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回 雙脫重圍 無心鑄錯 獨尋良友 巧意逢真
關燈
小
中
大
法寶備用,暗中祝告聖姑,乞賜默佑。
二人雖吃水柱擋了一擋,一震之後,耳聽全洞俱是癸水神雷暴發,直似萬千天鼓急擂交鳴,震耳欲聾,以為前途必更艱險,依舊奮力前沖,并未少停。
滿拟四面癸水神雷必定生生不已,環攻而來。
哪知輕雲心念才動,已到上次易、李二人所通行的出口,除身外阻力甚大外,身後癸水神雷聲勢雖烈,并未再見。
同時英瓊牟尼珠也化為一團瑞彩祥輝,懸在當頭,寶光照處,看得逼真。
二人喜出望外。
這牟尼珠佛光難于掩蔽,索性将隐形法收去,現出青、紫合壁的一道長虹,在祥輝籠罩之下一縱劍遁,加緊往前馳去。
剛入出口,那無邊壓力立即消失,身上為之一輕,面前現出一條高約百餘丈、寬隻丈許的曲折甬道。
暫離險境,前途難料,無暇喘息,仍催遁光循徑急馳。
飛出不遠,忽見前面現出三條甬道,上、中、下三層斜行分列。
相隔岔道附近左右相去不遠,各有一個緊閉的小石門,左黑右紅,滑潤如玉,閃閃生光。
這條路,英瓊上次雖和易靜走過,但是來去匆促,記憶不真。
這時回憶前情,覺着上次來時,雖也有此兩門,但是左右門色與此相反;甬道也隻有斜行向上的一條,那是繞往北洞上層的秘徑。
老父曾說,未來妖窟兇險,不令前往。
當時誤拉方塘水鍊,已将埋伏引發,急于出險,也顧不得。
記得入時行徑與此甬道相背,老父催走,不曾回顧,并未看見。
回時雖然發現,因相隔出口盡頭之處尚有裡許,甬道彎環,急于出去,無心細察,好似無此歧路。
尤可怪的是,盡頭黑色小門,記準是在右壁凹進之處,左壁紅門突出在前,還有半裡,如何前後左右和門色一齊變作相反?心中好生奇怪。
同時又想起黑門前面地較狹小,無此寬大,此門大小凸形卻是不差。
英瓊匆匆和輕雲一說,俱覺癸水門戶應是黑色,洞中五遁雖多變化,據以往經曆,門戶顔色從未變過。
尤其這門一出去,便是一條極窄門道,寬隻尺許。
再前不遠,照着師父道書上的開門之法,略一施為,那外洞方門柱立即縮入夾壁,兩下合榫,現出小門。
飛将出去,便是外洞,共總相隔沒有多遠。
就便遇阻,或仗法寶飛劍之力破壁飛出,或再縮退回來,另走左門。
難得妖屍遇上勁敵,不曾追來,别的妖黨遇上也不妨事,何不姑試一下?哪知英瓊途徑未全記下,隻知盡頭黑門在右,是個突出之形,與此略異,甬道隻有斜行向上的一條,并無歧路。
竟忘了上次出入匆促,入時一直向前,未暇回顧所行甬道居中,上下兩條歧路均在身後,不曾發現。
出時埋伏引發,後有仙法追襲,逃遁過速,甬道黑暗異常,隻憑劍光映照,一面默憶來路,居中飛馳,這兩條歧路又複錯過,以緻來去均未發現。
現在向北洞退出之時,隐身法已被沙紅燕寶鏡照破,顯露出些形迹。
隻為妖屍發覺北洞有警,趕來稍遲一步。
又認定峨眉諸女弟子眼前雖極可慮,但隻要把這短短一二十天光陰度過,一離此洞,便可鴻飛,更無他慮。
自己又不想要這洞府,至多連藏珍遺寶一齊舍去,對方洞寶兩得,已如心願。
憑自己的法力,加上同黨相助,并代替死,不過惡氣難消,料無不能脫身之虞。
