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九(元魏三藏法師佛陀扇多譯)
關燈
小
中
大
如求青蓮花,花香甚奇妙。
踯躅如聲聞,彼智不潤衆。
猶如薝蔔花,諸菩薩亦爾。
愍念衆生故,能化衆生衆。
大王頗曾知,何者大奇特。
一人在曠野,如利多人是。
若欲善安隐,度無量衆生。
應發菩提心,勿取二乘道。
世間曠野中,能濟失道衆。
如彼善導師,諸菩薩亦爾。
大王頗曾見,小筏度大海。
唯乘彼大舶,能度無量衆。
大王聲聞筏,菩薩如大舶。
修道法薰已,令渡饑渴海。
大王頗曾見,乘驢堪入陣。
唯見乘象馬,鬥戰便得勝。
聲聞如驢乘,菩薩如龍象。
降魔坐道樹,度無量衆生。
猶如夜虛空,見諸星不現。
滿月顯現故,能照閻浮提。
聲聞如星宿,菩薩如滿月。
愍念衆生故,示現涅槃道。
不以螢火光,能令有所作。
日光照閻浮,令作種種事。
聲聞如螢火,不能多利益。
佛具解脫光,愍念一切衆。
不以野幹聲,能令獸王恐。
唯有獅子王,一吼飛鳥落。
大王諸聲聞,不發菩提心。
不為益衆生,除一切煩惱。
大王見此故,不發聲聞心。
既發大心已,雲何得發校 大王善得身,能發無上心。
救拔一切衆,棄舍小乘道。
善得世間身,複得世間利。
善來在世間,而發無上心。
悕求無上道,救拔諸衆生。
若能自他利,彼人善可歎。
亦得世名稱,及得究竟道。
以是故我今,不禮敬聲聞。
爾時阿阇世王。
語無畏德女言:汝大我慢。
雲何而見諸大聲聞。
而不奉迎。
女言大王。
勿作此語。
大王亦慢。
雲何不迎王舍城内諸貧窮者, 王語女言:彼非我類我雲何迎。
女言大王。
初心菩薩亦複如是,一切聲聞緣覺非類。
王語女言:汝豈不見諸菩薩等。
皆悉禮敬一切衆生。
女言大王。
菩薩為度憍慢瞋惱諸衆生等。
令彼得起回向之心。
是故禮敬一切衆生。
為長衆生諸善根本。
是故菩薩禮敬衆生。
而諸聲聞無瞋恨心。
又複不能增長善根。
大王。
假使百千諸佛如來。
為說妙法。
而彼所得戒定三昧。
無有增益。
大王。
聲聞如琉璃。
菩薩如寶器。
大王。
譬如瓶滿。
天降雨時而不受一滴。
如是大王。
諸聲聞等。
假使百千諸佛如來。
為說妙法而無受潤。
不能增益戒定慧等。
亦不能令衆生發心至一切智。
大王。
譬如大海能受諸河及雲雨等。
何以故?以大海是無量器故。
大王。
諸大菩薩摩诃薩等。
演說法時。
随所聞者得大福利。
增長一切諸善根本。
何以故?以諸菩薩皆是無邊言說器故。
爾時阿阇世王。
聞女語已默然而祝爾時尊者舍利弗。
作如是念。
此無畏德女。
得大辯才而能如是無盡言說。
我於今者前至其所。
少少問之。
我且問之。
汝得忍不。
作是念已前問女言:汝今為住聲聞乘耶。
答言不也。
汝今為住緣覺乘耶。
答言不也汝今為住大乘心耶。
答言不也。
舍利弗言:若如是者為住何乘。
而能如是師子吼耶。
女答尊者舍利弗言:若使我今有所住者,則不能作師子吼也。
我無所祝是故我能作師子吼。
而舍利弗作如是言:為住何乘。
如舍利弗所證得法。
彼法豈有乘分别耶。
此是聲聞緣覺之乘。
至大乘耶。
舍利弗言:汝聽我說。
我所證法。
無乘非乘差别之相。
以一相故。
所謂無相。
無畏女言:尊者舍利弗。
若法無相。
雲何可求。
舍利弗言:無畏德女。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有何勝負差别之相。
女語尊者舍利弗言:空與寂靜有何差别。
舍利弗言:無差别也。
無畏德言:舍利弗。
如空寂靜無有差别勝負之相。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無有勝負差别之相。
又舍利弗。
亦如虛空能受諸色而無差别。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無有差别亦無異相。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
語無畏德女言:汝見佛法與聲聞法有何差别。
而見如是諸大聲聞。
不起奉迎。
不與詶對不讓床坐。
無畏德女。
答目連言:假使星宿。
遍滿三千不能照了。
聲聞亦爾。
以入定智而能照知。
若不入定則不覺知。
大目連言:若不入定則不能知衆生之心。
女言目連。
佛不入定而於恒河沙等世界。
如應說法度諸衆生。
善知心故。
何況微少星宿光明諸聲聞耶。
此是諸佛如來勝事。
又大目連。
一切聲聞。
頗有能知幾世界成幾世界壞。
大目連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諸佛已入涅槃幾數諸佛未來當入幾數諸佛現在今入。
目連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衆生多貪欲者,幾數衆生多瞋恚者,幾數衆生多愚癡者,幾數衆生等分行者,目連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衆生受聲聞乘。
