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關燈
小
中
大
他帽子,伸出一隻巨掌,五根棒槌般的大手指在他發中搔了幾下,道:“好些了嗎?”韋小寶道:“不行,那跳蚤咬我左邊頭皮,你卻搔右邊,越搔越癢。
”胖頭陀便去搔他左邊頭皮,韋小寶道:“啊喲,跳蚤跳到我頭頸裡了,你瞧見麼?” 胖頭陀明知他是在作怪,仍是放松了他手腕,隻左手輕輕按住他肩頭,陀他逃脫,道:“你自己搔罷!”韋小寶道:“啊喲,這他奶奶的跳蚤好厲害,定是三年沒吃人血了,本來矮矮胖胖的,現在餓得又瘦又癟,拚命來給老子為難。
”說着左手伸入衣領,用力搔癢。
胖頭陀知他繞個彎兒,又來罵自己是跳蚤,隻裝作不知,問道:“第四部經書藏在哪裡?”韋小寶道:“嗯,第四部經書,藏于什麼山少……少林寺的達……達什麼院啊?”胖頭陀吃了一驚,道:“藏在少林寺的達摩院?” 韋小寶見他對少林十八僧十分忌憚,而這些少林僧又說是達摩院的,便故意出個難題,作弄他一下,料想他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到少林寺達摩院去盜經。
韋小寶說道:“這是‘摩’字麼?我可不識得。
胖老兄,你連這個難字都認得,又何必叫我讀?啊,是了,你是考考我。
說來慚愧,每一行中,我倒有幾個字不識。
”胖頭陀斜眼察看少林衆僧,臉色怔忡不定,問道:“第五部藏在哪裡?” 少林寺是武林中的大門派,韋小寶曾聽海大富說過,又聽他說皇太後冒充武當派,皇太後則說海大富是崆峒派,武當、崆峒,想來也是兩個大門派了,于是将第五部、第六部說成分藏武當、崆峒兩山之中。
胖頭陀臉色越來越難看。
韋小寶說第七部經書是雲南沐王府中的人得了去,第八部則是在“雲南什麼西王的王府”之中。
白寒楓曾給他吃過苦頭,這麼說可以給沐王府找些麻煩;吳三桂平西王府中好手如雲,連師父也甚為忌憚,胖頭陀如敢去惹事生非,定會吃個大大的苦頭。
不料胖頭陀臉色大變,問道:“你說第八部經書是在平西王府中?”韋小寶道:“這個字我不識,不知是不是平西王。
”胖頭陀大怒,猛喝:“胡說八道!這塊石碑沒一千年,也有五百年。
吳三桂有多大年紀了?幾百年前的碑文,怎麼會寫上吳三桂的平西王?” 那石碣顔色烏黑,石龜和石碣上生滿了青苔,所刻的文字斑駁殘缺,一望而知是數百年前的古物。
韋小寶不明這個道理,信口開河,扯到了吳三桂身上。
他心中暗叫:“糟糕,糟糕!”嘴頭兀自強辯:“我說過不識得這個字,是你說平西王的,說不定古時候雲南有個狗西王、貓西王、烏龜西王呢。
胖老兄,我跟你說,這些字彎彎曲曲,很是難認,你識得就識得,不識就不識,假裝識得,讀成了平西王吳三桂,這裡衆位大和尚個個學問高深,你亂讀白字,豈不笑歪了他們的嘴巴?” 這番話倒也極有道理,說得胖頭陀一張瘦臉登時滿面通紅。
他倒并不生氣,點了點頭,說道:“這些蝌蚪字,我是一字不識,原來不是平西王。
下面又寫着些什麼字?” 韋小寶尋思:“好險!搶白了他一頓,才遮掩過去。
可得說幾句好聽的話,教他開心開心,他将‘蛇島’說成是‘神龍島’,又認得肥豬柳燕,多半是神龍教中的人物。
”側頭看了半晌,道:“下面好像是‘壽與天……天……天……’天什麼啊?”胖頭陀神色登時十分緊張,道:“你仔細看看,壽與天什麼?”韋小寶道:“好像是一個……一個……嗯……一個‘齊’字,對了,是‘壽與天齊’!”胖頭陀大喜,雙手連搓,道:“果然有這幾句話,還有什麼字?”韋小寶指着石碣,說道:“這些字古裡古怪的,當真難認,是了,那是一個‘洪’字,是‘洪教主’三字,又有‘神龍’二字!你瞧,那是‘神通廣大’四字。
