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家人和穆宗族日熾。
是故說曰得睹諸賢樂同會亦複樂也。
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者,善人修德慕求良伴。
見惡知識終以遠離。
所以然者惡人所禀終無善行。
堕人在冥不睹大明。
是故說曰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也。
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
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
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
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者,若彼行人與愚從事。
晝夜堕落墜在生死。
億佛過去不蒙濟度。
是故說曰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也。
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者,怨憎會苦難。
皆由無明故。
不逐良師不與善知識從事。
是故說曰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也。
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者,智人所學必當上及相見同歡。
先笑後語和顔悅色。
内外清泰無有诤訟。
是故說曰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也。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
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者億千萬劫不可遭遇。
所謂人尊者諸佛世尊是。
所謂生之處其種清淨父母真正。
其家饒财多寶七珍具足。
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象馬車乘無所渴乏。
所生國土上下和穆共相順從。
是故說曰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也。
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者,眷屬成就處在中國不在邪僻。
是故說曰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也。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降伏内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昔佛成道未久。
初度五人次後五人江村十三人賢士衆中三十七人。
通佛六十一人。
爾時世尊告諸弟子汝等各各四面教化。
度閻浮利地人。
吾欲獨往詣江水側。
度三迦葉師徒千人。
次度舍利弗目揵連。
次度湴沙王。
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爾時阿那邠低長者,有少俗緣來至羅閱城中。
造大長者欲得寄住。
正值彼家男女仆從各各作役。
或破薪然火。
或吹生熟食。
或有布置坐具氍毹■?是時長者躬敷高座懸缯幡蓋香汁灑地是時阿那邠低長者問彼長者,貴家今日辦具待賓之調亦非小節。
為欲請國王過舍。
為是貴家男欲娶婦女欲嫁乎願聞其意。
其主報曰我今所辦餚馔之具。
亦非天及世人所能測度。
亦非國王群臣百僚。
男不娶婦女不出門。
我所以辦具甘馔飲食者,清旦請佛及比丘僧在家供養。
阿那邠低聞佛名号及比丘僧。
衣毛悚豎悲而且喜。
尋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斯須退坐前白佛言:伏惟天尊興居輕利遊步康彊。
聞僑在此得善眠乎。
爾時世尊與阿那邠低而說斯偈是故說曰: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降伏内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
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
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者,夫人學道不苦不成。
要當須苦然後乃成。
舍世俗禅及俗解脫。
修無漏禅無漏解脫。
是故說曰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
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者,人遇小樂當更求索增其樂本。
是故說曰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也。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
此名為愛盡,十六未獲一。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者,世俗樂者欲界之樂。
及彼天樂者色界之樂。
衆生之類長夜之中。
迷惑五趣不知禀真。
貪着世俗禅福之報。
流轉五趣周而複始。
謂為得道永滅不起。
是故說曰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也。
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者,其有行人先斷愛根永去枝葉。
執意懷懼防惡未然。
後得無漏之樂遊心自然。
于十六分中未得其一。
是故說曰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也。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
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等者,如人負重擔經過崄難處。
所負既不要世俗不急貨。
亦非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琥珀。
乃是世俗不要之貨。
傍人谏語觀君所負。
非是真寶何不舍之。
更求真者,其人即舍。
更求真者,觀此衆生亦複如是,負五陰身遊處欲界。
宛轉生死不能得出。
聖人告曰汝今所負五陰之形。
穢漏臭處荷負是為。
宜可速舍更求輕者,爾時衆生即設方便。
舍欲界形受色界身。
已受色界之形。
聖人複往就彼教化。
使令舍身就無漏智五分法性。
是故說曰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也。
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
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
如彼行人以無漏慧觀。
滅欲愛色愛無色愛。
身行口行意行。
除身三口四意三永盡無馀。
解知五陰興起本末。
