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回 謝罪登門 女神嬰正言規蠻祖 隐身探敵 小癞姑妙法戲妖徒
關燈
小
中
大
,一同接應,又非随往山寨。
我料紅發門下那些孽徒,未必便都是他對手,怎去不得?如非舍不得丢下這靜瓊谷,又恐妖人來犯,上官紅法力有限,恐有疏失,真想連雕猿也都帶去,好教紅發師徒知道,連我峨眉的末代徒孫,一禽一獸,都不好惹呢。
" 癞姑見易靜頗有驕敵之念,又想起仙柬詞意,料知此行不免挫折。
暗忖:"紅發老祖收徒雖濫,功力高下不齊,但聞其中如雷抓子之類,頗為能手。
米、劉二人如何去得?"知易靜人雖極好,但過于剛直,天性頗傲,又是師姊,不便明強。
故意笑道: "去自然是去得,我不過是想前誅妖人漆章,妖師早晚必來尋仇。
袁星近來功力雖然大進,卻不會甚法術;令高足也從未經過大敵。
萬一有失,我們仙府還未建成,先受挫折,已是丢人,而這裡又與幻波池鄰近,豔屍氣候将成,不久便有外來妖人與之勾結,發現我們有人在此,豈肯置之不問?來人既與妖屍同黨,敢入聖姑禁地,厲害可知。
憑着雕、猿與上官紅,如何能是對手?如今米、劉二徒相助留守,隻要謹守洞内,不輕出敵,有我和師姊這兩重禁制,決可無害。
日常還可隐形,探查池中動靜,有無妖人前來。
于我們事完回山,誅戮妖孽,開建仙府之計,大有益處。
此事實比随往南疆重要得多。
再者,此去南疆與敵人相較,衆寡懸殊,全仗機智和應變神速。
我如一人接應,便可任意行動,惑亂敵人心意,冒險深入。
便敗,也不至于被擒傷亡,全無顧慮。
與他二人一起,轉受拘束。
依我愚見,還是令其留守比較得策呢。
" 易靜近查米、劉二人向道心誠,十分恭謹,而二人根骨緣福,俱不如袁星、上官紅遠甚,有意成全,想帶了同去,使其多建功勞,日後也好代向掌教師長求恩;加上二人又懇切求說,其意甚誠。
并非固執非此不可。
聞言,又想起那日初來,在幻波池上,望見下面洞門正往裡關,仿佛由開而合,至今回憶,憑自己目力,不應有眼花之事。
行前數日,也曾加意查看全山,并無異兆。
屢問上官紅,除所殺妖人漆章一人外,有無别的人來過?幻波池左右上下有無動靜?妖人居山這久,可曾去往池邊逗留窺伺?均答無有。
但心終生疑,偏是師命不到日期,不可去往池底,不便違命,隻得罷了。
焉知自己走後不發生變故?袁星飛劍雖比米、劉二人神妙,法術、法寶和經曆識見,卻差得多。
上官紅更是不濟。
覺着癞姑之言有理。
笑答:"師妹所慮,甚是有理。
我不過料定紅發老怪已受孽徒和别的妖邪蠱惑,此去非起争鬥不可,我們雖不怕他人多勢衆,到底多兩個得力弟子同往好些。
師妹這一提起,自然還是留守本山重要。
"便令米、劉二人無須随往。
易靜當即和癞姑二人各顯神通,将靜瓊谷由谷口起加了三層禁制,并把洞府隐去,使外人到來,休想擅入一步。
命神雕随時隐身高空;袁星借用上官紅所得晶鏡,在崖頂上随時往四外觀察。
又令米、劉二人每日輪流隐去身形,去往幻波池左近,留意觀察,如有妖人下落,見機行事。
稍覺不敵,隻查看來人動作,是否得人池底洞府,不可妄動,并分人速赴南疆告急。
萬一無知,對敵挫敗,速即隐身,遁回谷洞,合力防守。
聖姑傳給上官紅的兩道神符,除神雕隻将頭道隐身靈符學去,米、劉、袁三人俱都精習,可以随意運用。
又經易靜看出靈符妙用,加以指點,比起上官紅以前所習,增加了好些靈效。
