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生死求出甚難。

    于三惡道造罪根本。

    是故說曰賢者見于惡不為惡所熟也。

    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者,如人作惡後尋懷悔。

    咄我所作将非。

    其宜人之所嫉。

    我今習之将非。

    是我執意誤乎。

    自今改悔觀惡穢污。

    是故說曰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也。

     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

    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

     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者,賢人守戒衆德具足。

    多聞辯慧言無缺漏。

    出言柔和常行真誠。

    行四等心慈愍一切。

    見小過隙便懷恐懼。

    況當造無擇之罪。

    是故說曰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也。

    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者,賢者自察自觀性行。

    我今所緻供養者,皆由前身積學所緻。

    宿不種福布恩施德。

    今日何緣得此福報。

    今不謹慎重行其德者,後更受形無福可憑。

    複當流浪經曆生死。

    方便積行久乃成就。

    其間艱難非度所知非算所籌。

    過佛恒沙不睹不聞。

    由行自墜至今不度。

    是故說曰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也。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

    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

    作者人為惡行當自改更。

    備受三塗八難之苦。

    于中求出亦甚難得。

    是故智者,制以禁法防以未然。

    設受其報猶輕。

    若在地獄湯冷水微受苦無幾。

    斯由悔過知罪根本。

    若作畜生負擔不重。

    食以随時不加苦痛。

    若為餓鬼。

    鬼有四種。

    生作豪尊餓鬼。

    衣食自然。

    若處人間豪富大族無所渴乏。

    若生于天。

    微福之報。

    食以覆口自恥福少。

    是故說曰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也。

    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者,學人見惡意不願樂。

    自攝其意不使分散。

    罪雖微細報如泰山。

    猛火雖小焚燒山野。

    是以智者常當防慮知惡根源衆苦之首。

    是故說曰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也。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

    于彼意願樂,善受其福報。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者,人生一世。

    所以緻貧窮者,皆由前身悭結所誤。

    是以聖人觸類所說,先以施惠為首。

    雖複貧窮。

    要當少多減損以補曩愆。

    雖無财貨當自役己出力作使。

    脩補神祠佐助衆事。

    不使日夜阙其福業。

    彈指之頃念善亦是。

    況複躬自行功德乎。

    是故說曰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也。

    于彼意願樂善受其福報者,人之脩福多所潤及。

    見行善者代其歡喜。

    辄自出财勸助為福。

    見身獲祐善名流布。

    見者心歡靡不緻敬。

    生辄遇聖不堕八無閑處。

    是故說曰于彼意願樂善受其福報。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

    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者,善心具足勿令分散。

    執意在前如擎油缽。

    戰戰競競如避劫燒。

    當以無常苦空非身。

    除心穢垢沐浴使淨。

    是故說曰當先制善心攝持惡根本也。

    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者,人不行善作後世資糧者,命終燒身之患。

    日夜為惡不能自改。

    是故說曰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也。

     為惡雖複少,後世受苦深。

    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

     為惡雖複少後世受苦深者,人意不固所行無記。

    少多為罪或覺不覺。

    要當受報不免其對。

    無慚無愧不求出要求度世道。

    是故說曰為惡雖複少後世受苦深也。

    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者,少多有隙塵垢染意。

    便當受于無邊之罪。

    或觸堯人使興惡行。

    由是自緻堕無邊罪。

    或離别眷屬鬥亂家室。

    如此之苦衆惱無數。

    是故說曰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也。

     為福雖少,後受大福,當獲大報。

    如種獲實。

     為福雖少後受大福者,人之為福唯存在心。

    不在财物有多有少。

    設施物多内心吝惜。

    後獲其福亦不足言:施物雖少心意普等。

    廣及一切不自為己。

    後獲其福不可稱限。

    是故說曰為福雖少後受大福也。

    當獲大報如種獲實者,後受天人自然之福顔色從容。

    恒處中國不在邊境。

    言從語用不傷人意。

    饒财多寶不懷憎嫉。

    在家脩德宗族和穆。

    設當出家捐棄恩愛。

    剃除須發着三法衣。

    苦形學道除榮冀心。

    越次取證盡其有漏成無漏行。

    衆德普備功福具滿,猶如田夫多種獲報。

    倉庫盈滿意志歡喜。

    内自慶賀功不唐舉。

    是故說曰當獲大報如種獲實也。

     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

    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

     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者,如彼有人無有恚嫉憍慢之心。

    然愚騃之人。

    興意向彼起謀害心。

    諸佛世尊慈愍一切。

    見有哀苦拔濟其難。

    興念生類如母愛子。

    是故說曰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也。

    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者,所謂十品者,一名無救。

    二名焰三名大焰。

    四名黑繩五名啼哭。

    六名大啼哭。

    七名等害八名等命。

    九者畜生。

    十者餓鬼。

    其有衆生惡心熾盛。

    壽終之後不離此十處。

    是故說曰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也。

     痛癢語粗犷,此形必壞敗。

    衆病所酷切,心亂而不定。

    宗族别離散,财貨費耗盡。

    王者所劫略,所願不從意。

     或複無數變,為火所焚燒。

    身壞無智慧,亦趣于十品。

     此上諸偈。

    盡是如來神口所說,調達愚教阿阇世酒飲暴象醉向如來。

    是時世尊尋向彼象。

    而說斯偈。

    作惡勿言無,久作言無罪。

    屏猥言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