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回 複道行波 奇觀窮宙合 藏珍在鼎 秘偈示仙機
關燈
小
中
大
劍施展出來,護身前進,以防不測。
我隻能護送你們走完東洞甬路,走出内側門,等開了第二重洞門,便不能再進了。
到了裡面,危機四布,埋伏重重。
你們既要将它破去,才能到達藏寶之所,又要留神,不傷原來奇景。
後洞設有聖姑打坐的雲床,須去虔誠通白,萬不可随意取攜。
這些大半是我從遺偈中參詳出來,時日短促,無暇入定默察内中情景。
至于何處有甚險難,尚無所知,全仗你們相機應付了。
"囑咐已畢,三人俱都驚喜交集,兢兢業業,如臨大敵一般,随定李甯往東洞飛去。
這條甬路,孔道卻是長方形的,隻有一個,就在右壁。
還未進去,便微聞遠遠狂飙怒号,如萬木搖風,驚濤飛湧,聲勢浩大。
甬路裡面更是酷寒陰森,黑沉沉的,隻是一片濃影。
劍光照處,反映成綠色,人行其中,須眉皆碧。
比起西洞到前洞經行之處,要覺大得多。
有時看見壁上俱是一根根又粗又大和樹木相似的影子,路徑迂回甚多,上下盤曲。
連經了好些轉折,三人因為李甯催促速行,不要回顧,路雖比較長些,劍光迅速,一會便即通過那一條長甬路,飛出南洞側門之外。
三人見那地方正是南洞的外層洞府,也是一間廣大石室,滿壁青光照眼。
靠裡一面有三座洞門,當中洞門最為高大,兩旁較小。
隻左邊來路的一門開着,中門和右側門俱都雙扉緊閉。
門是青色,門上各釘着兩個朱環,氣象甚是莊嚴。
室中陳設頗多,形式奇古,大半皆修道人所用,也未及細看。
三人正待李甯開了中門入内,忽聞異香透鼻,令人心神皆爽。
又聽李甯微微"咦"了一聲,回頭一看,見李甯從地下拾起一根殘餘的香木,餘燼猶燃,面現驚訝之色。
英瓊忙問何故。
李甯道:"我們來遲了一步,已有人先往洞中去了。
"英瓊驚問道:"爹爹佛法高深,這洞如此難開,又不為外人所知,難道事前竟未覺察麼?"李甯道:"我雖能入定,默察未來,但是功行還淺,非倉猝之間所能做到。
此番奉你師祖之命,說此洞幽僻合用,可助佛奴脫毛換骨,方知這裡有許多奇景,來此洞尚是初次。
直等第二次發現甬路中聖姑所留遺偈,才得備知梗概。
我到此才隻一晝夜工夫,哪能盡悉?此香乃東海無盡島千載沉香,看這燒殘異香尚未熄滅,來人決非在我到達以前來此,必是适才我們在西洞勾留之時到達。
這人既知用異香向聖姑虔誠通白,再行啟關入内,必已盡知底細。
隻不知他是何派中人,道力如何。
我本想在西洞打坐入定,運用神光,體會清了前因後果,方令爾等三人入洞取寶,雖然略延時日,你們卻知許多趨避。
後來一想,你三人尚未回山複命,加以盛會在即,難免思歸,佛奴明日便可複原,我也想早和峨眉諸友相見,又不願你們得之太易,誰想還是被人捷足先登。
事有前定,你們此時進去,難免與人争執。
來人如果有緣,必能懷寶而去,何必徒種惡因?如若無緣,他必被陷在内。
不如還是多耽擱半日,由我參禅入定,察明了再進不遲。
" 三人滿腔熱念,聞言不禁冷了一大半。
先是面面相觑,不發一言。
末後輕雲說道:"伯父之言,侄女怎敢違背?隻是适才伯父說,聖姑遺偈明示洞中取寶限于女子,來人既焚香通白,決非前輩女仙。
方今正邪兩派中,後起的女弟子,有名者并無幾個,異派中更少,隻有一個許飛娘,是萬惡的根苗。
寶物如為同派中人得去還好,萬一為此人得去,豈非如虎生翼,益發助長其惡焰?依侄女之見,莫如還是伯父施展佛法,開了這門,由侄女等進去,相機行事。
來人如是妖邪一流,便将她除去;如是同道,侄女等也可惜此多一番經曆。
伯父以為如何?"李甯看了看三人面色,忽然閉目不語。
一會睜眼說道:"這事很奇怪。
此時洞中的人乃是一男一女,非敵非友,已經陷困在内。
雖然時間短促,不及詳查他們的來曆,他們既然犯了聖姑之禁而來,必然自恃不是尋常人物。