尤其第二道靈符,乃是先天乙木禁制,上官紅起初照本默念,必須擇有林木之處,始能運用。
自經指點傳授以後,随時随地均可發動乙木神雷威力。
稍差一點的妖人到來,休說米、劉、袁三人身有法寶、飛劍,久經大敵,便上官紅一人,也能抵禦。
易、李、癞姑三人,原因初承大命,遇事謹慎,防微杜漸,計慮格外周詳。
部署完竣之後,俱覺這樣戒備決可無事,放心大膽同往南疆飛去。
那紅發老祖所居洞府,原有兩處:一是爛桃山對面一座名叫突翠峰的。
峰頂上面,昔年楊瑾前生淩雪鴻初成道時,在對山泥沼中為五雲桃花瘴之毒所困,如非紅發老祖慨贈千年蘘荷,幾遭不測,便是此處。
一是紅木嶺天狗崖,乃紅發老祖聚徒傳道,煉法煉丹之所。
洞在嶺半危崖之上,地方甚大,前有二三百裡石坪,坪上峰巒紛列,都是拔地突起,形勢奇詭,姿态飛舞,各具物相,無不生動,宛然如活。
上次易靜、周輕雲、李英瓊追殺金線神姥蒲妙妙,路遇雷抓子等十二蠻徒,誤會失和,三人勝後窮追,誤入南疆,與紅發老祖對敵結仇,便是天狗坪最前面衆蠻徒布陣之地。
那地方背臨天狗崖,千尋碧嶂,左右各有兩道河川,中間是三百裡長、二百裡寬一片廣大石坪。
紅發老祖為防妖屍谷辰暗算,終年設有極厲害的陣法。
坪上棋布星羅的大小奇峰怪石,均經法術祭煉,與陣法相應,表裡為用,變化莫測。
更有妙相巒,天生屏障,橫亘坪前,将葫蘆谷入口門戶閉住;端的防備緊嚴,敵人休想擅越雷池一步。
上次易、李二人僅到坪前多雲嶂,與紅發老祖相遇,如非見機,便幾乎失陷在内,其厲害可想而知。
三人去時,得有妙一真人仙示,敵人全山形勢虛實,均所深悉,一切胸有成竹,按照預定方略行事。
離了依還嶺,便直往天狗坪。
易靜、英瓊等三人遁光,均峨眉門下高手,新得師傳,越發神速。
飛行不久,便入南疆。
隻見沿途山勢險惡,峰嶺雜沓,叢莽荊棒,漫山蔽野;毒蛇猛獸,成群往來;蠻煙瘴霧,騰湧于污泥沼澤大壑平野之間,都是亘古不消的兩間淫毒之氣。
遠望宛如一堆堆的繁霞,自地浮起,映着銜山斜陽,幻映出一層層的麗彩,人獸觸之,無不立斃。
那有瘴霧的左近千百裡,連個生蠻、野人、禽獸都無,卻盤踞着無數毒蟲怪蛇,十九大如車輪,身長十丈,口噴毒煙彩霧,兇睛閃視,光射丈許,各自追逐,出沒于沼澤叢菁之中,互相殘殺,宛然又一人世間。
英瓊道: "二位師姊,你看這些兇惡毒物,如令生息繁育,不知要害多少生靈。
我們回來時,合力将它們除去了吧。
"易靜笑道:"瓊妹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類毒蟲怪蛇,并非本有種類,多由地底濕毒之氣種育化生,十九生具特性,生育本就不繁。
加以生性異常兇殘,始而吞并異族,終至殘殺同類。
有的并還達到了一定時限,或經過一次配合,便須死去。
所以多少年來,盡管奇形怪狀,時有出生,但它們隻能在這瘴霧陰濕之區互相殘害,永無休止。
看似兇毒,至多一二十年生命,不等它們成氣候,便自死亡,決難出山為害生靈。
如要除去,不特誅不勝誅,并且這類毒物全是互相生克,有一物,必有一制。
稍有不慎,得此失彼,去了一種克星,反易蓄育長大,無形中倒助它肆其兇毒,轉不如聽其自生自滅,省事省心,免成大害。
否則,由古迄今萬千年來,似這類極惡窮兇,而又各有靈性,極易長成的兇毒之物,如若聽其繁衍不死,世上早無噍類了。
