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枉人民。
王自暴虐。
侵我境土奪我人民枉殺我父。
思欲報怨于此深山正得王便。
今不報怨何日可果。
向實拔劍俟王頸。
退複追念父王教誡。
童子當知夫人立行唯貴信義慎莫念惡。
惡加人形終不得解。
設我違父遺意者則非孝子。
欲崇父教誡故即便内劍耳。
今原前愆不錄其罪。
欲還将王早歸國界。
得至彼已任王刑斬。
即共載車還本宮殿。
普集大臣而告之曰:卿等雲何設見長壽王太子者卿等如何。
其中或有說者,設當見者先截手足卻取殺之。
複有說者,當生剝其皮爾乃卻殺。
複有說者,當以火炭箭射之。
異口論者不可稱計。
時梵摩達王告諸群臣。
長壽王太子者今此人是。
卿等勿興惡意生殺害心于此太子。
所以然者,我由此人得存命根。
爾時梵摩達王。
即沐浴長生太子。
着王者服頭戴天冠妻以一女。
還立為拘薩國王。
佛告比丘。
古昔諸王檢意自守。
修忍如地視怨如赤子不造怨雠。
況汝等諸族姓子。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剃除須發着三法衣。
不能行忍互相是非。
以小緻大共相毀辱。
為是宜不于彼衆中鬥訟。
比丘前白佛言:唯願世尊,暫屈威神至彼比丘衆中。
乃當知曲直耳。
彼人自恣罵詈不慮禁法。
我等有何不如能默然忍之。
爾時世尊觀彼比丘不受其教。
即騰上虛空還本精舍。
複集聖衆說斯頌曰: 不怒不興怒不造而行惡。
彼受其苦痛今世亦後世。
無過而強生過者,今世後世而受其痛。
先自漏罪,然後害人,彼此興害。
如鳥堕網。
先自漏罪者,或有衆生心識倒錯。
數興惡念不能禁制。
是故說先自漏罪也。
然後害人者,夫人興惡結嫌積久常求方便。
思惟計數。
然後乃得發惡于外。
已生惡念不得思惟道德。
是故說然後害人也。
彼比丘興惡者,複以偈報之。
多結怨雠,禍患流溢,實無過咎。
怨者何望。
是故說彼此興害也。
如鳥堕網者,昔有鷹王搏撮群鳥獲得一鳥。
名伽頻阇路。
高飛遠翔詣高山頂。
時伽頻阇路并說斯言:是我身過當複告誰。
設我恒守本業舊居者,則不為汝所擒。
鷹王問曰:本業舊居在何所乎。
雀報鷹曰:高山絕岸深澗石聚則我舊墟。
若在彼者終不為汝所擒。
鷹告雀曰:今且放汝聽歸本居。
觀吾力勢為能獲汝身不。
時鳥雀得歸住兩石間。
遙語鷹王汝設可者暫下共戰。
鷹王聞已恚怒熾盛。
鼓翼奮勢。
從空中下欲搏撮之。
鳥入石間鷹摧翅翮于此命終。
是故說如鳥堕網羅也。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
擊人得擊。
害人得害者,衆生處世志趣不同。
己身行惡自然不祐。
舉手打人仍更自害。
是故說害人得害也。
行怨得怨者,複有暴惡衆生。
晝夜念惡常伺人短心常思惟。
某村某家。
劫奪我牛強取我财。
殺我知親侵我田業。
要當伺捕方便報其重怨。
思惟挍計不去心懷。
設複出家道心未固學日既淺。
内心思惟某甲比丘曾共止住。
取我坐具針筒鑰拇沙門六物至今不還。
但思惟諸物不念修道。
不知後報卒至為身招禍。
是故說行怨得怨也。
罵人得罵者,若有罵詈反得其辱不自觀省。
皆由愚惑緣緻斯罵。
不知受報亦複不久。
修行人。
所修彼行人者分别前人。
計罵盡寂了無形質。
若人罵我知之為空。
吾耳往聽悉無所有。
彼虛我寂誰有罵者,是故我今忍而不起。
夫人罵詈法自有極。
四大為形不久居世快意斯須。
不知久久涉苦無量。