” 胖頭陀“嘩”的一聲大叫,跳了起來,說道:“當真洪教主有如此福份,壽與天齊?這千年石碑上早已寫上了?” 韋小寶道:“上面寫得有,這是……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立的碑,派了秦叔寶、程咬金立的,碑上寫得明明白白,唐朝有個上知千年,下知千年的軍師,叫做徐茂功,他算到千年之後,大清朝有個神龍教洪教主,神通廣大,壽與天齊。
”揚州茶館中說書先生說隋唐故事,他是聽得多了,什麼程咬金、徐茂功的名字,爛熟于胸。
其實徐茂功是唐朝開國大将徐績,即與李靖齊名的英國公李績,絕非捏指一算、便知過去未來的牛鼻子軍師,韋小寶卻哪裡知道?他隻求說得活龍活現,騙得胖頭陀暈頭轉向,十八少林僧便可乘機救他出去。
至于“洪教主神通廣大,壽與天齊”雲雲,那是在莊家的大宅之中,聽得章老三等神龍教教衆說的。
果然胖頭陀一聽之下,抓頭搔耳,喜悅無限,張大了口合不攏來。
韋小寶道:“這塊大石頭後面,不知還寫了些甚麼。
”胖頭陀道:“是!”繞到石碣後去察看。
韋小寶一個箭步,向後跳出。
胖頭陀一驚,忙伸手去抓。
兩邊四名少林僧同時揮掌拍出。
胖頭陀隻得揮拳抵擋。
韋小寶已跳到少林僧的身後。
頃刻間又有四名少林僧擁上。
八名少林僧足下不停,繞着胖頭陀急奔,手上不斷發招,也不管這一招是否擊中對方,一擊便走,此上彼落,十六條手臂分從八個方位打到,正是一個習練有素的陣法。
胖頭陀守勢甚是嚴密,但以一敵八,立時便感不支。
隻聽得啪啪兩聲,一名少林僧和胖頭陀各中一掌。
那少林僧跳出圈子,另有一名僧人補了進來。
再鬥一會,胖頭陀腿上被踢了一腳,他雙臂伸直,轉了一圈,将八名少林僧逼得各自退開兩步,叫道:“且住!”八僧又各退兩步。
胖頭陀道:“今日寡不敵衆,經書就讓給你們罷!”伸手入懷,摸出了經書。
澄心左手一揮,八名少林僧踏上兩步,和胖頭陀相距不過三尺,各人提掌蓄勢。
胖頭陀并不理會,伸手将經書交過。
澄心丹田中内息數轉,周身布滿了暗勁,左手三指捏訣,攻守俱備之後,這才伸出右手,慢慢将經書接過。
不料胖頭陀全無異動,交還了經書,微微一笑,說道:“澄心大師,你們少林寺十八羅漢名滿天下,十八人打我一個,未免不大光彩罷!” 澄心将經書放入懷中,合十躬身,說道:“得罪了。
少林僧單打獨鬥,不是胖尊者的對手。
”左手一揮,衆僧一齊退開,唯恐他又來捉韋小寶,五六名僧人都擋在他身前。
胖頭陀道:“韋施主,我有一事誠心奉懇,請你答允。
”韋小寶道:“甚麼事?”胖頭陀道:“我想請你上神龍島去,做幾天客人。
”韋小寶吃了一驚,道:“什麼?要我去神龍島?這種地方……”胖頭陀道:“小施主的經書已由澄心大師收去,轉呈少林方丈。
小施主來到神龍島,我們合教上下,決以上賓之禮恭敬相待,見過洪教主後,定然送小施主平安離島。
” 他見韋小寶扁了扁嘴,顯是決不相信自己的話,便道:“澄心大師,請你作個見證。
胖頭陀說過的話,可有不作數的?”澄心知這頭陀行事邪妄,但亦無重大惡行,他胖瘦二頭陀言出必踐,倒是早有所聞,說道:“胖尊者言出有信,這是衆所周知的。
隻不過韋施主身有要事,恐怕未必有空去神龍島罷。
”韋小寶道:“是啊,我忙死了,将來有空,再去神龍島會見胖尊者和洪教主就是。
”胖頭陀忙道:“該說洪教主和他老人家下屬的胖頭陀。
第一,天下無人可以排名在他老人家之上,先說旁人名字,再提洪教主,那是大大不敬。
”韋小寶問道:“那麼皇帝呢?”胖頭陀道:“自然是洪教主在前,皇帝在後。
第二,在教主他老人家面前,不得提什麼‘尊者’、什麼‘真人’的稱呼。
普天之下,唯洪教主一人為尊。
” 韋小寶一伸舌頭,道:“洪教主這麼厲害,我是更加不敢去見他了。