幾數衆生受緣覺乘。
幾數衆生受於佛乘。
目連答言:不能知
踯躅如聲聞,彼智不潤衆。
猶如薝蔔花,諸菩薩亦爾。
愍念衆生故,能化衆生衆。
大王頗曾知,何者大奇特。
一人在曠野,如利多人是。
若欲善安隐,度無量衆生。
應發菩提心,勿取二乘道。
世間曠野中,能濟失道衆。
如彼善導師,諸菩薩亦爾。
大王頗曾見,小筏度大海。
唯乘彼大舶,能度無量衆。
大王聲聞筏,菩薩如大舶。
修道法薰已,令渡饑渴海。
大王頗曾見,乘驢堪入陣。
唯見乘象馬,鬥戰便得勝。
聲聞如驢乘,菩薩如龍象。
降魔坐道樹,度無量衆生。
猶如夜虛空,見諸星不現。
滿月顯現故,能照閻浮提。
聲聞如星宿,菩薩如滿月。
愍念衆生故,示現涅槃道。
不以螢火光,能令有所作。
日光照閻浮,令作種種事。
聲聞如螢火,不能多利益。
佛具解脫光,愍念一切衆。
不以野幹聲,能令獸王恐。
唯有獅子王,一吼飛鳥落。
大王諸聲聞,不發菩提心。
不為益衆生,除一切煩惱。
大王見此故,不發聲聞心。
既發大心已,雲何得發校 大王善得身,能發無上心。
救拔一切衆,棄舍小乘道。
善得世間身,複得世間利。
善來在世間,而發無上心。
悕求無上道,救拔諸衆生。
若能自他利,彼人善可歎。
亦得世名稱,及得究竟道。
以是故我今,不禮敬聲聞。
爾時阿阇世王。
語無畏德女言:汝大我慢。
雲何而見諸大聲聞。
而不奉迎。
女言大王。
勿作此語。
大王亦慢。
雲何不迎王舍城内諸貧窮者, 王語女言:彼非我類我雲何迎。
女言大王。
初心菩薩亦複如是,一切聲聞緣覺非類。
王語女言:汝豈不見諸菩薩等。
皆悉禮敬一切衆生。
女言大王。
菩薩為度憍慢瞋惱諸衆生等。
令彼得起回向之心。
是故禮敬一切衆生。
為長衆生諸善根本。
是故菩薩禮敬衆生。
而諸聲聞無瞋恨心。
又複不能增長善根。
大王。
假使百千諸佛如來。
為說妙法。
而彼所得戒定三昧。
無有增益。
大王。
聲聞如琉璃。
菩薩如寶器。
大王。
譬如瓶滿。
天降雨時而不受一滴。
如是大王。
諸聲聞等。
假使百千諸佛如來。
為說妙法而無受潤。
不能增益戒定慧等。
亦不能令衆生發心至一切智。
大王。
譬如大海能受諸河及雲雨等。
何以故?以大海是無量器故。
大王。
諸大菩薩摩诃薩等。
演說法時。
随所聞者得大福利。
增長一切諸善根本。
何以故?以諸菩薩皆是無邊言說器故。
爾時阿阇世王。
聞女語已默然而祝爾時尊者舍利弗。
作如是念。
此無畏德女。
得大辯才而能如是無盡言說。
我於今者前至其所。
少少問之。
我且問之。
汝得忍不。
作是念已前問女言:汝今為住聲聞乘耶。
答言不也。
汝今為住緣覺乘耶。
答言不也汝今為住大乘心耶。
答言不也。
舍利弗言:若如是者為住何乘。
而能如是師子吼耶。
女答尊者舍利弗言:若使我今有所住者,則不能作師子吼也。
我無所祝是故我能作師子吼。
而舍利弗作如是言:為住何乘。
如舍利弗所證得法。
彼法豈有乘分别耶。
此是聲聞緣覺之乘。
至大乘耶。
舍利弗言:汝聽我說。
我所證法。
無乘非乘差别之相。
以一相故。
所謂無相。
無畏女言:尊者舍利弗。
若法無相。
雲何可求。
舍利弗言:無畏德女。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有何勝負差别之相。
女語尊者舍利弗言:空與寂靜有何差别。
舍利弗言:無差别也。
無畏德言:舍利弗。
如空寂靜無有差别勝負之相。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無有勝負差别之相。
又舍利弗。
亦如虛空能受諸色而無差别。
諸佛之法與凡夫法。
無有差别亦無異相。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
語無畏德女言:汝見佛法與聲聞法有何差别。
而見如是諸大聲聞。
不起奉迎。
不與詶對不讓床坐。
無畏德女。
答目連言:假使星宿。
遍滿三千不能照了。
聲聞亦爾。
以入定智而能照知。
若不入定則不覺知。
大目連言:若不入定則不能知衆生之心。
女言目連。
佛不入定而於恒河沙等世界。
如應說法度諸衆生。
善知心故。
何況微少星宿光明諸聲聞耶。
此是諸佛如來勝事。
又大目連。
一切聲聞。
頗有能知幾世界成幾世界壞。
大目連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諸佛已入涅槃幾數諸佛未來當入幾數諸佛現在今入。
目連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衆生多貪欲者,幾數衆生多瞋恚者,幾數衆生多愚癡者,幾數衆生等分行者,目連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連。
聲聞頗知幾數衆生受聲聞乘。
幾數衆生受緣覺乘。
幾數衆生受於佛乘。
目連答言:不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