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回 雲騰鶴舉 飛劍斬毒虺 電掣雷轟 神光殲巨憝
關燈
小
中
大
似一個半中年的美婦,既然聽說是老婆婆,适才所說,分明不對。
以前隻說小人們個個聰明,收為徒孫,免卻一死,以備異日大用,不料轉眼之間,全數背叛。
越想越咬牙切齒痛恨,決計少時除了仇敵,捉住群小,都殺了祭幡,一個不留。
一眼看見健兒等尚在圈内,一個個戰兢兢,望着他吓得直抖,益發暴怒如雷。
一面行使妖法,去制雲鳳;一面圓睜怪眼走過去,伸出鳥爪一般的手臂,當胸一把,将健兒抓了過來,往地下一擲,怒罵道:"你們這些昧良的小孽種,師爺爺當初大發慈悲,饒你們幾個不死,又開宏恩,收為徒孫,哪些不好?為何一旦之間,勾通外賊,叛逆行事?還敢打着崔老虔婆的旗号,幫着仇敵行詐。
你們沒見那賤婢胎毛未退,道法全無,至多盜了一兩樣法寶,偷下山來,與老虔婆現眼?自被你師爺爺看破,微一舉手,便成了網中之魚。
少時擒到,定要将她锉骨揚灰,再将你們一齊殺死,方消我恨!隻是你們這些小孽種都随我多年,今晚打坐時,還沒有看出你們破綻,心變得這麼快,到底是全數同謀,還是受了幾個壞人的蠱惑,何人為首?快快招出,免得惹爺爺生氣,你們臨死也不得痛快。
" 健兒見仙人被困,自知無幸,打算把罪過都攬在自己一人身上。
心一橫,神氣頓壯,慨然大聲說道:"我們有甚人蠱惑,要背叛你?明明大家都在崖上練習布陣,遇一個手持拐杖的白發女仙,手一指,便到了此地。
老妖鬼你看,你那喂來害人的怪物,不也是被仙人殺死了麼?"還要往下說時,妖人一聽他出言頂撞,又罵他是老妖鬼,不禁大怒,口裡罵道:"小孽種,活見鬼,便是老虔婆親來,我也把她碎屍萬段。
我先把你吃了,看她救你不救?" 說罷,剛要抓起健兒,去下毒手,忽聽身後有一女子聲音笑道:"大膽妖孽,當真地要見我麼?"妖人驟出不意,不由吃了一驚。
回頭一看,一個手持拐杖,滿頭銀發的中年美婦,正含笑站在那裡,手指自己點頭呢。
一想到那形相正是傳說中的白發龍女崔五姑,未免膽寒。
乍着膽子,喝問道:"你是何人,前來管我閑事?"那銀發婦人道:"你不是要見我這老虔婆嗎?我來了,你卻不認得。
似你這等妖孽,真把你祖師的臉面丢盡了呢!"說到這裡,突的綠眉插鬓,面容遽變,左手拐仗一指,一道五色毫光朝着妖人電射而出。
同時右手一揚,又是一團雷火,朝雲鳳圍身的那團煙霧中飛去。
再一指空中飛針,雷火大盛,将妖人法寶裂為粉碎,流光四散,飛落無蹤。
妖人一見情勢不妙,吓得心膽俱裂,也把手一揚,數十面妖幡化成數十道黑煙,夾着無數啾啾鬼哭之聲,朝前飛去,準備阻擋一陣,好駕遁光逃走。
剛要遁起,便聽銀發婦人笑喝道:"你已惡貫滿盈,還想逃麼?"接着便聽一聲霹靂般的大震,立時眼前奇亮。
擡頭一看,先見那道五色毫光不知何時飛向高空,似光網一般,布将開來,交織着往下壓到。
一震之後,紛紛飛散,銀雨流天,萬星飛射。
妖人身才飛起數十丈上下,四外都被圍住。
剛喊得一聲:"大仙饒命!"隻見千萬點銀芒往當中一合,當時全身化為飛灰,形神俱滅,屍骨無存,死于非命。
這邊雲鳳正在力竭難支,忽見一團雷火飛将過來,隻一照,便将妖煙邪霧一齊消去。
定睛一看,前面站定銀發美婦,正是叔曾祖母白發龍女崔五姑。
不由喜出望外,忙即飛跑過去,近前跪下,口尊曾祖,叩謝活命之恩,并求饒恕她離山之罪。
五姑笑道:"這難怪你,是我臨時受了至友之托,來晚了些日子。
雖累你受些苦楚、卻因此得益不少,還收了這兩個小人,足可供你山居奔走之用了。
"說時,妖人業已伏誅。
五姑吩咐群小聚集攏來,去至崖上,發付完了再說。
雲鳳忙将沙沙、咪咪、尼尼、玄兒四人從藏處喚出,連健兒一起尋來。
群小除已死的四個不算外,共是七十二人,随五姑去至崖上,走入冰屋裡面。
由五姑破了妖法,放了己死小人魂魄,由他們自去投生。
又取了白陽真人十三頁圖解。
将屋中小人一律喚出,用雷火炸毀了冰屋。
好在四個極壞的小人已死,其餘俱是脅從,都跪在地上謝恩不疊。
五姑正要行法送他們回去,健兒、玄兒、尼尼三人忽然跪近五姑、雲鳳身前,再三乞求甯死不願回洞,願随二位大仙前往山中服役學道。
五姑見健兒、玄兒俱甚聰明,根基頗厚,隻尼尼年老一些,便對雲鳳道:"你所收二小人都好,自然跟你上山無疑了。
這些小人,個個聰明,我也想挑兩個,與一位道友帶去,作那守洞童兒。
難得他們出諸自願。
這一個本元已虧,跟了去也是無用。
就帶這弟兄兩人吧。
"餘下小人看出便宜,也都紛紛要求。
五姑看了看,對尼尼道:"仙緣前生注定,此事不可勉強,我送你們回去吧。
"說罷,吩咐雲鳳同沙、咪、健、玄四人在崖頂暫候,等她回來再行,同上白陽崖去。
雲鳳恭稱遵命。
尼尼等還要再求,五姑袍袖揮處,一片毫光,已攝了群小淩空而起。
雲鳳自在崖上靜候。
等不一會,忽聽破空之聲,擡頭一看,一道經天長虹,青光耀目,本由東往西飛過,倏在空中一個轉折,眨眼工夫落到面前。
光斂處,現出一個鸠形鹄面,穿着一身黑衣的中年婦人。
四小人當是妖怪,吓得四散奔逃。
雲鳳在戴家場見過世面,看出來人劍光不是妖邪一流,忙一定心神,正要上前施禮請教。
那婦人已開口問道:"你是何人門下?看你投師未久,怎得在此?那幾個小人,是哪裡來的?"雲鳳躬身答道:"弟子淩雲鳳。
家師白發龍女,又是弟子的叔曾祖母。
現往山那邊,少時就回。
不知仙長法号怎麼稱呼?因何降此?望乞見示。
"婦人笑道:"原來你就是淩叫花的曾孫,崔五姑的門徒麼?資質倒也不差。
我姓韓,多少年不曾出門了,今天還是第一次,往赤城看個朋友回來。
