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回 破遁閃靈旗 變滅盈虛森氣象 傳聲談舊迹 循環因果快恩仇
關燈
小
中
大
與枯竹老人同時,還是紅發老祖師執前輩。
彼時枯竹老人時常神遊轉世,遊戲人間,行道濟世。
這一世轉生在一個山民家中,倆頭紅發,相貌醜惡。
彼時紅發老祖已然修為多年,尚未創教收徒,法力也已不弱。
那日二人無心相遇,紅發老祖不知他便是枯竹老人元神轉世,看出道法頗高,欲與結交,初意原本無他。
不久,紅發該當應劫兵解,不知對方于初見之時,便有意成全。
臨危之時竟生毒念,乘對方入定之時,先将元神攝走,又在當地設下埋伏,想禁制對方元神,強占他的廬舍。
誰料事成之後,對方忽然出現,自道來曆,力斥他不義之罪,索還軀殼,還要消滅他的元神報仇。
紅發者祖久聞老人威名,吓了個魂不附體,理屈力弱,不敢與抗,慌不疊突圍遁走,逃到韋八公處求救。
八公力向老人求情,說: "你每次轉劫,法身多是修到年份,尋一深山古洞,在内入定,元神卻遁回山去,待不多時,又出來投生轉劫。
對于以前洞中存放入定的法身,就此封閉在内,有似埋葬,極少複體再用。
反正棄置,樂得看我面上,成全後進。
"老人先說紅發老祖不應如此狠毒賣友,又說自己屢次轉劫留存的法身日後還有大用,非索還報仇不可。
後因八公再三求說,才出了一個難題:要紅發者祖在一甲子内,把老人故鄉三峽中所有險灘一齊平去。
否則到時便由八公代為處罰。
一面并由八公用法力将他元神遙禁,以便到背約食言時,将他斬首戮魂。
八公見老人說得好似戲言,一口應諾,保其必能踐約,并也從旁相助。
哪知此事說來容易,做時極難。
并且三峽上遊兩邊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強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投,有的不容人在門下賣弄。
并且江中石礁,多是當年山骨,其堅如鋼,好些俱和小山一樣矗立水中,為數又多。
昔年神禹治水,五丁開山,尚且不能去盡,何況一個旁門左道。
又加上這許多阻力,事未辦成,反結了許多冤家,沒奈何隻得罷了。
紅發者祖前言未踐,已使人為難。
到了所限年數,又不合心存狡詐,惟恐八公将他獻與仇人,竟然先發制人,去往八公隐居的龍母洞中,暗破元神禁制。
事有湊巧,八公恰是劫數将臨,不在洞中。
守洞道童又無心說了兩句恐吓的話,以為八公回來,發覺禁法已破,必不甘休。
反正成仇,走時又把重要法寶和一葫蘆丹藥盜去。
剛剛逃走,八公便為敵人所傷,逃回取藥,哪知藥、寶全失。
一會敵人追上門來,終于遭了兵解。
由此曆劫多生,受盡苦難,直到今世,方始歸入佛門。
紅發老祖事後才知八公已早代向老人求免,隻等到期尋上門來,略加告誡,便将禁法撤去。
自己恩将仇報,悔已無及。
這多年來,日常想起便内疚。
先還恐怕老人重又怪罪,八公轉世成道後,尋他報仇。
事隔多年,并無征兆。
又聽說老人已不再履中土,雖以元神轉世,隻是一味修行,不與同道來往,永無一人知他蹤迹所在。
知道此老性情,如要尋仇,早已上門,決不會曆時這麼久尚無音信。
并且前已答應八公人情。
于是漸漸放下心來。
