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
若能現證者,一切獲安樂。
貪瞋癡大火,恒燒遍熾然。
衆生由是苦,彼火我令滅。
授諸衆生藥,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得至涅槃界。
永舍一切馀,趣於安樂處。
從彼安樂中,無有退還者,一切有為樂,於彼不複求。
無上大安樂,於彼皆當證。
以無戲論法,成熟諸衆生。
究竟大安樂,一切皆當得。
如是發趣者,一往不複還。
出過於發趣,常得勝安樂。
於大安樂中,樂欲不樂欲。
發趣無發趣,一切皆當斷。
如是被甲已,當乘於此乘。
為愍諸衆生,一切皆攝齲 過去正遍知,此乘已出離。
未來正遍知,此乘當出離。
現在佛世尊,此乘今出離。
故於此大乘,無不皆乘者, 一切諸最勝,世間大依怙。
以此乘出離,不起於乘想。
非乘以為乘,非道以為道。
非出以為出,出離故無上。
此乘出離時,曾無少出離。
以空無有相,無願無作故。
非乘非出離,乃名為大乘。
一切悉平等,由是而發趣。
此乘無和合,亦無不和合。
發趣無上道,現證大安樂。
此乘無相應,亦無不相應。
無處無所依,由是而發趣。
此道無有來,此道亦無去。
行斯正道者,寂靜而發趣。
我說於此道,此乘此甲胄。
於法無所依,寂靜最無上。
一切凡夫法,一切聲聞法。
一切緣覺法,一切不可得。
於佛一切法,離垢無上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於空無相法,無願無作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於厭離滅法,涅槃寂靜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胄,此道無所齲無上不可動,畢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真實希有相。
不可以施設,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胄,此道無顯示。
如諸法自性,彼性亦如是,一切諸法中,相性不可得。
於無相性法,我略為開示。
一切諸法中,一切自性相。
於我如是說,畢竟無所有。
此乘及此道,甲胄自性相。
於彼求言說,畢竟亦非有。
言說非有故,是為希有相。
於彼言說中,語相亦非有。
諸法不可量,無勝無邊量。
一切不可測,是故法無上。
此乘此甲胄,此道亦如是,於彼無相中,如是應随入。
為令諸衆生,遍知勤修習。
速逮法光明,故我如是說。
諸法無語言,一切不可說。
於彼諸法中,一切應随入。
以法無言故,於彼應随行。
行無少有行,一切法無行。
無求而樂求,無行而随行。
如是随行者,於義不觀察。
汝今於實義,一切應随行。
音聲及語言,於彼勿随轉。
音聲語言中,若得不随轉。
於義乃随行,是為求義者,何者名為義,應知秘密說。
以信無分别,是義乃随行。
明了如是義,能於秘密說。
無執無所著,不行不随轉。
若有随行者,彼則随執著。
若無随行者,一切不随轉。
由是正憶念,遠離於随轉。
菩提及生死,二俱不相應。
於彼亦無念,無念為正念。
於念清淨故,說為清淨者, 若異此修行,遠離無上法。
汝應於是義,如說而修習。
若随語言者,是則随音聲。
於彼不超過,同於世間法。
音聲及文字,不應随彼轉。
應知真實義,無行以随行。
實義無音聲,亦無有文字。
超過語言故,乃名為實義。
是義應随行,随行無所有。
以行止息故,乃名為實義。
於真實義中,不行以為行。
斯則不退轉,不舍於甲胄。
随順大甲胄,大乘及大道。
趣於安樂處,利益諸衆生。
此諸安隐法,我今為汝說。
汝當随義行,能斷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乘已當發趣。
速詣大菩提,現證無上覺。
於此最上乘,不乘為速乘。
於道於甲胄,其義亦如是, 於此無上法,精勤修習者,彼諸衆生等,為佛之護念。
於後怖畏時,汝當開此法。
廣為諸衆生,而作利益者, 於後怖畏時,若能開此法。
所生無上福,其數不可量。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所被甲胄名曰大勝。
亦名無邊勝。
亦名大莊嚴。
所乘之乘名曰大商。
亦名無邊光。
亦名妙莊嚴。
所行之道名曰無量莊嚴資糧。
亦名無量方便資糧。
以是道故。
諸善丈夫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無邊慧。
乃往古昔過無量劫。
複倍是數有佛出世。
号栴檀香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電光國名光明。
時彼刹土地平如掌。
無諸雜穢瓦礫荊棘。
黃金白銀而為
