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回 蓦地起層樓 仙館宏開延怪客 清談矜雅谑 碧峰小集啖丹榴
關燈
小
中
大
上的也不專請。
内中幾人出點花樣,看回熱鬧,也該到裡頭去了。
"原來玉清大師來了。
衆同門互相嘲笑為樂,原是常事,當時争勝,一過便無,永無芥蒂。
又都愛和玉清大師一起說笑,不特有趣,還得指點,增長見聞,有時還可得知未來之事。
一聽要出花樣,巴不得應在自己身上,俱都高興非常。
英瓊便領仙都二女等沒見過的,略為引見,便即同行。
玉清大師與靈雲姊妹同居一室。
平時本和長一輩的人物在一起,一則謙恭,總以後輩自持,又和衆弟子莫逆,每入中洞廣堂之内,不多一會,便被衆人請了出來,所以在外時多。
衆人行過靈雲室側,正要走進,大師笑道:"洞中無甚意思,不如往靈翠峰故址,不但新來諸道友便于觀賞景緻,而且相距仙廚又近,飲食方便。
免得在洞中着袁星往來取送,外人看見,笑我們嘴饞,客未到齊,先自享受。
"衆人都被引得笑了起來。
于是且談且行,陪了新來諸人一路觀賞,往前走去。
到了靈翠峰左近,尋了一個便于眺覽的小峰頂上。
玉清大師清點人數,除金蟬、英瓊等主客十一人外,還有白雲大師門下四女弟子,武當七女中的張、林、孔、石五人,五嶽行者陳太真、陶鈞、劉泉。
俞允中、張琪,連自己共是二十六人。
下餘太元洞内外,還有十多個本門弟子,不是奉有職司,便是正在準備接班輪值,不曾随來。
見那峰頭隻是一座高聳天半的小峰,頂上才隻兩丈方圓,人多地窄。
便使仙法,雙手往四外一推,峰頂石地便似地席一般往四外展開,立即大了數倍。
英瓊撮口一呼,袁星立即飛來。
大師道:"此時原用不着你,既已叫來,那你就到仙廚告知裘、米二人,将本府仙釀連同果脯下酒之物,各取些來。
鄭八姑還在室内,我請客的東西,叫她帶來好了。
" 說罷,面向太元洞,用千裡傳音之法,低聲說了幾句。
一會,便見鄭八姑提一竹籃到來,笑對大師道:"我同靈雲妹子還在等你回去,你卻背了我們,來此領頭作樂。
他們幾個正在兢兢業業,留心師長傳呼,靈妹責任更重,如何會來?正好你也是虛邀,我代你把話轉到就趕來了。
"大師一手接過竹籃,笑道:"我也不是虛邀。
他們雖不肯離開,少時卻有事尋來,自應此時先約一聲,雖然無關,人總周到些好。
這已成了我的積習,有時連自己也覺多餘,老改不了。
其實哪一次都有一點原故,并非有心送空人情哩。
"邊說,邊将竹籃中鮮果取出。
衆人見那果實每個大約尺許,顔色碧綠,圓形六棱,看去皮薄鮮嫩。
從未見過,笑問何名。
大師笑道:"此果名為桂府丹榴,乃金池異種。
不知千萬年前,在那北海盡頭長夜島上,長了一株。
此島位居地軸中心之下,離北極陷空島還有二十九萬三千餘裡,與小南極恰正相反。
長夜漫漫,終古永無明時。
盡管産了一株天府珍物,但那地方除此一株寶樹,周圍不足十丈之地,陰極陽生,發出奇亮的光華外,四面俱是玄霜黑氣包圍,比罡煞冰雪之陰還要厲害十倍。
并更有千萬年前别處已早絕種的毒龍猛獸,怪鳥妖魚,生息其間。
多半口噴毒煙烈火,長逾數十百丈。
有的脅生八翼,齒牙如鋸,身似堅鋼,專由空中吸人腦髓。
端的猛惡非常,兇危無比,此果不隻好吃,且具輕身明目之功。
真正修道人早已煉到輕身明目,吃了得益無多,卻要犯上好些奇險,跋涉數十萬裡,才能到手。
而那些惡物,又隻在黑暗中互相殘殺,以暴去暴,不能為害生靈。