是故說罵人得罵也。
擊人得擊者,夫人相嫉毀人善行。
性無常則喜怒無恒。
或有愚人不遇師訓既不廣學。
志性闇鈍結怨在心終已不解。
如斯之人不當與坐起言語飲食歡燕。
人欲之造見則不吉成事傾敗不果本願。
是故說擊人得擊也。
斯何沙門,不知正法,壽既短促。
複結怨為。
斯何沙門者,夫言沙門者,履行清虛離世八業志崇清淨乃謂沙門。
如今卿等沙門荷珮法服不能禅寂。
六情閉塞五欲世間榮寵心求染着。
設遭毀辱悔欲就俗。
夫為沙門若遭榮寵不以增歡。
設遇毀辱不以加慼。
爾乃名為沙門。
是故說斯何沙門也。
不知正法者,是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雖出家學種姓若幹意行不同。
或畏王法而出家者,或避重役而共出家。
如斯之心不可親近。
已能出家當修正業。
六時行道晝夜不廢。
複當思惟福度衆生。
設欲飲食意願一切不獨為己。
汝等諸人雖言為道行與願違。
過去賢聖所以教人。
法衣表識者欲令除内穢垢。
卿等穢人假被法服。
污染真形壞敗表識。
是故說不知正法也。
壽既短促者,佛告比丘生處五濁。
雖雲百年卧消其半。
命多危險受四大身如蛇蟄聚。
一增百病共相危害。
樂少苦多憂患萬端苦痛難量。
不能端意思惟以來真道方便興起慢嫉履凡夫行。
是故說壽既短促也。
複結怨為者,人身難得佛世難值像法難遇。
雖得為人不能練精進行禅燕。
役神方更随時進趣與世同流又不廣顯三寶訓悟後學。
三塗八難何日當空。
是故說複結怨為也。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讷讱,亦毀中和,世無不毀。
昔佛在羅閱城竹園迦蘭陀所。
爾時調達往至世尊所
王自暴虐。
侵我境土奪我人民枉殺我父。
思欲報怨于此深山正得王便。
今不報怨何日可果。
向實拔劍俟王頸。
退複追念父王教誡。
童子當知夫人立行唯貴信義慎莫念惡。
惡加人形終不得解。
設我違父遺意者則非孝子。
欲崇父教誡故即便内劍耳。
今原前愆不錄其罪。
欲還将王早歸國界。
得至彼已任王刑斬。
即共載車還本宮殿。
普集大臣而告之曰:卿等雲何設見長壽王太子者卿等如何。
其中或有說者,設當見者先截手足卻取殺之。
複有說者,當生剝其皮爾乃卻殺。
複有說者,當以火炭箭射之。
異口論者不可稱計。
時梵摩達王告諸群臣。
長壽王太子者今此人是。
卿等勿興惡意生殺害心于此太子。
所以然者,我由此人得存命根。
爾時梵摩達王。
即沐浴長生太子。
着王者服頭戴天冠妻以一女。
還立為拘薩國王。
佛告比丘。
古昔諸王檢意自守。
修忍如地視怨如赤子不造怨雠。
況汝等諸族姓子。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剃除須發着三法衣。
不能行忍互相是非。
以小緻大共相毀辱。
為是宜不于彼衆中鬥訟。
比丘前白佛言:唯願世尊,暫屈威神至彼比丘衆中。
乃當知曲直耳。
彼人自恣罵詈不慮禁法。
我等有何不如能默然忍之。
爾時世尊觀彼比丘不受其教。
即騰上虛空還本精舍。
複集聖衆說斯頌曰: 不怒不興怒不造而行惡。
彼受其苦痛今世亦後世。
無過而強生過者,今世後世而受其痛。
先自漏罪,然後害人,彼此興害。
如鳥堕網。
先自漏罪者,或有衆生心識倒錯。
數興惡念不能禁制。
是故說先自漏罪也。
然後害人者,夫人興惡結嫌積久常求方便。
思惟計數。
然後乃得發惡于外。
已生惡念不得思惟道德。
是故說然後害人也。