若能現證者,一切獲安樂。
貪瞋癡大火,恒燒遍熾然。
衆生由是苦,彼火我令滅。
授諸衆生藥,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得至涅槃界。
永舍一切馀,趣於安樂處。
從彼安樂中,無有退還者,一切有為樂,於彼不複求。
無上大安樂,於彼皆當證。
以無戲論法,成熟諸衆生。
究竟大安樂,一切皆當得。
如是發趣者,一往不複還。
出過於發趣,常得勝安樂。
於大安樂中,樂欲不樂欲。
發趣無發趣,一切皆當斷。
如是被甲已,當乘於此乘。
為愍諸衆生,一切皆攝齲 過去正遍知,此乘已出離。
未來正遍知,此乘當出離。
現在佛世尊,此乘今出離。
故於此大乘,無不皆乘者, 一切諸最勝,世間大依怙。
以此乘出離,不起於乘想。
非乘以為乘,非道以為道。
非出以為出,出離故無上。
此乘出離時,曾無少出離。
以空無有相,無願無作故。
非乘非出離,乃名為大乘。
一切悉平等,由是而發趣。
此乘無和合,亦無不和合。
發趣無上道,現證大安樂。
此乘無相應,亦無不相應。
無處無所依,由是而發趣。
此道無有來,此道亦無去。
行斯正道者,寂靜而發趣。
我說於此道,此乘此甲胄。
於法無所依,寂靜最無上。
一切凡夫法,一切聲聞法。
一切緣覺法,一切不可得。
於佛一切法,離垢無上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於空無相法,無願無作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於厭離滅法,涅槃寂靜法。
不遠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胄,此道無所齲無上不可動,畢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真實希有相。
不可以施設,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胄,此道無顯示。
如諸法自性,彼性亦如是,一切諸法中,相性不可得。
於無相性法,我略為開示。
一切諸法中,一切自性相。
於我如是說,畢竟無所有。
此乘及此道,甲胄自性相。
於彼求言說,畢竟亦非有。
言說非有故,是為希有相。
於彼言說中,語相亦非有。
諸法不可量,無勝無邊量。
一切不可測,是故法無上。
此乘此甲胄,此道亦如是,於彼無相中,如是應随入。
為令諸衆生,遍知勤修習。
速逮法光明,故我如是說。
諸法無語言,一切不可說。
於彼諸法中,一切應随入。
以法無言故,於彼應随行。
行無少有行,一切法無行。
無求而樂求,無行而随行。
如是随行者,於義不觀察。
汝今於實義,一切應随行。
音聲及語言,於彼勿随轉。
音聲語言中,若得不随轉。
於義乃随行,是為求義者,何者名為義,應知秘密說。
以信無分别,是義乃随行。
明了如是義,能於秘密說。
無執無所著,不行不随轉。
若有随行者,彼則随執著。
若無随行者,一切不随轉。
由是正憶念,遠離於随轉。
菩提及生死,二俱不相應。
於彼亦無念,無念為正念。
於念清淨故,說為清淨者, 若異此修行,遠離無上法。
汝應於是義,如說而修習。
若随語言者,是則随音聲。
於彼不超過,同於世間法。
音聲及文字,不應随彼轉。
應知真實義,無行以随行。
實義無音聲,亦無有文字。
超過語言故,乃名為實義。
是義應随行,随行無所有。
以行止息故,乃名為實義。
於真實義中,不行以為行。
斯則不退轉,不舍於甲胄。
随順大甲胄,大乘及大道。
趣於安樂處,利益諸衆生。
此諸安隐法,我今為汝說。
汝當随義行,能斷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乘已當發趣。
速詣大菩提,現證無上覺。
於此最上乘,不乘為速乘。
於道於甲胄,其義亦如是, 於此無上法,精勤修習者,彼諸衆生等,為佛之護念。
於後怖畏時,汝當開此法。
廣為諸衆生,而作利益者, 於後怖畏時,若能開此法。
所生無上福,其數不可量。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所被甲胄名曰大勝。
亦名無邊勝。
亦名大莊嚴。
所乘之乘名曰大商。
亦名無邊光。
亦名妙莊嚴。
所行之道名曰無量莊嚴資糧。
亦名無量方便資糧。
以是道故。
諸善丈夫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無邊慧。
乃往古昔過無量劫。
複倍是數有佛出世。
号栴檀香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電光國名光明。
時彼刹土地平如掌。
無諸雜穢瓦礫荊棘。
黃金白銀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