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病故。
或殺五生或殺百生以救病者謂蒙瘳降。
不知病者受罪無數。
或有病人殺生祠祀亦望救命。
正使病人藏置百重鐵籠裡者,于一重間盡安衛守共相括證。
不聽司命來錄死者此事不然。
皆由恩愛緻此災變。
或複有人知親别久遠來歸家念彼人故。
殺害蟲獸不可稱計共相慶賀以積殃禍之根。
是故說曰:念者是惡累也。
彼則無諸縛者,所謂縛者羁絆人。
神不至無為如契經所說,夫人染着愛心未盡者有緣有因所趣生處。
或彼終生此。
有因有緣系所系縛所縛結所結,猶如智人及智弟子。
若能作華鬘先作長繩為本因上織華鬘以花為緣得成華鬘。
愛心未盡者亦複如是,有緣有因所趣生處彼終生此。
有緣有因得果證之人。
不複經此諸縛之難。
是故說曰:彼則無諸縛。
無念無不念也。
以離惱熱念而無恩愛。
無為樂遊戲第一義。
是故說曰:無念無不念。
念為求方便,非義未設權。
權慧緻大義,自緻第一尊。
念為求方便者,欲得修習無上智慧分别深義無有欺詐。
已成此慧終已無亂。
是故說曰:念為求方便也。
非義未設權者雲何。
非義與此深義亦不相應令人堕惡。
不興善根為諸智人所見嗤笑。
若能改已往失者,令作将來福也。
便為天人所歎譽權得消咎于當時殖善本于來世。
是故說曰:非義未設權也。
權慧緻大義者雲何。
與善知識從事教人正見不順邪業。
亦複不習外道異術承受其義。
所謂義者無漏慧義禅義觀義。
是故說曰:權慧緻大義也。
自緻第一尊者,諸佛世尊奉持禁戒不放逸人執心牢固不入邪聚恒以禁戒訓誨衆生常求三業。
是故說曰:自緻第一尊也。
莫與愛念會,亦莫不念俱。
愛念不見苦,不念愛憂慼。
于中生愁慼,消滅人根原。
莫與愛念會者,昔有二人共相愛敬不能相離。
行則俱進食則同甘。
中共離别各在異處。
後複追憶思共相見。
屢遣信喚欲得同處。
卿若不來益吾愁矣。
此人怨家與彼人親親。
彼其來喚甯可共赴其命耶。
遂便從命相與共往。
别久相見内懷歡喜。
見彼怨家情憤不悅。
在其隐處親親義言:奚複與我怨家遊止同行我不喜見。
得此言說愛着偏多便共俱還。
其後思想複遣信喚如是再三。
複語親親何故與彼人遊處耶。
其人報曰:愛至待厚退忘來言:即複報曰:思見所歡複見惡緣。
我今何為乃爾戀着親親兩不相适耶。
即便捐家妻息出家學道。
複有一人唯有一子為羅刹鬼所持。
晝夜憂念不能舍離。
時羅刹鬼全舉小兒詣鬼住處經十馀日。
彼人不見其子晝夜憂念死而複稣。
羅刹鬼複将兒還。
父見兒喜不能自勝終日抱弄視無厭足。
若見羅刹複懷愁憂衣毛為豎。
複經十日羅刹鬼複将小兒還詣鬼國。
父後追憶不離食息如是數反遂成憂疾。
其父思惟人生憂惱其苦萬端。
我今宜可舍家為道。
即便出家得在道次。
爾時世尊欲度彼人等。
示現權慧安處無為。
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莫與愛念會,亦莫不念俱。
愛念不見苦,不念愛憂慼。
于中生愁慼,消滅人根原。
世尊說曰:恩愛猶尚不可戀慕。
況非恩愛而可親近。
時二比丘内自思惟。
如來所訓正為我等。
宜自謹慎修無上梵行。
晝則經行夜則坐禅。
未經旬日即獲道迹身能飛行眼能徹視六通清徹無所罣礙。
于如來佛法為有反複。
咄嗟恩愛不可恃怙。
諸結使盡得羅漢果。
善哉福報如影追形。
福業冥報如油津衣。
身自衰喪罪福不朽。
愛念就後世,朋友知親多。
長夜愁憂思,念離甚為苦。
愛念就後世者,父母兄弟姊妹中表及諸知識男女大小。