更不複着三有之行。
是故說曰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也。
義
是故說曰得睹諸賢樂同會亦複樂也。
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者,善人修德慕求良伴。
見惡知識終以遠離。
所以然者惡人所禀終無善行。
堕人在冥不睹大明。
是故說曰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也。
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
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
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
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者,若彼行人與愚從事。
晝夜堕落墜在生死。
億佛過去不蒙濟度。
是故說曰如與愚從事經曆無數日也。
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者,怨憎會苦難。
皆由無明故。
不逐良師不與善知識從事。
是故說曰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也。
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者,智人所學必當上及相見同歡。
先笑後語和顔悅色。
内外清泰無有诤訟。
是故說曰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也。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
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者億千萬劫不可遭遇。
所謂人尊者諸佛世尊是。
所謂生之處其種清淨父母真正。
其家饒财多寶七珍具足。
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象馬車乘無所渴乏。
所生國土上下和穆共相順從。
是故說曰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讬生也。
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者,眷屬成就處在中國不在邪僻。
是故說曰設當讬生處彼家必蒙慶也。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降伏内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昔佛成道未久。
初度五人次後五人江村十三人賢士衆中三十七人。
通佛六十一人。
爾時世尊告諸弟子汝等各各四面教化。
度閻浮利地人。
吾欲獨往詣江水側。
度三迦葉師徒千人。
次度舍利弗目揵連。
次度湴沙王。
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爾時阿那邠低長者,有少俗緣來至羅閱城中。
造大長者欲得寄住。
正值彼家男女仆從各各作役。
或破薪然火。
或吹生熟食。
或有布置坐具氍毹■?是時長者躬敷高座懸缯幡蓋香汁灑地是時阿那邠低長者問彼長者,貴家今日辦具待賓之調亦非小節。
為欲請國王過舍。
為是貴家男欲娶婦女欲嫁乎願聞其意。
其主報曰我今所辦餚馔之具。
亦非天及世人所能測度。
亦非國王群臣百僚。
男不娶婦女不出門。
我所以辦具甘馔飲食者,清旦請佛及比丘僧在家供養。
阿那邠低聞佛名号及比丘僧。
衣毛悚豎悲而且喜。
尋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斯須退坐前白佛言:伏惟天尊興居輕利遊步康彊。
聞僑在此得善眠乎。
爾時世尊與阿那邠低而說斯偈是故說曰: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降伏内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
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
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者,夫人學道不苦不成。
要當須苦然後乃成。
舍世俗禅及俗解脫。
修無漏禅無漏解脫。
是故說曰慎莫着于樂當就護來行。
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者,人遇小樂當更求索增其樂本。
是故說曰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也。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
此名為愛盡,十六未獲一。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者,世俗樂者欲界之樂。
及彼天樂者色界之樂。
衆生之類長夜之中。
迷惑五趣不知禀真。
貪着世俗禅福之報。
流轉五趣周而複始。
謂為得道永滅不起。
是故說曰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也。
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者,其有行人先斷愛根永去枝葉。
執意懷懼防惡未然。
後得無漏之樂遊心自然。
于十六分中未得其一。
是故說曰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也。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
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等者,如人負重擔經過崄難處。
所負既不要世俗不急貨。
亦非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琥珀。
乃是世俗不要之貨。
傍人谏語觀君所負。
非是真寶何不舍之。
更求真者,其人即舍。
更求真者,觀此衆生亦複如是,負五陰身遊處欲界。
宛轉生死不能得出。
聖人告曰汝今所負五陰之形。
穢漏臭處荷負是為。
宜可速舍更求輕者,爾時衆生即設方便。
舍欲界形受色界身。
已受色界之形。
聖人複往就彼教化。
使令舍身就無漏智五分法性。
是故說曰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也。
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
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
如彼行人以無漏慧觀。
滅欲愛色愛無色愛。
身行口行意行。
除身三口四意三永盡無馀。
解知五陰興起本末。
更不複着三有之行。
是故說曰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也。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