因聽他說,這裡小人國附近白陽山腳下,盤踞着一個妖人,專一殺害小人,祭煉妖法,無惡不作,名叫膝角,乃寒山妖道鐘量的孽徒。
我那朋友現正走火入魔,焚信香求救,将我請去,剛給他治好,還不能出門,請我便中将這厮師徒除去。
歸途順道寒山,那厮已用他那獨門煉就妖術掌上乾坤衰區片影之法看出我将到達,知道不敵,預先帶了兩個孽徒,逃往廣西黃曲山惡鬼峽萬丈泉眼之内潛伏,不易搜除,我又急于回家,本想日後再來除害。
行經這裡,空中遙望,見你和幾個小人在此,先以為是膝角妖黨,細看不類,就便下來,看個究竟。
看這裡情形,妖人當已除去,那幾個小人定從妖人手中救出。
莫非五姑好奇任性,這等質禀脆薄的小人,也要帶回山去傳授麼?"雲鳳聽那口氣,頗似五姑老友,益發起敬,便把前事略說大概。
姓韓的婦人笑道:"她夫婦從前一個門徒都不肯收,近來聽說比我還要好事,果然不假。
你快喊他們近前,讓我看上一看,到底能造就麼?"沙、咪、健、玄四人正藏身崖石後面,雲鳳一喊即至。
那婦人細看了看笑道:"這裡的小人,本來也是大人,并非靖人一族,乃古黃夏國孑遺之民。
因為萬年前,擁有廣土衆民,喪心病狂,不知振拔,外媚内争,刁狡貪欲,竟尚淫佚,又複懼怯自私,以緻土蹙民貧,人種日益短小,終于亡國,幾乎種類全滅。
僅剩下一些沒被異族殺完的小人,逃入此山深處,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受那鳥獸蟲蛇之害。
體質最是柔脆,居然也有這等優秀的人出生。
想是剝極必複,他們近幾代君民覺悟前非,追憶先民亡國之痛,才有此轉機了。
"雲鳳又把小人洞中所見,略說了幾句。
那婦人道:"這幾個資質都還不差,雖無大就,必有八成,難怪受你師徒垂青了。
五姑就在前面,我已來了些時,如何還不見來?本想略叙闊别,偏又急于回去。
她來時,可代我緻意。
她這小人,如能贈我一個,可命你與我送去,當不使你虛此一行哩。
"說罷,雲鳳方要問她家住何處,一道青虹刺天而起,眨眨眼破空入雲,不知去向。
雲鳳方在驚歎,玄兒忽走過來道:"這位大仙站在那裡,怎和剛才那位救我們的仙祖不一樣,身不沾地,好似輕飄飄的?"雲鳳聞言,也想起剛才那位中年婦人周身黑衣,好似煙籠霧約,罩着一層精光,身子果如淩空一般。
算計必是一位盛名的仙人,隻可惜不及問她名字住處。
等了一會,見五姑還未回來,心想:"難道在這裡,還會和在白陽崖那般,一去不來麼?"見沙、咪、幢、玄四人高高興興立在一處聚談,一聽竟是談那晨露花的來曆。
自己本有心禀明五姑,再在附近産花之處尋找,因健兒頗知該花底細,喊過一問,才知那花共隻發現兩朵,已極難得。
一朵先被妖人取去,因不知服法毀了,懊悔得了不得。
後來從白陽十三頁中悟出服法,派群小滿山大索,無奈那一朵在采時受了驚,隐入石土之中,再也找它不見。
妖人已然死了心,不料會被颠颠發現。
他為人看去柔弱,卻比籲籲還要來得陰險,自己發現的仙草,卻喚籲籲同去,取了來獻功,也未安着好意。
定是早就知道在穴中有護花的怪物,想拿籲籲去送死無疑。
并且那兩小之言,也有好些不實不盡。
晨露花所結仙果中的花露,乃萬年冰雪精英鐘孕而成,服了固可長生,便連那果肉果皮,無一樣不是有奇效的靈藥。
雲鳳猛想起那個果殼,因恐怪物飛來傷了小人,曾用麻布包紮嚴緊,交給三小手内。
一問咪咪,别的東西都在,說适才逃避妖人時,還見尼尼拿着,想是五姑送群小回洞,走得太速,連那小包一齊帶回王洞去了。
好生可惜不置。
正在談說,眼前光華一閃,五姑現身飛回,忙率四小人重又上前叩拜。
五姑說,親送群小回去時,在小王洞前,遇見寒山妖道鐘量的大徒弟五木鬼師樊森,來尋他師弟妖人膝角。
路經那裡,看見群小,正要加害,被自己将他雙臂斫斷逃去。
恐日後再來為害,已在洞外下了禁法,并傳給駝女闵湘娃怎生應用,所以來遲了一會。
并說晨露果殼,連同洞崖上所生異草,可制許多奇效之藥,也傳給了駝女,命她日後配制備用。
雲鳳便将适才所遇姓韓婦人之事禀過。
崔五姑喜道:"你能遇她,仙緣着實不淺。
此人乃是現在數一數二的散仙神駝乙休當初的妻室韓仙子。
自從當年夫妻二人為一件事情反目,她便将軀殼委化,藏入天琴壑内,設下禁牌神法,命她門下兩個女弟子,在那裡終年看守,自己隐入四川岷山之陰白犀潭底。
你現在所見乃是她兵解以後所附的形體,并非原來法身。
現在她想是用道家内火外焚之法,已漸将這第一軀殼化淨,所以你們看去如同煙籠身子,淩虛飄浮不定。
此人得過玄都真傳,道法高深。
聞說多年不曾出世。
她既命你日後給她将小人送去,必有好處與你。
不過此時尚去不得。
前面不遠,就是白陽山麓,你且随我回山,傳授你些劍法吧。
" 雲鳳聞言,擡頭往前面一看,果有一座大山,高插雲表,自腰以上被雲霧遮住,看不到頂。
不想連日懸盼探索的仙山,就近在眼前。
方自心喜,五姑已吩咐雲鳳和四小同立一處。
雲鳳覺眼前一暗,身子便淩空而起。
這次上升,同前次雲中墜落,一喜一憂,簡直判若天淵。
轉眼工夫,過了山腰,穿出雲上,頓覺天空氣朗,眼界大寬。
回眸下視,更見雲海蒼茫,風濤萬變,周身似有光華隐現,看去風掩雲飛,疾如奔馬,卻吹不到身上來。
四小俱吓得閉目合睛,互相抱緊,随同上升。
隻五姑不見蹤迹。
方自驚疑,直上之勢忽住,改了朝前平飛。
猛見一座高崖劈面壓到,還未等看清,人已腳踏實地。
定睛一看,正是日前故居自陽崖洞外面,見五姑正立身側,慌忙翻身下拜。
四小人也跟着跪叩不疊。
五姑一齊喚起,命雲鳳在洞外将所習圖解練将出來。
雲鳳因近幾日連服靈藥仙果,越發元氣充沛,神旺身輕,又加仙師在前,格外用心。
五姑一面指點傳授,等到練完,喜道:"我本意來時你能将那圖解悟出一半,也就算是難得了。