何況這些初出茅廬的後起人物,隻憑着一些飛劍、法寶,隻要不另生枝節,多添能手,還未必便把上風占去。
這沙紅燕卻是來頭太大,十分難惹,此時如不除去,異日脫困出去,也有無窮後患,因此全神貫注沙紅燕。
又以為埋伏已發,周、李二人宛如魚遊釜中,決逃不脫,就不為玄陰癸水神雷震成粉碎,形消神滅,等自己殺了強仇大敵,再行擒她們,也必手到成功。
卻未料上次二女來時,自己元神尚未複體,北洞水宮要地不能擅入,不知對方曾經來過,不特識得出入門戶,并還有聖姑暗助和法寶、飛劍的威力妙用。
另一面,沙紅燕也恨她入骨;加上天性深刻乖僻,覺出此次同伴慘亡,追原禍始,全由妖屍而起。
又和妖屍一般心思,料定二人無法遁走,見水雷厲害,一面抵禦,一面以全力還攻,聲勢也頗厲害。
周、李二人退得又快,等到妖屍應敵施為,百忙中瞥見水雷為二人所破,心雖一動,無奈沙紅燕法力高強,自己欲以全力發揮水遁威力,想制強敵死命,不暇兼顧。
總以為出口決找不到,更不會上穿數百丈堅石破壁飛去,心仍拿穩,打算先困制住了眼前強敵,占到上風,另下毒手。
就這樣略緩瞬息之間,猛又瞥見佛光升處,出口門戶忽現,敵人已飛身穿出,當時急怒交加,真非小可。
偏生遇上一個硬對頭沙紅燕,因為全神全力對付妖屍,四外水雷橫飛,煙光迷漫,隻顧對敵,并未發現二人遁走。
所用法術、法寶煞是厲害。
又有易靜伏身水底,欲收漁人之利,照着新悟得的五遁禁制,暗使狡狯,操縱癸水之禁,打算沙紅燕一有施為,便乘機操縱,使那水遁威力忽強忽弱。
妖屍見此情勢,驚急交加,哪敢稍微分心再追逃人。
迫于無奈,隻得發出警号,傳命南洞應敵諸同黨留意戒備,速分能手去把北洞甬道把住,遇敵無須求勝,隻把人絆住,等自己去了再作計較。
但始終無暇分身。
周、李二女見北洞甬道甚是安靜,以為可以照路走出,少了顧慮,一見小門正對,卻不知地頭還未走到。
此時南洞諸妖人照着妖屍行時意旨行事,見神火無功,僅隻将人困住,不能成擒,想把衛仙客等四人引往北洞下層水宮重地、用金水之禁一舉除去。
特意變化地形,放開一路,此乃誘使入網的生死二門。
那真正盡頭處的出口小門,還在前面,須由當中甬道照直前飛,約有三裡始能到達。
雖然門外已有妖黨堵截,但絕不是二人雙劍之敵。
這一疏忽,把路走錯,卻引出許多事來。
周、李二人略微計議,便用師傳啟門靈符,如法施為,朝那左壁上黑門連劃了幾下,一口真氣噴去,把手一指,一聲輕雷過去,小門立開。
二人都是心急出險,立縱遁光飛入。
飛了一陣,英瓊見那道路甚寬,壁上時畫有烈焰之形,越往前,越覺不對。
方喚輕雲暫停商議,别尋途徑,忽聽烈火風雷之聲,心疑妖屍邪法。
擡頭一看,前面拐角飛來四道青白光華,後面緊緊帶着一片烈焰,似潮水一般急湧而來。
沿途上下彎環甚多,拐角相隔甚近,先未警覺,突然出現,料定是妖黨發動火遁,迎頭堵截。
兩下裡來去之勢都快,退避無及,一下撞了個迎頭。
英瓊性急,做夢也沒想到來人會是衛仙客一行。
二人因為一路平順,先又行法開門,劍光恰在此時分開。
英瓊領路當先,大喝:"姊姊快上前,與我一齊殺了這個妖黨再說。
"聲到劍到,話未說完,連人帶劍已往那四道光華中射去,紫虹如電,當頭一道白光首先相遇。