樂得由它們自生自滅,遲早同盡,不去招惹。
知道此果的人又不多,因此永沒聽人去過。
"這次原是我由元江回來,便道往成都玉清觀繞了一轉,這一耽擱,便成巧遇。
行經姑婆嶺左近,忽然發現一個頭陀駕風急遁,神情狼狽已極。
我乍見,隻知他是旁門中人,竟會看不出路道。
又看出他受傷甚重,不能持久。
一時好奇,暗中追随。
追出五百多裡,忽然狂吼一聲,往下墜落。
跟蹤下去一看,人已死了九成,我用丹藥勉強救醒。
一問,他手上正提着這一筐東西,見我,竟似見了恩主一般,不住禮拜,願将此果奉送,求我賜以兵解,我見此人雖生得醜陋,出身旁門,并不像别的邪惡一流。
再四追問,才知甚麼險惡地方都有修道人的蹤迹。
他說長夜島上,近百年間,有一散仙在彼修煉,出身也是左道,人卻機智非常。
自知天劫将臨,不能避免,所習不正,保不定形神皆滅。
隻有長夜島深藏地軸之下,可以暫避。
即或不能,也可以預将此島地底窮陰罡煞之氣,運用法術凝煉,以作抵禦。
仗着法術高強,率領兩個愛徒,以三四年的歲月,費盡心力,備曆險難,硬由許多奇險中沖進。
到了此樹之下,掘一地室,潛居修煉。
一面準備抵禦天劫,一面想将全島惡物除去,積修外功。
想俟劫後,重來中土,再覓名山,哪知天劫仍難避免,五月前依然降臨。
總算他防範周密,早打好萬一之策。
法力又高,更占島上無窮地利。
到了最後關頭,一發千鈞,萬難幸免之際,說定由一個愛徒代他拼命抵禦,少延時刻;一個便用飛刀将他殺死兵解。
然後護着元靈,并帶上這一籃珍果,仗他所傳各種異寶,沖開玄霜罡氣,逃出北海。
師父轉劫投生,門徒也另投門戶,并囑此果不可中途失去。
"到了這日,果然支持不住,二徒依言施為,總算屍骨雖變劫灰,兵解卻告成功。
二徒一同合力,也受了許多兇險,才得逃出。
二徒一名程明誠,一名古正。
不知自己運數也終,其師另有用心,不曾明言,一心還想另拜師父,修成正果。
因是從小出家,随其師深山修煉,後便随往長夜島,不知各派門徑,也不知要此果何用。
隻知遵奉師命行事,帶了這十幾個丹榴,奔往各地名山,尋訪未來師父。
因聞峨眉、青城為宇内名山,神仙窟宅,先到灌縣青城山轉了一轉。
事前并還聽人說起,矮叟朱真人在彼隐修。
及至趕到金鞭崖,朱真人師徒已早離山來此,一路尋來。
行近姑婆嶺,劫數臨頭。
遇見西昆侖星宿海北岸小古刺山黑風窩中妖孽血神子的門徒烏薩齊,看出他師弟兄二人身帶寶物,強欲奪取,二人自是不服。
妖孽師徒所煉,别是一種邪法,厲害非常,如何能敵。
交手不多時,程明誠先為妖徒血影罩住,送了性命,并把程明誠從長夜島帶出來的寶物搶了去。
古正總算見機得早,乘着妖徒向死人搜索之際,駕風遁走。
就這樣,妖徒仍放他不過,打了他一血影鞭。
後來終于支持不住,毒發暈倒。
妖鞭惡毒已極,他雖被我救醒,但是周身脹痛,口鼻奇腥,苦痛有甚于死。
自知萬難活命,再四哀求我,助他兵解。
我想這裡群仙雲集,教祖和諸位師長前輩多具起死回生法力,妖法不難破解。
那頭陀又素無惡行,本意勸他暫忍須臾之苦,帶來救治。
他卻堅持求我助他兵解,轉劫之後,再加度化。
并說竹籃之内有一無字柬帖,其師曾說如遇急難,字便現出。
請我取看。
我一找,果然籃底藏有一函,字已現出。
"原來他師父竟精習先天大衍神術,所有前因後果俱早算出。
函中大意,是說他自幼好道,不合将路走錯,誤入旁門。
一任平日留心戒備,無如所習不正,有時仍難免罪孽。