數百年過去,除偶然想起問心不安外,久已不以為意。
實則老人和八公,于他俱有夙孽,數該如此。
這次如非要收五雲桃花瘴,并助方、元二人歸到峨眉門下,也不會管他閑事。
隻因老人受了妙一真人之托,出山太急,不及轉世,又以多年修煉從無間斷,便把昔日埋藏的法身,擇一複體,以備元神日常歸宿。
但那法身修煉年歲有限,功候不濟,附以應敵,不能大顯神通。
隻那日收五雲桃花瘴,是以肉身行事,餘者均以神行。
于是,把那肉身入定,交由阿童護法,就便歸時快聚,詳述前因,并把昔年代為收藏的兩件法寶交還,告以機宜,令其依言行事。
阿童說完前情,齊靈雲便取出一封柬帖。
大意是說:"鄭八姑、陸蓉波、廉紅藥三人南疆之行,本不應往,事前已有訓示,隻鄭八姑一人能夠遵守。
蓉波、紅藥雖以尋覓洞府,無心相值,并非接到信火傳聲,故違師命,終是有失謹慎。
紅藥用媖姆所賜修羅刀連誅妖人,已樹強敵,可速歸就八姑,速覓洞府修煉,以便到時應付。
修道人穴居野外,何地皆可栖身,勿得在外逗留,緻惹殺身之患。
餘英男欲随英瓊同修,并非不可,但她本身尚有要事未了,須在幻波池别府開建以後。
餘人所領道書柬帖,備有使命,又即分散。
方、元二人,暫時可随靈雲等三人一路修積外功,日後回山,再行拜師之禮。
" 衆人望空拜命起立。
除易、李、癞姑三人,以及金、石、甄、易六小弟兄,奉命一年以内可以便宜行事,随意所之外,阿童仍和金、石六人一起。
秦寒萼、李文衎、向芳淑三人,因受化血神刀之傷,必須覓地靜養。
易、李、金、石等十人,又商量乘此無事,正好去往陷空島求取萬年續斷,早使三人複原,并備異日應急之用,就便還可觀玩北極海底奇景,但行止未決。
餘人互相略微叙闊,便即相繼别去。
癞姑見衆人還在争論,笑道:"主人都随齊師姊走了,你們還留在這裡作甚?"易靜道:"不是别的,我覺此行不宜人多。
既然大家都願看北極奇景,到了那裡,隻着兩人下去,餘人等在上面,一半玩景,一半防守那班左道中人,喜怒無常,又易受人播弄,萬一翻臉,勢必難敵,有個接應。
秦、李、向三同門,可同回寒妹洞府,靜養等候。
那地方離仙府近,衆同門時有往來,如若有事,也方便些。
不過此去北極島嶼甚多,有好些妖人窟宅,我們過時行迹務須隐秘,不可無故生事。
到了陷空島,隻能由我和癞姑下去,見機行事,不可争搶。
并非我自恃機警,隻為今日之事,由我和瓊妹而起,師父又許我們便宜行事。
各位師長閉洞不出,陷空老祖與紫雲三女不同,我們有求于人,須知客主之分。
一個行止不檢,自家失陷,還要辱及師門,将來何顔回山相見?我雖不才,一則前生曾随家父去過一次陷空島,稍知海中途徑以及沿途險阻、宮中禁忌;二則總比各位師妹年紀較長,照着本門規矩,也應稍微僭先。
本定隻我三人同行,至多帶上兩個舍侄,以備破那千層冰壁。
如今人數一多,不得不把話說明在先,權充識途老馬,請諸位暫時聽我調度了。
"衆人齊說:"這裡隻易師姊年長,法力最高,我們自然惟命是從好了。
" 易靜原以六小弟兄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加上阿童也是一個喜生事的,偏都非去不可,惟恐到時不聽吩咐,出了亂子,丢人誤事;堅持不令同行,他們勢必另作一路趕去,更易生事,轉不如自己率領,多少還可壓住一些,便故意說了上面一番話。
