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法言品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無所修。
逮平等者,終不造立所起之法。
及與滅盡。
亦無有求。
欲得法者亦無平等。
于是明網菩薩。
謂持心梵天。
梵天說此。
五百比丘聞所說法。
即從坐起私竊亡去。
知斯等類意之所趣。
何不入法。
其有信樂。
若以度脫于諸見網。
持心答曰:族姓子。
汝往遊至江河沙等諸佛國土。
劫數求索不能得離。
如是像法亦無有脫。
譬如癡子畏于虛空。
而馳迸走在所至趣。
不能離空。
此比丘等亦複如是,正使達行不可稱限。
空相自然。
無想之相亦複自然。
無願之相亦複自然,猶如複有第二士夫。
求于虛空。
八方上下欲得于空。
心自念言:我欲得空。
我欲得空所欲遊至。
口自說空而不知空。
言與其身行于空中而不睹空。
如是族姓子。
斯諸比丘,求于滅度行于泥洹。
而求滅度。
不解所入。
所以者何。
所謂言曰得滅度者,但假号耳,猶如虛空。
若有行空經遊虛空。
所言亦空。
其泥洹者假讬言耳。
于是五百比丘聞說是語。
漏盡意解逮得神通。
各歎頌曰:唯然世尊,一切諸法皆悉滅度。
假使有人求滅度者,則于其人佛不興世。
我等大聖。
非為凡夫亦無所學。
亦無不學。
不生死不泥洹。
無滅度法。
所以者何。
又諸通慧。
我等已離所有道慧。
興諸佛法。
于是尊者舍利弗。
謂諸比丘曰:仁等已得造立。
入于斯慧自獲利耶。
答曰:吾等已入造于塵勞而無所作。
又問。
何故說此。
諸比丘曰:唯舍利弗。
設斷塵勞便入欲塵。
不欲滅度。
由是之故。
吾等說言已得入矣。
造于塵勞而無所作。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族姓子。
當谘嗟之。
諸仁所立衆祐之地。
諸比丘曰:唯舍利弗。
仁者世尊亦複是卿不淨衆祐。
何況我等至清淨乎。
又問。
此言何謂。
諸比丘曰:佛知諸法界本悉清淨。
于是持心梵天。
白世尊曰:唯然世尊,何謂世之衆祐。
佛告梵天。
不為世法之所迷惑。
不恥世法。
又問世尊,雲何淨畢衆祐之事乎。
答曰:若于諸法無所受故。
又問。
誰為世間之福田乎。
答曰:若有不失佛道故。
又問。
何謂衆生之善友。
答曰:不舍一切群黎故。
又問。
誰于如來有反複乎。
答曰:其不違疑佛教命者,又問。
何謂奉事如來乎。
答曰:其曉了解不起際故。
又問。
何謂親近如來行乎。
答曰:甯失身命不毀禁戒故。
又問。
何謂恭敬于如來者乎。
答曰:設使行者将養諸根故。
又問。
何謂世間大财富乎。
答曰:七寶滿具故。
又問。
何謂于世知厭足者乎。
答曰:其已逮得度世智慧故。
又問。
何謂曉了乎。
答曰:其于三界悉無所願故。
又問。
何謂谏喻于世乎。
答曰:其有休息一切結縛故。
又問。
何謂處世而安隐乎。
答曰:其不貪者無受财故。
又問。
何謂不貪乎。
答曰:無有陰蓋故。
又問。
何謂離于陰蓋乎。
答曰:舍于六入亦無所釋故。
又問。
何謂己過乎。
答曰:曉了道慧故。
又問。
何謂菩薩為布施主乎。
答曰:勸化一切衆生之類。
入諸通慧心故。
又問。
何謂禁戒乎。
答曰:不舍道心故。
又問。
何謂為忍乎。
答曰:見心滅盡故。
又問。
何謂精進乎。
答曰:若求于心不得處所故。
又問。
何謂一心乎。
答曰:心休息故。
又問。
何謂智慧乎。
答曰:于一切法無音聲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慈者乎。
答曰:不随一切諸想行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哀者乎。
答曰:無諸法念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喜者乎。
答曰:不計吾我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護者乎。
答曰:不計彼我想故。
又問。
何謂菩薩博立笃信乎。
答曰:不舍諸法清白故。
又問。
何謂菩薩博聞住空者乎。
答曰:不猗一切音聲故。
又問。
何謂為慚。