收徒以後,盡管洗心革面,大劫将臨,已難挽救。
他雖費無數心力往長夜島,并非是想完全免難,不過希冀以誠格天,免去形神俱滅而已。
因是此行須人相助,自知不配收那有好根器的門人,特意選了一個孤苦貧薄的丐兒,及一個幼遭孤露,為一惡僧收養,日受磨難的小頭陀做徒弟,使他們跟随自己受盡艱危辛苦。
以他的苦心造就,于此生修積下根行,以備轉世之後,再做師徒,同歸正道。
故意不與明言,令他們護住元靈,到了中土,自去尋師。
等自己轉劫,仍可重逢。
實則是令二徒來此應劫,不特事俱前知,連二人所遇何人,均經算出。
除這一籃十八枚珍果外,還附有一道靈符、四面回光神鏡。
少時便有應驗,适才已經按人分交佩用。
"他那兩個徒弟對師極為忠誠,心感師恩,原欲從殉,是他執意不許。
二徒後又叩問日後休咎,何年師徒重逢。
他說:'你二人如有一死,不得獨生。
柬帖字迹如現,便是轉動之時,可求所遇之人終始成全,連我也陰受其福。
'二人隻知奉命惟謹,全不計及師言好些不符。
看完柬帖之言,方始恍然大悟,益發非要兵解不可。
我憐他心誠,知是定數,便不再勉強。
說也真巧,剛使他兵解,便遇見一位老前輩,本是來此赴會的,聽我一說,大是贊許。
知我無暇分身,竟把元神要去,不辭跋涉,為他尋找好廬舍去了。
"此果我除孝敬家師和贈妙一夫人嘗新,尚餘十個在此。
我聞這果皮薄如紙,一拍即裂成大瓣,外皮色如碧玉,内藏多顆質如荔實,色似火齊的無核朱實。
未吃時,層層之間形如一朵瑤台蓮花;吃到嘴裡,作桂花香,涼滑脆腴,芳騰齒頰,甘美無與倫比。
但未嘗過,不知是與不是。
" 李英瓊笑道:"這丹榴真個碧鮮愛人,還沒到口,我已聞見清香。
再聽大師一說,更想吃它了。
"說時,大師已把六個丹榴放到峰頂大石之上,手指處,沙沙連聲,全數開裂。
每個六瓣,各現出一層層六角的榴子。
每顆約有七八分大小,圓潤如珠,色紅如火,粒粒晶明,朱碧相映,鮮豔已極。
衆人各掰了一瓣,到口一嘗,果然甘腴涼滑,齒頰流芳,質如荔技,而脆美過之,玉液瓊漿,未必勝此。
紛紛贊妙不置。
袁星适送酒脯到來,大師分了一瓣與它。
又命它帶兩個去,一個給仙廚諸人嘗新,一個分給芝仙、袁化和古神鸠等諸仙禽。
金蟬道:"它們剛巧六份,還有那匹馬兒呢?"朱文道:"芝仙吃不許多。
這一個榴實不少,不會勻着吃,定要各吃一瓣麼?"大師笑道:"蟬弟最疼芝仙、芝馬,再帶一瓣去吧。
"袁星笑嘻嘻,接過自去。
謝琳笑問道:"蟬哥哥,聽說你那芝仙靈異,長得更是好玩。
能給我們喊來開開眼麼?"金蟬見她也随石生叫蟬哥哥,忙道:"姊姊得道多年,怎能如此稱呼?太不敢當了。
"謝琳道:"得道不論年久,蟬哥累世修為,總算起來,焉知不比我長?真要比時,我還沒有蟬哥哥高呢。
你隻說芝仙能令我姊妹見識不能呢?" 玉清大師見金蟬作難,笑道:"平日休說二位姊妹這樣嘉客,便無論誰也能一呼即至。
隻為近日枭鸾并集,有好些異派中人,俱為垂涎芝仙、芝馬而來。
芝仙本來好動喜事,近從本山諸道友又學會了一點防身本顴,膽子漸大,越發好奇,不耐藏伏。
而來的妖人多半本領高強,有的還精穿石行土之術。
為防萬一,由前夜起、便将它原來生根之處,用移山之法,連那方丈之地,一齊移向隐僻之處,四外設有禁制。
更恐它冒失出遊,遭了毒手,另派好些明暗護衛。
所以不能喚來。
它的魔頭不久即至,我擇此地與諸位小聚,即是為了在此相度形勢,略為指點之故。
