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二者瞋恚熱惱。

    三者愚癡熱惱。

    三熱惱中恚最為上。

    火所焚燒從欲界乃至初禅地。

    三毒熾火燒欲界至無色界。

    能滅此三毒界者,乃為第一無為之樂。

    是故說曰:諸不有熱惱又斷不善根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斷欲不遺馀,如拔不牢固。

    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人之着欲無不喪命。

    所以然者,皆由意斷心惑之所緻。

    是以聖人先制淫欲。

    是故說曰:斷欲不遺馀如拔不牢固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略說其要貪欲瞋恚愚癡憍慢亦複如是, 愛生而流溢,猶蛇含毒藥。

    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人随愛意不自禁制。

    漸從欲界乃至三有。

    流轉五趣不離四生。

    所以論比丘勝彼此者,彼者六塵此者六情。

    比丘能滅彼此者,如蛇脫故皮。

    諸有斷想觀,内不造其心。

     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觀有三觀。

    欲觀恚觀無明觀。

    能滅此者乃謂為道士。

    是故說曰:諸有斷想觀内不造其心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持戒謂比丘,有空乃行禅。

     行者究其源,無為最為樂。

     比丘執行以威儀為本。

    戒以檢形服以法衣。

    所行法則不違先聖。

    有空定意然後名為禅不舍假号。

    如彼行人受則信解分别其義。

    求于無為快樂之處。

    無有饑寒苦惱之患。

    是故說曰:持戒謂比丘有空乃行禅行者究其源無為最為樂也。

     比丘憂忍憂,分别床卧具。

    當念無放逸,斷有愛無馀。

     比丘修行處。

    樂不以為歡。

    遭難不以為苦。

    利衰毀譽無增減心。

    在閑靜處一意端坐心不流馳。

    斷諸結使念無想着。

    是故說曰:比丘憂忍憂分别床卧具當念無放逸斷有愛無馀也。

     出曜經梵志品第三十四。

    所謂梵志,不但倮形,居崄卧棘。

    名為梵志。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

    聽諸弟子皆悉倮形不着衣服。

    世尊告曰:咄。

    愚所戾不應法律。

    此梵志之法。

    非是内藏所修行也。

    人懷慚愧。

    便有尊卑高下。

    知有父母兄弟。

    何為複說倮形行世。

    爾時複有一異比丘詣佛所。

    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

    聽諸道人各留頭發。

    佛告比丘。

    咄。

    愚所戾不應法律。

    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

    複有異比丘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前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聽諸道人皆白灰塗身。

    複有異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聽諸道人服氣不食。

    複有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聽諸道人倮形露地卧。

    世尊告曰:咄。

    愚所戾。

    複有異比丘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

    聽諸道人在浴池沐浴清淨。

    佛告比丘。

    不以此法得至于道。

     棄身無猗,不誦異言,兩行以除。

    是謂梵志。

     昔佛在波羅奈國仙人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度五比丘未經數日。

    爾時波羅奈國有一長者,名曰夜輸。

    種姓豪族饒财多寶。

    顔貌端正世之無雙。

    一日之中得非常觀。

    自觀家裡男女之屬。

    斯如死身無一可念。

    視己形體冢間無異。

    即從坐起并作是說。

    惑愚至深不别幻化。

    爾時長者即自舍家逃走出城。

    脫琉璃履屣價直一萬。

    即渡江水奔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尋白佛言:世事多故變易非一。

    萬物幻化不可恃怙。

    我今自歸欲求無為安樂之處。

    佛告長者,善哉善哉。

    族姓子賢聖法中甚大寬弘。

    正是汝身之所願樂。

    爾時長者聞如來教。

    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爾時世尊漸與說法。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不淨想漏為大患爾。

    時長者聞斯法已,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彼以見法得法成就諸法。

    即從坐起重自歸命。

    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天中天。

    聽在道次出家學道。

    佛告長者,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自然法服。

    重聞說法得羅漢道。

    爾時長者家中父母兄弟男女。

    儀從嚴駕象馬追迹。

    求覓夜輸長者,到江水側見琉璃履父自思惟。

    我子将渡江水必然不疑。

    所以知其然今脫此琉璃履價直億萬。

    吾今渡江所在求覓。

    即渡江水遙見世尊光相炳然。

    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白世尊言:唯然世尊,頗見夜輸童子遊此過乎。

    佛以神足隐彼夜輸比丘使父不見。

    佛告長者,汝今求子不如自求。

    汝但速坐吾與汝說法。

    長者尋坐佛為說法。

    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即舍三昧使父見子。

    父告子曰:汝速還家。

    汝母愁苦恐汝不還。

    佛告長者,止止長者,勿作斯語。

    雲何長者,如有修行之人。

    本在學地愛欲未盡。

    後得無學離于學地。

    欲使無學之人習于學法。

    于長者意雲何為可爾乎。

    長者對曰:不也世尊佛告長者,汝子今日以得無着住無學地。

    長者當知以得無着。

    焉得還家習于五欲。

    長者聞之歡喜踴躍。

    即起禮子五體投地。

    自歸真人永無所着。

    爾時世尊即與長者而說斯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