來人正在覓路飛遁之際,猛瞥見前面青紫兩道劍光銜尾相聯,在一團佛光籠罩之下,迎面急馳而至,未及出聲答話,兩下裡業已撞上。
緊随英瓊身後的輕雲乍見之下,也誤認來的是妖人黨羽。
再定睛一看,内中隻有一道青光微帶邪氣。
剛看明來人相貌,忙喝:"瓊妹且慢,不是妖黨。
"話未說完,一聲厲嘯,當頭一人已經負了重傷,白光也被紫光絞為兩段。
猶幸那人是個能手,同伴法力也頗高強,一見變生倉猝,立即上前救護。
同時英瓊也認出這四人正是衛仙客夫妻和兩同黨,雖然雙方也有嫌怨,終覺不應如此。
繼一轉念,對方恩将仇報,也實該受此報。
偏生受傷的人是個長髯道者,素昧平生,已然誤傷,那也無法。
正想對方一反臉責難,索性将錯就錯。
說時遲,那時快,雙方相對時,後面火潮即将湧到。
辛淩霄因見後有烈火,前有強敵,既要救護受傷同伴,又要禦火,百忙中咬破舌尖,向後噴去,一片紅光飛出,才将烈火阻住,但略一緩勢,又湧了上來,勢更較前猛烈。
英瓊正僵得想不出好主意,見火湧到,立即乘機上前,把聖姑所賜抵禦丙火的法寶先天水母坎金丸發将出去。
揚手隻是酒杯大小,一丸精芒電射的金光,一經近火,立生妙用,化為數十百丈大小一片烏光玄霧,那怒潮飛湧一般的烈焰立被阻住,不得上前。
衆人身上也立轉清涼,先前炎熱烤炙之勢,一體冰消。
英瓊素來不善詞令,又以适才飛劍雖是誤傷,但對方視己也無異仇敵,不甘輸口賠話。
當轉身施為之際,本就防到衛仙客等人不肯甘休,一面用法寶抵禦烈焰,一面暗中戒備,偷觑四人神色。
心想:"衛氏夫妻雖然昧良,終是正教出身,無什惡行。
誤傷之事實出意外,并非成心。
如肯相諒,一同對付妖屍,再好沒有;否則反正成仇,隻好和妖屍一樣,當作仇敵看待,事後再作計較
二人雖吃水柱擋了一擋,一震之後,耳聽全洞俱是癸水神雷暴發,直似萬千天鼓急擂交鳴,震耳欲聾,以為前途必更艱險,依舊奮力前沖,并未少停。
滿拟四面癸水神雷必定生生不已,環攻而來。
哪知輕雲心念才動,已到上次易、李二人所通行的出口,除身外阻力甚大外,身後癸水神雷聲勢雖烈,并未再見。
同時英瓊牟尼珠也化為一團瑞彩祥輝,懸在當頭,寶光照處,看得逼真。
二人喜出望外。
這牟尼珠佛光難于掩蔽,索性将隐形法收去,現出青、紫合壁的一道長虹,在祥輝籠罩之下一縱劍遁,加緊往前馳去。
剛入出口,那無邊壓力立即消失,身上為之一輕,面前現出一條高約百餘丈、寬隻丈許的曲折甬道。
暫離險境,前途難料,無暇喘息,仍催遁光循徑急馳。
飛出不遠,忽見前面現出三條甬道,上、中、下三層斜行分列。
相隔岔道附近左右相去不遠,各有一個緊閉的小石門,左黑右紅,滑潤如玉,閃閃生光。
這條路,英瓊上次雖和易靜走過,但是來去匆促,記憶不真。
這時回憶前情,覺着上次來時,雖也有此兩門,但是左右門色與此相反;甬道也隻有斜行向上的一條,那是繞往北洞上層的秘徑。
老父曾說,未來妖窟兇險,不令前往。
當時誤拉方塘水鍊,已将埋伏引發,急于出險,也顧不得。
記得入時行徑與此甬道相背,老父催走,不曾回顧,并未看見。
回時雖然發現,因相隔出口盡頭之處尚有裡許,甬道彎環,急于出去,無心細察,好似無此歧路。
尤可怪的是,盡頭黑色小門,記準是在右壁凹進之處,左壁紅門突出在前,還有半裡,如何前後左右和門色一齊變作相反?心中好生奇怪。