本來隻是兩位小師弟可去,二位道友要想
内中幾人出點花樣,看回熱鬧,也該到裡頭去了。
"原來玉清大師來了。
衆同門互相嘲笑為樂,原是常事,當時争勝,一過便無,永無芥蒂。
又都愛和玉清大師一起說笑,不特有趣,還得指點,增長見聞,有時還可得知未來之事。
一聽要出花樣,巴不得應在自己身上,俱都高興非常。
英瓊便領仙都二女等沒見過的,略為引見,便即同行。
玉清大師與靈雲姊妹同居一室。
平時本和長一輩的人物在一起,一則謙恭,總以後輩自持,又和衆弟子莫逆,每入中洞廣堂之内,不多一會,便被衆人請了出來,所以在外時多。
衆人行過靈雲室側,正要走進,大師笑道:"洞中無甚意思,不如往靈翠峰故址,不但新來諸道友便于觀賞景緻,而且相距仙廚又近,飲食方便。
免得在洞中着袁星往來取送,外人看見,笑我們嘴饞,客未到齊,先自享受。
"衆人都被引得笑了起來。
于是且談且行,陪了新來諸人一路觀賞,往前走去。
到了靈翠峰左近,尋了一個便于眺覽的小峰頂上。
玉清大師清點人數,除金蟬、英瓊等主客十一人外,還有白雲大師門下四女弟子,武當七女中的張、林、孔、石五人,五嶽行者陳太真、陶鈞、劉泉。
俞允中、張琪,連自己共是二十六人。
下餘太元洞内外,還有十多個本門弟子,不是奉有職司,便是正在準備接班輪值,不曾随來。
見那峰頭隻是一座高聳天半的小峰,頂上才隻兩丈方圓,人多地窄。
便使仙法,雙手往四外一推,峰頂石地便似地席一般往四外展開,立即大了數倍。
英瓊撮口一呼,袁星立即飛來。
大師道:"此時原用不着你,既已叫來,那你就到仙廚告知裘、米二人,将本府仙釀連同果脯下酒之物,各取些來。
鄭八姑還在室内,我請客的東西,叫她帶來好了。
" 說罷,面向太元洞,用千裡傳音之法,低聲說了幾句。
一會,便見鄭八姑提一竹籃到來,笑對大師道:"我同靈雲妹子還在等你回去,你卻背了我們,來此領頭作樂。
他們幾個正在兢兢業業,留心師長傳呼,靈妹責任更重,如何會來?正好你也是虛邀,我代你把話轉到就趕來了。
"大師一手接過竹籃,笑道:"我也不是虛邀。
他們雖不肯離開,少時卻有事尋來,自應此時先約一聲,雖然無關,人總周到些好。
這已成了我的積習,有時連自己也覺多餘,老改不了。
其實哪一次都有一點原故,并非有心送空人情哩。
"邊說,邊将竹籃中鮮果取出。
衆人見那果實每個大約尺許,顔色碧綠,圓形六棱,看去皮薄鮮嫩。
從未見過,笑問何名。
大師笑道:"此果名為桂府丹榴,乃金池異種。
不知千萬年前,在那北海盡頭長夜島上,長了一株。
此島位居地軸中心之下,離北極陷空島還有二十九萬三千餘裡,與小南極恰正相反。
長夜漫漫,終古永無明時。
盡管産了一株天府珍物,但那地方除此一株寶樹,周圍不足十丈之地,陰極陽生,發出奇亮的光華外,四面俱是玄霜黑氣包圍,比罡煞冰雪之陰還要厲害十倍。
并更有千萬年前别處已早絕種的毒龍猛獸,怪鳥妖魚,生息其間。
多半口噴毒煙烈火,長逾數十百丈。
有的脅生八翼,齒牙如鋸,身似堅鋼,專由空中吸人腦髓。
端的猛惡非常,兇危無比,此果不隻好吃,且具輕身明目之功。
真正修道人早已煉到輕身明目,吃了得益無多,卻要犯上好些奇險,跋涉數十萬裡,才能到手。
而那些惡物,又隻在黑暗中互相殘殺,以暴去暴,不能為害生靈。
樂得由它們自生自滅,遲早同盡,不去招惹。
知道此果的人又不多,因此永沒聽人去過。
"這次原是我由元江回來,便道往成都玉清觀繞了一轉,這一耽擱,便成巧遇。