你竟能悟徹玄機,觸類旁通,精進如此。
照這樣練下去,這外層功夫,有象之學,縱無師承,也可練成無疑。
我因你叔曾祖父近在青螺峪創立宗派,有好些事要我相助,正苦不能時常分身,來此授業。
恐你學業未精,緩日赴那峨眉山凝碧仙府盛會時,在小輩仙俠中相形見绌,負你虔心向道之誠。
偏你無端失足,誅戮妖人,巧得數百年不曾出世的白陽真人十三頁圖解;又因此事與韓仙子相遇,将來親送小人前去,不得異寶,必受教益。
仙緣深厚,雖尚不如峨眉門下的三英二雲,比起别人,已強得多。
現得此圖解,隻須我略微講解,再傳你劍術,便可自己用功,按圖索骥,無須我常來親身傳授了。
适才我到小人洞中,見了許多小人,竟然個個聰明。
惜乎天賦均極脆弱,無一可望成者。
僅這四個資禀心志都在中人以上,卻被你無心接引到此,為千古散仙劍俠留一佳話。
可見前緣注定,不可強求。
這四小人,暫時随你在此為伴,可将坐功一一傳授,課其勤情,以待我的後命。
沙、咪二人與你曾共患難,又是你自己選得,可收在你的門下。
健兒自有他的機緣。
玄兒等你圖解貫通,劍術精純,到了身劍合一,絕迹飛行地步,可自行離山,将他送往四川岷山白犀潭去。
求見韓仙子之後,再帶沙、咪二人下山積修外功,靜候峨眉開府,去赴盛會便了。
"說罷,便開始傳授劍法真訣。
雲鳳因聽五姑說不能常來,好生喜懼交集,又不敢請求,隻得敬謹虔誠,心領神會,一一緊記在心裡。
傳習以後,五姑未行前,又将那十三頁圖解翻開細看,遇有心疑之處,詳請訓示。
五姑笑道:"曾孫女兒無須如此,以你這等苦心毅力,焉有不成之事?現時縱有不明之處,學到那裡,自能領悟;況我有暇,仍會再來,并非從此絕迹,你擔憂着急則甚?你那食糧衣物,已為你存放洞底。
如值空乏,沙、咪、健、玄四人俱慣山行,可以采辦山糧。
不過這裡罡風太厲,今日風小,恐已難支。
他們不比你,至少須勤練二百十九日,方能骨髓堅凝,不畏風寒。
再者他們人小力弱,出去遇見稍大一點的鳥獸,便足為害。
崖下深谷廣原之中,珍禽異獸甚多,到處産生黃精、首烏之類的山糧,是你師徒五人必遊之所。
其勢你不能每去都相率同往,也須作一準備。
我索性成全你們,賜他四人各服一粒。
這是你叔曾祖父在崆峒絕頂,采用十洲三島八十九種仙草,與千年玉露合煉而成的仙丹,使其能在罡風之中遊行上下,不畏寒暑。
另贈每人一枝歸元箭。
此箭乃我初學道時,山居防身利器,随發随收,不用弓弩,一傳即會,至為容易。
雖不足與飛劍、飛針等寶物抗衡,但不論多猛惡的鳥獸,隻要不是精怪,足可應付。
此外再傳你隐身之法,以備你劍術未成之前,閑中出遊,遇見異派中能手狹路尋仇,一個抵敵不住,立可隐身而去。
這洞外有我施的禁法,隻要進洞,他便無奈你何了。
你約有旬日方可精熟,到時再将此法傳授他們,同防萬一。
" 雲鳳聞言大喜,率四小跪領仙傳之後,又請五姑将那洞外禁法怎樣收用,再行傳授,以免萬一有自己人尋來,不得入内,誤蹈危機。
五姑也含笑應允,分别傳授已畢,笑對雲鳳道:"我已為你多延了好些時候,你要努力上進,我去了。
"說罷,衆人隻覺眼前精光電轉,人已不見。
雲鳳慌忙率了四小跪倒在地,敬謹拜送不疊。
待了一會,才同進洞去。
洞中景物依然,隻是洞底添了許多衣糧用品,以及一針一線之微,無不備具。
這才明白以前除一些幹糧外,無一不缺,乃是五姑故使嘗盡艱苦困乏,以試她的誠心如何,心中好生感激。
因四小多未進食,先将小人洞中帶來的幹糧分給他們。
沙沙為首,率領咪咪、健兒、玄兒三小,向雲鳳重行拜師之禮。
吃完幹糧,雲鳳又給四小安排好了宿處和用功打坐的地方。
然後傳授入門功夫,四小俱極穎悟,雲鳳甚喜。
練了些日,雲鳳便率領四小出洞,采辦野果山糧。
山中異果嘉實,多到難以數計。
尤其是那山谷裡面,不但物産豐美,景緻奇麗,而且氣候溫和,四時皆春。
可居住的好崖洞也甚多。
玄兒問這般好去處,采辦果糧也方便,師父何不搬了來住?雲鳳本嫌玄兒心野不純,便申斥道:"修道人原要辛苦刻厲,含辛茹苦,才能有成。
别的不說,單那白陽真人的壁間遺圖,窮搜天下,哪裡找去?如為暫時眼前享受,何不到紅塵中去住呢?洞中奇景,也不在少,這裡不過花果多些罷了。
你四人遇上這等曠世仙緣,難道還不足麼?"玄兒默然。
雲鳳因日後要送他往白犀潭去,恐道心不固,替自己丢人,從此對他格外留了份神。
玄兒從此也不敢提前事。
後來雲鳳日益猛進,用功愈勤,除随時傳授四小逐步漸進外,往往一坐數日,足不履地。
四小每日做完功課,也常離了雲鳳,往谷中閑遊,采辦果品。
有時竟隻兩人偕往,仗着有五姑所賜飛箭和隐身之法,遇到蛇獸,也不妨事,越來越膽大,走得越遠。
不提。
雲鳳時常考查他們功課,看出四小都是一般,聰明有餘,根器不足。
最吃虧的是元氣太弱,盡管求好向上,一點便透,做起來進境卻不甚快。
知他們始因乃祖乃宗的元氣調傷太甚,以緻後世子孫隔了千百年,仍舊身受其害。
限于資禀,無可如何。
時光易過,無事可叙,不覺過了四五月光景。
這日五姑忽然駕臨,見了雲鳳,大加獎許。
雲鳳聞得獎語,益更兢兢,絲毫不敢自滿。
更将四小進境遲緩說了。
五姑笑道:"癡孫女,你當他們也和你一樣麼?他們千百年來,均是吃了聰明的虧,見異思遷,淺嘗辄止,隻知依人,懶于上進。
子孫承此遺傳,流毒無窮。
亡國以後,不是不想求好,隻苦于沒有恒心,終于局促于荒山一隅之地,與鳥獸同喘息,一事無成,形同異類。
似他們這樣能向道用功的,我那日細看全洞,還再找不出一個呢,這就很難得了。