固然精怪中偶然也有異種,到底是極少數,并且都是剛剛通靈變化,便伏天誅。
能成大氣候的,真是萬中選一,并還要自身先種善因,能夠去惡向善,勤于修為。
就這樣,天劫仍難避免,必須兵解轉世,重投人身,一靈不昧,再去修煉,始能成就仙業。
你當是容易的嗎?所以一世人生萬劫難,無論聖賢仙佛,俱是由人修成。
而人偏不知自愛,情甘醉生夢死,虛生一世,甚或一意孤行,無惡不作。
等到惡貫滿盈,生膺顯報,死伏冥誅,堕入畜生道中,受那無量苦難,就悔之無及了。
" 癞姑接口笑道:"易師姊隻顧發議論,你看前面是甚麼所在?這裡你和瓊妹以前來過,我卻初次,莫不快到了吧?"英瓊聞言,朝前一看,下面山勢逐漸展開,适見毒岚瘴霧已然無迹。
隻見碧嶂天開,清泉地湧,遙峰滿黛,近嶺索青,一路水色天光,交相輝映,到處茂林嘉卉,燦若雲錦。
隻極遠天邊,有一高嶺橫亘,上接雲霄,似是以前到過。
足下這些美景,記得均非舊遊之地,而師父所示途向,并未走錯。
覺着奇怪,便問道:"易師姊,這地方我們上次來過嗎?怎地如此眼生?"易靜忽然想起前事,笑道: "瓊妹,你忘了上次我們原由崇明島追起,走的并不是那條道路,歸途也許經此。
但是由李伯父施展佛法飛遁,瞬息千裡,飛行忒快。
那日下面盡被雲遮,又當事急之際,心情不安,哪有心情留意下面景物。
你看最前面那座高山,不是來過的嗎?"癞姑一聽,相隔對方洞府還遠,暗忖:"這一帶景物精緻,山水靈秀,所有靈木花草,俱都欣欣向榮,一點不帶野氣。
隻是修道之士經此,決不放過,也許現在便是仙靈窟宅。
歸途如若無事,何不順便尋訪一回?"當時便留了心,也未和易、李二人明言。
三人淩空急駛,一路談說,前面高山,不覺飛近。
易靜知道,繞着前山東面過去,便人對方陣地。
在空中略一端詳地勢,
我料紅發門下那些孽徒,未必便都是他對手,怎去不得?如非舍不得丢下這靜瓊谷,又恐妖人來犯,上官紅法力有限,恐有疏失,真想連雕猿也都帶去,好教紅發師徒知道,連我峨眉的末代徒孫,一禽一獸,都不好惹呢。
" 癞姑見易靜頗有驕敵之念,又想起仙柬詞意,料知此行不免挫折。
暗忖:"紅發老祖收徒雖濫,功力高下不齊,但聞其中如雷抓子之類,頗為能手。
米、劉二人如何去得?"知易靜人雖極好,但過于剛直,天性頗傲,又是師姊,不便明強。
故意笑道: "去自然是去得,我不過是想前誅妖人漆章,妖師早晚必來尋仇。
袁星近來功力雖然大進,卻不會甚法術;令高足也從未經過大敵。
萬一有失,我們仙府還未建成,先受挫折,已是丢人,而這裡又與幻波池鄰近,豔屍氣候将成,不久便有外來妖人與之勾結,發現我們有人在此,豈肯置之不問?來人既與妖屍同黨,敢入聖姑禁地,厲害可知。
憑着雕、猿與上官紅,如何能是對手?如今米、劉二徒相助留守,隻要謹守洞内,不輕出敵,有我和師姊這兩重禁制,決可無害。
日常還可隐形,探查池中動靜,有無妖人前來。
于我們事完回山,誅戮妖孽,開建仙府之計,大有益處。
此事實比随往南疆重要得多。
再者,此去南疆與敵人相較,衆寡懸殊,全仗機智和應變神速。
我如一人接應,便可任意行動,惑亂敵人心意,冒險深入。
便敗,也不至于被擒傷亡,全無顧慮。
與他二人一起,轉受拘束。
依我愚見,還是令其留守比較得策呢。
" 易靜近查米、劉二人向道心誠,十分恭謹,而二人根骨緣福,俱不如袁星、上官紅遠甚,有意成全,想帶了同去,使其多建功勞,日後也好代向掌教師長求恩;加上二人又懇切求說,其意甚誠。
