應了。
周绮悄聲道:“爹爹叫你就去。
我叫你,就偏不肯。
” 徐天宏笑着不語。
他幼失怙持,身世凄涼,這時忽得周仲英夫婦視若親子,未婚妻又是一派天真嬌憨,對他甚是依戀親熱,雖在人前亦不避忌,不但自己欣喜,衆兄弟也都代他高興。
陳家洛也帶了心硯到湖上散心,在蘇堤白堤漫步一會,獨坐第一橋上,望湖山深處,但見竹木陰森,蒼翠重疊,不雨而潤,不煙而暈,山峰秀麗,挺拔雲表,心想:“袁中郎初見西湖,比作是曹植初會洛神,說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绫,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
’不錯,果然是令人目酣神醉!” 他幼時曾來西湖數次,其時未解景色之美,今日重至,才領略到這山容水意,花态柳情。
凝望半日,雇了一輛馬車往靈隐去看飛來峰。
峰高五十丈許,緣址至颠皆石,樹生石上,枝葉光怪,石牙橫豎錯落,似斷似墜,一片空青冥冥。
陳家洛一時興起,對心硯道:“咱們上去看看。
”峰上本無道路可援,但兩人輕功不凡,談笑間上了峰頂。
仰望三竺,但見萬木參天,清幽欲絕,陳家洛道:“那邊更好。
”兩人下峰,緩步往上中下三天竺行去。
走出十餘丈,忽有兩名身穿藍布長袍的壯漢迎面走來,見到他兩人時不住打量,面露驚奇之色。
心硯悄聲道:“少爺,這兩人會武。
”陳家洛笑道:“你眼力倒不錯。
”語聲未畢,迎面又是兩人走來,一式打扮,正在閑談風景,聽口音似是旗人。
一路上山,遇見這般穿藍布長袍的武人共有三四十人,見到陳家洛時都感詫異。
心硯看得眼都花了。
陳家洛也自納罕,心下琢磨:“難道是甚麼江湖幫會、武林宗派在此聚會不成?但杭州是紅花會地盤,如有此事,決不會不通知我們。
這些人見到我時俱露驚奇之色,那又為了甚麼?”轉過一個彎,正要走向上天竺觀音廟,忽聽山側琴聲朗朗,夾有長吟之聲,随着細碎的山瀑聲傳過來。
隻聽那人吟道:“錦繡乾坤佳麗,禦世立綱陳紀。
四朝輯瑞征師濟,盼皇畿,雲開雉扇移。
黎民引領鸾輿至,安堵村村飏酒旗。
恬熙,禦爐中叆叇瑞雲霏。
” 陳家洛心想,這琴音平和雅緻,曲詞卻是滿篇歌頌皇恩,但歌中“村村飏酒旗”這五字不錯,倘若普天下每一處鄉村中都有酒家,黎民百姓也就快活得很了。
循聲緩步走了過去,隻見山石上坐着一個缙紳打扮之人正在撫琴,年約四十來歲,旁邊站着兩個壯漢,一個枯瘦矮小的老者,也都身穿藍布長衫。
陳家洛心中突然一凜,覺得這撫琴之人似乎依稀相識,那人形相清癯,氣度高華,越看容貌越熟,可是總想不起在哪裡會過,刹那間心神恍惚,竟如做夢一般,隻覺那人似是至親至近之人,然又隔得極遠極遠。
這時那老者和兩個壯漢都已見到陳家洛和心硯,也凝神向他們細望,似欲過來說話。
那撫琴男子三指一劃,琴聲頓絕。
陳家洛拱手道:“适聆仁兄雅奏,詞曲皆屬初聞,可是兄台所譜新聲嗎?”那人笑道:“正是。
這‘錦繡乾坤’一曲是小弟近作。
閣下既是知音,還望指教。
”陳家洛道:“高明,高明!詞中‘安堵村村飏酒旗’一句尤佳。
”那人臉現喜色,道:“兄台居然記得曲詞,請過來坐坐。
”陳家洛心想:“甚麼‘盼皇畿’、‘黎民引領鸾輿至’,大拍皇帝馬屁,此曲格調也就低得很。
”但不知何故,對此人心中自生親近之意,便走了過去,施禮坐下。
那人看清了他面容,大為訝異,呆了半晌。
陳家洛笑道:“兄弟一路上山,遇見遊客甚多,見到兄弟之時,人人面露詫異之色,适才兄台也是如此,難道小弟臉上有甚麼古怪麼?倒要請教了。
”那人笑道:“兄台有所不知,小弟有一親戚,相貌和兄台十分相似,那些遊客都是小弟朋友,是以都感驚奇。
”陳家洛笑道:“原來如此。
仁兄相貌我也熟極,似在哪裡會過。
小弟愚魯,再也記不起來,仁兄可想得起麼?” 那人呵呵大笑,說道:“那真是有緣了。
請問仁兄高姓大名。
”陳家洛名滿江湖,不願告知他真姓名,随口謅道:“小弟姓陸,名嘉成。
”那是将陳家洛三字颠倒了過來,也問:“請問兄台尊姓。
”那人微一沉吟,說道:“小弟複姓東方,單名一個耳字,是直隸人氏。
聽兄台口音,似是本地人?”陳家洛道:“小弟正是此間人。
”那自稱東方耳的人道:“久聞江南山水天下無雙,今日登臨,果然名下無虛,不但峰巒佳勝,而且人傑地靈,所見人物,亦多才俊之士。