見金、石等人随聲喜諾,阿童也在一旁含笑點頭,并無不滿之色,心始稍放。
癞姑又道:"陷空島我雖不曾到過,昔年随侍家師屠龍,卻到過它的邊界。
聽一人說,前途便是北極冰原,到處都是千萬丈冰山雪嶺,陷空島在盡頭偏東一面,中間有一片冰原雪海,地名玄冥界,終年陰晦,隻冬至子夜有個把時辰略現有曙光。
與小南極光明境終古光明,每年隻夏至正午有個把時辰黑夜者,完全相反。
人到那裡,所有法術、法寶俱失靈效。
那人說時,因家師看了那人一眼,便未往下多說,至今疑信參半。
師姊乃舊遊之地,此話可是真的麼?" 易靜道:"那道關口實是厲害,便師妹不問,行前也須囑咐。
事非子虛,但無如此之甚。
那地方本是北極中樞分界之處,本來就是元磁真氣發源之所,差一點的金質法寶飛劍,到此便要無效。
加以陷空老祖生性喜靜,近年越不願與人交往,又在當地利用元磁精氣,設下一道三千九百裡禁制,橫亘山海之中。
不知底細的人如想飛越,多半失陷。
就勉強沖越過去,前途百十座冰山島嶼,均有妖邪盤踞,各仗地利法力,紛起為難,令人應接不暇。
一面陷空老祖也有了警覺,除能事先得他允準,或是自願相見,多半将水底晶阙隐去,閉門相拒,見面直是休想。
沿途那些島主,除卻海中精怪,頗有幾個能者外,平日多仰他為泰山北鬥,雖未得列門牆,如遇有外人欺淩,也必出面袒護,一個也成仇不得。
我們行蹤隐秘也是為此。
前半無妨,到了玄冥界附近,便須把遁光擇地降落。
步行約三百六十裡,過了這道關口,見了天關,再攀越一片冰原,然後避開海路,繞道飛行。
到了陷空島附近,又須降下,才可無事到達,入海叩宮求見。
否則他那禁法神妙,常人步行倒可無妨,隻要駕遁光飛行,離地兩丈不到,立觸禁網,縱不緻把我們所有法寶、飛劍全數收去,也必阻礙橫生了。
另外,雖可用神梭在地底穿行,一則路遠費手,二則陷空老祖脾氣古怪,最喜人誠敬相對,如以法力自恃,非吃他虧不可。
所以他那禁法不阻礙常人和冰原上面生物遊行。
以前并還曾說,隻要有人向道心誠,不畏艱險酷寒,把這萬餘裡的冰山雪海越過,到他島上,便可收為門徒。
除大弟子靈威叟,好些徒弟都是這麼收錄的。
後因門人展轉援引親私,暗助來人免去沿途冰雪寒風之險,以圖入門。
資質又都下驷,學道不久,時出為惡樹敵,屢壞他的家規。
陷空老祖盛怒之下,清理了一次門戶,重訂規條,嚴禁門人私自援引,這才無人敢僥幸犯此萬裡冰雪,酷寒奇險。
我們隻要中途無事,能到島上,求藥一層,便有指望了。
"說罷,衆人均無異詞。
方、元二人所居崖洞,行前已用仙法封閉。
衆人議定,便即起身。
先護送秦、李、向三人回到寒萼那裡,一同進内略坐,便往北極海飛去。
這十個人的遁光都極迅速,不消一日,便飛入北極冰洋上空。
隻見下面寒流澎湃,波濤山立,悲風怒号,四外都在凍雲冷霧籠罩之中,天氣奇寒。
英瓊笑道:"好冷的地方,如是常人,還不凍死?"癞姑笑道:"這裡便算冷麼?才剛進北海不過千裡,離冷還早着哩。
我昔年走至腹地将近,便覺冷不可當,再往極邊,不知如何冷法。
你是沒有經過太冷的天氣,所以覺冷。
你看海中隻是寒流碎冰,還有濱海漁舟出沒,比起極邊,豈不相去天淵?到了那裡,休說是海,連天都要凍凝,風也一點沒有。