從今世至後世流轉不停。
是故說曰:愛念就後世朋友知親多也。
長夜憂思啼泣号哭蓬頭亂發搥胸懊惱。
是故說曰:長夜愁憂思。
念離甚為苦者,恩愛已離或在他方或複命終所求不得所念不從。
是故說曰:念離甚為苦。
念色善色容,天身而别住。
極樂而害至,為死王所錄。
念色善色容者,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上空界有天名歡樂。
過差展轉共集作倡伎樂終日無厭。
由其歡樂過故從彼命終今生此間比丘當知複有天名曰喜笑。
展轉共集舉聲大笑終日無厭。
以其笑過差故從彼命終來生此間。
是故說曰:念色善色容也。
天身而别住者,晝夜戲笑不計無常對至。
謂為受天之福無有窮已,極樂而害至作倡伎樂舉聲大喚。
皆是害本皆當捐棄。
壽非久保便為死王所攝。
随形料簡科量罪福分别善惡。
重罪付镬湯輕付鬲子。
平正如水齊量如概。
是故說曰:為死王所攝也。
若人處晝夜,消滅念愛色。
自掘深根本,不越死徑路。
若人處晝夜者,專精一意斷欲界欲愛永盡無馀。
晝則勤精夜則諷誦。
是故說曰:若人處晝夜也。
消滅念愛色者,已滅已盡度有至無無複恚怒。
是故說曰:消滅念愛色也。
自掘深根本者,或時掘念根或掘愛根或掘戀慕宗親縛着之根。
着勇猛服執智慧?掘三毒根永使不生是故說曰自掘深根本也。
不越死徑路者,愛着田業财寶七珍皆為死徑。
心意戀着初不舍離亦是死徑。
當求方便超越死路至不死處。
是故說曰:不越死徑路也。
不善像善色,愛色言非愛。
苦謂為樂色,放逸之所使。
不善像善色者,善者意所貪樂終日玩習而不舍離為人稱譏。
如此衆善除舍遠離。
為智者所譏為智者所棄為智者所責。
是故說曰:不善像善色也。
雲何愛色言非愛。
愛者無欺無詐。
令人憂惱所欲不果遂生愛戀。
或殺五生或殺百生以救病者謂蒙瘳降。
不知病者受罪無數。
或有病人殺生祠祀亦望救命。
正使病人藏置百重鐵籠裡者,于一重間盡安衛守共相括證。
不聽司命來錄死者此事不然。
皆由恩愛緻此災變。
或複有人知親别久遠來歸家念彼人故。
殺害蟲獸不可稱計共相慶賀以積殃禍之根。
是故說曰:念者是惡累也。
彼則無諸縛者,所謂縛者羁絆人。
神不至無為如契經所說,夫人染着愛心未盡者有緣有因所趣生處。
或彼終生此。
有因有緣系所系縛所縛結所結,猶如智人及智弟子。
若能作華鬘先作長繩為本因上織華鬘以花為緣得成華鬘。
愛心未盡者亦複如是,有緣有因所趣生處彼終生此。
有緣有因得果證之人。
不複經此諸縛之難。
是故說曰:彼則無諸縛。
無念無不念也。
以離惱熱念而無恩愛。
無為樂遊戲第一義。
是故說曰:無念無不念。
念為求方便,非義未設權。
權慧緻大義,自緻第一尊。
念為求方便者,欲得修習無上智慧分别深義無有欺詐。
已成此慧終已無亂。
是故說曰:念為求方便也。
非義未設權者雲何。
非義與此深義亦不相應令人堕惡。
不興善根為諸智人所見嗤笑。
若能改已往失者,令作将來福也。
便為天人所歎譽權得消咎于當時殖善本于來世。
是故說曰:非義未設權也。
權慧緻大義者雲何。
與善知識從事教人正見不順邪業。
亦複不習外道異術承受其義。
所謂義者無漏慧義禅義觀義。
是故說曰:權慧緻大義也。
自緻第一尊者,諸佛世尊奉持禁戒不放逸人執心牢固不入邪聚恒以禁戒訓誨衆生常求三業。
是故說曰:自緻第一尊也。
莫與愛念會,亦莫不念俱。
愛念不見苦,不念愛憂慼。
于中生愁慼,消滅人根原。
莫與愛念會者,昔有二人共相愛敬不能相離。
行則俱進食則同甘。
中共離别各在異處。
後複追憶思共相見。
屢遣信喚欲得同處。
