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步明月 古寺鬥僵屍 玩梅花 擒龍得寶劍
關燈
小
中
大
,便是此劍所化。
又是喜歡,又是害怕:喜得是得此神物,帶在身旁,從此深山學劍,便不畏虎狼妖鬼;怕得是萬一此劍晚來作怪,豈不無法抵禦?仔細看那劍柄,卻與昨日所失之物一般無二。
記起昨晚曾用此劍柄去打妖龍,覺得發出手去,有一道火光,莫非此寶便是收伏那龍之物?想了一會,畢竟心中難舍,便近前取那劍匣。
因已深陷木縫之中,英瓊便用手中劍隻一揮,将樹斬斷,落下劍匣。
将劍插入匣内,恰好天衣無縫,再合适不過,心中高興到了萬分。
将剩的何首烏,就着溪澗中山泉吃了半截。
又将劍拔出練習劍法,隻見紫光閃閃,映着日光,幻出無邊異彩。
周身筋骨一活動,登時身上也不酸痛了,便在梅林中尋了一塊石頭坐了歇息。
本想離開那座廟,另尋一個石洞作安身之所,又恐怕赤城子回來無處尋覓自己;欲待不離開此地,又恐晚來再遇鬼怪。
想了一陣,無法可施。
猛想起自己包裹、寶劍、銀兩還在鐘樓上,如今鐘樓已塌,想必就在那瓦礫堆中。
莫如趁這大白天,先取出來再定行止。
當下先把那口紫郢劍拿在手中,劍囊佩在身旁,壯着膽子往前走。
走近去先尋兩塊石頭,朝那堆骷髅打去,不見什麼動靜,這才略放寬心。
走近前去,那堆骷髅經日光一曬,流出許多黃水,奇臭熏人。
英瓊一手提劍,一手捏鼻,走到鐘樓瓦礫堆中一看,且喜包裹、寶劍還在,并未被那怪物扯破,便取來佩在身旁。
不敢再留,縱身出牆。
随即從包裹中取出衣裳,将濕衣換下包好,背在身上。
又等了一會,已是未末申初,赤城子還不見回轉。
想起昨晚遇險情形,心中猶有餘悸,不敢在此停留,決計趁天色未黑,離開此山,往回路走。
心想:"赤城子同那女劍仙既想收我為徒,必然會再到峨眉尋我。
我離開此地,實在為妖怪所逼,想必他們也不能怪我。
包裹内帶有銀兩,且尋路下山,尋着人家,再打聽回去的路程。
" 主意拿定後,看了看日影,便由山徑小路往山下走。
她哪裡知道,這莽蒼山連峰數百裡,綿亘不斷,她又不明路徑,下了一座山,又上一座山。
有時把路徑走錯,又要辨明風向日影,重走回來。
似這樣登峰越嶺,下山上山,她雖然身輕如燕,也走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
直走到天色黃昏,僅僅走出去六七十裡。
夜裡無法認路,隻得尋了一個避風所在,歇息一宵。
似這樣山行露宿了十幾天,依然沒有走出這個山去。
且喜所得的紫郢劍并無變化,一路上也未遇見什麼鬼怪豺虎。
而且這山景物幽美,除梅林常遇得見外,那黃精、何首烏、松仁、榛栗及許多不知名而又好吃的異果,卻遍地皆是。
英瓊就把這些黃精果品當作食糧,每次發現,總是先包了一大包,夠三五日食用,然後再放量一食。
等到又遇新的,便把舊的棄掉,又包新的。
多少日子未吃煙火,吃的又都是這種健身益氣延年的東西,自己越發覺得身輕神爽,舒适非常。
隻煩惱這山老走不完,何時才能回到峨眉?想到此間,一發狠,這日便多走了幾十裡路。
照例還未天黑,便須打點安身之所,誰知這日所上的山頭,竟是一座秃山,并無理想中的藏身之所。
上了山頭一看,忽見對面有一座峰頭,看去樹木蓊翳,依稀看見一個山凹,正好藏身隐蔽。
好在相離不遠,便連縱帶走地到了上面,一看果然是一片茂林。
最奇怪的是茂林中間,卻現出一條大道,寬約一丈左右。
道路中間寸草不生,那大可二三抱的老樹連根拔起,橫在道旁的差不多有百十株。
道旁古樹近根丈許地方,處處現出擦傷的痕迹。
英瓊到底年幼不解事,這一路上并未見過虎豹,膽子也就越來越大。
見這條大路長約百十丈遠,盡頭處是一個小山壁,便不假思索,走近一看,原來孤壁峭立,一塊高約三丈的大石,屏風似地橫在道旁。
繞過這石再看,現出一個丈許方圓的山洞,心中大喜。
隻因連日睡的所在,不是岩谷,便是樹腹,常受風欺露虐,好容易遇見這樣避風的好所在,豈肯放過。
又不假思索地走了進去,恰好洞旁現有一塊七八尺寬的平方巨石,便在上面坐下,取出沿路采來的山果黃精慢慢嚼吃。
一會兒工夫,一輪大半圓的明月挂在樹梢,月光斜照迸洞,隐隐看見洞的深處,有一堆黑茸茸的東西。