否則上天有好生之德,愛人尤甚,他們那一族人身受慘痛,已曆多世,興滅繼絕,為修道人的莫大外功,他們藏處雖極隐秘,與世間隔,常人不到,怎瞞得過過往仙俠?如見他們稍有轉機,誰不援手?還不是看出他們俱都不可造就,才任其自生自滅的麼?"雲鳳道:"孫兒也不是沒想到這一層,但又想到,既為孫兒弟子,如所學不濟,異日難免贻羞門戶,所以放心不下。
曾祖母道法高深,必有回天之力,可否大發鴻恩,俾其脫胎換骨,易于成就麼?"五姑笑道:"你又錯了。
凡人是後天的,都可為力。
先天的卻無法想,并且事有前緣。
否則神仙盡人可度,不必再擇甚麼根器資禀了。
我對他們自有處置,不必多問。
你隻督饬傳授,照常用功,循序漸進便了。
"雲鳳聞言,不敢再問。
五姑傳授指點一番,方行飛去。
過有一月,雲鳳進境更速,居然練到身劍合一,心中高興,自不消說。
這日四小去采黃精,雲鳳獨自一人,在崖前演習劍術,忽見四小飛奔而回,齊喊:"師父快去,谷中出了怪物了!"雲鳳一問咪咪,才知四小近來入谷益深,日前在谷盡頭處叢莽藤蔓之中,發現一個數丈方圓的大洞,盡裡面有四五點明星閃動,疑是有甚寶藏,一同入内探尋。
走了老遠,那明星依舊在前一閃一閃地放光,隻走不到。
因進洞時天已向暮,恐出來久了,回去耽誤功課受責,便中途折轉。
依了沙、咪、健兒,回來就向雲鳳禀告。
玄兒說: "師父這幾天剛把飛劍煉成,終日用功不間,比前更要勤苦,事情還未弄清,何必老早驚動?我們受師父大恩,無以為報。
萬一那發光的真是寶物,等我們取到了手,再行恭恭敬敬地獻上,豈不都有光彩?"三小也覺有理,便依了他。
商量當日趕早前去,決定深入,探個下落。
及至趕到進洞一看,廣闊宏深的洞裡面黑沉沉的。
那四五點星光,仍是一閃一閃,相隔極近,分一字形懸空并列,和前日所見一樣,隻是閃得更快。
細看光色,也有不同:由右起,第一、三兩個是藍色,二、四兩個一紅一黃。
因為閃得很快,始終沒有斷定是四個還是五個。
等前進約有數裡之遙,也未到達,那星光忽然全數隐去。
玄兒猛一動念,悄對三小道:"那年我們不是有人在一個山窟裡面看着兩點藍光,也當是個寶物嗎?後來卻沖出一隻大老虎,才知那光是虎目,被它吃去好幾個人。
它嘗着了甜頭,每日在王洞外邊怒吼,誰也不敢出去。
多虧闵大姑出主意,仗着我們能攀援峭壁,從外洞裡面夾崖牆翻越出去,掘下陷阱。
又從遠處捉來一隻小黃牛,放在阱底。
把它誘來陷住,用毒劍刀矛,一齊亂下,才把虎弄死。
雖說四五個眼睛的東西沒聽說過,小心為是,我們莫要看錯了,把怪物當作寶物,送給它吃了,才不值呢。
"一句話把大家提醒,各自端起飛箭,想朝前放去,試上一試。
咪咪忙攔道:"這個也使不得,萬一真是寶物,豈不被這一箭試壞,太可惜了?我們不是都會隐身法麼,隐了身子上前,當無妨害。
是寶物取走;如是妖怪,也可量力行事。
"沙沙、健兒連聲贊好。
玄兒笑道:"你看星火隐去,不再出現,弄巧還跑了呢。
" 言還未了,星光突明。
晃眼間,由一個變成好幾個,連若串珠,明滅不定。
隻一轉,便即停住,隻是閃動,好似換了地方,略微偏左,并非原處。
四小越發起了戒心,俱聽咪咪之言,行法隐起身形,如飛趕去。
又跑下有一二十裡路,比起初見大了一倍,洞中竟黑暗得出奇。
四小那般好的目力,此時除星光外,連路都辨不出來,别的景物更是一無所見。
前後行約三十餘裡,漸漸覺着身上濕陰陰,仿佛經行之處起了雲霧似的。
四小也不管它,仍是前行。
正走之間,覺着霧氣漸濃,窒人口鼻。
可是前面星光卻未為濃霧所掩,依舊晶明,光輝愈旺。
玄兒忽失聲驚道:"你們看這是甚麼?"沙、咪、健三小原在玄兒身後,聞聲走到,定睛一看,身子已被一排大木樁擋住。
從樁縫内看去,星光一亮一亮的,并未到底,隻被那樁擋住,不能再朝前進。
那霧也越來越重,微聞一股子蘭花香味夾在裡面,清馨撲鼻。
四小見那木樁排得緊密,分向兩旁,挨次探索,回來一問,都未探出一絲縫隙。
便商量順着木樁往上爬,看看能否攀援過去。
咪咪、玄兒當先,沙、健二人在後,上去還沒一丈,便達樁頂。
四小一邊口中埋怨洞中太黑,近在咫尺,都看不出木樁短矮,白向兩邊探索了那麼遠;一邊便想從樁頂攀越。
玄兒雙手才搭向樁的裡邊,忽然"哎呀"一聲,翻身墜下。
三小大驚,連忙跟着落下一問,玄兒說自己因見那星光相距不過數丈,打算搶在頭裡翻越,手才伸過樁去,猛覺眼前一花,霧影中似有一個獸首鳥身的怪物張口撲來,狀甚獰惡,連手帶上半截身子都被這個東西撞了一下,立時攀援不住,墜落下來。
墜時曾見星火一轉,似已隐去。
沙、咪、健三小因聞聲即回顧,又沒越到前面,聞言不信,說他眼花亂說,否則咪咪也正伸手過去,怎未看見? 當時沙、咪二人二次又攀了上去,頭剛一伸過樁頂,便覺一股子極勁的熱力迎面沖将過來,氣息全被堵住,再也抵抗不了,身不由己,手一松,便已墜下。
星火果然斂去,卻不見怪物影子。
健兒也舍了玄兒,上去試了試,照樣墜落。
四小先甚害怕,等了一會,不見别的動靜聲息,不禁膽子又大起來。
玄兒道:"起先我們怕将寶物弄壞,所以不敢用太祖賜的飛箭去射。
那怪物在星火的前邊,明明和晨露花一般,凡是有寶物的地方,都有毒蛇惡獸妖怪之類守護。
我們隐住身子,怕它何來?何不大家射它一箭,對了更好,不對收了箭就逃回去。
不問成否,借着箭上光華,也可看出裡面到底是些甚麼東西,回去禀告師父再來。
"三小俱覺言之有理。
健兒較為穩練,主張一人先射,餘人相機行事。
因咪咪平日道力較深,便推他先射。
三人俱在下面相候。
咪咪重又攀樁上去,到了頂巅。
知道手不伸向樁裡去,那股子大力不會發動,心想看準怪物,再行下手。
便用雙足夾樁,左手緊扳樁梢,右手握箭,往裡定睛一看,星光不見,黑洞洞的,隻中間一片地方,仿佛有一團煙霧咕嘟嘟冒起。
用盡目力,才略辨出些微迹象。
鼻孔裡仍不時聞到蘭花香氣。
算計那煙霧必是白的,否則不會看見,或者也許就是怪物在那裡噴氣呢。