并非固執非此不可。
聞言,又想起那日初來,在幻波池上,望見下面洞門正往裡關,仿佛由開而合,至今回憶,憑自己目力,不應有眼花之事。
行前數日,也曾加意查看全山,并無異兆。
屢問上官紅,除所殺妖人漆章一人外,有無别的人來過?幻波池左右上下有無動靜?妖人居山這久,可曾去往池邊逗留窺伺?均答無有。
但心終生疑,偏是師命不到日期,不可去往池底,不便違命,隻得罷了。
焉知自己走後不發生變故?袁星飛劍雖比米、劉二人神妙,法術、法寶和經曆識見,卻差得多。
上官紅更是不濟。
覺着癞姑之言有理。
笑答:"師妹所慮,甚是有理。
我不過料定紅發老怪已受孽徒和别的妖邪蠱惑,此去非起争鬥不可,我們雖不怕他人多勢衆,到底多兩個得力弟子同往好些。
師妹這一提起,自然還是留守本山重要。
"便令米、劉二人無須随往。
易靜當即和癞姑二人各顯神通,将靜瓊谷由谷口起加了三層禁制,并把洞府隐去,使外人到來,休想擅入一步。
命神雕随時隐身高空;袁星借用上官紅所得晶鏡,在崖頂上随時往四外觀察。
又令米、劉二人每日輪流隐去身形,去往幻波池左近,留意觀察,如有妖人下落,見機行事。
稍覺不敵,隻查看來人動作,是否得人池底洞府,不可妄動,并分人速赴南疆告急。
萬一無知,對敵挫敗,速即隐身,遁回谷洞,合力防守。
聖姑傳給上官紅的兩道神符,除神雕隻将頭道隐身靈符學去,米、劉、袁三人俱都精習,可以随意運用。
又經易靜看出靈符妙用,加以指點,比起上官紅以前所習,增加了好些靈效。
尤其第二道靈符,乃是先天乙木禁制,上官紅起初照本默念,必須擇有林木之處,始能運用。
自經指點傳授以後,随時随地均可發動乙木神雷威力。
稍差一點的妖人到來,休說米、劉、袁三人身有法寶、飛劍,久經大敵,便上官紅一人,也能抵禦。
易、李、癞姑三人,原因初承大命,遇事謹慎,防微杜漸,計慮格外周詳。
部署完竣之後,俱覺這樣戒備決可無事,放心大膽同往南疆飛去。
那紅發老祖所居洞府,原有兩處:一是爛桃山對面一座名叫突翠峰的。
峰頂上面,昔年楊瑾前生淩雪鴻初成道時,在對山泥沼中為五雲桃花瘴之毒所困,如非紅發老祖慨贈千年蘘荷,幾遭不測,便是此處。
一是紅木嶺天狗崖,乃紅發老祖聚徒傳道,煉法煉丹之所。
洞在嶺半危崖之上,地方甚大,前有二三百裡石坪,坪上峰巒紛列,都是拔地突起,形勢奇詭,姿态飛舞,各具物相,無不生動,宛然如活。
上次易靜、周輕雲、李英瓊追殺金線神姥蒲妙妙,路遇雷抓子等十二蠻徒,誤會失和,三人勝後窮追,誤入南疆,與紅發老祖對敵結仇,便是天狗坪最前面衆蠻徒布陣之地。
那地方背臨天狗崖,千尋碧嶂,左右各有兩道河川,中間是三百裡長、二百裡寬一片廣大石坪。
紅發老祖為防妖屍谷辰暗算,終年設有極厲害的陣法。
坪上棋布星羅的大小奇峰怪石,均經法術祭煉,與陣法相應,表裡為用,變化莫測。
更有妙相巒,天生屏障,橫亘坪前,将葫蘆谷入口門戶閉住;端的防備緊嚴,敵人休想擅越雷池一步。
上次易、李二人僅到坪前多雲嶂,與紅發老祖相遇,如非見機,便幾乎失陷在内,其厲害可想而知。
三人去時,得有妙一真人仙示,敵人全山形勢虛實,均所深悉,一切胸有成竹,按照預定方略行事。
離了依還嶺,便直往天狗坪。
易靜、英瓊等三人遁光,均峨眉門下高手,新得師傳,越發神速。
飛行不久,便入南疆。