彼比丘興惡者,複以偈報之。
多結怨雠,禍患流溢,實無過咎。
怨者何望。
是故說彼此興害也。
如鳥堕網者,昔有鷹王搏撮群鳥獲得一鳥。
名伽頻阇路。
高飛遠翔詣高山頂。
時伽頻阇路并說斯言:是我身過當複告誰。
設我恒守本業舊居者,則不為汝所擒。
鷹王問曰:本業舊居在何所乎。
雀報鷹曰:高山絕岸深澗石聚則我舊墟。
若在彼者終不為汝所擒。
鷹告雀曰:今且放汝聽歸本居。
觀吾力勢為能獲汝身不。
時鳥雀得歸住兩石間。
遙語鷹王汝設可者暫下共戰。
鷹王聞已恚怒熾盛。
鼓翼奮勢。
從空中下欲搏撮之。
鳥入石間鷹摧翅翮于此命終。
是故說如鳥堕網羅也。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
擊人得擊。
害人得害者,衆生處世志趣不同。
己身行惡自然不祐。
舉手打人仍更自害。
是故說害人得害也。
行怨得怨者,複有暴惡衆生。
晝夜念惡常伺人短心常思惟。
某村某家。
劫奪我牛強取我财。
殺我知親侵我田業。
要當伺捕方便報其重怨。
思惟挍計不去心懷。
設複出家道心未固學日既淺。
内心思惟某甲比丘曾共止住。
取我坐具針筒鑰拇沙門六物至今不還。
但思惟諸物不念修道。
不知後報卒至為身招禍。
是故說行怨得怨也。
罵人得罵者,若有罵詈反得其辱不自觀省。
皆由愚惑緣緻斯罵。
不知受報亦複不久。
修行人。
所修彼行人者分别前人。
計罵盡寂了無形質。
若人罵我知之為空。
吾耳往聽悉無所有。
彼虛我寂誰有罵者,是故我今忍而不起。
夫人罵詈法自有極。
四大為形不久居世快意斯須。
不知久久涉苦無量。
是故說罵人得罵也。
擊人得擊者,夫人相嫉毀人善行。
性無常則喜怒無恒。
或有愚人不遇師訓既不廣學。
志性闇鈍結怨在心終已不解。
如斯之人不當與坐起言語飲食歡燕。
人欲之造見則不吉成事傾敗不果本願。
是故說擊人得擊也。
斯何沙門,不知正法,壽既短促。
複結怨為。
斯何沙門者,夫言沙門者,履行清虛離世八業志崇清淨乃謂沙門。
如今卿等沙門荷珮法服不能禅寂。
六情閉塞五欲世間榮寵心求染着。
設遭毀辱悔欲就俗。
夫為沙門若遭榮寵不以增歡。
設遇毀辱不以加慼。
爾乃名為沙門。
是故說斯何沙門也。
不知正法者,是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雖出家學種姓若幹意行不同。
或畏王法而出家者,或避重役而共出家。
如斯之心不可親近。
已能出家當修正業。
六時行道晝夜不廢。
複當思惟福度衆生。
設欲飲食意願一切不獨為己。
汝等諸人雖言為道行與願違。
過去賢聖所以教人。
法衣表識者欲令除内穢垢。
卿等穢人假被法服。
污染真形壞敗表識。
是故說不知正法也。
壽既短促者,佛告比丘生處五濁。
雖雲百年卧消其半。
命多危險受四大身如蛇蟄聚。
一增百病共相危害。
樂少苦多憂患萬端苦痛難量。
不能端意思惟以來真道方便興起慢嫉履凡夫行。
是故說壽既短促也。
複結怨為者,人身難得佛世難值像法難遇。
雖得為人不能練精進行禅燕。
役神方更随時進趣與世同流又不廣顯三寶訓悟後學。
三塗八難何日當空。
是故說複結怨為也。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讷讱,亦毀中和,世無不毀。
昔佛在羅閱城竹園迦蘭陀所。
爾時調達往至世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