如若有一點風,冰山雪海立時紛紛塌裂,天翻地覆一樣了。
"易靜笑道:"師
彼時枯竹老人時常神遊轉世,遊戲人間,行道濟世。
這一世轉生在一個山民家中,倆頭紅發,相貌醜惡。
彼時紅發老祖已然修為多年,尚未創教收徒,法力也已不弱。
那日二人無心相遇,紅發老祖不知他便是枯竹老人元神轉世,看出道法頗高,欲與結交,初意原本無他。
不久,紅發該當應劫兵解,不知對方于初見之時,便有意成全。
臨危之時竟生毒念,乘對方入定之時,先将元神攝走,又在當地設下埋伏,想禁制對方元神,強占他的廬舍。
誰料事成之後,對方忽然出現,自道來曆,力斥他不義之罪,索還軀殼,還要消滅他的元神報仇。
紅發者祖久聞老人威名,吓了個魂不附體,理屈力弱,不敢與抗,慌不疊突圍遁走,逃到韋八公處求救。
八公力向老人求情,說: "你每次轉劫,法身多是修到年份,尋一深山古洞,在内入定,元神卻遁回山去,待不多時,又出來投生轉劫。
對于以前洞中存放入定的法身,就此封閉在内,有似埋葬,極少複體再用。
反正棄置,樂得看我面上,成全後進。
"老人先說紅發老祖不應如此狠毒賣友,又說自己屢次轉劫留存的法身日後還有大用,非索還報仇不可。
後因八公再三求說,才出了一個難題:要紅發者祖在一甲子内,把老人故鄉三峽中所有險灘一齊平去。
否則到時便由八公代為處罰。
一面并由八公用法力将他元神遙禁,以便到背約食言時,将他斬首戮魂。
八公見老人說得好似戲言,一口應諾,保其必能踐約,并也從旁相助。
哪知此事說來容易,做時極難。
并且三峽上遊兩邊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強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投,有的不容人在門下賣弄。
并且江中石礁,多是當年山骨,其堅如鋼,好些俱和小山一樣矗立水中,為數又多。
昔年神禹治水,五丁開山,尚且不能去盡,何況一個旁門左道。
又加上這許多阻力,事未辦成,反結了許多冤家,沒奈何隻得罷了。
紅發者祖前言未踐,已使人為難。
到了所限年數,又不合心存狡詐,惟恐八公将他獻與仇人,竟然先發制人,去往八公隐居的龍母洞中,暗破元神禁制。
事有湊巧,八公恰是劫數将臨,不在洞中。
守洞道童又無心說了兩句恐吓的話,以為八公回來,發覺禁法已破,必不甘休。
反正成仇,走時又把重要法寶和一葫蘆丹藥盜去。
剛剛逃走,八公便為敵人所傷,逃回取藥,哪知藥、寶全失。
一會敵人追上門來,終于遭了兵解。
由此曆劫多生,受盡苦難,直到今世,方始歸入佛門。
紅發老祖事後才知八公已早代向老人求免,隻等到期尋上門來,略加告誡,便将禁法撤去。
自己恩将仇報,悔已無及。
這多年來,日常想起便内疚。
先還恐怕老人重又怪罪,八公轉世成道後,尋他報仇。
事隔多年,并無征兆。
又聽說老人已不再履中土,雖以元神轉世,隻是一味修行,不與同道來往,永無一人知他蹤迹所在。
知道此老性情,如要尋仇,早已上門,決不會曆時這麼久尚無音信。
并且前已答應八公人情。
于是漸漸放下心來。
數百年過去,除偶然想起問心不安外,久已不以為意。
實則老人和八公,于他俱有夙孽,數該如此。
這次如非要收五雲桃花瘴,并助方、元二人歸到峨眉門下,也不會管他閑事。