” 胖頭陀道:“洪教主仁慈愛衆,恩澤被于天下,像小施主這等聰明伶俐的少年英雄,他老人家見了一定十分歡喜。
小施主神龍島之行,一定滿載而歸。
教主他老人家大有恩賜,那是不必說了,說不定他老人家一高興,傳你一招半式,從此小施主縱橫天下,終身受用不盡了。
”他這番話說得極是誠懇、熱切之意,見于顔色。
本來他對韋小寶完全不瞧在眼内,曾伸腳踏在他頭上,但這時滿口“小施主”,又說甚麼“聰明伶俐的少年英雄”,生怕韋小寶聽不清楚,将一條竹篙般的身子彎了下來,就着他說話。
韋小寶記起陶紅英的言語,在莊家看到章老三等一幹人舉止,又想起皇太後和柳燕、男扮女裝假宮女的模樣,對神龍教實是說不出的厭惡,相較之下,所識的神龍教人物之中,倒是這個胖頭陀還有幾分英雄氣概,可是他恃強奪經,将自己提來提去,忽然間神态大變,邀自己去神龍島作客,定然不懷好意,莫瞧他這時說話客氣,那是因為打不過少林僧而已,隻要少林僧一走,定然又是強兇霸道,又有誰能制得住他?當下搖頭說道:“我不去!” 胖頭陀一張瘦臉上滿是懊喪之色,慢慢站直身子,向身周的十八名少林僧看了一眼,緩緩的道:“小施主,我的武功跟他們十八位大和尚相比,那是如何?”韋小寶道:“各有所長。
”胖頭陀怒道:“甚麼各有所長?如果一對一的比拚,難道他們能勝得過我?”韋小寶道:“一對一,說不定是你赢。
一對十八,那一定是你輸了,這才叫各有所長哪。
倘若一對一也是你輸,那麼你還長個屁!你不過是身材長些而已。
” 胖頭陀微微一笑,道:“像我這樣武功高強的人,你見過沒有?”韋小寶道:“當然見過!你的武功也不過馬馬虎虎,比你高強十倍之人,我也見過不少。
”胖頭陀大怒,跳上一步,伸手向他抓去。
四名少林僧同時伸掌擋住。
胖頭陀道:“你說誰的武功比我更高?” 韋小寶一時為之語塞,倒想不起曾見過有誰比他武功更高,師父的武功是極高的了,也未必勝得過他。
胖頭陀得意起來,道:“你瞧,你說不出了,是不是?”韋小寶道:“甚麼說不出,我是不想說,隻怕吓壞了你。
武功高出你甚多之人,第一位,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
我曾見他在北京城裡跟人打架,雙手抓住四名頭陀,每個頭陀都有二百來斤重,他雙足一點,便飛身跳過城牆,你跟他相比,可相差太遠了。
”胖頭陀哼了一聲,他也素聞陳近南之名,但決不信他能手提四人、飛身跳過城牆,說道:“吹牛!” 韋小寶道:“第二位武功高強之人,是江南一位嬌滴滴的小腳少奶奶。
”他說到這裡,向雙兒瞧去。
雙兒連連搖手,要他莫說。
韋小寶續道:“這位少奶奶曾和三十六個武當派的道士打架,三十六個道士圍住了她,使出一種甚麼……甚麼陣法來……”胖頭陀問道:“武當派的陣法,空手還是使劍的?”韋小寶道:“使劍的。
”胖頭陀道:“那是真武劍陣。
”韋小寶道:“是了,你胖大師見多識廣,知道是真武劍陣,那時候三十六把寶劍圍住了那位少奶奶,劍光閃閃,水也潑不進去。
那位少奶奶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是空手……”胖頭陀大奇,說道:“她左手抱着孩子跟武當派比武?”韋小寶道:“那有什麼希奇?她抱着的是一對雙生子,都是男孩兒,很胖的……”他有意誇張莊家少奶奶的武功,又将孩子的數目加上一倍,續道:“……她嘴裡哄着孩兒:‘兩個乖寶寶,别哭,你們瞧媽媽變把戲。
’一面将三十六名道士手裡的寶劍都奪了下來,又将這些道士都點中了穴道,一個個站在那裡,好似泥菩薩一般,動也不能動。
那位少奶奶抱了孩子,讓他們去抓老道士的胡子。
老道士幹瞪眼生氣,兩個孩子卻笑得很是開心。
”武當派跟少林派齊名,武功各有千秋,韋小寶是知道的。
