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如來轉詣羅閱城人間分衛。

    即嚴四種兵欲出城外。

    諸天閉城門不使王出。

    王問左右何故不出城。

    虛空報曰大王當知。

    有緣衆生幽系在獄。

    若王放大赦者乃得見如來耳。

    爾時大王尋放大赦牢獄系囚悉得開解。

    是時王尋得出城往迎世尊,如來遙見瓶沙即下道詣尼拘留樹下坐。

    時瓶沙王即下步進往趣如來頭面禮足。

    三自稱字姓名我是摩竭國界瓶沙王也。

    世尊告曰:我先以知摩竭王耳。

    爾時世尊命王複坐漸與說法。

    使摩竭人民萬二千人諸天八萬諸塵垢盡法眼得生。

    是故說曰不逸摩竭人緣淨得生天。

     不欲緻名譽,智者分别義。

    無逸義豐饒,智者所承受。

     不欲緻名譽者,為諸賢聖正見之人。

    複為諸佛賢聖弟子所見歎譽。

    如此之人能去放逸習清淨行。

    不放逸之人于諸善法增益功德多所饒益。

    夫人處世從今世至後世。

    與善法相遇遭賢遇聖聞法辄得蒙度。

    皆由不放逸得此名譽。

    在在處處紹繼佛種正法久存。

    是故說曰不欲緻名譽。

    智者分别義者,廣學之人亦知俗義複知道義。

    雲何知俗義。

    或習耕田種作或入海采寶或學書文辭或算計曆數或學刻印封藏或為王者執使通緻遠近或和合二寇各處無為。

    如此俗義皆由不放逸得辦此事。

    雲何智者解了道義。

    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雲何坐禅。

    夫坐禅。

    入定者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

    複得四等慈悲喜護神足天耳。

    知他人心智自識宿命。

    複見衆生逝者生者不憍慢之人入禅定意。

    辦此諸法成第一義。

    斯由不放逸也。

    放逸之人終不成辦。

    是謂坐禅之人所獲功德。

    雲何誦經堪任誦習。

    契經律阿毗昙雜藏及外異學所誦經典。

    有人禀受不吝其義。

    若有外學來诘問者,便能詶答無有狐疑。

    放逸人不能習此法。

    放逸人者不能成辦。

    雲何佐助衆事。

    是時無放逸人能勸四輩供事三寶興起塔寺。

    或起講堂冬溫夏涼或作食堂修治補缺散華燒香香汁灑地供給當來過去現在衆僧。

    不放逸之人能成辦此事。

    放逸人者不能成辦。

    是故說曰智者分别義。

    無逸義豐饒者,不放逸人饒财多寶。

    于世技術無所乏短。

    意欲施行出衆人表。

    采緻真珠車磲馬瑙虎珀水精琉璃無價摩尼珠。

    此是俗間不放逸所得。

    出家學道得阿羅漢。

    獲第一妙智見緻身證。

    得空入空三昧。

    得無願入無願三昧。

    得無想入無想三昧。

    得此泥洹要路者,皆由不放逸也。

    是故說曰無逸義豐饒也。

    智者所承受者,所以言智者,言無漏失。

    語常含笑不懷憍慢。

    便能興緻如此之德。

    無智之人不能成辦。

    是故說曰智者所承受。

     現在所存義,亦及後世緣。

    勇士能演說,是謂明智士。

     現在所存義者,不放逸人于現在法中。

    多獲财寶自然受福。

    為人所念言從語用承受其教。

    放逸人則無是也。

    是故說曰現在所存義也。

    亦及後世緣者,不放逸人得為人次便能布施持戒守齊。

    見諸行道者伐其歡喜。

    以諸善法香熏身體。

    于百千世顔貌端容。

    是故說曰亦及後世緣也。

    勇士能演義者,随時應适不失其所。

    所謂勇士者佛及弟子是也。

    是故說曰勇士能演義也。

    是謂明智士者,能成就衆法分别思惟為人。

    導将示人之善除人之惡。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能免深海難,如象拔淤泥。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王波斯匿有一暴象。

    恒入軍陣所在征伐無不降伏。

    然彼暴象飲酒過多沒在深泥。

    将諸大象人衆數千共挽此象不能移動。

    有一智人見而問曰:汝等衆人何等作為。

    衆人報曰:王家大象暴戰沒在深泥。

    以數千象力及以人衆共挽不能移動。

    智人問曰:此象先時力為多少。

    衆人報曰:此象戰鬥力無涯限。

    智人複告衆人。

    汝等還舍象衆吾能拔出使得無他。

    是時智人即集鼓角椎鐘鳴鼓。

    像如戰鬥。

    複使衆人皆着器仗。

    象聞鼓聲謂為大寇入境共相攻伐。

    即從深泥越奔趣軍衆馳奔四面求索戰鬥。

    時波斯匿王問左右。

    拔象淤泥是誰之力。

    左右白王。

    有一遠僑智人。

    設此權謀得免象難。

    王尋賞用以為輔佐。

    時有衆多比丘眼見耳聞。

    便自校計象為六畜無有慧明。

    堕無閑處聞戰鬥聲。

    便從淤泥而自拔濟。

    然我衆人沒在生死之海。

    不離五道之難。

    有生老病死毒畏之患不能自拔。

    共相追逐一身滅壞。

    複受一身動與罪連。

    還轉六趣求出無期。

    是時諸比丘日夜精勤不暇食息。

    如救火然如避劫燒熾然。

    諸法焚燒結使。

    如鐵百煉成器必利。

    人亦如是,結去心存霍然大悟。

    得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存亡自由。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知諸比丘執志堅固信不懷惓各相克勵。

    複知戰象自拔淤泥。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亦使正法久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