同時又想起黑門前面地較狹小,無此寬大,此門大小凸形卻是不差。
英瓊匆匆和輕雲一說,俱覺癸水門戶應是黑色,洞中五遁雖多變化,據以往經曆,門戶顔色從未變過。
尤其這門一出去,便是一條極窄門道,寬隻尺許。
再前不遠,照着師父道書上的開門之法,略一施為,那外洞方門柱立即縮入夾壁,兩下合榫,現出小門。
飛将出去,便是外洞,共總相隔沒有多遠。
就便遇阻,或仗法寶飛劍之力破壁飛出,或再縮退回來,另走左門。
難得妖屍遇上勁敵,不曾追來,别的妖黨遇上也不妨事,何不姑試一下?哪知英瓊途徑未全記下,隻知盡頭黑門在右,是個突出之形,與此略異,甬道隻有斜行向上的一條,并無歧路。
竟忘了上次出入匆促,入時一直向前,未暇回顧所行甬道居中,上下兩條歧路均在身後,不曾發現。
出時埋伏引發,後有仙法追襲,逃遁過速,甬道黑暗異常,隻憑劍光映照,一面默憶來路,居中飛馳,這兩條歧路又複錯過,以緻來去均未發現。
現在向北洞退出之時,隐身法已被沙紅燕寶鏡照破,顯露出些形迹。
隻為妖屍發覺北洞有警,趕來稍遲一步。
又認定峨眉諸女弟子眼前雖極可慮,但隻要把這短短一二十天光陰度過,一離此洞,便可鴻飛,更無他慮。
自己又不想要這洞府,至多連藏珍遺寶一齊舍去,對方洞寶兩得,已如心願。
憑自己的法力,加上同黨相助,并代替死,不過惡氣難消,料無不能脫身之虞。
何況這些初出茅廬的後起人物,隻憑着一些飛劍、法寶,隻要不另生枝節,多添能手,還未必便把上風占去。
這沙紅燕卻是來頭太大,十分難惹,此時如不除去,異日脫困出去,也有無窮後患,因此全神貫注沙紅燕。
又以為埋伏已發,周、李二人宛如魚遊釜中,決逃不脫,就不為玄陰癸水神雷震成粉碎,形消神滅,等自己殺了強仇大敵,再行擒她們,也必手到成功。
卻未料上次二女來時,自己元神尚未複體,北洞水宮要地不能擅入,不知對方曾經來過,不特識得出入門戶,并還有聖姑暗助和法寶、飛劍的威力妙用。
另一面,沙紅燕也恨她入骨;加上天性深刻乖僻,覺出此次同伴慘亡,追原禍始,全由妖屍而起。
又和妖屍一般心思,料定二人無法遁走,見水雷厲害,一面抵禦,一面以全力還攻,聲勢也頗厲害。
周、李二人退得又快,等到妖屍應敵施為,百忙中瞥見水雷為二人所破,心雖一動,無奈沙紅燕法力高強,自己欲以全力發揮水遁威力,想制強敵死命,不暇兼顧。
總以為出口決找不到,更不會上穿數百丈堅石破壁飛去,心仍拿穩,打算先困制住了眼前強敵,占到上風,另下毒手。
就這樣略緩瞬息之間,猛又瞥見佛光升處,出口門戶忽現,敵人已飛身穿出,當時急怒交加,真非小可。
偏生遇上一個硬對頭沙紅燕,因為全神全力對付妖屍,四外水雷橫飛,煙光迷漫,隻顧對敵,并未發現二人遁走。
所用法術、法寶煞是厲害。
又有易靜伏身水底,欲收漁人之利,照着新悟得的五遁禁制,暗使狡狯,操縱癸水之禁,打算沙紅燕一有施為,便乘機操縱,使那水遁威力忽強忽弱。
妖屍見此情勢,驚急交加,哪敢稍微分心再追逃人。
迫于無奈,隻得發出警号,傳命南洞應敵諸同黨留意戒備,速分能手去把北洞甬道把住,遇敵無須求勝,隻把人絆住,等自己去了再作計較。
但始終無暇分身。
周、李二女見北洞甬道甚是安靜,以為可以照路走出,少了顧慮,一見小門正對,卻不知地頭還未走到。
