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如彼學人聞彼善教意不錯亂。
文句相應便成道果。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增益善根至無為道。
是故說曰: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别。
近惡自陷溺,習善緻名稱。
妙者恒自妙,此由身真正。
近惡自陷溺者,如複有人親近惡友。
但有日損不至究竟。
猶若半月日有闇冥無有大明。
親近惡友亦複如是,日損善根增益惡法。
是故說曰:近惡自陷溺也。
習善緻名稱者,勝人所習日有名稱,猶如月欲盛滿日有光明遠照無外。
修善之人亦複如是,善名廣着名稱遠布。
是故說曰:習善緻名稱也。
妙者恒自妙。
所行專正修無上道,猶如須陀洹家仰修斯陀含道。
斯陀含家仰修阿那含道。
阿那含家仰修阿羅漢道。
阿羅漢家轉自增益諸善功德。
是故說曰:妙者恒自妙也。
此由身真正者,當求巧便求諸功德嬰珞其身。
意中欲得名稱廣布者,欲得諸天世人敬待。
當自謹慎不與塵勞懷來道故。
是故說曰:此由身真正也。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
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者,智人求于智以成其聖道,猶如紫磨真金内外清徹。
造作器皿無不成就。
智者亦爾。
賢聖相習留教在世永世不朽。
是故說曰: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也。
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者,夫人習行先當求上人之法。
是故說曰:智慧為最上。
禁戒永寂滅者也。
如魚湍聚湊,人之貪着取。
意着不覺臭,習惡亦如是, 如魚湍聚湊。
人之貪着取者,猶如群魚集聚一處穢污難近。
人意貪着不顧臭穢。
愚人執意謂為甘美。
不知久久不便于身。
臭氣流溢布見于外。
習惡之人亦複如是,與親近者即成其惡。
損減善根增益惡部。
是故說曰如魚湍聚湊人之貪着取意着不覺臭。
習惡亦如是也。
木■葵霍葉,衆生往采取。
葉薰香遠布,習善亦如是, 木■霍葵葉衆生往采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采其香。
雖不得根而獲香葉香氣芬。
正使舍彼故處猶香。
善知識從事者亦複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積。
是故說曰:木■葵霍葉衆生往采取葉薰香遠布。
習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為人所誣笑,惡名日增熾。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世多有人不行惡事淫逸盜竊。
性不飲酒不博弈戲樂。
然彼衆生或在酤酒家坐。
或入淫種村中。
或在博弈家坐。
為主人所見。
謂為斯人習此非法興猶豫想。
此人先自貞潔清淨。
今日何為習此非法。
惡聲遂顯流聞四遠。
百千衆生共相告語。
诽謗之名從是日滋。
是故說曰: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為人所誣笑。
惡名日增熾也。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去惡不為伴。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撿。
意不堅固與惡從事。
不被教訓見物而習。
見惡習惡見善習善。
以己所見示見于人。
身自不正焉能正人,猶如毒箭污染馀者,己身行惡教人習之。
智者觀察此已終不行其惡。
是故說曰: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去惡不為伴也。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别。
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
比丘行于道,忍苦盡諸漏。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别者,衆生造行果報不同。
或輕而藥妙。
或罪重而易療。
唯有覺者能消滅耳。
智人所習自審明矣。
設有愆咎即能誨過。
猶馬蹶踬加之杖策然後調伏。
智人習行亦複如是,尋隙所生自悔不及。
是故說曰:聖人知果報智者悉分别也。
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者,所謂非親所行非義。
口吐言教終無善響。
布毒于人以為快樂。
其有衆生玩習此者,便為長夜流轉生死受惱無量。
神識倒錯心意煩熱。
所謂賢者包識衆事萬機不惑。
為人師範辯才無礙。
以己明慧演示衆生。
其聞音者斯蒙度脫。
是故說曰: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也。
比丘行于道忍苦盡諸漏者,行人執意衆業備具。
賢聖八品如來聖道諸佛世尊常所修行。
複以賢聖苦忍之法。
盡諸有漏成乎無漏。
是故說曰:比丘行道忍苦盡諸漏也。
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
愚者處世雖受百年與智者同俱然意蒙蒙不别真法。
是以聖人以瓢為喻。
終日酌物不知鹹酢。
喻彼愚者雖遇賢聖意迷心惑不達正教。
寄生于世無益于時。
是故說曰: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
如瓢斟酌食。
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
一一知真法,如舌知衆味。
智人所學意志捷疾。
聞一知萬豫達未然。
随時之行亦不錯謬。
悉能分别亦無滞礙。
猶舌嘗味甜酢鹹淡悉能知之。
學人所習究暢本末别白黑法。
知病所興知病所滅。
斯非颠倒斯是颠倒。
皆能别了投之聖藥。