他見胖頭陀鬥不過十八名少林僧,便說那少奶奶打敗了三十六名道士,武功誰強誰弱,那也不用多說了。
胖頭陀聽得如癡如狂,歎了口氣道:“天下竟有這樣神奇的武功!” 韋小寶見居然騙信了他,甚是得意,道:“不瞞你說,這位少奶奶,就是我的幹娘。
” 雙兒初時聽他說江南有一個少奶奶,還道說的是莊家的三少奶,後來聽他說那位少奶奶有一對孿生兒子,又是他幹娘,才知另有其人。
胖頭陀卻又是一驚,道:“是你幹娘?她姓什麼?武林中有這樣厲害的人物,我怎地沒聽見過?”韋小寶笑道:“武林中厲害的人物多着呢。
像我這個老婆。
”說着向雙兒一指,道:“你瞧她小巧玲珑,嬌滴滴的模樣,怎知她一身武功?”雙兒滿臉飛紅,道:“相公你别瞎說。
”胖頭陀跟雙兒交過手,這樣小小一個姑娘,居然身手了得,若非親見,也真難以相信,點頭道:“說得是。
小施主既然不肯赴神龍島,那也沒法了,衆位請罷!” 韋小寶道:“大師先行!”他似乎是客氣,其實是要胖頭陀先行,他若向東,自己便向西,他如往北,自己往南。
胖頭陀搖搖頭,說道:“施主先請。
我要将這石碑上的碑文拓了去。
”韋小寶暗暗好笑,心想自己信口胡吹,居然騙得他信以為真。
注:一、本回回目錄自查慎行古體詩,平仄與近體律詩不同。
二、順治四後。
端敬皇後董鄂氏及康熙生母孝康皇後,與順治合葬孝陵。
廢後及孝惠皇後(即本書中的皇太後)另葬孝東陵。
“孝康”及“孝惠”都是到雍正、乾隆年間才加的谥号,康熙時還沒有這樣稱呼。
但通俗小說不必這樣嚴格遵守曆史事實。
三、順治出家五台山一事,清代民間盛傳。
稱為“清代四大疑案”之一。
其餘三大疑案是順治皇太後下嫁攝政王、雍正奪嫡、乾隆出于海甯陳家。
據官書記載,順治因染天花而死,然而官書中疑點甚多,以緻後人頗多猜測。
清初大詩人吳梅村有《清涼山贊佛詩》四首,肯定與董鄂妃有關,頗有人認為隐指順治因傷心愛妃之逝,而至五台山出家。
詩雲:“西北有高山,雲是文殊台。
台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根栽。
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按:雙成指女仙子董雙成)。
漢主坐法宮,一見光徘徊。
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攜手忽太息,樂極生微哀。
千秋終寂寞,此日誰追陪?……(言董鄂妃得順治寵幸,順治有人生無常之悲。
全詩甚長,不俱錄。
) “傷懷驚涼風,深宮鳴蟋蟀。
嚴霜被瓊樹,芙蓉凋素質。
可憐千裡草,萎落無顔色。
(按:“千裡草”即“董”字,指董鄂妃逝世。
)……南望倉舒墳(以曹操幼年夭折的兒子鄧哀王曹倉舒比榮親王),掩面添凄恻。
戒言秣我馬,遨遊淩八極。
(述順治以愛妃逝世,内心傷痛及生出世之想。
)“八極何茫茫,曰往清涼山。
此山蓄靈異,浩氣供屈盤……名山初望幸,銜命釋道安,預從最高頂,灑掃七佛壇……中坐一天人,吐氣如旃檀。
寄語漢皇帝,何苦留人間?……唯有大道心,與石永不刊。
以此護金輪,法海無波瀾(言順治心生上五台山之志。
) “嘗聞穆天子,六飛聘萬裡……盛姬病不救,揮鞭哭弱水。
漢皇好神仙,妻子思脫屣……寵奪長門陳,恩傾清城李。
琇華即修夜,痛入哀蟬诔。
苦無不死方,得令昭陽起……持此禮覺王,賢聖總一軌。
道參無主妙,功謝有為恥,色空兩不住,收拾宗風裡。
”(覺王,即釋迦牟尼。
歸結為皈依佛法,以禅宗求解脫。
) 四、順治在位時即拜玉林為師學佛。
“玉林國師年譜”雲:順治十六年,世祖請師起名,師書十餘字進呈,世祖自擇“癡”字,上則用禅宗龍池祖法派中“行”字,法名“行癡”。