猛生一計,故意雙手倒換,先把左手
以前隻說小人們個個聰明,收為徒孫,免卻一死,以備異日大用,不料轉眼之間,全數背叛。
越想越咬牙切齒痛恨,決計少時除了仇敵,捉住群小,都殺了祭幡,一個不留。
一眼看見健兒等尚在圈内,一個個戰兢兢,望着他吓得直抖,益發暴怒如雷。
一面行使妖法,去制雲鳳;一面圓睜怪眼走過去,伸出鳥爪一般的手臂,當胸一把,将健兒抓了過來,往地下一擲,怒罵道:"你們這些昧良的小孽種,師爺爺當初大發慈悲,饒你們幾個不死,又開宏恩,收為徒孫,哪些不好?為何一旦之間,勾通外賊,叛逆行事?還敢打着崔老虔婆的旗号,幫着仇敵行詐。
你們沒見那賤婢胎毛未退,道法全無,至多盜了一兩樣法寶,偷下山來,與老虔婆現眼?自被你師爺爺看破,微一舉手,便成了網中之魚。
少時擒到,定要将她锉骨揚灰,再将你們一齊殺死,方消我恨!隻是你們這些小孽種都随我多年,今晚打坐時,還沒有看出你們破綻,心變得這麼快,到底是全數同謀,還是受了幾個壞人的蠱惑,何人為首?快快招出,免得惹爺爺生氣,你們臨死也不得痛快。
" 健兒見仙人被困,自知無幸,打算把罪過都攬在自己一人身上。
心一橫,神氣頓壯,慨然大聲說道:"我們有甚人蠱惑,要背叛你?明明大家都在崖上練習布陣,遇一個手持拐杖的白發女仙,手一指,便到了此地。
老妖鬼你看,你那喂來害人的怪物,不也是被仙人殺死了麼?"還要往下說時,妖人一聽他出言頂撞,又罵他是老妖鬼,不禁大怒,口裡罵道:"小孽種,活見鬼,便是老虔婆親來,我也把她碎屍萬段。
我先把你吃了,看她救你不救?" 說罷,剛要抓起健兒,去下毒手,忽聽身後有一女子聲音笑道:"大膽妖孽,當真地要見我麼?"妖人驟出不意,不由吃了一驚。
回頭一看,一個手持拐杖,滿頭銀發的中年美婦,正含笑站在那裡,手指自己點頭呢。
一想到那形相正是傳說中的白發龍女崔五姑,未免膽寒。
乍着膽子,喝問道:"你是何人,前來管我閑事?"那銀發婦人道:"你不是要見我這老虔婆嗎?我來了,你卻不認得。
似你這等妖孽,真把你祖師的臉面丢盡了呢!"說到這裡,突的綠眉插鬓,面容遽變,左手拐仗一指,一道五色毫光朝着妖人電射而出。
同時右手一揚,又是一團雷火,朝雲鳳圍身的那團煙霧中飛去。
再一指空中飛針,雷火大盛,将妖人法寶裂為粉碎,流光四散,飛落無蹤。
妖人一見情勢不妙,吓得心膽俱裂,也把手一揚,數十面妖幡化成數十道黑煙,夾着無數啾啾鬼哭之聲,朝前飛去,準備阻擋一陣,好駕遁光逃走。
剛要遁起,便聽銀發婦人笑喝道:"你已惡貫滿盈,還想逃麼?"接着便聽一聲霹靂般的大震,立時眼前奇亮。
擡頭一看,先見那道五色毫光不知何時飛向高空,似光網一般,布将開來,交織着往下壓到。
一震之後,紛紛飛散,銀雨流天,萬星飛射。
妖人身才飛起數十丈上下,四外都被圍住。
剛喊得一聲:"大仙饒命!"隻見千萬點銀芒往當中一合,當時全身化為飛灰,形神俱滅,屍骨無存,死于非命。
這邊雲鳳正在力竭難支,忽見一團雷火飛将過來,隻一照,便将妖煙邪霧一齊消去。
定睛一看,前面站定銀發美婦,正是叔曾祖母白發龍女崔五姑。
不由喜出望外,忙即飛跑過去,近前跪下,口尊曾祖,叩謝活命之恩,并求饒恕她離山之罪。
五姑笑道:"這難怪你,是我臨時受了至友之托,來晚了些日子。
雖累你受些苦楚、卻因此得益不少,還收了這兩個小人,足可供你山居奔走之用了。
"說時,妖人業已伏誅。
五姑吩咐群小聚集攏來,去至崖上,發付完了再說。
雲鳳忙将沙沙、咪咪、尼尼、玄兒四人從藏處喚出,連健兒一起尋來。
群小除已死的四個不算外,共是七十二人,随五姑去至崖上,走入冰屋裡面。
由五姑破了妖法,放了己死小人魂魄,由他們自去投生。
又取了白陽真人十三頁圖解。
将屋中小人一律喚出,用雷火炸毀了冰屋。
好在四個極壞的小人已死,其餘俱是脅從,都跪在地上謝恩不疊。
五姑正要行法送他們回去,健兒、玄兒、尼尼三人忽然跪近五姑、雲鳳身前,再三乞求甯死不願回洞,願随二位大仙前往山中服役學道。
五姑見健兒、玄兒俱甚聰明,根基頗厚,隻尼尼年老一些,便對雲鳳道:"你所收二小人都好,自然跟你上山無疑了。
這些小人,個個聰明,我也想挑兩個,與一位道友帶去,作那守洞童兒。
難得他們出諸自願。
這一個本元已虧,跟了去也是無用。
就帶這弟兄兩人吧。
"餘下小人看出便宜,也都紛紛要求。
五姑看了看,對尼尼道:"仙緣前生注定,此事不可勉強,我送你們回去吧。
"說罷,吩咐雲鳳同沙、咪、健、玄四人在崖頂暫候,等她回來再行,同上白陽崖去。
雲鳳恭稱遵命。
尼尼等還要再求,五姑袍袖揮處,一片毫光,已攝了群小淩空而起。
雲鳳自在崖上靜候。
等不一會,忽聽破空之聲,擡頭一看,一道經天長虹,青光耀目,本由東往西飛過,倏在空中一個轉折,眨眼工夫落到面前。
光斂處,現出一個鸠形鹄面,穿着一身黑衣的中年婦人。
四小人當是妖怪,吓得四散奔逃。
雲鳳在戴家場見過世面,看出來人劍光不是妖邪一流,忙一定心神,正要上前施禮請教。
那婦人已開口問道:"你是何人門下?看你投師未久,怎得在此?那幾個小人,是哪裡來的?"雲鳳躬身答道:"弟子淩雲鳳。
家師白發龍女,又是弟子的叔曾祖母。
現往山那邊,少時就回。
不知仙長法号怎麼稱呼?因何降此?望乞見示。
"婦人笑道:"原來你就是淩叫花的曾孫,崔五姑的門徒麼?資質倒也不差。
我姓韓,多少年不曾出門了,今天還是第一次,往赤城看個朋友回來。
因聽他說,這裡小人國附近白陽山腳下,盤踞着一個妖人,專一殺害小人,祭煉妖法,無惡不作,名叫膝角,乃寒山妖道鐘量的孽徒。
我那朋友現正走火入魔,焚信香求救,将我請去,剛給他治好,還不能出門,請我便中将這厮師徒除去。
