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回 仗異寶 橫掃紫雲宮 困磁光 失機銅椰島
關燈
小
中
大
,直往前上方飛去,越飛越快,快得異乎尋常。
一會,前面雲中高峰越離越近,才看出峰頂并非雲霧,乃是一團白氣,業已朝着自己這一面噴射過來,與神梭光華相接。
就在二人急于運用玄功,制止前進的片刻之間,神梭已被白氣裹向峰頂粘住,休想轉動分毫。
忙用收法,想将神梭收起逃遁時,那神梭竟似鑄就渾成,不能分開絲毫。
知道情勢已是萬分危險,急欲從梭上小圓門遁去,又覺祖父費了多年心血煉成的至寶,就這般糊裡糊塗地葬送在一個無名妖人手裡,不特内心不服,而且回家也不好交代。
略一躊躇,忽覺法寶囊中所藏法寶紛紛亂動。
猛想起敵人将自己困住,尚未前來,囊中現有的大皓鈎等法寶,何不取出,準備等敵人到來,好給一個措手不及,殺死一個是一個。
那法寶囊俱是海中飛魚氣胞經林明淑親手煉成,非比尋常。
如非二人親自開取,外人縱然得去,也不易取出其中寶物。
二人想到這裡,剛把囊口一開,還未及伸手去取,内中如太皓鈎一類五金之精煉成的寶物,俱都不等施為,紛紛自行奪囊而出,往前飛去。
因有神梭擋住,雖未飛出,卻都粘在梭壁上面,一任二人使盡方法,也取它們不動,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
正在徬徨無計可施,旋光停處,五條黑影伸将進來。
易鼎一面剛把寶玦取在手中,想要抵禦,已是不及,倏地眼前一暗,心神立時迷糊,隻覺身上一緊,似被幾條粗索束住,人便暈了過去。
等到醒來一看,身子業已被人用一根似索非索的東西捆住,懸空高吊在一個暗室裡面。
知已被擒,中了妖人暗算,連急帶恨,不由破口大罵起來。
罵了一陣,不見有人答應。
捆處卻是越罵越緊,奇痛無比。
罵聲一停,痛也漸止,屢試屢驗。
無可奈何,隻得強忍忿怒,住口不罵。
這時二人真恨不如速死,叵耐無人答理,始終連那妖人的影子都未見過。
就在這悔恨欲絕之際,耳聽遠遠洞蕭之聲吹來,連吹了三次,也未聽出吹的是甚麼曲子。
恍如鸾鳳和鳴,越聽越妙,幾乎忘了置身險地。
易震忍不住,剛說了聲:"這裡的妖人,居然也懂得吹這麼好聽的洞蕭。
"蕭聲歇處,倏地眼前奇亮,滿室金光電閃,銀色火花亂飛亂冒,射目難睜。
二人以為敵人又要玩弄甚麼妖法,前來侵害,身落樊籠,不能轉動,除了任人宰割外,隻有瞪着兩隻眼睛望着,别無法想。
一會工夫,金光斂去,火花也不再飛冒,室頂上懸下八根茶杯粗細、丈許長短的翠玉筆,筆尖上各燃着一團橄榄形的鬥大銀光,照得合室通明。
這才看清室中景緻,乃是一間百十丈大小的圓形石室。
從頂到地,高有二十餘丈,約有十畝方圓地面,四壁朗潤如玉,壁上開有數十個門戶。
離二人吊處不遠,有兩行玉墩,成八字形,整整齊齊朝外排開。
當中卻沒有座位,隻有兩行燦如雲霞的羽扇,一直向前排去。
盡頭處,緊閉着兩扇又高又大的玉門,上綴無數大小玉環,看去甚是莊嚴雄麗。
待了一會,不見動靜。
那八朵銀花,也不見有何異狀。
正在互相驚異,忽又聽盡頭門裡邊笙簧疊奏,音聲清朗,令人神往。
晃眼之間,所有室中數十個玉門全都開放。
每個門中進來一個穿白短半臂的赤足少年,俱與前見妖人一般打扮,隻這時身上各多了一件長垂及地的鶴氅。
進門之後,連頭也未擡,從從容容地各自走向兩排玉墩前面立定,每墩一人,隻右排第十一個玉墩空着。
兩排妖人站定後,上首第一人把左掌一舉,衆妖人齊都朝着當中大門拜伏下去。
那門上玉環便铿铿锵锵響了起來,門也随着緩緩自行開放。
二人往門中一望,門裡仿佛甚深,火樹銀花,星羅棋布,俱是從未見過的奇景。
約有半盞茶時,樂聲越聽越近,先從門中的深處走出一隊人來。