卿若不來益吾愁矣。
此人怨家與彼人親親。
彼其來喚甯可共赴其命耶。
遂便從命相與共往。
别久相見内懷歡喜。
見彼怨家情憤不悅。
在其隐處親親義言:奚複與我怨家遊止同行我不喜見。
得此言說愛着偏多便共俱還。
其後思想複遣信喚如是再三。
複語親親何故與彼人遊處耶。
其人報曰:愛至待厚退忘來言:即複報曰:思見所歡複見惡緣。
我今何為乃爾戀着親親兩不相适耶。
即便捐家妻息出家學道。
複有一人唯有一子為羅刹鬼所持。
晝夜憂念不能舍離。
時羅刹鬼全舉小兒詣鬼住處經十馀日。
彼人不見其子晝夜憂念死而複稣。
羅刹鬼複将兒還。
父見兒喜不能自勝終日抱弄視無厭足。
若見羅刹複懷愁憂衣毛為豎。
複經十日羅刹鬼複将小兒還詣鬼國。
父後追憶不離食息如是數反遂成憂疾。
其父思惟人生憂惱其苦萬端。
我今宜可舍家為道。
即便出家得在道次。
爾時世尊欲度彼人等。
示現權慧安處無為。
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莫與愛念會,亦莫不念俱。
愛念不見苦,不念愛憂慼。
于中生愁慼,消滅人根原。
世尊說曰:恩愛猶尚不可戀慕。
況非恩愛而可親近。
時二比丘内自思惟。
如來所訓正為我等。
宜自謹慎修無上梵行。
晝則經行夜則坐禅。
未經旬日即獲道迹身能飛行眼能徹視六通清徹無所罣礙。
于如來佛法為有反複。
咄嗟恩愛不可恃怙。
諸結使盡得羅漢果。
善哉福報如影追形。
福業冥報如油津衣。
身自衰喪罪福不朽。
愛念就後世,朋友知親多。
長夜愁憂思,念離甚為苦。
愛念就後世者,父母兄弟姊妹中表及諸知識男女大小。
從今世至後世流轉不停。
是故說曰:愛念就後世朋友知親多也。
長夜憂思啼泣号哭蓬頭亂發搥胸懊惱。
是故說曰:長夜愁憂思。
念離甚為苦者,恩愛已離或在他方或複命終所求不得所念不從。
是故說曰:念離甚為苦。
念色善色容,天身而别住。
極樂而害至,為死王所錄。
念色善色容者,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上空界有天名歡樂。
過差展轉共集作倡伎樂終日無厭。
由其歡樂過故從彼命終今生此間比丘當知複有天名曰喜笑。
展轉共集舉聲大笑終日無厭。
以其笑過差故從彼命終來生此間。
是故說曰:念色善色容也。
天身而别住者,晝夜戲笑不計無常對至。
謂為受天之福無有窮已,極樂而害至作倡伎樂舉聲大喚。
皆是害本皆當捐棄。
壽非久保便為死王所攝。
随形料簡科量罪福分别善惡。
重罪付镬湯輕付鬲子。
平正如水齊量如概。
是故說曰:為死王所攝也。
若人處晝夜,消滅念愛色。
自掘深根本,不越死徑路。
若人處晝夜者,專精一意斷欲界欲愛永盡無馀。
晝則勤精夜則諷誦。
是故說曰:若人處晝夜也。
消滅念愛色者,已滅已盡度有至無無複恚怒。
是故說曰:消滅念愛色也。
自掘深根本者,或時掘念根或掘愛根或掘戀慕宗親縛着之根。
着勇猛服執智慧?掘三毒根永使不生是故說曰自掘深根本也。
不越死徑路者,愛着田業财寶七珍皆為死徑。
心意戀着初不舍離亦是死徑。
當求方便超越死路至不死處。
是故說曰:不越死徑路也。
不善像善色,愛色言非愛。
苦謂為樂色,放逸之所使。
不善像善色者,善者意所貪樂終日玩習而不舍離為人稱譏。
如此衆善除舍遠離。
為智者所譏為智者所棄為智者所責。
是故說曰:不善像善色也。
雲何愛色言非愛。
愛者無欺無詐。
令人憂惱所欲不果遂生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