隻見沿途山勢險惡,峰嶺雜沓,叢莽荊棒,漫山蔽野;毒蛇猛獸,成群往來;蠻煙瘴霧,騰湧于污泥沼澤大壑平野之間,都是亘古不消的兩間淫毒之氣。
遠望宛如一堆堆的繁霞,自地浮起,映着銜山斜陽,幻映出一層層的麗彩,人獸觸之,無不立斃。
那有瘴霧的左近千百裡,連個生蠻、野人、禽獸都無,卻盤踞着無數毒蟲怪蛇,十九大如車輪,身長十丈,口噴毒煙彩霧,兇睛閃視,光射丈許,各自追逐,出沒于沼澤叢菁之中,互相殘殺,宛然又一人世間。
英瓊道: "二位師姊,你看這些兇惡毒物,如令生息繁育,不知要害多少生靈。
我們回來時,合力将它們除去了吧。
"易靜笑道:"瓊妹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類毒蟲怪蛇,并非本有種類,多由地底濕毒之氣種育化生,十九生具特性,生育本就不繁。
加以生性異常兇殘,始而吞并異族,終至殘殺同類。
有的并還達到了一定時限,或經過一次配合,便須死去。
所以多少年來,盡管奇形怪狀,時有出生,但它們隻能在這瘴霧陰濕之區互相殘害,永無休止。
看似兇毒,至多一二十年生命,不等它們成氣候,便自死亡,決難出山為害生靈。
如要除去,不特誅不勝誅,并且這類毒物全是互相生克,有一物,必有一制。
稍有不慎,得此失彼,去了一種克星,反易蓄育長大,無形中倒助它肆其兇毒,轉不如聽其自生自滅,省事省心,免成大害。
否則,由古迄今萬千年來,似這類極惡窮兇,而又各有靈性,極易長成的兇毒之物,如若聽其繁衍不死,世上早無噍類了。
固然精怪中偶然也有異種,到底是極少數,并且都是剛剛通靈變化,便伏天誅。
能成大氣候的,真是萬中選一,并還要自身先種善因,能夠去惡向善,勤于修為。
就這樣,天劫仍難避免,必須兵解轉世,重投人身,一靈不昧,再去修煉,始能成就仙業。
你當是容易的嗎?所以一世人生萬劫難,無論聖賢仙佛,俱是由人修成。
而人偏不知自愛,情甘醉生夢死,虛生一世,甚或一意孤行,無惡不作。
等到惡貫滿盈,生膺顯報,死伏冥誅,堕入畜生道中,受那無量苦難,就悔之無及了。
" 癞姑接口笑道:"易師姊隻顧發議論,你看前面是甚麼所在?這裡你和瓊妹以前來過,我卻初次,莫不快到了吧?"英瓊聞言,朝前一看,下面山勢逐漸展開,适見毒岚瘴霧已然無迹。
隻見碧嶂天開,清泉地湧,遙峰滿黛,近嶺索青,一路水色天光,交相輝映,到處茂林嘉卉,燦若雲錦。
隻極遠天邊,有一高嶺橫亘,上接雲霄,似是以前到過。
足下這些美景,記得均非舊遊之地,而師父所示途向,并未走錯。
覺着奇怪,便問道:"易師姊,這地方我們上次來過嗎?怎地如此眼生?"易靜忽然想起前事,笑道: "瓊妹,你忘了上次我們原由崇明島追起,走的并不是那條道路,歸途也許經此。
但是由李伯父施展佛法飛遁,瞬息千裡,飛行忒快。
那日下面盡被雲遮,又當事急之際,心情不安,哪有心情留意下面景物。
你看最前面那座高山,不是來過的嗎?"癞姑一聽,相隔對方洞府還遠,暗忖:"這一帶景物精緻,山水靈秀,所有靈木花草,俱都欣欣向榮,一點不帶野氣。
隻是修道之士經此,決不放過,也許現在便是仙靈窟宅。
歸途如若無事,何不順便尋訪一回?"當時便留了心,也未和易、李二人明言。
三人淩空急駛,一路談說,前面高山,不覺飛近。
易靜知道,繞着前山東面過去,便人對方陣地。
在空中略一端詳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