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不善法。
譬如有人。
從闇入闇。
從坑堕坑。
從怨至怨。
我說如是癡出家人。
亦複如是,又如有木。
兩頭火燃。
中塗糞穢。
若在聚落及與空閑。
皆無複用。
我說如是癡出家人。
亦複如是,失在家法。
複非沙門世出世間。
皆無勝分。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出家而破戒,二俱無所成。
謂失在家儀,及壞沙門法。
甯吞熱鐵丸,洋銅而灌口。
不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
諸毀犯屍羅,無悔無慚愧。
多受人信施,定當生地獄。
諸有智慧人,應堅持淨戒。
勿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攝受增益。
惡趣地獄。
惡不善法。
雲何二種補特伽羅。
一者一類補特伽羅。
毀犯淨戒。
實非沙門。
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
内朽順流。
如穢蝸螺貝音狗行。
覆藏己惡。
詐現自善。
如朽隧級。
無所複用。
唯增惡趣。
二者一類補特伽羅於具淨戒。
無所毀犯。
精進修行。
清白梵行。
有德刍。
以諸無根。
非梵行法。
诽謗毀辱。
令失威光。
如是二種補特伽羅。
攝受增益。
惡趣地獄。
惡不善法。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生長惡趣業。
謂毀犯淨戒,及诽謗賢良。
如是二種人,俱名為下賤。
現在人所鄙,受苦在當來。
是故諸刍,常應不放逸。
受持清淨戒,勿毀謗他人。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恩深難報。
雲何為二。
所謂父母。
假使有人。
一肩荷父。
一肩擔母。
盡其壽量。
曾無暫舍。
供給衣食。
病緣醫藥。
種種所須。
猶未能報父母深恩。
所以者何。
父母於子。
恩極深重。
所謂産生。
慈心乳哺。
洗拭将養。
令其長大。
供給種種資身衆具。
教示世間所有儀式。
心常欲令離苦得樂。
曾無暫舍。
如影随形。
父母於子。
既有如是,所說深恩。
當雲何報。
若彼父母。
於佛法僧。
無清淨信。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生淨信。
若彼父母。
無清淨戒。
其子方便示現勸導。
贊勵慶慰。
令其受持清淨禁戒。
若彼父母。
無有多聞。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其聽聞諸佛正法。
若彼父母。
為性慳貪。
不樂布施。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行布施。
若彼父母。
為性闇鈍。
無有勝慧。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修勝慧。
其子如是,乃名真實報父母恩。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恩深重難報。
所謂父及母,能生長世間。
假使以兩肩,盡壽荷父母。
常供養恭敬,猶未為報恩。
父母於世間,能生育教導。
慈心求利樂,如彼影随形。
若父母先無,信戒聞舍慧。
子令其修習,名真實報恩。
恭敬給所須,唯現世安樂。
令修信戒等,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無欺诳法。
雲何為二。
謂業與智。
若諸有情。
已集諸業。
其異熟果。
若未現前。
終不盡滅。
若諸有情。
已生諸智。
一切煩惱。
若未永除。
終不舍離。
如是名為世有二種無欺诳法。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無欺诳法,諸佛共所談。
謂已集已生,諸業及諸智。
異熟果未生,諸業終不滅。
煩惱若未盡,智終不舍離。
業是生死因,智為滅惑本。
是故應修智,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應深尊重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雲何為二。
所謂父母。
若諸有情。
於其父母。
深心尊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生無量福。
諸有智人。
鹹共稱歎。
聲譽普聞。
處衆無畏。
後不焦惱無悔。
命終身壞死後昇諸善趣。
生於天中。
何緣有情。
應於父母。
深心尊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父母於子。
有深重恩。
所謂産生。
慈心乳哺。
洗拭将養。
令其長大。
供給種種資身衆具。
教示世間所有儀式。
心常欲令離苦得樂。
曾無暫舍。
如影随形。
是故父母。
應深敬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若諸有情。
敬愛父母。
親近而祝父母於其深心慈愍。
除無益事。
授有益事。
制止衆惡。
勸修衆善。
為其娉娶。
貞良妻室。
有時賜與珍寶财穀。
世間天人。
鹹共稱歎。
恭敬供養。
親近加護。
令無衰惱。
是故有情。
於其父母。
應深尊重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
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
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
恒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
父母於世間,恩深重難報。
除無益制惡,授利勸修善。
與妻室資财,慈心常覆護。
是故修供養,無量福聚生。
現得勝名聞,鹹供養恭敬。
死生天善趣,受妙樂無窮。
欲得生天人,受五欲妙樂。
猶如天帝釋,當供養父母。
重攝前經嗢拖南曰:善尋輪戒學,無明慧斷除。