隻因老人受了妙一真人之托,出山太急,不及轉世,又以多年修煉從無間斷,便把昔日埋藏的法身,擇一複體,以備元神日常歸宿。
但那法身修煉年歲有限,功候不濟,附以應敵,不能大顯神通。
隻那日收五雲桃花瘴,是以肉身行事,餘者均以神行。
于是,把那肉身入定,交由阿童護法,就便歸時快聚,詳述前因,并把昔年代為收藏的兩件法寶交還,告以機宜,令其依言行事。
阿童說完前情,齊靈雲便取出一封柬帖。
大意是說:"鄭八姑、陸蓉波、廉紅藥三人南疆之行,本不應往,事前已有訓示,隻鄭八姑一人能夠遵守。
蓉波、紅藥雖以尋覓洞府,無心相值,并非接到信火傳聲,故違師命,終是有失謹慎。
紅藥用媖姆所賜修羅刀連誅妖人,已樹強敵,可速歸就八姑,速覓洞府修煉,以便到時應付。
修道人穴居野外,何地皆可栖身,勿得在外逗留,緻惹殺身之患。
餘英男欲随英瓊同修,并非不可,但她本身尚有要事未了,須在幻波池别府開建以後。
餘人所領道書柬帖,備有使命,又即分散。
方、元二人,暫時可随靈雲等三人一路修積外功,日後回山,再行拜師之禮。
" 衆人望空拜命起立。
除易、李、癞姑三人,以及金、石、甄、易六小弟兄,奉命一年以内可以便宜行事,随意所之外,阿童仍和金、石六人一起。
秦寒萼、李文衎、向芳淑三人,因受化血神刀之傷,必須覓地靜養。
易、李、金、石等十人,又商量乘此無事,正好去往陷空島求取萬年續斷,早使三人複原,并備異日應急之用,就便還可觀玩北極海底奇景,但行止未決。
餘人互相略微叙闊,便即相繼别去。
癞姑見衆人還在争論,笑道:"主人都随齊師姊走了,你們還留在這裡作甚?"易靜道:"不是别的,我覺此行不宜人多。
既然大家都願看北極奇景,到了那裡,隻着兩人下去,餘人等在上面,一半玩景,一半防守那班左道中人,喜怒無常,又易受人播弄,萬一翻臉,勢必難敵,有個接應。
秦、李、向三同門,可同回寒妹洞府,靜養等候。
那地方離仙府近,衆同門時有往來,如若有事,也方便些。
不過此去北極島嶼甚多,有好些妖人窟宅,我們過時行迹務須隐秘,不可無故生事。
到了陷空島,隻能由我和癞姑下去,見機行事,不可争搶。
并非我自恃機警,隻為今日之事,由我和瓊妹而起,師父又許我們便宜行事。
各位師長閉洞不出,陷空老祖與紫雲三女不同,我們有求于人,須知客主之分。
一個行止不檢,自家失陷,還要辱及師門,将來何顔回山相見?我雖不才,一則前生曾随家父去過一次陷空島,稍知海中途徑以及沿途險阻、宮中禁忌;二則總比各位師妹年紀較長,照着本門規矩,也應稍微僭先。
本定隻我三人同行,至多帶上兩個舍侄,以備破那千層冰壁。
如今人數一多,不得不把話說明在先,權充識途老馬,請諸位暫時聽我調度了。
"衆人齊說:"這裡隻易師姊年長,法力最高,我們自然惟命是從好了。
" 易靜原以六小弟兄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加上阿童也是一個喜生事的,偏都非去不可,惟恐到時不聽吩咐,出了亂子,丢人誤事;堅持不令同行,他們勢必另作一路趕去,更易生事,轉不如自己率領,多少還可壓住一些,便故意說了上面一番話。
見金、石等人随聲喜諾,阿童也在一旁含笑點頭,并無不滿之色,心始稍放。