玉林為“通”字輩,名“通琇”,字玉林,其弟子皆以“行”字排行。
”胖頭陀便去搔他左邊頭皮,韋小寶道:“啊喲,跳蚤跳到我頭頸裡了,你瞧見麼?” 胖頭陀明知他是在作怪,仍是放松了他手腕,隻左手輕輕按住他肩頭,陀他逃脫,道:“你自己搔罷!”韋小寶道:“啊喲,這他奶奶的跳蚤好厲害,定是三年沒吃人血了,本來矮矮胖胖的,現在餓得又瘦又癟,拚命來給老子為難。
”說着左手伸入衣領,用力搔癢。
胖頭陀知他繞個彎兒,又來罵自己是跳蚤,隻裝作不知,問道:“第四部經書藏在哪裡?”韋小寶道:“嗯,第四部經書,藏于什麼山少……少林寺的達……達什麼院啊?”胖頭陀吃了一驚,道:“藏在少林寺的達摩院?” 韋小寶見他對少林十八僧十分忌憚,而這些少林僧又說是達摩院的,便故意出個難題,作弄他一下,料想他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到少林寺達摩院去盜經。
韋小寶說道:“這是‘摩’字麼?我可不識得。
胖老兄,你連這個難字都認得,又何必叫我讀?啊,是了,你是考考我。
說來慚愧,每一行中,我倒有幾個字不識。
”胖頭陀斜眼察看少林衆僧,臉色怔忡不定,問道:“第五部藏在哪裡?” 少林寺是武林中的大門派,韋小寶曾聽海大富說過,又聽他說皇太後冒充武當派,皇太後則說海大富是崆峒派,武當、崆峒,想來也是兩個大門派了,于是将第五部、第六部說成分藏武當、崆峒兩山之中。
胖頭陀臉色越來越難看。
韋小寶說第七部經書是雲南沐王府中的人得了去,第八部則是在“雲南什麼西王的王府”之中。
白寒楓曾給他吃過苦頭,這麼說可以給沐王府找些麻煩;吳三桂平西王府中好手如雲,連師父也甚為忌憚,胖頭陀如敢去惹事生非,定會吃個大大的苦頭。
不料胖頭陀臉色大變,問道:“你說第八部經書是在平西王府中?”韋小寶道:“這個字我不識,不知是不是平西王。
”胖頭陀大怒,猛喝:“胡說八道!這塊石碑沒一千年,也有五百年。
吳三桂有多大年紀了?幾百年前的碑文,怎麼會寫上吳三桂的平西王?” 那石碣顔色烏黑,石龜和石碣上生滿了青苔,所刻的文字斑駁殘缺,一望而知是數百年前的古物。
韋小寶不明這個道理,信口開河,扯到了吳三桂身上。
他心中暗叫:“糟糕,糟糕!”嘴頭兀自強辯:“我說過不識得這個字,是你說平西王的,說不定古時候雲南有個狗西王、貓西王、烏龜西王呢。
胖老兄,我跟你說,這些字彎彎曲曲,很是難認,你識得就識得,不識就不識,假裝識得,讀成了平西王吳三桂,這裡衆位大和尚個個學問高深,你亂讀白字,豈不笑歪了他們的嘴巴?” 這番話倒也極有道理,說得胖頭陀一張瘦臉登時滿面通紅。
他倒并不生氣,點了點頭,說道:“這些蝌蚪字,我是一字不識,原來不是平西王。
下面又寫着些什麼字?” 韋小寶尋思:“好險!搶白了他一頓,才遮掩過去。
可得說幾句好聽的話,教他開心開心,他将‘蛇島’說成是‘神龍島’,又認得肥豬柳燕,多半是神龍教中的人物。
”側頭看了半晌,道:“下面好像是‘壽與天……天……天……’天什麼啊?”胖頭陀神色登時十分緊張,道:“你仔細看看,壽與天什麼?”韋小寶道:“好像是一個……一個……嗯……一個‘齊’字,對了,是‘壽與天齊’!”胖頭陀大喜,雙手連搓,道:“果然有這幾句話,還有什麼字?”韋小寶指着石碣,說道:“這些字古裡古怪的,當真難認,是了,那是一個‘洪’字,是‘洪教主’三字,又有‘神龍’二字!你瞧,那是‘神通廣大’四字。
” 胖頭陀“嘩”的一聲大叫,跳了起來,說道:“當真洪教主有如此福份,壽與天齊?這千年石碑上早已寫上了?” 韋小寶道:“上面寫得有,這是……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立的碑,派了秦叔寶、程咬金立的,碑上寫得明明白白,唐朝有個上知千年,下知千年的軍師,叫做徐茂功,他算到千年之後,大清朝有個神龍教洪教主,神通廣大,壽與天齊。