歸途順道寒山,那厮已用他那獨門煉就妖術掌上乾坤衰區片影之法看出我将到達,知道不敵,預先帶了兩個孽徒,逃往廣西黃曲山惡鬼峽萬丈泉眼之内潛伏,不易搜除,我又急于回家,本想日後再來除害。
行經這裡,空中遙望,見你和幾個小人在此,先以為是膝角妖黨,細看不類,就便下來,看個究竟。
看這裡情形,妖人當已除去,那幾個小人定從妖人手中救出。
莫非五姑好奇任性,這等質禀脆薄的小人,也要帶回山去傳授麼?"雲鳳聽那口氣,頗似五姑老友,益發起敬,便把前事略說大概。
姓韓的婦人笑道:"她夫婦從前一個門徒都不肯收,近來聽說比我還要好事,果然不假。
你快喊他們近前,讓我看上一看,到底能造就麼?"沙、咪、健、玄四人正藏身崖石後面,雲鳳一喊即至。
那婦人細看了看笑道:"這裡的小人,本來也是大人,并非靖人一族,乃古黃夏國孑遺之民。
因為萬年前,擁有廣土衆民,喪心病狂,不知振拔,外媚内争,刁狡貪欲,竟尚淫佚,又複懼怯自私,以緻土蹙民貧,人種日益短小,終于亡國,幾乎種類全滅。
僅剩下一些沒被異族殺完的小人,逃入此山深處,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受那鳥獸蟲蛇之害。
體質最是柔脆,居然也有這等優秀的人出生。
想是剝極必複,他們近幾代君民覺悟前非,追憶先民亡國之痛,才有此轉機了。
"雲鳳又把小人洞中所見,略說了幾句。
那婦人道:"這幾個資質都還不差,雖無大就,必有八成,難怪受你師徒垂青了。
五姑就在前面,我已來了些時,如何還不見來?本想略叙闊别,偏又急于回去。
她來時,可代我緻意。
她這小人,如能贈我一個,可命你與我送去,當不使你虛此一行哩。
"說罷,雲鳳方要問她家住何處,一道青虹刺天而起,眨眨眼破空入雲,不知去向。
雲鳳方在驚歎,玄兒忽走過來道:"這位大仙站在那裡,怎和剛才那位救我們的仙祖不一樣,身不沾地,好似輕飄飄的?"雲鳳聞言,也想起剛才那位中年婦人周身黑衣,好似煙籠霧約,罩着一層精光,身子果如淩空一般。
算計必是一位盛名的仙人,隻可惜不及問她名字住處。
等了一會,見五姑還未回來,心想:"難道在這裡,還會和在白陽崖那般,一去不來麼?"見沙、咪、幢、玄四人高高興興立在一處聚談,一聽竟是談那晨露花的來曆。
自己本有心禀明五姑,再在附近産花之處尋找,因健兒頗知該花底細,喊過一問,才知那花共隻發現兩朵,已極難得。
一朵先被妖人取去,因不知服法毀了,懊悔得了不得。
後來從白陽十三頁中悟出服法,派群小滿山大索,無奈那一朵在采時受了驚,隐入石土之中,再也找它不見。
妖人已然死了心,不料會被颠颠發現。
他為人看去柔弱,卻比籲籲還要來得陰險,自己發現的仙草,卻喚籲籲同去,取了來獻功,也未安着好意。
定是早就知道在穴中有護花的怪物,想拿籲籲去送死無疑。
并且那兩小之言,也有好些不實不盡。
晨露花所結仙果中的花露,乃萬年冰雪精英鐘孕而成,服了固可長生,便連那果肉果皮,無一樣不是有奇效的靈藥。
雲鳳猛想起那個果殼,因恐怪物飛來傷了小人,曾用麻布包紮嚴緊,交給三小手内。
一問咪咪,别的東西都在,說适才逃避妖人時,還見尼尼拿着,想是五姑送群小回洞,走得太速,連那小包一齊帶回王洞去了。
好生可惜不置。
正在談說,眼前光華一閃,五姑現身飛回,忙率四小人重又上前叩拜。
五姑說,親送群小回去時,在小王洞前,遇見寒山妖道鐘量的大徒弟五木鬼師樊森,來尋他師弟妖人膝角。
路經那裡,看見群小,正要加害,被自己将他雙臂斫斷逃去。
恐日後再來為害,已在洞外下了禁法,并傳給駝女闵湘娃怎生應用,所以來遲了一會。
并說晨露果殼,連同洞崖上所生異草,可制許多奇效之藥,也傳給了駝女,命她日後配制備用。
雲鳳便将适才所遇姓韓婦人之事禀過。
崔五姑喜道:"你能遇她,仙緣着實不淺。
此人乃是現在數一數二的散仙神駝乙休當初的妻室韓仙子。
自從當年夫妻二人為一件事情反目,她便将軀殼委化,藏入天琴壑内,設下禁牌神法,命她門下兩個女弟子,在那裡終年看守,自己隐入四川岷山之陰白犀潭底。
你現在所見乃是她兵解以後所附的形體,并非原來法身。
現在她想是用道家内火外焚之法,已漸将這第一軀殼化淨,所以你們看去如同煙籠身子,淩虛飄浮不定。
此人得過玄都真傳,道法高深。
聞說多年不曾出世。
她既命你日後給她将小人送去,必有好處與你。
不過此時尚去不得。
前面不遠,就是白陽山麓,你且随我回山,傳授你些劍法吧。
" 雲鳳聞言,擡頭往前面一看,果有一座大山,高插雲表,自腰以上被雲霧遮住,看不到頂。
不想連日懸盼探索的仙山,就近在眼前。
方自心喜,五姑已吩咐雲鳳和四小同立一處。
雲鳳覺眼前一暗,身子便淩空而起。
這次上升,同前次雲中墜落,一喜一憂,簡直判若天淵。
轉眼工夫,過了山腰,穿出雲上,頓覺天空氣朗,眼界大寬。
回眸下視,更見雲海蒼茫,風濤萬變,周身似有光華隐現,看去風掩雲飛,疾如奔馬,卻吹不到身上來。
四小俱吓得閉目合睛,互相抱緊,随同上升。
隻五姑不見蹤迹。
方自驚疑,直上之勢忽住,改了朝前平飛。
猛見一座高崖劈面壓到,還未等看清,人已腳踏實地。
定睛一看,正是日前故居自陽崖洞外面,見五姑正立身側,慌忙翻身下拜。
四小人也跟着跪叩不疊。
五姑一齊喚起,命雲鳳在洞外将所習圖解練将出來。
雲鳳因近幾日連服靈藥仙果,越發元氣充沛,神旺身輕,又加仙師在前,格外用心。
五姑一面指點傳授,等到練完,喜道:"我本意來時你能将那圖解悟出一半,也就算是難得了。
你竟能悟徹玄機,觸類旁通,精進如此。
照這樣練下去,這外層功夫,有象之學,縱無師承,也可練成無疑。
我因你叔曾祖父近在青螺峪創立宗派,有好些事要我相助,正苦不能時常分身,來此授業。
