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關燈
足。

    以恭敬尊重心。

    詣大德舍利弗所。

    到已前立。

    謂舍利弗言:我是女人。

    智慧微淺多諸煩惱。

    又多放逸樂卑下事。

    為不順思惟所牽。

    善哉大德舍利弗。

    為憐愍我故。

    說微妙法。

    我得聞已,長夜利益增長安樂。

    始論此事。

    王波斯匿來至其所。

    聞其所說,王命無垢施女言:汝諸快樂悉無所少。

    何為憂色而不睡眠。

    不樂世樂。

    時王波斯匿。

    即為其女。

    而說偈言: 端嚴如天女,澡浴塗香服。

    嬰珞等具足,何憂不睡眠。

    國富多财寶,父母得自由。

    有何不可樂,而不睡眠耶。

     汝悅衆親意,諸人悉敬望。

    我種種莊嚴,汝何為不樂。

    汝見聞何事,而懷此憂慼。

    善哉何所願,汝語我此事。

     爾時無垢施女。

    以偈答父王言:王不覺家中,陰界入諸羸。

    居世如幻妓,人命無暫停。

    飲毒誰能眠,處死誰有歡。

     墜岩何望活,世相皆如是,如人處蛇間,何有睡與欲。

    四大如毒蛇,何有歡樂心。

    為諸怨所繞,如饑何有樂。

     為諸怨國者,父王何有樂。

    自從見世尊,發心願成佛。

     王我未見聞,菩薩暫放逸。

    △聲聞品第二 爾時無垢施女謂舍利弗言:大德。

    我欲少有所問。

    願為解脫。

    以憐愍故。

    世尊記仁者,智慧中最為第一。

    此慧是有為耶。

    是無為耶。

    若是有為。

    虛诳非實法。

    若是無為。

    無為法者則無有生。

    無生之法則無有起。

    以無起故。

    大德智慧則無所有。

    舍利弗即便默然。

    大德目犍連謂舍利弗言:大德。

    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舍利弗答目犍連言:此女不問有為之法。

    乃問第一義谛。

    第一義中則無言說。

    是故不可以言而答。

    時無垢施女謂目犍連言:世尊記大德。

    於神足人中最為第一。

    大德。

    乘神足時為衆生想耶。

    為作法想耶。

    若住衆生想者,衆生無實。

    彼神足亦無實。

    若住法想者,法無變異。

    若無變異則無所得。

    若無所得則無分别。

    大德目犍連即便默然。

    摩诃迦葉謂目犍連言:大德。

    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目犍連言:此女不問分别神足。

    諸如來菩提無作無分别。

    此則不可言說。

    時無垢施女謂摩诃迦葉言:世尊記大德。

    頭陀人中最為第一。

    又複大德。

    憐愍衆生故。

    入八解脫已而受施。

    乃至一念而受他施。

    以身報耶。

    以心報耶。

    若以身報。

    身性無記。

    喻如草木牆壁瓦礫等無異。

    是故不能必報施恩。

    若以心報。

    心念念不停。

    亦不能報。

    若除身心則無為法。

    若無為法誰能報者,摩诃迦葉即便默然。

    大德須菩提謂摩诃迦葉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摩诃迦葉。

    答須菩提言:此女所問。

    問法真際。

    此理不可以言宣答。

    時無垢施女謂須菩提言:世尊記大德。

    於無诤人中最為第一。

    此無诤行。

    入有性耶。

    入如性耶。

    若入如性。

    如非生相如非滅相。

    若不生相若非滅相,則是平等。

    若是平等則是如爾。

    若是如爾則是無作。

    若是無作則無言說。

    若無言說則不可思議。

    若不可思議則不可宣表。

    若在有性。

    有性虛诳。

    若見虛诳。

    非聖所行。

    大德須菩提。

    即便默然。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謂須菩提言:何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須菩提答富樓那言:我於理不應有答。

