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執精進。

    不恣于欲意,如風吹泰山。

     當觀不淨行諸根不缺漏者,行人禦意不暇食息。

    觀察此身漏出不淨一一分别。

    料簡身中三十六物穢污不淨。

    從頭至足無一可貪。

    收攝諸根不使漏失。

    是故說曰:當觀不淨行諸根無缺漏也。

    于食知止足有信執精進者,行人執意得無漏信。

    多食瞪瞢不容入定。

    信心勇熾堪行精進。

    超群獨邁尋受其證。

    是故說曰于食知止足有信執精進也。

    不恣于欲意如風吹泰山者,行人用意衆想不亂。

    欲為禍根主生災患。

    見身神慌不受慧明。

    死則對至燒身之痛。

    料别此理悉為苦患。

    制意不興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外禦六塵内攝六情。

    内外清淨不漏欲意。

    猶若泰山安峙堅固。

    不為飄風之所吹動。

    心如金剛不可沮壞。

    是故說曰:不恣于欲意。

    如風吹泰山也。

     空閑甚可樂,然人不樂彼。

    無欲常居之,非欲之所處。

     空閑甚可樂者,所以聖人論此語者,欲使行人速獲其法。

    閑靜之中意得專一。

    思惟挍計不移時節。

    意念鄉應如人呼聲。

    是故說曰空閑甚可樂也。

    然人不樂彼者,如此之徒皆是凡夫。

    意着愛欲不能舍離。

    意着女色以為實用。

    一旦亡沒乃知非真。

    是故說曰然人不樂彼也。

    無欲常居之者所以言聖人者,無淫怒癡諸結縛着豁然除盡。

    淨如天金亦無微翳。

    若在人村周遊教化。

    到時持缽福度衆生。

    随施多少咒願施主。

    檀越施主值聞聲者,則聞道教貫徹心懷。

    設值辟支佛者,飛缽空虛作十八變。

    形雖在衆心存曠野。

    是故說曰無欲常居之也。

    非欲之所處者,着欲之人心意有在。

    猶人堕罪閉在牢獄。

    官不決斷遂經年歲。

    望欲求出良難得矣。

    淫泆之人亦複如是,癡心所裹閉在欲獄。

    不遭無漏聖叡之藥。

    欲得免濟甚複難克也。

    是故說曰非欲之所處也。

     在村閑靜,高岸平地,應真所過。

    莫不蒙祐。

     真人所居必有善應。

    地主四王常來擁護。

    所居之方不被災患。

    福能抑惡衆害不生。

    由聖居中威神所緻。

    是故說曰:在村閑靜高岸平地應真所過莫不蒙祐也。

     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

    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

     賢聖之人心不可移動。

    意欲所規必克不難。

    猶若衆山競出好藥。

    随意取之分别毒害。

    是故智者說衆德具足。

    是故說曰: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也。

    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者,不以善知識。

    不親近善知識。

    聞惡不出其本。

    聞善不歎其德。

    猶若冥室之中闇射其矢。

    是故說曰: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也。

     賢者有千數,智叡在叢林。

    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别。

     賢者有千數智叡在叢林者,所謂賢者有所分别。

    聞一句義暢演無數辯才之法。

    思惟分别皆由觀練。

    是故說曰:賢者有千數叡智在叢林也。

    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别者,分别諸法不失次第。

    義理深邃究暢其法。

    知所從生知所從滅。

    分别義理一一不失。

    是故說曰: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别。

     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

    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

     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者,所謂值者,所修非法之人是也。

    是故說曰: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也。

    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者,利根捷疾。

    觀是常非常有淨無淨。

    戒德具者歎說其淨。

    犯戒之人聞彼教訓。

    謂為诽謗不說真誠。

    自不稱名姓号之本。

    亦不自卑歎譽彼者,猶若善射之人。

    分别善者而效其矢。

    所以然者,欲使惡者改修其行。

    修善者敦崇正法。

    是故說曰: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也。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

    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者,有者恐怖不可恃怙。

    如實而不去離。

    是故說曰:觀有知恐怖。

    變易知有無也。

    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者,夫人不樂衆苦之本。

    亦不思惟本業所造。

    是故說曰: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也。

     無信無反複,穿牆而盜竊。

    斷彼希望意,是名為勇士。

     無信無反複者,如有諸佛弟子。

    無有笃信之意。

    何以故?彼人不信佛不信法不信比丘僧。

    亦複不信苦習盡道。

    盡者為滅盡泥洹是。

    彼人不信亦不恭奉。

    是故說曰無信無反複也。

    穿牆而盜竊者,彼執行人。

    穿壞有漏三界之牆。

    于中貿易望其福慶。

    是故說曰穿牆而盜竊也。

    斷彼悕望意是名為勇士者,斷其利養之想無有悕望。

    人中之士無有過者,是故說曰:斷彼悕望意是名為勇士也。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

    遍滅其境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