恐你學業未精,緩日赴那峨眉山凝碧仙府盛會時,在小輩仙俠中相形見绌,負你虔心向道之誠。
偏你無端失足,誅戮妖人,巧得數百年不曾出世的白陽真人十三頁圖解;又因此事與韓仙子相遇,将來親送小人前去,不得異寶,必受教益。
仙緣深厚,雖尚不如峨眉門下的三英二雲,比起别人,已強得多。
現得此圖解,隻須我略微講解,再傳你劍術,便可自己用功,按圖索骥,無須我常來親身傳授了。
适才我到小人洞中,見了許多小人,竟然個個聰明。
惜乎天賦均極脆弱,無一可望成者。
僅這四個資禀心志都在中人以上,卻被你無心接引到此,為千古散仙劍俠留一佳話。
可見前緣注定,不可強求。
這四小人,暫時随你在此為伴,可将坐功一一傳授,課其勤情,以待我的後命。
沙、咪二人與你曾共患難,又是你自己選得,可收在你的門下。
健兒自有他的機緣。
玄兒等你圖解貫通,劍術精純,到了身劍合一,絕迹飛行地步,可自行離山,将他送往四川岷山白犀潭去。
求見韓仙子之後,再帶沙、咪二人下山積修外功,靜候峨眉開府,去赴盛會便了。
"說罷,便開始傳授劍法真訣。
雲鳳因聽五姑說不能常來,好生喜懼交集,又不敢請求,隻得敬謹虔誠,心領神會,一一緊記在心裡。
傳習以後,五姑未行前,又将那十三頁圖解翻開細看,遇有心疑之處,詳請訓示。
五姑笑道:"曾孫女兒無須如此,以你這等苦心毅力,焉有不成之事?現時縱有不明之處,學到那裡,自能領悟;況我有暇,仍會再來,并非從此絕迹,你擔憂着急則甚?你那食糧衣物,已為你存放洞底。
如值空乏,沙、咪、健、玄四人俱慣山行,可以采辦山糧。
不過這裡罡風太厲,今日風小,恐已難支。
他們不比你,至少須勤練二百十九日,方能骨髓堅凝,不畏風寒。
再者他們人小力弱,出去遇見稍大一點的鳥獸,便足為害。
崖下深谷廣原之中,珍禽異獸甚多,到處産生黃精、首烏之類的山糧,是你師徒五人必遊之所。
其勢你不能每去都相率同往,也須作一準備。
我索性成全你們,賜他四人各服一粒。
這是你叔曾祖父在崆峒絕頂,采用十洲三島八十九種仙草,與千年玉露合煉而成的仙丹,使其能在罡風之中遊行上下,不畏寒暑。
另贈每人一枝歸元箭。
此箭乃我初學道時,山居防身利器,随發随收,不用弓弩,一傳即會,至為容易。
雖不足與飛劍、飛針等寶物抗衡,但不論多猛惡的鳥獸,隻要不是精怪,足可應付。
此外再傳你隐身之法,以備你劍術未成之前,閑中出遊,遇見異派中能手狹路尋仇,一個抵敵不住,立可隐身而去。
這洞外有我施的禁法,隻要進洞,他便無奈你何了。
你約有旬日方可精熟,到時再将此法傳授他們,同防萬一。
" 雲鳳聞言大喜,率四小跪領仙傳之後,又請五姑将那洞外禁法怎樣收用,再行傳授,以免萬一有自己人尋來,不得入内,誤蹈危機。
五姑也含笑應允,分别傳授已畢,笑對雲鳳道:"我已為你多延了好些時候,你要努力上進,我去了。
"說罷,衆人隻覺眼前精光電轉,人已不見。
雲鳳慌忙率了四小跪倒在地,敬謹拜送不疊。
待了一會,才同進洞去。
洞中景物依然,隻是洞底添了許多衣糧用品,以及一針一線之微,無不備具。
這才明白以前除一些幹糧外,無一不缺,乃是五姑故使嘗盡艱苦困乏,以試她的誠心如何,心中好生感激。
因四小多未進食,先将小人洞中帶來的幹糧分給他們。
沙沙為首,率領咪咪、健兒、玄兒三小,向雲鳳重行拜師之禮。
吃完幹糧,雲鳳又給四小安排好了宿處和用功打坐的地方。
然後傳授入門功夫,四小俱極穎悟,雲鳳甚喜。
練了些日,雲鳳便率領四小出洞,采辦野果山糧。
山中異果嘉實,多到難以數計。
尤其是那山谷裡面,不但物産豐美,景緻奇麗,而且氣候溫和,四時皆春。
可居住的好崖洞也甚多。
玄兒問這般好去處,采辦果糧也方便,師父何不搬了來住?雲鳳本嫌玄兒心野不純,便申斥道:"修道人原要辛苦刻厲,含辛茹苦,才能有成。
别的不說,單那白陽真人的壁間遺圖,窮搜天下,哪裡找去?如為暫時眼前享受,何不到紅塵中去住呢?洞中奇景,也不在少,這裡不過花果多些罷了。
你四人遇上這等曠世仙緣,難道還不足麼?"玄兒默然。
雲鳳因日後要送他往白犀潭去,恐道心不固,替自己丢人,從此對他格外留了份神。
玄兒從此也不敢提前事。
後來雲鳳日益猛進,用功愈勤,除随時傳授四小逐步漸進外,往往一坐數日,足不履地。
四小每日做完功課,也常離了雲鳳,往谷中閑遊,采辦果品。
有時竟隻兩人偕往,仗着有五姑所賜飛箭和隐身之法,遇到蛇獸,也不妨事,越來越膽大,走得越遠。
不提。
雲鳳時常考查他們功課,看出四小都是一般,聰明有餘,根器不足。
最吃虧的是元氣太弱,盡管求好向上,一點便透,做起來進境卻不甚快。
知他們始因乃祖乃宗的元氣調傷太甚,以緻後世子孫隔了千百年,仍舊身受其害。
限于資禀,無可如何。
時光易過,無事可叙,不覺過了四五月光景。
這日五姑忽然駕臨,見了雲鳳,大加獎許。
雲鳳聞得獎語,益更兢兢,絲毫不敢自滿。
更将四小進境遲緩說了。
五姑笑道:"癡孫女,你當他們也和你一樣麼?他們千百年來,均是吃了聰明的虧,見異思遷,淺嘗辄止,隻知依人,懶于上進。
子孫承此遺傳,流毒無窮。
亡國以後,不是不想求好,隻苦于沒有恒心,終于局促于荒山一隅之地,與鳥獸同喘息,一事無成,形同異類。
似他們這樣能向道用功的,我那日細看全洞,還再找不出一個呢,這就很難得了。
否則上天有好生之德,愛人尤甚,他們那一族人身受慘痛,已曆多世,興滅繼絕,為修道人的莫大外功,他們藏處雖極隐秘,與世間隔,常人不到,怎瞞得過過往仙俠?如見他們稍有轉機,誰不援手?還不是看出他們俱都不可造就,才任其自生自滅的麼?"雲鳳道:"孫兒也不是沒想到這一層,但又想到,既為孫兒弟子,如所學不濟,異日難免贻羞門戶,所以放心不下。