行經姑婆嶺左近,忽然發現一個頭陀駕風急遁,神情狼狽已極。
我乍見,隻知他是旁門中人,竟會看不出路道。
又看出他受傷甚重,不能持久。
一時好奇,暗中追随。
追出五百多裡,忽然狂吼一聲,往下墜落。
跟蹤下去一看,人已死了九成,我用丹藥勉強救醒。
一問,他手上正提着這一筐東西,見我,竟似見了恩主一般,不住禮拜,願将此果奉送,求我賜以兵解,我見此人雖生得醜陋,出身旁門,并不像别的邪惡一流。
再四追問,才知甚麼險惡地方都有修道人的蹤迹。
他說長夜島上,近百年間,有一散仙在彼修煉,出身也是左道,人卻機智非常。
自知天劫将臨,不能避免,所習不正,保不定形神皆滅。
隻有長夜島深藏地軸之下,可以暫避。
即或不能,也可以預将此島地底窮陰罡煞之氣,運用法術凝煉,以作抵禦。
仗着法術高強,率領兩個愛徒,以三四年的歲月,費盡心力,備曆險難,硬由許多奇險中沖進。
到了此樹之下,掘一地室,潛居修煉。
一面準備抵禦天劫,一面想将全島惡物除去,積修外功。
想俟劫後,重來中土,再覓名山,哪知天劫仍難避免,五月前依然降臨。
總算他防範周密,早打好萬一之策。
法力又高,更占島上無窮地利。
到了最後關頭,一發千鈞,萬難幸免之際,說定由一個愛徒代他拼命抵禦,少延時刻;一個便用飛刀将他殺死兵解。
然後護着元靈,并帶上這一籃珍果,仗他所傳各種異寶,沖開玄霜罡氣,逃出北海。
師父轉劫投生,門徒也另投門戶,并囑此果不可中途失去。
"到了這日,果然支持不住,二徒依言施為,總算屍骨雖變劫灰,兵解卻告成功。
二徒一同合力,也受了許多兇險,才得逃出。
二徒一名程明誠,一名古正。
不知自己運數也終,其師另有用心,不曾明言,一心還想另拜師父,修成正果。
因是從小出家,随其師深山修煉,後便随往長夜島,不知各派門徑,也不知要此果何用。
隻知遵奉師命行事,帶了這十幾個丹榴,奔往各地名山,尋訪未來師父。
因聞峨眉、青城為宇内名山,神仙窟宅,先到灌縣青城山轉了一轉。
事前并還聽人說起,矮叟朱真人在彼隐修。
及至趕到金鞭崖,朱真人師徒已早離山來此,一路尋來。
行近姑婆嶺,劫數臨頭。
遇見西昆侖星宿海北岸小古刺山黑風窩中妖孽血神子的門徒烏薩齊,看出他師弟兄二人身帶寶物,強欲奪取,二人自是不服。
妖孽師徒所煉,别是一種邪法,厲害非常,如何能敵。
交手不多時,程明誠先為妖徒血影罩住,送了性命,并把程明誠從長夜島帶出來的寶物搶了去。
古正總算見機得早,乘着妖徒向死人搜索之際,駕風遁走。
就這樣,妖徒仍放他不過,打了他一血影鞭。
後來終于支持不住,毒發暈倒。
妖鞭惡毒已極,他雖被我救醒,但是周身脹痛,口鼻奇腥,苦痛有甚于死。
自知萬難活命,再四哀求我,助他兵解。
我想這裡群仙雲集,教祖和諸位師長前輩多具起死回生法力,妖法不難破解。
那頭陀又素無惡行,本意勸他暫忍須臾之苦,帶來救治。
他卻堅持求我助他兵解,轉劫之後,再加度化。
并說竹籃之内有一無字柬帖,其師曾說如遇急難,字便現出。
請我取看。
我一找,果然籃底藏有一函,字已現出。
"原來他師父竟精習先天大衍神術,所有前因後果俱早算出。
函中大意,是說他自幼好道,不合将路走錯,誤入旁門。
一任平日留心戒備,無如所習不正,有時仍難免罪孽。
收徒以後,盡管洗心革面,大劫将臨,已難挽救。
他雖費無數心力往長夜島,并非是想完全免難,不過希冀以誠格天,免去形神俱滅而已。