第一隊四個十二三歲的俊美童子,手中提燈在前;後面又是八個童子,手捧各種樂器。
俱穿着一色白的蓮花短裝,露時赤足,個個生得粉裝玉琢,身材也都是一般高矮。
一路細吹細打,香煙缭繞,從門外緩緩行進。
還未近前,便聞見奇香透鼻。
這十二個童子後面,有八個童子,扶着一個蓮花寶座,上面盤膝坐定一個相貌清癯,裝束非僧非道的長髯老者,四外雲霞燦爛,簇擁着那寶座淩空而行。
盡後頭又是八個童子,分捧着弓、箭、葫蘆、竹刀、木劍、鈎、叉、鞭之類。
這一隊童子剛一進門,便依次序分立在兩旁羽扇之下,放那寶座過去。
那寶座到了四排玉墩中間,便即停住。
玉門重又自行關閉。
那燦若雲錦的兩排羽扇,忽然自行向座後合攏。
随座諸童子,也都一字排開,恭敬肅立在羽扇底下。
二人細看室中諸人,卻不見從紫雲宮追出來的那個妖人,好生奇怪,俱猜不出這些妖人鬧甚把戲。
明知無幸,剛要出聲喝問,座中長髯老者忽然将右手微微往上一揚,地下俯伏諸人同時起立就位,恭坐玉墩之上。
長髯老者隻說了一聲:"哈延何在?"上首第一人躬身答道:"十九弟現在門外待罪。
"長髯老者冷笑道:"爾等随我多年,可曾見有人給我丢這樣臉麼? "兩旁少年同聲應道:"不曾。
不過十九弟哈延今日之事,并非有心為惡,隻緣一時糊塗,受了妖婦之愚,還望師主矜原,我等情願分任責罰,師主開恩。
"長髯老者聞言,兩道修眉倏地往上一揚,似有恨意。
衆少年便不再請求,各把頭低下,默默無言。
略過了一會,上首第一人重又逡巡起立,躬身說道:"十九弟固是咎有應得,姑念他此番采藥煉丹,不無微勞,此時他已知罪,未奉法谕,不敢擅入。
弟子不揣冒渎,敬求師主準其參谒,隻要免其逐出門牆,任何責罰,俱所甘願。
"長髯老者略一沉吟,輕輕将頭點了一下。
那為首少年便朝外喝道:"師主已降鴻恩,哈師弟還不走進!"說罷,從石壁小門外又走進一個半臂少年,正是易鼎、易震所追之人,這才知道對頭名叫哈延。
在這一群人當中,中坐長髯老者,方是為首的島主。
一會,前面雲中高峰越離越近,才看出峰頂并非雲霧,乃是一團白氣,業已朝着自己這一面噴射過來,與神梭光華相接。
就在二人急于運用玄功,制止前進的片刻之間,神梭已被白氣裹向峰頂粘住,休想轉動分毫。
忙用收法,想将神梭收起逃遁時,那神梭竟似鑄就渾成,不能分開絲毫。
知道情勢已是萬分危險,急欲從梭上小圓門遁去,又覺祖父費了多年心血煉成的至寶,就這般糊裡糊塗地葬送在一個無名妖人手裡,不特内心不服,而且回家也不好交代。
略一躊躇,忽覺法寶囊中所藏法寶紛紛亂動。
猛想起敵人将自己困住,尚未前來,囊中現有的大皓鈎等法寶,何不取出,準備等敵人到來,好給一個措手不及,殺死一個是一個。
那法寶囊俱是海中飛魚氣胞經林明淑親手煉成,非比尋常。
如非二人親自開取,外人縱然得去,也不易取出其中寶物。
二人想到這裡,剛把囊口一開,還未及伸手去取,内中如太皓鈎一類五金之精煉成的寶物,俱都不等施為,紛紛自行奪囊而出,往前飛去。
因有神梭擋住,雖未飛出,卻都粘在梭壁上面,一任二人使盡方法,也取它們不動,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
正在徬徨無計可施,旋光停處,五條黑影伸将進來。
易鼎一面剛把寶玦取在手中,想要抵禦,已是不及,倏地眼前一暗,心神立時迷糊,隻覺身上一緊,似被幾條粗索束住,人便暈了過去。
等到醒來一看,身子業已被人用一根似索非索的東西捆住,懸空高吊在一個暗室裡面。
知已被擒,中了妖人暗算,連急帶恨,不由破口大罵起來。
罵了一陣,不見有人答應。
捆處卻是越罵越緊,奇痛無比。
罵聲一停,痛也漸止,屢試屢驗。
無可奈何,隻得強忍忿怒,住口不罵。
這時二人真恨不如速死,叵耐無人答理,始終連那妖人的影子都未見過。
