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行暴虐。

    欲求毫釐善者吾亦不見。

    是故說彼不用知定速行放逸者也。

     賢聖樂于法,所行應于口。

    以忍思惟定,聞意則牢固。

     賢聖樂于法者,樂應賢聖法。

    未始去離終已玩習意無厭足。

    皆是諸佛賢聖之所演說。

    是故說賢聖樂于法也。

    所行應于口者,行如禁法無所違失。

    是故說所行應于口也。

    以忍思惟定者,受人教誡一心奉行。

    不興憎嫉彼此之心。

    聞其善言甘心禀受。

    晝夜誦習不離定意。

    是故說以忍思惟定也。

    聞意則牢固者,佛所說法從初至竟。

    上中下義終日諷誦初不忘失。

    是故說聞意則牢固也(聞品第二十三竟)。

     出曜經我品第二十四。

    當學善言,沙門坐起,一坐所樂。

    求欲息心。

     當學善言者,晝夜誦習善言好語。

    采取衆妙度世之要。

    是故說當學善言也。

    沙門坐起者,比丘常當作是念。

    分别上下不侵他坐。

    斯是食坐斯是行道坐。

    吾當坐此舍此。

    是故說沙門坐起也。

    一坐所樂者,專其一心求于定意。

    分别諸情攝取諸根。

    一坐心亂者非為一坐。

    意不外馳。

    便能超越度魔境界。

    是故說曰一坐所樂也。

    求欲息心者,藏匿心識不攝心者多諸思想。

    若更受形趣三惡道。

    地獄畜生餓鬼中。

    不遇三寶諸佛世尊,不值清淨諸梵行人。

    不知慚恥。

    當從一生至百千生。

    求欲息心則無生死。

    是故說曰求欲息心也。

     一坐一卧,獨步無伴,當自降伏。

    隻樂山林。

     一坐一卧者,降伏内外生死熾然。

    雖複一坐一卧。

    心意不定非為坐卧也。

    複當思惟三有之難。

    恒當系意使不分散。

    是故說曰一坐一卧也。

    獨步無伴者,在衆若野心恒一定。

    若行若坐心不馳騁。

    如彼行人随時乞食。

    内自思惟食所從來。

    受施之人求報其恩自知止足。

    複當念佛身相功德。

    持意忍辱亦不分散。

    有如是心者便可入村求度衆生。

    不興亂想。

    如彼山林而不有異。

    是故說曰獨步無伴也。

    當自降伏者,恒自息意令不馳散。

    常能挍計内外諸物以能降伏。

    便為諸天世人承事供養。

    八部鬼神随時擁護為佛世尊所見歎譽是故說曰當自降伏也。

    隻樂山林者,持心專意恒樂空閑。

    雖入大衆意如空無。

    天雷地動心不錯亂。

    然後乃應如來聖典。

    是故說曰隻樂山林也。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莫若自伏。

    為戰中勝。

     千千為敵一夫勝者,或有衆生。

    一人勝千不自降者則非為勝。

    便為堕落不至究竟。

    能自攝意内外降伏。

    乃得越次至無為境。

    勝諸怨雠無所畏忌。

    乃謂為勝。

    能滅三界結使。

    根本永盡無馀名為健夫。

    三界結本已滅無馀更不造新。

    或有衆生一人勝千。

    或勝萬人非為健夫。

    何以故猶在生死不遠八難。

    是故說曰:千千為敵一夫勝之莫若自伏為戰中勝也。

     自勝為上,如彼衆生,自降之士。

    衆行具足。

     自勝為上者,夫人在世。

    能自降伏精神不錯。

    複為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所見供養。

    天魔波旬雖統六天。

    亦不能得其便。

    是故說曰自勝為上也。

    如彼衆生者,如彼修行人既自慕學。

    複能使人執行。

    此心内不興垢外塵不入。

    乃應淨清無為。

    處是故說曰如彼衆生也。

    自降之士衆行具足者,人有十名号亦不同。

    或言衆生。

    我人壽命有形之類。

    皆名衆生。

    如斯之輩能自降伏不生外想。

    實谛第一義無形不可見。

    欲求無為道者,念自降伏不生十八本持不漏諸界。

    斯亦複名自降之士。

    諸根具足功德備具。

    随時行道不失時節。

    是故說曰自降之士衆行具足也。

     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

    棄勝最為上,如智慧比丘。

     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者,或有世人祭祠諸天欲求恩福。

    或事犍沓和修其淨行。

    或事魔天望得豪尊。

    或事梵天謂天為道。

    外道異學心想梵天。

    衆生根本皆由梵天而生。

    以是之故事于梵天。

    如來說曰此非真道自既迷惑。

    複使他人内于邪迳。

    亦非堅固不可恃怙。

    所謂真正道者智慧比丘是也。

    執心清淨不漏諸結。

    為人說法無彼此心。

    意如虛空不可沮壞。

    利根速疾亦不滞礙。

    意之所念無往不克。

    是故說曰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棄勝最為上如智慧比丘也。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乃謂為上。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者,夫人修習自守為上。

    晝則教誡夜則經行。

    孜孜汲汲終日匪懈。

    然後訓誨衆生安處大道。

    如佛契經所說,佛告均頭。

    如人己自沒在深泥。

    複欲權宜拔挽彼溺者,此事不然。

    猶人無戒欲得教誡前人者,亦無此事。

    廣說如契經。

    如器完具所盛不漏。

    人神淡泊堪受深法。

    亦能教化一切衆生。

    其聞法者莫不信樂。

    是故說曰:先自正己然後正人。

    夫自正者乃謂為上也。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不侵智者, 夫人習行不唐其功畢竟其學。

    不辭勞苦以己所信平等無二。

    勤加精進日有新業。

    附近明智不親弊友。

    夫人有智。

    皆由明哲成人之慧。

    非師不克。

    是故說曰不侵智者也。

     當自克修,随其教訓,己不被訓。

    焉能訓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