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是百千菩薩摩诃薩數者,應知入如來數皆入佛數。

    皆入佛數入一切智性數。

    若有菩薩摩诃薩。

    當生彼刹者,亦皆得入如來等數。

    舍利弗。

    除彼不退菩薩摩诃薩。

    所馀菩薩於此世界。

    若不聞稱贊不動如來功德法門者,皆為惡魔之所攝受。

    複次舍利弗。

    不動如來般涅槃後。

    乃至正法住世。

    彼佛刹中所生菩薩摩诃薩。

    亦當入其數。

    所以者何。

    由彼如來本願力故。

    是諸菩薩。

    若於後時受生彼者,應當讀誦百八法門。

    讀誦茲已方能受持彼一切法。

    不動如來之所安立。

    一百八法門本性。

    我滅度後。

    若有菩薩摩诃薩當生彼刹者,亦當讀誦一百八法門。

    及能受持一切法門。

    舍利弗。

    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善能攝受諸菩薩摩诃薩。

    佛雖滅度其說法聲及莊嚴功德。

    與佛在世等無有異。

    複次舍利弗。

    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從身出火而自阇維。

    舍利遺形皆作金色。

    譬如低彌羅樹。

    随分斷處皆有卍(音萬)字之文。

    如來舍利亦複如是,複次舍利弗。

    不動如來所有舍利分分周圓。

    表裡皆有吉祥之相(相表之文其狀如下)卍。

    舍利弗。

    譬如補羅迦樹。

    随解之處中表皆有吉祥之文。

    彼佛舍利亦複如是,舍利弗。

    彼國衆生。

    為供舍利起七寶塔。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又以金色千葉蓮華而為供養。

    其大千世界。

    即以塔華而為嚴飾。

    複次舍利弗。

    若諸菩薩於不動佛國将滅度者,臨壽終時曾不失念。

    而見如是種種瑞相。

    或有菩薩見當生土。

    無有如來自方作佛。

    或見彼有佛當即奉事。

    或見菩薩入於母胎。

    或見菩薩被大甲胄。

    或見舍家趣於非家。

    或見坐於道場降伏魔軍。

    或見菩薩證一切智智。

    或見菩薩於某世界。

    成等正覺轉於法輪。

    或有菩薩住虛空中。

    自身漸滅不遺少分。

    譬然濕草煙氣上騰。

    漸以消散至于滅荊舍利弗。

    是諸菩薩既滅度已,一切天人備修供養。

    複次舍利弗。

    不動如來以大涅槃。

    般涅槃已正法住世經百千劫。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不動如來正法所祝是何等劫。

    佛告舍利弗。

    二十小劫以為一劫。

    彼住如是百千劫數。

    舍利弗。

    正法滅已,有大光明照十方界。

    地皆震動發大音聲。

    然彼非天魔之所能壞。

    亦非如來及聲聞衆而自沈隐。

    但由彼時人少有聽聞多無欲樂。

    能說法者皆悉遠之。

    既於正法寡聞轉增不信。

    不信增長則無精勤。

    知法比丘自當退靜。

    觀無樂欲不複弘宣。

    彼佛微言漸當隐沒。

     △往生因緣品第六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

    以何因緣善根之力。

    於彼佛刹而得受生。

    佛告舍利弗。

    若菩薩摩诃薩。

    欲生妙喜世界者,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

    發弘誓心願生其國。

    如是行願能作因緣生彼佛刹。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行檀波羅蜜時。

    以此相應善根。

    回向無上菩提。

    願與不動如來共相會遇。

    舍利弗。

    以此因緣當生彼界。

    如是菩薩摩诃薩。

    行屍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複如是,複次舍利弗不動如來光明。

    普照三千大千佛之刹土。

    願於來世當見此光證無上覺。

    因見光已成大菩提。

    複以身光遍滿世界。

    舍利弗。

    菩薩以是因緣當生彼土。

    複次舍利弗。

    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諸聲聞衆無量無邊。

    願我當見。

    見已起如是行證佛菩提。

    證菩提時。

    亦有如是無量無數諸聲聞衆。

    舍利弗。

    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诃薩於彼佛刹而得受生。

    複次舍利弗。

    彼佛刹中菩薩摩诃薩無量無邊。

    我當欲見此諸菩薩。

    行禅定行願當随學。

    與諸菩薩處處結集。

    同學同乘同俱究竟。

    願當會遇欲求圓滿大慈悲者,欲求菩提及沙門者,舍離二乘心者,安住真實空性者,於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号。

    念住相續者,舍利弗。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色類菩薩名者,於彼佛刹當得受生。

    何況與般若波羅蜜。

    相應善根。

    回向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舍利弗。

    以是因緣。

    是人於彼佛土決定當生。

    複次舍利弗。

    若菩薩摩诃薩。

    願生彼佛刹者,於東方無量世界。

    諸佛如來說微妙法。

    及聲聞衆應以其像随念在前。

    願我當證菩提說微妙法。

    及聲聞衆皆如彼佛。

    舍利弗。

    是諸菩薩應修三種随念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平等共習。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薩回向善根無有限量。

    假使一切衆生。

    各持一器量等虛空。

    作如是言:丈夫彼之善根分與於我。

    舍利弗。

    此諸善根若有色相。

    給與衆生皆滿其器各各持去。

    而彼善根亦無窮荊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有限量不可移轉故。

    舍利弗。

    彼三随念所成回向一切種智。

    以此善根三寶随轉。

    舍利弗。

    若有菩薩成此善根。

    應知不堕一切惡趣。

    而能摧伏波旬及諸魔衆。

    於彼彼佛刹随樂受生。

    乃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皆得随願受生。

    是故菩薩摩诃薩。

    於此随念善根應當積集。

    彼積集已應回向不動如來故。

    於彼刹當得受生。

    複次舍利弗。

    不動如來佛刹功德廣大莊嚴。

    於無量佛刹中彼皆無有。

    是故菩薩摩诃薩。

    應當發如是心。

    我以此善根願當見彼土。

    彼土莊嚴願當攝受。

    亦願當見彼諸菩薩。

    舍利弗。

    以此因緣菩薩當生彼國。

    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願生彼佛刹者,應發增上樂欲之心。

    舍利弗。

    若善男子善女人。

    發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