就在這悔恨欲絕之際,耳聽遠遠洞蕭之聲吹來,連吹了三次,也未聽出吹的是甚麼曲子。
恍如鸾鳳和鳴,越聽越妙,幾乎忘了置身險地。
易震忍不住,剛說了聲:"這裡的妖人,居然也懂得吹這麼好聽的洞蕭。
"蕭聲歇處,倏地眼前奇亮,滿室金光電閃,銀色火花亂飛亂冒,射目難睜。
二人以為敵人又要玩弄甚麼妖法,前來侵害,身落樊籠,不能轉動,除了任人宰割外,隻有瞪着兩隻眼睛望着,别無法想。
一會工夫,金光斂去,火花也不再飛冒,室頂上懸下八根茶杯粗細、丈許長短的翠玉筆,筆尖上各燃着一團橄榄形的鬥大銀光,照得合室通明。
這才看清室中景緻,乃是一間百十丈大小的圓形石室。
從頂到地,高有二十餘丈,約有十畝方圓地面,四壁朗潤如玉,壁上開有數十個門戶。
離二人吊處不遠,有兩行玉墩,成八字形,整整齊齊朝外排開。
當中卻沒有座位,隻有兩行燦如雲霞的羽扇,一直向前排去。
盡頭處,緊閉着兩扇又高又大的玉門,上綴無數大小玉環,看去甚是莊嚴雄麗。
待了一會,不見動靜。
那八朵銀花,也不見有何異狀。
正在互相驚異,忽又聽盡頭門裡邊笙簧疊奏,音聲清朗,令人神往。
晃眼之間,所有室中數十個玉門全都開放。
每個門中進來一個穿白短半臂的赤足少年,俱與前見妖人一般打扮,隻這時身上各多了一件長垂及地的鶴氅。
進門之後,連頭也未擡,從從容容地各自走向兩排玉墩前面立定,每墩一人,隻右排第十一個玉墩空着。
兩排妖人站定後,上首第一人把左掌一舉,衆妖人齊都朝着當中大門拜伏下去。
那門上玉環便铿铿锵锵響了起來,門也随着緩緩自行開放。
二人往門中一望,門裡仿佛甚深,火樹銀花,星羅棋布,俱是從未見過的奇景。
約有半盞茶時,樂聲越聽越近,先從門中的深處走出一隊人來。
第一隊四個十二三歲的俊美童子,手中提燈在前;後面又是八個童子,手捧各種樂器。
俱穿着一色白的蓮花短裝,露時赤足,個個生得粉裝玉琢,身材也都是一般高矮。
一路細吹細打,香煙缭繞,從門外緩緩行進。
還未近前,便聞見奇香透鼻。
這十二個童子後面,有八個童子,扶着一個蓮花寶座,上面盤膝坐定一個相貌清癯,裝束非僧非道的長髯老者,四外雲霞燦爛,簇擁着那寶座淩空而行。
盡後頭又是八個童子,分捧着弓、箭、葫蘆、竹刀、木劍、鈎、叉、鞭之類。
這一隊童子剛一進門,便依次序分立在兩旁羽扇之下,放那寶座過去。
那寶座到了四排玉墩中間,便即停住。
玉門重又自行關閉。
那燦若雲錦的兩排羽扇,忽然自行向座後合攏。
随座諸童子,也都一字排開,恭敬肅立在羽扇底下。
二人細看室中諸人,卻不見從紫雲宮追出來的那個妖人,好生奇怪,俱猜不出這些妖人鬧甚把戲。
明知無幸,剛要出聲喝問,座中長髯老者忽然将右手微微往上一揚,地下俯伏諸人同時起立就位,恭坐玉墩之上。
長髯老者隻說了一聲:"哈延何在?"上首第一人躬身答道:"十九弟現在門外待罪。
"長髯老者冷笑道:"爾等随我多年,可曾見有人給我丢這樣臉麼? "兩旁少年同聲應道:"不曾。
不過十九弟哈延今日之事,并非有心為惡,隻緣一時糊塗,受了妖婦之愚,還望師主矜原,我等情願分任責罰,師主開恩。
"長髯老者聞言,兩道修眉倏地往上一揚,似有恨意。
衆少年便不再請求,各把頭低下,默默無言。
略過了一會,上首第一人重又逡巡起立,躬身說道:"十九弟固是咎有應得,姑念他此番采藥煉丹,不無微勞,此時他已知罪,未奉法谕,不敢擅入。
弟子不揣冒渎,敬求師主準其參谒,隻要免其逐出門牆,任何責罰,俱所甘願。
"長髯老者略一沉吟,輕輕将頭點了一下。
那為首少年便朝外喝道:"師主已降鴻恩,哈師弟還不走進!"說罷,從石壁小門外又走進一個半臂少年,正是易鼎、易震所追之人,這才知道對頭名叫哈延。
在這一群人當中,中坐長髯老者,方是為首的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