曾祖母道法高深,必有回天之力,可否大發鴻恩,俾其脫胎換骨,易于成就麼?"五姑笑道:"你又錯了。
凡人是後天的,都可為力。
先天的卻無法想,并且事有前緣。
否則神仙盡人可度,不必再擇甚麼根器資禀了。
我對他們自有處置,不必多問。
你隻督饬傳授,照常用功,循序漸進便了。
"雲鳳聞言,不敢再問。
五姑傳授指點一番,方行飛去。
過有一月,雲鳳進境更速,居然練到身劍合一,心中高興,自不消說。
這日四小去采黃精,雲鳳獨自一人,在崖前演習劍術,忽見四小飛奔而回,齊喊:"師父快去,谷中出了怪物了!"雲鳳一問咪咪,才知四小近來入谷益深,日前在谷盡頭處叢莽藤蔓之中,發現一個數丈方圓的大洞,盡裡面有四五點明星閃動,疑是有甚寶藏,一同入内探尋。
走了老遠,那明星依舊在前一閃一閃地放光,隻走不到。
因進洞時天已向暮,恐出來久了,回去耽誤功課受責,便中途折轉。
依了沙、咪、健兒,回來就向雲鳳禀告。
玄兒說: "師父這幾天剛把飛劍煉成,終日用功不間,比前更要勤苦,事情還未弄清,何必老早驚動?我們受師父大恩,無以為報。
萬一那發光的真是寶物,等我們取到了手,再行恭恭敬敬地獻上,豈不都有光彩?"三小也覺有理,便依了他。
商量當日趕早前去,決定深入,探個下落。
及至趕到進洞一看,廣闊宏深的洞裡面黑沉沉的。
那四五點星光,仍是一閃一閃,相隔極近,分一字形懸空并列,和前日所見一樣,隻是閃得更快。
細看光色,也有不同:由右起,第一、三兩個是藍色,二、四兩個一紅一黃。
因為閃得很快,始終沒有斷定是四個還是五個。
等前進約有數裡之遙,也未到達,那星光忽然全數隐去。
玄兒猛一動念,悄對三小道:"那年我們不是有人在一個山窟裡面看着兩點藍光,也當是個寶物嗎?後來卻沖出一隻大老虎,才知那光是虎目,被它吃去好幾個人。
它嘗着了甜頭,每日在王洞外邊怒吼,誰也不敢出去。
多虧闵大姑出主意,仗着我們能攀援峭壁,從外洞裡面夾崖牆翻越出去,掘下陷阱。
又從遠處捉來一隻小黃牛,放在阱底。
把它誘來陷住,用毒劍刀矛,一齊亂下,才把虎弄死。
雖說四五個眼睛的東西沒聽說過,小心為是,我們莫要看錯了,把怪物當作寶物,送給它吃了,才不值呢。
"一句話把大家提醒,各自端起飛箭,想朝前放去,試上一試。
咪咪忙攔道:"這個也使不得,萬一真是寶物,豈不被這一箭試壞,太可惜了?我們不是都會隐身法麼,隐了身子上前,當無妨害。
是寶物取走;如是妖怪,也可量力行事。
"沙沙、健兒連聲贊好。
玄兒笑道:"你看星火隐去,不再出現,弄巧還跑了呢。
" 言還未了,星光突明。
晃眼間,由一個變成好幾個,連若串珠,明滅不定。
隻一轉,便即停住,隻是閃動,好似換了地方,略微偏左,并非原處。
四小越發起了戒心,俱聽咪咪之言,行法隐起身形,如飛趕去。
又跑下有一二十裡路,比起初見大了一倍,洞中竟黑暗得出奇。
四小那般好的目力,此時除星光外,連路都辨不出來,别的景物更是一無所見。
前後行約三十餘裡,漸漸覺着身上濕陰陰,仿佛經行之處起了雲霧似的。
四小也不管它,仍是前行。
正走之間,覺着霧氣漸濃,窒人口鼻。
可是前面星光卻未為濃霧所掩,依舊晶明,光輝愈旺。
玄兒忽失聲驚道:"你們看這是甚麼?"沙、咪、健三小原在玄兒身後,聞聲走到,定睛一看,身子已被一排大木樁擋住。
從樁縫内看去,星光一亮一亮的,并未到底,隻被那樁擋住,不能再朝前進。
那霧也越來越重,微聞一股子蘭花香味夾在裡面,清馨撲鼻。
四小見那木樁排得緊密,分向兩旁,挨次探索,回來一問,都未探出一絲縫隙。
便商量順着木樁往上爬,看看能否攀援過去。
咪咪、玄兒當先,沙、健二人在後,上去還沒一丈,便達樁頂。
四小一邊口中埋怨洞中太黑,近在咫尺,都看不出木樁短矮,白向兩邊探索了那麼遠;一邊便想從樁頂攀越。
玄兒雙手才搭向樁的裡邊,忽然"哎呀"一聲,翻身墜下。
三小大驚,連忙跟着落下一問,玄兒說自己因見那星光相距不過數丈,打算搶在頭裡翻越,手才伸過樁去,猛覺眼前一花,霧影中似有一個獸首鳥身的怪物張口撲來,狀甚獰惡,連手帶上半截身子都被這個東西撞了一下,立時攀援不住,墜落下來。
墜時曾見星火一轉,似已隐去。
沙、咪、健三小因聞聲即回顧,又沒越到前面,聞言不信,說他眼花亂說,否則咪咪也正伸手過去,怎未看見? 當時沙、咪二人二次又攀了上去,頭剛一伸過樁頂,便覺一股子極勁的熱力迎面沖将過來,氣息全被堵住,再也抵抗不了,身不由己,手一松,便已墜下。
星火果然斂去,卻不見怪物影子。
健兒也舍了玄兒,上去試了試,照樣墜落。
四小先甚害怕,等了一會,不見别的動靜聲息,不禁膽子又大起來。
玄兒道:"起先我們怕将寶物弄壞,所以不敢用太祖賜的飛箭去射。
那怪物在星火的前邊,明明和晨露花一般,凡是有寶物的地方,都有毒蛇惡獸妖怪之類守護。
我們隐住身子,怕它何來?何不大家射它一箭,對了更好,不對收了箭就逃回去。
不問成否,借着箭上光華,也可看出裡面到底是些甚麼東西,回去禀告師父再來。
"三小俱覺言之有理。
健兒較為穩練,主張一人先射,餘人相機行事。
因咪咪平日道力較深,便推他先射。
三人俱在下面相候。
咪咪重又攀樁上去,到了頂巅。
知道手不伸向樁裡去,那股子大力不會發動,心想看準怪物,再行下手。
便用雙足夾樁,左手緊扳樁梢,右手握箭,往裡定睛一看,星光不見,黑洞洞的,隻中間一片地方,仿佛有一團煙霧咕嘟嘟冒起。
用盡目力,才略辨出些微迹象。
鼻孔裡仍不時聞到蘭花香氣。
算計那煙霧必是白的,否則不會看見,或者也許就是怪物在那裡噴氣呢。
猛生一計,故意雙手倒換,先把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