苦毀謗報恩,無欺诳父母。
譬如有人。
從闇入闇。
從坑堕坑。
從怨至怨。
我說如是癡出家人。
亦複如是,又如有木。
兩頭火燃。
中塗糞穢。
若在聚落及與空閑。
皆無複用。
我說如是癡出家人。
亦複如是,失在家法。
複非沙門世出世間。
皆無勝分。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出家而破戒,二俱無所成。
謂失在家儀,及壞沙門法。
甯吞熱鐵丸,洋銅而灌口。
不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
諸毀犯屍羅,無悔無慚愧。
多受人信施,定當生地獄。
諸有智慧人,應堅持淨戒。
勿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攝受增益。
惡趣地獄。
惡不善法。
雲何二種補特伽羅。
一者一類補特伽羅。
毀犯淨戒。
實非沙門。
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
内朽順流。
如穢蝸螺貝音狗行。
覆藏己惡。
詐現自善。
如朽隧級。
無所複用。
唯增惡趣。
二者一類補特伽羅於具淨戒。
無所毀犯。
精進修行。
清白梵行。
有德刍。
以諸無根。
非梵行法。
诽謗毀辱。
令失威光。
如是二種補特伽羅。
攝受增益。
惡趣地獄。
惡不善法。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生長惡趣業。
謂毀犯淨戒,及诽謗賢良。
如是二種人,俱名為下賤。
現在人所鄙,受苦在當來。
是故諸刍,常應不放逸。
受持清淨戒,勿毀謗他人。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恩深難報。
雲何為二。
所謂父母。
假使有人。
一肩荷父。
一肩擔母。
盡其壽量。
曾無暫舍。
供給衣食。
病緣醫藥。
種種所須。
猶未能報父母深恩。
所以者何。
父母於子。
恩極深重。
所謂産生。
慈心乳哺。
洗拭将養。
令其長大。
供給種種資身衆具。
教示世間所有儀式。
心常欲令離苦得樂。
曾無暫舍。
如影随形。
父母於子。
既有如是,所說深恩。
當雲何報。
若彼父母。
於佛法僧。
無清淨信。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生淨信。
若彼父母。
無清淨戒。
其子方便示現勸導。
贊勵慶慰。
令其受持清淨禁戒。
若彼父母。
無有多聞。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其聽聞諸佛正法。
若彼父母。
為性慳貪。
不樂布施。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行布施。
若彼父母。
為性闇鈍。
無有勝慧。
其子方便。
示現勸導贊勵慶慰。
令修勝慧。
其子如是,乃名真實報父母恩。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恩深重難報。
所謂父及母,能生長世間。
假使以兩肩,盡壽荷父母。
常供養恭敬,猶未為報恩。
父母於世間,能生育教導。
慈心求利樂,如彼影随形。
若父母先無,信戒聞舍慧。
子令其修習,名真實報恩。
恭敬給所須,唯現世安樂。
令修信戒等,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無欺诳法。
雲何為二。
謂業與智。
若諸有情。
已集諸業。
其異熟果。
若未現前。
終不盡滅。
若諸有情。
已生諸智。
一切煩惱。
若未永除。
終不舍離。
如是名為世有二種無欺诳法。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無欺诳法,諸佛共所談。
謂已集已生,諸業及諸智。
異熟果未生,諸業終不滅。
煩惱若未盡,智終不舍離。
業是生死因,智為滅惑本。
是故應修智,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
應深尊重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雲何為二。
所謂父母。
若諸有情。
於其父母。
深心尊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生無量福。
諸有智人。
鹹共稱歎。
聲譽普聞。
處衆無畏。
後不焦惱無悔。
命終身壞死後昇諸善趣。
生於天中。
何緣有情。
應於父母。
深心尊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父母於子。
有深重恩。
所謂産生。
慈心乳哺。
洗拭将養。
令其長大。
供給種種資身衆具。
教示世間所有儀式。
心常欲令離苦得樂。
曾無暫舍。
如影随形。
是故父母。
應深敬重。
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若諸有情。
敬愛父母。
親近而祝父母於其深心慈愍。
除無益事。
授有益事。
制止衆惡。
勸修衆善。
為其娉娶。
貞良妻室。
有時賜與珍寶财穀。
世間天人。
鹹共稱歎。
恭敬供養。
親近加護。
令無衰惱。
是故有情。
於其父母。
應深尊重禮拜供養。
以敬愛心。
親近而祝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
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
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
恒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
父母於世間,恩深重難報。
除無益制惡,授利勸修善。
與妻室資财,慈心常覆護。
是故修供養,無量福聚生。
現得勝名聞,鹹供養恭敬。
死生天善趣,受妙樂無窮。
欲得生天人,受五欲妙樂。
猶如天帝釋,當供養父母。
重攝前經嗢拖南曰:善尋輪戒學,無明慧斷除。
苦毀謗報恩,無欺诳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