癞姑又道:"陷空島我雖不曾到過,昔年随侍家師屠龍,卻到過它的邊界。
聽一人說,前途便是北極冰原,到處都是千萬丈冰山雪嶺,陷空島在盡頭偏東一面,中間有一片冰原雪海,地名玄冥界,終年陰晦,隻冬至子夜有個把時辰略現有曙光。
與小南極光明境終古光明,每年隻夏至正午有個把時辰黑夜者,完全相反。
人到那裡,所有法術、法寶俱失靈效。
那人說時,因家師看了那人一眼,便未往下多說,至今疑信參半。
師姊乃舊遊之地,此話可是真的麼?" 易靜道:"那道關口實是厲害,便師妹不問,行前也須囑咐。
事非子虛,但無如此之甚。
那地方本是北極中樞分界之處,本來就是元磁真氣發源之所,差一點的金質法寶飛劍,到此便要無效。
加以陷空老祖生性喜靜,近年越不願與人交往,又在當地利用元磁精氣,設下一道三千九百裡禁制,橫亘山海之中。
不知底細的人如想飛越,多半失陷。
就勉強沖越過去,前途百十座冰山島嶼,均有妖邪盤踞,各仗地利法力,紛起為難,令人應接不暇。
一面陷空老祖也有了警覺,除能事先得他允準,或是自願相見,多半将水底晶阙隐去,閉門相拒,見面直是休想。
沿途那些島主,除卻海中精怪,頗有幾個能者外,平日多仰他為泰山北鬥,雖未得列門牆,如遇有外人欺淩,也必出面袒護,一個也成仇不得。
我們行蹤隐秘也是為此。
前半無妨,到了玄冥界附近,便須把遁光擇地降落。
步行約三百六十裡,過了這道關口,見了天關,再攀越一片冰原,然後避開海路,繞道飛行。
到了陷空島附近,又須降下,才可無事到達,入海叩宮求見。
否則他那禁法神妙,常人步行倒可無妨,隻要駕遁光飛行,離地兩丈不到,立觸禁網,縱不緻把我們所有法寶、飛劍全數收去,也必阻礙橫生了。
另外,雖可用神梭在地底穿行,一則路遠費手,二則陷空老祖脾氣古怪,最喜人誠敬相對,如以法力自恃,非吃他虧不可。
所以他那禁法不阻礙常人和冰原上面生物遊行。
以前并還曾說,隻要有人向道心誠,不畏艱險酷寒,把這萬餘裡的冰山雪海越過,到他島上,便可收為門徒。
除大弟子靈威叟,好些徒弟都是這麼收錄的。
後因門人展轉援引親私,暗助來人免去沿途冰雪寒風之險,以圖入門。
資質又都下驷,學道不久,時出為惡樹敵,屢壞他的家規。
陷空老祖盛怒之下,清理了一次門戶,重訂規條,嚴禁門人私自援引,這才無人敢僥幸犯此萬裡冰雪,酷寒奇險。
我們隻要中途無事,能到島上,求藥一層,便有指望了。
"說罷,衆人均無異詞。
方、元二人所居崖洞,行前已用仙法封閉。
衆人議定,便即起身。
先護送秦、李、向三人回到寒萼那裡,一同進内略坐,便往北極海飛去。
這十個人的遁光都極迅速,不消一日,便飛入北極冰洋上空。
隻見下面寒流澎湃,波濤山立,悲風怒号,四外都在凍雲冷霧籠罩之中,天氣奇寒。
英瓊笑道:"好冷的地方,如是常人,還不凍死?"癞姑笑道:"這裡便算冷麼?才剛進北海不過千裡,離冷還早着哩。
我昔年走至腹地将近,便覺冷不可當,再往極邊,不知如何冷法。
你是沒有經過太冷的天氣,所以覺冷。
你看海中隻是寒流碎冰,還有濱海漁舟出沒,比起極邊,豈不相去天淵?到了那裡,休說是海,連天都要凍凝,風也一點沒有。
如若有一點風,冰山雪海立時紛紛塌裂,天翻地覆一樣了。
"易靜笑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