你們進洞,須要量力而為,有得即退,不可貪多,免蹈前人覆轍。
等到功成退出之時,如見那被困之人,盡可助他們出險,不必再問姓名來曆,是敵是友。
我已得有先機預兆,此事一個處置不善,必贻異日之悔。
你們各自準備,待我行法,此門大開,急速一同飛入便了。
"說罷,便朝着中門相隔三丈站定,雙手向南,口宣佛咒。
末後将手搓了兩搓,左手掐訣,右手一揚,随手發出一股尺許粗細的祥光,逐漸放大,最前面光頭有五丈許方圓,正照在門的中心。
那光好似一種絕大的推力,照上去約有半盞茶時,那門才漸漸露出一絲縫隙。
接着便聽如萬木搖風,松濤怒吼之聲,從門内傳将出來,比起适才甬道所聞,勢益猛烈。
轉眼間,又射出一條青光,門已漸啟。
這時已是到了緊要關頭,那門後也好似有一種絕大的推力,與光力兩相抵觸,雙方互有短長,各不相下。
李甯站在當地,直似嶽峙山停的一般,右掌放光作出前進之勢,雙目神光如電,注視前面。
眼看那門已被光力推開數寸,仍又重新合攏。
似這樣時啟時閉了好幾次,有一次竟開有兩尺許寬窄。
論理三人原可飛身沖人,偏生開得稍寬時,關閉起來也更速。
李甯又囑咐須俟門大開時,始可入内。
英瓊、輕雲自然尊重李甯之言,不敢造次。
易靜雖然未便獨行,這半日工夫,對于李甯,因白眉和尚名高望重,佛法無邊,李甯卻是成道未久,自己是個晚輩,恭敬之心則有,信仰之心卻不如周、李二人。
及見李甯用祥光推門,半晌未曾大開。
後來兩次,門已露有一二尺的空隙,還是不令進去,未免有些性急。
心想:"門中厲害,未必盡如李伯父所言,何必這麼慎重?"不由又起了自恃之心。
正在等得煩躁,忽見李甯虎目圓睜,猛地将手朝門用力一推,那股子祥光頓現異彩,發出萬朵金蓮,如潮水一般朝前沖去,一片狂聲。
怒濤澎湃聲中,那門立時大開。
三人俱是一雙慧目,也被光華射得眼花缭亂。
正在驚顧之際,耳聽李甯喝道:"你們還不入内,等待何時?"易靜聞言,用手一拉周、李二人,首先飛入。
二人也忙将身劍合一,疾同電掣,直往洞中沖
我隻能護送你們走完東洞甬路,走出内側門,等開了第二重洞門,便不能再進了。
到了裡面,危機四布,埋伏重重。
你們既要将它破去,才能到達藏寶之所,又要留神,不傷原來奇景。
後洞設有聖姑打坐的雲床,須去虔誠通白,萬不可随意取攜。
這些大半是我從遺偈中參詳出來,時日短促,無暇入定默察内中情景。
至于何處有甚險難,尚無所知,全仗你們相機應付了。
"囑咐已畢,三人俱都驚喜交集,兢兢業業,如臨大敵一般,随定李甯往東洞飛去。
這條甬路,孔道卻是長方形的,隻有一個,就在右壁。
還未進去,便微聞遠遠狂飙怒号,如萬木搖風,驚濤飛湧,聲勢浩大。
甬路裡面更是酷寒陰森,黑沉沉的,隻是一片濃影。
劍光照處,反映成綠色,人行其中,須眉皆碧。
比起西洞到前洞經行之處,要覺大得多。
有時看見壁上俱是一根根又粗又大和樹木相似的影子,路徑迂回甚多,上下盤曲。
連經了好些轉折,三人因為李甯催促速行,不要回顧,路雖比較長些,劍光迅速,一會便即通過那一條長甬路,飛出南洞側門之外。
三人見那地方正是南洞的外層洞府,也是一間廣大石室,滿壁青光照眼。
靠裡一面有三座洞門,當中洞門最為高大,兩旁較小。
隻左邊來路的一門開着,中門和右側門俱都雙扉緊閉。
門是青色,門上各釘着兩個朱環,氣象甚是莊嚴。
室中陳設頗多,形式奇古,大半皆修道人所用,也未及細看。
三人正待李甯開了中門入内,忽聞異香透鼻,令人心神皆爽。
又聽李甯微微"咦"了一聲,回頭一看,見李甯從地下拾起一根殘餘的香木,餘燼猶燃,面現驚訝之色。
英瓊忙問何故。
李甯道:"我們來遲了一步,已有人先往洞中去了。
"英瓊驚問道:"爹爹佛法高深,這洞如此難開,又不為外人所知,難道事前竟未覺察麼?"李甯道:"我雖能入定,默察未來,但是功行還淺,非倉猝之間所能做到。
此番奉你師祖之命,說此洞幽僻合用,可助佛奴脫毛換骨,方知這裡有許多奇景,來此洞尚是初次。