因是此行須人相助,自知不配收那有好根器的門人,特意選了一個孤苦貧薄的丐兒,及一個幼遭孤露,為一惡僧收養,日受磨難的小頭陀做徒弟,使他們跟随自己受盡艱危辛苦。
以他的苦心造就,于此生修積下根行,以備轉世之後,再做師徒,同歸正道。
故意不與明言,令他們護住元靈,到了中土,自去尋師。
等自己轉劫,仍可重逢。
實則是令二徒來此應劫,不特事俱前知,連二人所遇何人,均經算出。
除這一籃十八枚珍果外,還附有一道靈符、四面回光神鏡。
少時便有應驗,适才已經按人分交佩用。
"他那兩個徒弟對師極為忠誠,心感師恩,原欲從殉,是他執意不許。
二徒後又叩問日後休咎,何年師徒重逢。
他說:'你二人如有一死,不得獨生。
柬帖字迹如現,便是轉動之時,可求所遇之人終始成全,連我也陰受其福。
'二人隻知奉命惟謹,全不計及師言好些不符。
看完柬帖之言,方始恍然大悟,益發非要兵解不可。
我憐他心誠,知是定數,便不再勉強。
說也真巧,剛使他兵解,便遇見一位老前輩,本是來此赴會的,聽我一說,大是贊許。
知我無暇分身,竟把元神要去,不辭跋涉,為他尋找好廬舍去了。
"此果我除孝敬家師和贈妙一夫人嘗新,尚餘十個在此。
我聞這果皮薄如紙,一拍即裂成大瓣,外皮色如碧玉,内藏多顆質如荔實,色似火齊的無核朱實。
未吃時,層層之間形如一朵瑤台蓮花;吃到嘴裡,作桂花香,涼滑脆腴,芳騰齒頰,甘美無與倫比。
但未嘗過,不知是與不是。
" 李英瓊笑道:"這丹榴真個碧鮮愛人,還沒到口,我已聞見清香。
再聽大師一說,更想吃它了。
"說時,大師已把六個丹榴放到峰頂大石之上,手指處,沙沙連聲,全數開裂。
每個六瓣,各現出一層層六角的榴子。
每顆約有七八分大小,圓潤如珠,色紅如火,粒粒晶明,朱碧相映,鮮豔已極。
衆人各掰了一瓣,到口一嘗,果然甘腴涼滑,齒頰流芳,質如荔技,而脆美過之,玉液瓊漿,未必勝此。
紛紛贊妙不置。
袁星适送酒脯到來,大師分了一瓣與它。
又命它帶兩個去,一個給仙廚諸人嘗新,一個分給芝仙、袁化和古神鸠等諸仙禽。
金蟬道:"它們剛巧六份,還有那匹馬兒呢?"朱文道:"芝仙吃不許多。
這一個榴實不少,不會勻着吃,定要各吃一瓣麼?"大師笑道:"蟬弟最疼芝仙、芝馬,再帶一瓣去吧。
"袁星笑嘻嘻,接過自去。
謝琳笑問道:"蟬哥哥,聽說你那芝仙靈異,長得更是好玩。
能給我們喊來開開眼麼?"金蟬見她也随石生叫蟬哥哥,忙道:"姊姊得道多年,怎能如此稱呼?太不敢當了。
"謝琳道:"得道不論年久,蟬哥累世修為,總算起來,焉知不比我長?真要比時,我還沒有蟬哥哥高呢。
你隻說芝仙能令我姊妹見識不能呢?" 玉清大師見金蟬作難,笑道:"平日休說二位姊妹這樣嘉客,便無論誰也能一呼即至。
隻為近日枭鸾并集,有好些異派中人,俱為垂涎芝仙、芝馬而來。
芝仙本來好動喜事,近從本山諸道友又學會了一點防身本顴,膽子漸大,越發好奇,不耐藏伏。
而來的妖人多半本領高強,有的還精穿石行土之術。
為防萬一,由前夜起、便将它原來生根之處,用移山之法,連那方丈之地,一齊移向隐僻之處,四外設有禁制。
更恐它冒失出遊,遭了毒手,另派好些明暗護衛。
所以不能喚來。
它的魔頭不久即至,我擇此地與諸位小聚,即是為了在此相度形勢,略為指點之故。
本來隻是兩位小師弟可去,二位道友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