    唯有默然是我樂處。

    此女所問問無戲論法。

    若有言說則生過患。

    法性無說是無诤行。

    時無垢施女謂富樓那言:世尊記大德。

    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若說法時。

    說有境界法耶。

    無境界法耶。

    若說有境界法,則與凡夫等。

    所以者何。

    以凡夫說有境界法故。

    是以大德。

    不離凡夫法。

    若無境界則無所有。

    若無所有。

    何名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富樓那即便默然。

    大德離越謂富樓那言:大德。

    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富樓那答離越言:此女不問有為。

    問第一義。

    第一義中則無言說。

    是故無理可答。

    時無垢施女謂離越言:世尊記大德。

    於行禅人中最為第一。

    大德禅時。

    依有心禅耶。

    無心禅耶。

    若依心入禅。

    心如幻化不實。

    此定亦複不實。

    若無心入禅。

    諸外法草木枝葉花果等亦應得禅。

    所以者何。

    以彼同無心故。

    大德離越即便默然。

    大德阿那律謂離越言:何不答無垢施女所問也。

    離越答阿那律言:此女所問諸佛行處。

    是非聲聞所答。

    時無垢施女言:諸佛法聲聞法有異耶。

    若是有異。

    無為有二耶。

    諸賢聖皆行無為。

    無為之法則無有生。

    若無有生則是無二。

    若是無二則是如爾。

    如爾無二。

    是故大德離越。

    何為作是說耶。

    時無垢施女謂阿那律言:世尊記大德。

    於諸天眼人中最為第一。

    大德。

    以天眼所見。

    為有物耶。

    為無物耶。

    若見有物則為見常。

    若見無物則為見斷。

    若離二邊則為無見。

    大德阿那律即便默然。

    大德阿難謂阿那律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阿那律答阿難言:此女所問為壞假名。

    是故不可以假名而答。

    時無垢施女謂阿難言:世尊記大德。

    於多聞人中最為第一。

    此多聞法。

    為是實義耶。

    為是文字耶。

    若是實義。

    義不可說。

    若不可說法,則非耳識所知。

    若非耳識所知。

    複不可說。

    若以文字。

    世尊說言依於了義不依文字。

    是故大德阿難。

    亦非多聞亦非了義。

    大德阿難即便默然。

    文殊師利法王子謂大德阿難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也。

    阿難言:此女所問多聞離於文字。

    此則不可以音聲而答。

    問於平等。

    平等非心。

    離心相故。

    此非學地人法。

    我何能答耶。

    此是諸如來法王至彼岸處。

     △菩薩品第三 爾時無垢施女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世尊記汝。

    於深解菩薩中最為第一。

    汝為以十二因緣深為深耶。

    為以真深為深耶。

    若以十二因緣深為深。

    無有衆生成十二因緣深者,所以者何。

    以十二因緣無來無去故。

    非眼識所知。

    非耳鼻舌身意識所知。

    此中十二因緣非是行法。

    若以真深為深。

    真深則非深。

    亦無得真深者,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以始際深故深。

    無垢施女問文殊師利言:始際則非際。

    是故汝知亦非知。

    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以無知得無得故。

    言始際耳。

    無垢施女問文殊師利言:無得之中無有言分。

    過言語道無有所說,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說假文字說耳。

    無垢施女語文殊師利言:諸佛菩提過字句言說。

    是故菩提則不可說。

    爾時無垢施女謂無癡見菩薩言:汝善男子作是言:我作是念。

    詣舍衛城。

    願令城中衆生必定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其所見物盡是如來像。

    又令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見如來時。

    為色身觀耶。

    為用法身觀耶。

    若以色身觀者則不見佛。

    如世尊說。

    若見我色身聞我音聲者,彼人邊見非為見我。

    若以法身法身不可見。

    所以者何。

    法身離見聞不可取故。

    是以不可見聞。

    時無癡見菩薩。

    即便默然。

    寶相菩薩謂無癡見菩薩言:善男子,何故不答無垢施女所問。

    無癡見菩薩言:無垢施女所問無性法。

    此無性法不可說。

    是故不答。

    無垢施女言:善男子,我不問無性法。

    無性法不可問。

    學已而答則無有礙。

    爾時無垢施女謂寶相菩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