”揚州茶館中說書先生說隋唐故事,他是聽得多了,什麼程咬金、徐茂功的名字,爛熟于胸。
其實徐茂功是唐朝開國大将徐績,即與李靖齊名的英國公李績,絕非捏指一算、便知過去未來的牛鼻子軍師,韋小寶卻哪裡知道?他隻求說得活龍活現,騙得胖頭陀暈頭轉向,十八少林僧便可乘機救他出去。
至于“洪教主神通廣大,壽與天齊”雲雲,那是在莊家的大宅之中,聽得章老三等神龍教教衆說的。
果然胖頭陀一聽之下,抓頭搔耳,喜悅無限,張大了口合不攏來。
韋小寶道:“這塊大石頭後面,不知還寫了些甚麼。
”胖頭陀道:“是!”繞到石碣後去察看。
韋小寶一個箭步,向後跳出。
胖頭陀一驚,忙伸手去抓。
兩邊四名少林僧同時揮掌拍出。
胖頭陀隻得揮拳抵擋。
韋小寶已跳到少林僧的身後。
頃刻間又有四名少林僧擁上。
八名少林僧足下不停,繞着胖頭陀急奔,手上不斷發招,也不管這一招是否擊中對方,一擊便走,此上彼落,十六條手臂分從八個方位打到,正是一個習練有素的陣法。
胖頭陀守勢甚是嚴密,但以一敵八,立時便感不支。
隻聽得啪啪兩聲,一名少林僧和胖頭陀各中一掌。
那少林僧跳出圈子,另有一名僧人補了進來。
再鬥一會,胖頭陀腿上被踢了一腳,他雙臂伸直,轉了一圈,将八名少林僧逼得各自退開兩步,叫道:“且住!”八僧又各退兩步。
胖頭陀道:“今日寡不敵衆,經書就讓給你們罷!”伸手入懷,摸出了經書。
澄心左手一揮,八名少林僧踏上兩步,和胖頭陀相距不過三尺,各人提掌蓄勢。
胖頭陀并不理會,伸手将經書交過。
澄心丹田中内息數轉,周身布滿了暗勁,左手三指捏訣,攻守俱備之後,這才伸出右手,慢慢将經書接過。
不料胖頭陀全無異動,交還了經書,微微一笑,說道:“澄心大師,你們少林寺十八羅漢名滿天下,十八人打我一個,未免不大光彩罷!” 澄心将經書放入懷中,合十躬身,說道:“得罪了。
少林僧單打獨鬥,不是胖尊者的對手。
”左手一揮,衆僧一齊退開,唯恐他又來捉韋小寶,五六名僧人都擋在他身前。
胖頭陀道:“韋施主,我有一事誠心奉懇,請你答允。
”韋小寶道:“甚麼事?”胖頭陀道:“我想請你上神龍島去,做幾天客人。
”韋小寶吃了一驚,道:“什麼?要我去神龍島?這種地方……”胖頭陀道:“小施主的經書已由澄心大師收去,轉呈少林方丈。
小施主來到神龍島,我們合教上下,決以上賓之禮恭敬相待,見過洪教主後,定然送小施主平安離島。
” 他見韋小寶扁了扁嘴,顯是決不相信自己的話,便道:“澄心大師,請你作個見證。
胖頭陀說過的話,可有不作數的?”澄心知這頭陀行事邪妄,但亦無重大惡行,他胖瘦二頭陀言出必踐,倒是早有所聞,說道:“胖尊者言出有信,這是衆所周知的。
隻不過韋施主身有要事,恐怕未必有空去神龍島罷。
”韋小寶道:“是啊,我忙死了,将來有空,再去神龍島會見胖尊者和洪教主就是。
”胖頭陀忙道:“該說洪教主和他老人家下屬的胖頭陀。
第一,天下無人可以排名在他老人家之上,先說旁人名字,再提洪教主,那是大大不敬。
”韋小寶問道:“那麼皇帝呢?”胖頭陀道:“自然是洪教主在前,皇帝在後。
第二,在教主他老人家面前,不得提什麼‘尊者’、什麼‘真人’的稱呼。
普天之下,唯洪教主一人為尊。
” 韋小寶一伸舌頭,道:“洪教主這麼厲害,我是更加不敢去見他了。
” 胖頭陀道:“洪教主仁慈愛衆,恩澤被于天下,像小施主這等聰明伶俐的少年英雄,他老人家見了一定十分歡喜。
小施主神龍島之行,一定滿載而歸。
教主他老人家大有恩賜,那是不必說了,說不定他老人家一高興,傳你一招半式,從此小施主縱橫天下,終身受用不盡了。