此時南洞諸妖人照着妖屍行時意旨行事,見神火無功,僅隻将人困住,不能成擒,想把衛仙客等四人引往北洞下層水宮重地、用金水之禁一舉除去。
特意變化地形,放開一路,此乃誘使入網的生死二門。
那真正盡頭處的出口小門,還在前面,須由當中甬道照直前飛,約有三裡始能到達。
雖然門外已有妖黨堵截,但絕不是二人雙劍之敵。
這一疏忽,把路走錯,卻引出許多事來。
周、李二人略微計議,便用師傳啟門靈符,如法施為,朝那左壁上黑門連劃了幾下,一口真氣噴去,把手一指,一聲輕雷過去,小門立開。
二人都是心急出險,立縱遁光飛入。
飛了一陣,英瓊見那道路甚寬,壁上時畫有烈焰之形,越往前,越覺不對。
方喚輕雲暫停商議,别尋途徑,忽聽烈火風雷之聲,心疑妖屍邪法。
擡頭一看,前面拐角飛來四道青白光華,後面緊緊帶着一片烈焰,似潮水一般急湧而來。
沿途上下彎環甚多,拐角相隔甚近,先未警覺,突然出現,料定是妖黨發動火遁,迎頭堵截。
兩下裡來去之勢都快,退避無及,一下撞了個迎頭。
英瓊性急,做夢也沒想到來人會是衛仙客一行。
二人因為一路平順,先又行法開門,劍光恰在此時分開。
英瓊領路當先,大喝:"姊姊快上前,與我一齊殺了這個妖黨再說。
"聲到劍到,話未說完,連人帶劍已往那四道光華中射去,紫虹如電,當頭一道白光首先相遇。
來人正在覓路飛遁之際,猛瞥見前面青紫兩道劍光銜尾相聯,在一團佛光籠罩之下,迎面急馳而至,未及出聲答話,兩下裡業已撞上。
緊随英瓊身後的輕雲乍見之下,也誤認來的是妖人黨羽。
再定睛一看,内中隻有一道青光微帶邪氣。
剛看明來人相貌,忙喝:"瓊妹且慢,不是妖黨。
"話未說完,一聲厲嘯,當頭一人已經負了重傷,白光也被紫光絞為兩段。
猶幸那人是個能手,同伴法力也頗高強,一見變生倉猝,立即上前救護。
同時英瓊也認出這四人正是衛仙客夫妻和兩同黨,雖然雙方也有嫌怨,終覺不應如此。
繼一轉念,對方恩将仇報,也實該受此報。
偏生受傷的人是個長髯道者,素昧平生,已然誤傷,那也無法。
正想對方一反臉責難,索性将錯就錯。
說時遲,那時快,雙方相對時,後面火潮即将湧到。
辛淩霄因見後有烈火,前有強敵,既要救護受傷同伴,又要禦火,百忙中咬破舌尖,向後噴去,一片紅光飛出,才将烈火阻住,但略一緩勢,又湧了上來,勢更較前猛烈。
英瓊正僵得想不出好主意,見火湧到,立即乘機上前,把聖姑所賜抵禦丙火的法寶先天水母坎金丸發将出去。
揚手隻是酒杯大小,一丸精芒電射的金光,一經近火,立生妙用,化為數十百丈大小一片烏光玄霧,那怒潮飛湧一般的烈焰立被阻住,不得上前。
衆人身上也立轉清涼,先前炎熱烤炙之勢,一體冰消。
英瓊素來不善詞令,又以适才飛劍雖是誤傷,但對方視己也無異仇敵,不甘輸口賠話。
當轉身施為之際,本就防到衛仙客等人不肯甘休,一面用法寶抵禦烈焰,一面暗中戒備,偷觑四人神色。
心想:"衛氏夫妻雖然昧良,終是正教出身,無什惡行。
誤傷之事實出意外,并非成心。
如肯相諒,一同對付妖屍,再好沒有;否則反正成仇,隻好和妖屍一樣,當作仇敵看待,事後再作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