” 陳家洛聽那人談吐不俗,又見那兩個壯漢和那老者都對他執禮至恭,當他說話時垂手而立,不敢稍有懈怠,實不知他是何等人物,便道:“兄台既然喜愛江南,何不就在此定居,也好令小弟時聆教益。
”東方耳呵呵大笑,說道:“偷得浮生半日之閑,在此一遊,已是非分,我輩俗人,此等清福豈能常享?兄台知音卓識,必是高手,就請彈奏一曲如何?”說罷把七弦琴推到陳家洛面前。
陳家洛伸指輕輕一撥,琴音清越絕倫,看那琴時,見琴頭有金絲纏着“來鳳”兩個篆字,木質斑爛蘊華,似是千年古物,心中暗吃一驚,自忖此琴是無價之寶,這人不知從何處得來,說道:“兄台珠玉在前,小弟獻醜了。
”于是調弦按微,铿铿锵锵的彈了起來,彈的是一曲《平沙落雁》。
東方耳凝神傾聽。
一曲既終,東方耳道:“兄台是否到過塞外?”陳家洛道:“小弟适從回疆歸來,不知兄台何以得知?”東方耳道:“兄台琴韻平野壯闊,大漠風光,盡入弦中,聞兄妙奏,真如讀辛稼軒詞:‘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這曲《平沙落雁》,小弟生平聽過何止數十次,但從未得若兄台琴引,如此氣象萬千。
”陳家洛見他果是知音,心中也甚歡喜。
東方耳又道:“小弟尚有一事不明,意欲請教。
不過初識尊範,交淺言深,似覺冒昧。
”陳家洛道:“但問不妨。
”東方耳道:“聽兄琴韻中隐隐有金戈之聲,似胸中藏有十萬甲兵。
但觀兄相貌又似貴介公子,溫文爾雅,決非統兵大将。
是以頗為不解。
”陳家洛笑道:“小弟一介書生,落拓江湖。
兄台所言,令人汗顔。
” 那東方耳對陳家洛所言,似乎不甚相信,又問:“兄台諒必出身世家,不知尊大人現居何官?兄台有何功名?”陳家洛道:“先嚴已不幸謝世。
小弟碌碌庸才,功名利祿,與我無緣。
”東方耳道:“聆兄吐屬,大才磐磐,難道是學政無目,以緻兄台科場失利嗎?”陳家洛道:“那倒不是。
”東方耳道:“此間浙江巡撫,是弟至交,兄台明日移駕去見他一見,或有際遇,也未可知。
” 陳家洛道:“兄台好意,至深感謝。
隻是小弟無意為官。
”東方耳道:“然則兄台就此終身埋沒不成?”陳家洛道:“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塗耳。
”東方耳一聽此言,不覺面容變色。
兩名藍衣壯漢見他臉色有異,都走上一步。
東方耳稍稍一頓,呵呵笑道:“兄台高人雅緻,胸襟自非我輩俗人所及。
” 兩人互相打量,都覺對方甚為奇特,然而在疑慮之中又不禁有親厚之情。
東方耳道:“兄台自回疆遠來江南,途中見聞必多。
”陳家洛道:“神州萬裡,山川形勝自是目不暇給。
隻是适逢黃河水災,哀鴻遍野,小弟也無心賞玩風景。
”東方耳道:“聽說災民在蘭封搶了西征大軍的軍糧,兄台途中可有所聞?”陳家洛一怔,心道:“此人消息怎麼如此靈通?我們劫糧後趕來江南,晝夜奔馳,途中絲毫沒有耽擱,怎麼他倒知道了?”說道:“事情是有的,災民無衣無食,為民父母者不加憐恤,他們為求活命,铤而走險,也是情有可原。
” 東方耳又是一頓,輕描淡寫的道:“聽說事情不單如此,這件事是紅花會鼓動災民,犯上作亂。
”陳家洛故作不知,問道:“紅花會是甚麼呀?”東方耳道:“那是江湖上一個造反謀叛的幫會,兄台沒聽到過嗎?”陳家洛道:“小弟放浪琴棋之間,世事是一竅不通。
說來慚愧,這樣大名鼎鼎的一個幫會,小弟今日還是初聞。
”他微微一頓,說道:“朝廷得訊之後,對紅花會定要嚴加懲辦的了。
”東方耳道:“那還用說?諒這種人也不足成為大患。
”陳家洛不動聲色,問道:“兄台何所據而雲然?”東方耳道:“方今聖天子在位,朝政修明。
當道隻要派遣一二異才,紅花會舉手間就可剿滅。
”陳家洛道:“小弟不明朝政,如有荒唐之言,請勿見笑。
據弟愚見,朝廷之中大都是酒囊飯袋之輩,未必能辦甚麼大事呢!”此言一出,東方耳與他身旁的老者壯漢又各變色。
東方耳道:“兄台這未免是書生之見了。
且不說朝中名将能吏,濟濟多士,即是兄弟身邊這幾位朋友,也均非庸手。
可惜兄台是文人,否則可令他們施展一二,兄台如懂武功,便知兄弟之言不謬了。
”陳家洛道:“小弟雖無縛雞之力,但自讀太史公‘遊俠列傳’後,生平最佩服英雄俠士,不知兄台是哪一派宗主?這幾位都是貴派的子弟嗎?可否請他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