答曰:曉了内法蠲除故也。
又問。
何謂為愧。
答曰:不習外事故也。
又問世尊,何謂菩薩普無不入。
于是世尊以頌答曰
逮平等者,終不造立所起之法。
及與滅盡。
亦無有求。
欲得法者亦無平等。
于是明網菩薩。
謂持心梵天。
梵天說此。
五百比丘聞所說法。
即從坐起私竊亡去。
知斯等類意之所趣。
何不入法。
其有信樂。
若以度脫于諸見網。
持心答曰:族姓子。
汝往遊至江河沙等諸佛國土。
劫數求索不能得離。
如是像法亦無有脫。
譬如癡子畏于虛空。
而馳迸走在所至趣。
不能離空。
此比丘等亦複如是,正使達行不可稱限。
空相自然。
無想之相亦複自然。
無願之相亦複自然,猶如複有第二士夫。
求于虛空。
八方上下欲得于空。
心自念言:我欲得空。
我欲得空所欲遊至。
口自說空而不知空。
言與其身行于空中而不睹空。
如是族姓子。
斯諸比丘,求于滅度行于泥洹。
而求滅度。
不解所入。
所以者何。
所謂言曰得滅度者,但假号耳,猶如虛空。
若有行空經遊虛空。
所言亦空。
其泥洹者假讬言耳。
于是五百比丘聞說是語。
漏盡意解逮得神通。
各歎頌曰:唯然世尊,一切諸法皆悉滅度。
假使有人求滅度者,則于其人佛不興世。
我等大聖。
非為凡夫亦無所學。
亦無不學。
不生死不泥洹。
無滅度法。
所以者何。
又諸通慧。
我等已離所有道慧。
興諸佛法。
于是尊者舍利弗。
謂諸比丘曰:仁等已得造立。
入于斯慧自獲利耶。
答曰:吾等已入造于塵勞而無所作。
又問。
何故說此。
諸比丘曰:唯舍利弗。
設斷塵勞便入欲塵。
不欲滅度。
由是之故。
吾等說言已得入矣。
造于塵勞而無所作。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族姓子。
當谘嗟之。
諸仁所立衆祐之地。
諸比丘曰:唯舍利弗。
仁者世尊亦複是卿不淨衆祐。
何況我等至清淨乎。
又問。
此言何謂。
諸比丘曰:佛知諸法界本悉清淨。
于是持心梵天。
白世尊曰:唯然世尊,何謂世之衆祐。
佛告梵天。
不為世法之所迷惑。
不恥世法。
又問世尊,雲何淨畢衆祐之事乎。
答曰:若于諸法無所受故。
又問。
誰為世間之福田乎。
答曰:若有不失佛道故。
又問。
何謂衆生之善友。
答曰:不舍一切群黎故。
又問。
誰于如來有反複乎。
答曰:其不違疑佛教命者,又問。
何謂奉事如來乎。
答曰:其曉了解不起際故。
又問。
何謂親近如來行乎。
答曰:甯失身命不毀禁戒故。
又問。
何謂恭敬于如來者乎。
答曰:設使行者将養諸根故。
又問。
何謂世間大财富乎。
答曰:七寶滿具故。
又問。
何謂于世知厭足者乎。
答曰:其已逮得度世智慧故。
又問。
何謂曉了乎。
答曰:其于三界悉無所願故。
又問。
何謂谏喻于世乎。
答曰:其有休息一切結縛故。
又問。
何謂處世而安隐乎。
答曰:其不貪者無受财故。
又問。
何謂不貪乎。
答曰:無有陰蓋故。
又問。
何謂離于陰蓋乎。
答曰:舍于六入亦無所釋故。
又問。
何謂己過乎。
答曰:曉了道慧故。
又問。
何謂菩薩為布施主乎。
答曰:勸化一切衆生之類。
入諸通慧心故。
又問。
何謂禁戒乎。
答曰:不舍道心故。
又問。
何謂為忍乎。
答曰:見心滅盡故。
又問。
何謂精進乎。
答曰:若求于心不得處所故。
又問。
何謂一心乎。
答曰:心休息故。
又問。
何謂智慧乎。
答曰:于一切法無音聲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慈者乎。
答曰:不随一切諸想行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哀者乎。
答曰:無諸法念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喜者乎。
答曰:不計吾我故。
又問。
何謂菩薩行護者乎。
答曰:不計彼我想故。
又問。
何謂菩薩博立笃信乎。
答曰:不舍諸法清白故。
又問。
何謂菩薩博聞住空者乎。
答曰:不猗一切音聲故。
又問。
何謂為慚。
答曰:曉了内法蠲除故也。
又問。
何謂為愧。
答曰:不習外事故也。
又問世尊,何謂菩薩普無不入。
于是世尊以頌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