”他這番話說得極是誠懇、熱切之意,見于顔色。
本來他對韋小寶完全不瞧在眼内,曾伸腳踏在他頭上,但這時滿口“小施主”,又說甚麼“聰明伶俐的少年英雄”,生怕韋小寶聽不清楚,将一條竹篙般的身子彎了下來,就着他說話。
韋小寶記起陶紅英的言語,在莊家看到章老三等一幹人舉止,又想起皇太後和柳燕、男扮女裝假宮女的模樣,對神龍教實是說不出的厭惡,相較之下,所識的神龍教人物之中,倒是這個胖頭陀還有幾分英雄氣概,可是他恃強奪經,将自己提來提去,忽然間神态大變,邀自己去神龍島作客,定然不懷好意,莫瞧他這時說話客氣,那是因為打不過少林僧而已,隻要少林僧一走,定然又是強兇霸道,又有誰能制得住他?當下搖頭說道:“我不去!” 胖頭陀一張瘦臉上滿是懊喪之色,慢慢站直身子,向身周的十八名少林僧看了一眼,緩緩的道:“小施主,我的武功跟他們十八位大和尚相比,那是如何?”韋小寶道:“各有所長。
”胖頭陀怒道:“甚麼各有所長?如果一對一的比拚,難道他們能勝得過我?”韋小寶道:“一對一,說不定是你赢。
一對十八,那一定是你輸了,這才叫各有所長哪。
倘若一對一也是你輸,那麼你還長個屁!你不過是身材長些而已。
” 胖頭陀微微一笑,道:“像我這樣武功高強的人,你見過沒有?”韋小寶道:“當然見過!你的武功也不過馬馬虎虎,比你高強十倍之人,我也見過不少。
”胖頭陀大怒,跳上一步,伸手向他抓去。
四名少林僧同時伸掌擋住。
胖頭陀道:“你說誰的武功比我更高?” 韋小寶一時為之語塞,倒想不起曾見過有誰比他武功更高,師父的武功是極高的了,也未必勝得過他。
胖頭陀得意起來,道:“你瞧,你說不出了,是不是?”韋小寶道:“甚麼說不出,我是不想說,隻怕吓壞了你。
武功高出你甚多之人,第一位,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
我曾見他在北京城裡跟人打架,雙手抓住四名頭陀,每個頭陀都有二百來斤重,他雙足一點,便飛身跳過城牆,你跟他相比,可相差太遠了。
”胖頭陀哼了一聲,他也素聞陳近南之名,但決不信他能手提四人、飛身跳過城牆,說道:“吹牛!” 韋小寶道:“第二位武功高強之人,是江南一位嬌滴滴的小腳少奶奶。
”他說到這裡,向雙兒瞧去。
雙兒連連搖手,要他莫說。
韋小寶續道:“這位少奶奶曾和三十六個武當派的道士打架,三十六個道士圍住了她,使出一種甚麼……甚麼陣法來……”胖頭陀問道:“武當派的陣法,空手還是使劍的?”韋小寶道:“使劍的。
”胖頭陀道:“那是真武劍陣。
”韋小寶道:“是了,你胖大師見多識廣,知道是真武劍陣,那時候三十六把寶劍圍住了那位少奶奶,劍光閃閃,水也潑不進去。
那位少奶奶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是空手……”胖頭陀大奇,說道:“她左手抱着孩子跟武當派比武?”韋小寶道:“那有什麼希奇?她抱着的是一對雙生子,都是男孩兒,很胖的……”他有意誇張莊家少奶奶的武功,又将孩子的數目加上一倍,續道:“……她嘴裡哄着孩兒:‘兩個乖寶寶,别哭,你們瞧媽媽變把戲。
’一面将三十六名道士手裡的寶劍都奪了下來,又将這些道士都點中了穴道,一個個站在那裡,好似泥菩薩一般,動也不能動。
那位少奶奶抱了孩子,讓他們去抓老道士的胡子。
老道士幹瞪眼生氣,兩個孩子卻笑得很是開心。
”武當派跟少林派齊名,武功各有千秋,韋小寶是知道的。
他見胖頭陀鬥不過十八名少林僧,便說那少奶奶打敗了三十六名道士,武功誰強誰弱,那也不用多說了。
胖頭陀聽得如癡如狂,歎了口氣道:“天下竟有這樣神奇的武功!” 韋小寶見居然騙信了他,甚是得意,道:“不瞞你說,這位少奶奶,就是我的幹娘。