直等第二次發現甬路中聖姑所留遺偈,才得備知梗概。
我到此才隻一晝夜工夫,哪能盡悉?此香乃東海無盡島千載沉香,看這燒殘異香尚未熄滅,來人決非在我到達以前來此,必是适才我們在西洞勾留之時到達。
這人既知用異香向聖姑虔誠通白,再行啟關入内,必已盡知底細。
隻不知他是何派中人,道力如何。
我本想在西洞打坐入定,運用神光,體會清了前因後果,方令爾等三人入洞取寶,雖然略延時日,你們卻知許多趨避。
後來一想,你三人尚未回山複命,加以盛會在即,難免思歸,佛奴明日便可複原,我也想早和峨眉諸友相見,又不願你們得之太易,誰想還是被人捷足先登。
事有前定,你們此時進去,難免與人争執。
來人如果有緣,必能懷寶而去,何必徒種惡因?如若無緣,他必被陷在内。
不如還是多耽擱半日,由我參禅入定,察明了再進不遲。
" 三人滿腔熱念,聞言不禁冷了一大半。
先是面面相觑,不發一言。
末後輕雲說道:"伯父之言,侄女怎敢違背?隻是适才伯父說,聖姑遺偈明示洞中取寶限于女子,來人既焚香通白,決非前輩女仙。
方今正邪兩派中,後起的女弟子,有名者并無幾個,異派中更少,隻有一個許飛娘,是萬惡的根苗。
寶物如為同派中人得去還好,萬一為此人得去,豈非如虎生翼,益發助長其惡焰?依侄女之見,莫如還是伯父施展佛法,開了這門,由侄女等進去,相機行事。
來人如是妖邪一流,便将她除去;如是同道,侄女等也可惜此多一番經曆。
伯父以為如何?"李甯看了看三人面色,忽然閉目不語。
一會睜眼說道:"這事很奇怪。
此時洞中的人乃是一男一女,非敵非友,已經陷困在内。
雖然時間短促,不及詳查他們的來曆,他們既然犯了聖姑之禁而來,必然自恃不是尋常人物。
你們進洞,須要量力而為,有得即退,不可貪多,免蹈前人覆轍。
等到功成退出之時,如見那被困之人,盡可助他們出險,不必再問姓名來曆,是敵是友。
我已得有先機預兆,此事一個處置不善,必贻異日之悔。
你們各自準備,待我行法,此門大開,急速一同飛入便了。
"說罷,便朝着中門相隔三丈站定,雙手向南,口宣佛咒。
末後将手搓了兩搓,左手掐訣,右手一揚,随手發出一股尺許粗細的祥光,逐漸放大,最前面光頭有五丈許方圓,正照在門的中心。
那光好似一種絕大的推力,照上去約有半盞茶時,那門才漸漸露出一絲縫隙。
接着便聽如萬木搖風,松濤怒吼之聲,從門内傳将出來,比起适才甬道所聞,勢益猛烈。
轉眼間,又射出一條青光,門已漸啟。
這時已是到了緊要關頭,那門後也好似有一種絕大的推力,與光力兩相抵觸,雙方互有短長,各不相下。
李甯站在當地,直似嶽峙山停的一般,右掌放光作出前進之勢,雙目神光如電,注視前面。
眼看那門已被光力推開數寸,仍又重新合攏。
似這樣時啟時閉了好幾次,有一次竟開有兩尺許寬窄。
論理三人原可飛身沖人,偏生開得稍寬時,關閉起來也更速。
李甯又囑咐須俟門大開時,始可入内。
英瓊、輕雲自然尊重李甯之言,不敢造次。
易靜雖然未便獨行,這半日工夫,對于李甯,因白眉和尚名高望重,佛法無邊,李甯卻是成道未久,自己是個晚輩,恭敬之心則有,信仰之心卻不如周、李二人。
及見李甯用祥光推門,半晌未曾大開。
後來兩次,門已露有一二尺的空隙,還是不令進去,未免有些性急。
心想:"門中厲害,未必盡如李伯父所言,何必這麼慎重?"不由又起了自恃之心。
正在等得煩躁,忽見李甯虎目圓睜,猛地将手朝門用力一推,那股子祥光頓現異彩,發出萬朵金蓮,如潮水一般朝前沖去,一片狂聲。
怒濤澎湃聲中,那門立時大開。
三人俱是一雙慧目,也被光華射得眼花缭亂。
正在驚顧之際,耳聽李甯喝道:"你們還不入内,等待何時?"易靜聞言,用手一拉周、李二人,首先飛入。
二人也忙将身劍合一,疾同電掣,直往洞中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