是
如彼學人聞彼善教意不錯亂。
文句相應便成道果。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增益善根至無為道。
是故說曰: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别。
近惡自陷溺,習善緻名稱。
妙者恒自妙,此由身真正。
近惡自陷溺者,如複有人親近惡友。
但有日損不至究竟。
猶若半月日有闇冥無有大明。
親近惡友亦複如是,日損善根增益惡法。
是故說曰:近惡自陷溺也。
習善緻名稱者,勝人所習日有名稱,猶如月欲盛滿日有光明遠照無外。
修善之人亦複如是,善名廣着名稱遠布。
是故說曰:習善緻名稱也。
妙者恒自妙。
所行專正修無上道,猶如須陀洹家仰修斯陀含道。
斯陀含家仰修阿那含道。
阿那含家仰修阿羅漢道。
阿羅漢家轉自增益諸善功德。
是故說曰:妙者恒自妙也。
此由身真正者,當求巧便求諸功德嬰珞其身。
意中欲得名稱廣布者,欲得諸天世人敬待。
當自謹慎不與塵勞懷來道故。
是故說曰:此由身真正也。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
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者,智人求于智以成其聖道,猶如紫磨真金内外清徹。
造作器皿無不成就。
智者亦爾。
賢聖相習留教在世永世不朽。
是故說曰: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也。
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者,夫人習行先當求上人之法。
是故說曰:智慧為最上。
禁戒永寂滅者也。
如魚湍聚湊,人之貪着取。
意着不覺臭,習惡亦如是, 如魚湍聚湊。
人之貪着取者,猶如群魚集聚一處穢污難近。
人意貪着不顧臭穢。
愚人執意謂為甘美。
不知久久不便于身。
臭氣流溢布見于外。
習惡之人亦複如是,與親近者即成其惡。
損減善根增益惡部。
是故說曰如魚湍聚湊人之貪着取意着不覺臭。
習惡亦如是也。
木■葵霍葉,衆生往采取。
葉薰香遠布,習善亦如是, 木■霍葵葉衆生往采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采其香。
雖不得根而獲香葉香氣芬。
正使舍彼故處猶香。
善知識從事者亦複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積。
是故說曰:木■葵霍葉衆生往采取葉薰香遠布。
習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為人所誣笑,惡名日增熾。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世多有人不行惡事淫逸盜竊。
性不飲酒不博弈戲樂。
然彼衆生或在酤酒家坐。
或入淫種村中。
或在博弈家坐。
為主人所見。
謂為斯人習此非法興猶豫想。
此人先自貞潔清淨。
今日何為習此非法。
惡聲遂顯流聞四遠。
百千衆生共相告語。
诽謗之名從是日滋。
是故說曰: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為人所誣笑。
惡名日增熾也。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去惡不為伴。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撿。
意不堅固與惡從事。
不被教訓見物而習。
見惡習惡見善習善。
以己所見示見于人。
身自不正焉能正人,猶如毒箭污染馀者,己身行惡教人習之。
智者觀察此已終不行其惡。
是故說曰: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去惡不為伴也。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别。
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
比丘行于道,忍苦盡諸漏。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别者,衆生造行果報不同。
或輕而藥妙。
或罪重而易療。
唯有覺者能消滅耳。
智人所習自審明矣。
設有愆咎即能誨過。
猶馬蹶踬加之杖策然後調伏。
智人習行亦複如是,尋隙所生自悔不及。
是故說曰:聖人知果報智者悉分别也。
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者,所謂非親所行非義。
口吐言教終無善響。
布毒于人以為快樂。
其有衆生玩習此者,便為長夜流轉生死受惱無量。
神識倒錯心意煩熱。
所謂賢者包識衆事萬機不惑。
為人師範辯才無礙。
以己明慧演示衆生。
其聞音者斯蒙度脫。
是故說曰: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也。
比丘行于道忍苦盡諸漏者,行人執意衆業備具。
賢聖八品如來聖道諸佛世尊常所修行。
複以賢聖苦忍之法。
盡諸有漏成乎無漏。
是故說曰:比丘行道忍苦盡諸漏也。
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
愚者處世雖受百年與智者同俱然意蒙蒙不别真法。
是以聖人以瓢為喻。
終日酌物不知鹹酢。
喻彼愚者雖遇賢聖意迷心惑不達正教。
寄生于世無益于時。
是故說曰: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
如瓢斟酌食。
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
一一知真法,如舌知衆味。
智人所學意志捷疾。
聞一知萬豫達未然。
随時之行亦不錯謬。
悉能分别亦無滞礙。
猶舌嘗味甜酢鹹淡悉能知之。
學人所習究暢本末别白黑法。
知病所興知病所滅。
斯非颠倒斯是颠倒。
皆能别了投之聖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