” 雙兒初時聽他說江南有一個少奶奶,還道說的是莊家的三少奶,後來聽他說那位少奶奶有一對孿生兒子,又是他幹娘,才知另有其人。
胖頭陀卻又是一驚,道:“是你幹娘?她姓什麼?武林中有這樣厲害的人物,我怎地沒聽見過?”韋小寶笑道:“武林中厲害的人物多着呢。
像我這個老婆。
”說着向雙兒一指,道:“你瞧她小巧玲珑,嬌滴滴的模樣,怎知她一身武功?”雙兒滿臉飛紅,道:“相公你别瞎說。
”胖頭陀跟雙兒交過手,這樣小小一個姑娘,居然身手了得,若非親見,也真難以相信,點頭道:“說得是。
小施主既然不肯赴神龍島,那也沒法了,衆位請罷!” 韋小寶道:“大師先行!”他似乎是客氣,其實是要胖頭陀先行,他若向東,自己便向西,他如往北,自己往南。
胖頭陀搖搖頭,說道:“施主先請。
我要将這石碑上的碑文拓了去。
”韋小寶暗暗好笑,心想自己信口胡吹,居然騙得他信以為真。
注:一、本回回目錄自查慎行古體詩,平仄與近體律詩不同。
二、順治四後。
端敬皇後董鄂氏及康熙生母孝康皇後,與順治合葬孝陵。
廢後及孝惠皇後(即本書中的皇太後)另葬孝東陵。
“孝康”及“孝惠”都是到雍正、乾隆年間才加的谥号,康熙時還沒有這樣稱呼。
但通俗小說不必這樣嚴格遵守曆史事實。
三、順治出家五台山一事,清代民間盛傳。
稱為“清代四大疑案”之一。
其餘三大疑案是順治皇太後下嫁攝政王、雍正奪嫡、乾隆出于海甯陳家。
據官書記載,順治因染天花而死,然而官書中疑點甚多,以緻後人頗多猜測。
清初大詩人吳梅村有《清涼山贊佛詩》四首,肯定與董鄂妃有關,頗有人認為隐指順治因傷心愛妃之逝,而至五台山出家。
詩雲:“西北有高山,雲是文殊台。
台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根栽。
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按:雙成指女仙子董雙成)。
漢主坐法宮,一見光徘徊。
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攜手忽太息,樂極生微哀。
千秋終寂寞,此日誰追陪?……(言董鄂妃得順治寵幸,順治有人生無常之悲。
全詩甚長,不俱錄。
) “傷懷驚涼風,深宮鳴蟋蟀。
嚴霜被瓊樹,芙蓉凋素質。
可憐千裡草,萎落無顔色。
(按:“千裡草”即“董”字,指董鄂妃逝世。
)……南望倉舒墳(以曹操幼年夭折的兒子鄧哀王曹倉舒比榮親王),掩面添凄恻。
戒言秣我馬,遨遊淩八極。
(述順治以愛妃逝世,内心傷痛及生出世之想。
)“八極何茫茫,曰往清涼山。
此山蓄靈異,浩氣供屈盤……名山初望幸,銜命釋道安,預從最高頂,灑掃七佛壇……中坐一天人,吐氣如旃檀。
寄語漢皇帝,何苦留人間?……唯有大道心,與石永不刊。
以此護金輪,法海無波瀾(言順治心生上五台山之志。
) “嘗聞穆天子,六飛聘萬裡……盛姬病不救,揮鞭哭弱水。
漢皇好神仙,妻子思脫屣……寵奪長門陳,恩傾清城李。
琇華即修夜,痛入哀蟬诔。
苦無不死方,得令昭陽起……持此禮覺王,賢聖總一軌。
道參無主妙,功謝有為恥,色空兩不住,收拾宗風裡。
”(覺王,即釋迦牟尼。
歸結為皈依佛法,以禅宗求解脫。
) 四、順治在位時即拜玉林為師學佛。
“玉林國師年譜”雲:順治十六年,世祖請師起名,師書十餘字進呈,世祖自擇“癡”字,上則用禅宗龍池祖法派中“行”字,法名“行癡”。
玉林為“通”字輩,名“通琇”,字玉林,其弟子皆以“行”字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