心中一動,漸漸回憶起前數日的險境,不由心虛膽怕起來。
先取了一塊石頭,朝那一堆黑東西打去,噗的一聲,好似打在什麼軟東西上面,估量是一堆泥土,才放寬了心。
便把包裹當了枕頭,将寶劍壓在身下,躺在那裡望月想心事。
年輕人瞌睡原來得快,加以連日山行,未免勞乏,不知不覺間便沉沉睡去。
睡到半夜,英瓊恍惚聽見锵锒一聲。
醒來一看,天氣昏黑非常,自己心愛的那口寶劍掉在地下,紫光閃閃,半截業已出鞘。
想是睡夢中不小心,翻身時節将它碰到地下。
英瓊連日把那口寶劍愛逾性命,便将它還匣,抱在懷中。
見天還黑得厲害,重又倒
又是喜歡,又是害怕:喜得是得此神物,帶在身旁,從此深山學劍,便不畏虎狼妖鬼;怕得是萬一此劍晚來作怪,豈不無法抵禦?仔細看那劍柄,卻與昨日所失之物一般無二。
記起昨晚曾用此劍柄去打妖龍,覺得發出手去,有一道火光,莫非此寶便是收伏那龍之物?想了一會,畢竟心中難舍,便近前取那劍匣。
因已深陷木縫之中,英瓊便用手中劍隻一揮,将樹斬斷,落下劍匣。
将劍插入匣内,恰好天衣無縫,再合适不過,心中高興到了萬分。
将剩的何首烏,就着溪澗中山泉吃了半截。
又将劍拔出練習劍法,隻見紫光閃閃,映着日光,幻出無邊異彩。
周身筋骨一活動,登時身上也不酸痛了,便在梅林中尋了一塊石頭坐了歇息。
本想離開那座廟,另尋一個石洞作安身之所,又恐怕赤城子回來無處尋覓自己;欲待不離開此地,又恐晚來再遇鬼怪。
想了一陣,無法可施。
猛想起自己包裹、寶劍、銀兩還在鐘樓上,如今鐘樓已塌,想必就在那瓦礫堆中。
莫如趁這大白天,先取出來再定行止。
當下先把那口紫郢劍拿在手中,劍囊佩在身旁,壯着膽子往前走。
走近去先尋兩塊石頭,朝那堆骷髅打去,不見什麼動靜,這才略放寬心。
走近前去,那堆骷髅經日光一曬,流出許多黃水,奇臭熏人。
英瓊一手提劍,一手捏鼻,走到鐘樓瓦礫堆中一看,且喜包裹、寶劍還在,并未被那怪物扯破,便取來佩在身旁。
不敢再留,縱身出牆。
随即從包裹中取出衣裳,将濕衣換下包好,背在身上。
又等了一會,已是未末申初,赤城子還不見回轉。
想起昨晚遇險情形,心中猶有餘悸,不敢在此停留,決計趁天色未黑,離開此山,往回路走。
心想:"赤城子同那女劍仙既想收我為徒,必然會再到峨眉尋我。
我離開此地,實在為妖怪所逼,想必他們也不能怪我。
包裹内帶有銀兩,且尋路下山,尋着人家,再打聽回去的路程。
" 主意拿定後,看了看日影,便由山徑小路往山下走。
她哪裡知道,這莽蒼山連峰數百裡,綿亘不斷,她又不明路徑,下了一座山,又上一座山。
有時把路徑走錯,又要辨明風向日影,重走回來。
似這樣登峰越嶺,下山上山,她雖然身輕如燕,也走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
直走到天色黃昏,僅僅走出去六七十裡。
夜裡無法認路,隻得尋了一個避風所在,歇息一宵。
似這樣山行露宿了十幾天,依然沒有走出這個山去。
且喜所得的紫郢劍并無變化,一路上也未遇見什麼鬼怪豺虎。
而且這山景物幽美,除梅林常遇得見外,那黃精、何首烏、松仁、榛栗及許多不知名而又好吃的異果,卻遍地皆是。
英瓊就把這些黃精果品當作食糧,每次發現,總是先包了一大包,夠三五日食用,然後再放量一食。
等到又遇新的,便把舊的棄掉,又包新的。
多少日子未吃煙火,吃的又都是這種健身益氣延年的東西,自己越發覺得身輕神爽,舒适非常。
隻煩惱這山老走不完,何時才能回到峨眉?想到此間,一發狠,這日便多走了幾十裡路。
照例還未天黑,便須打點安身之所,誰知這日所上的山頭,竟是一座秃山,并無理想中的藏身之所。
上了山頭一看,忽見對面有一座峰頭,看去樹木蓊翳,依稀看見一個山凹,正好藏身隐蔽。
好在相離不遠,便連縱帶走地到了上面,一看果然是一片茂林。
最奇怪的是茂林中間,卻現出一條大道,寬約一丈左右。
道路中間寸草不生,那大可二三抱的老樹連根拔起,橫在道旁的差不多有百十株。
道旁古樹近根丈許地方,處處現出擦傷的痕迹。
英瓊到底年幼不解事,這一路上并未見過虎豹,膽子也就越來越大。
見這條大路長約百十丈遠,盡頭處是一個小山壁,便不假思索,走近一看,原來孤壁峭立,一塊高約三丈的大石,屏風似地橫在道旁。
繞過這石再看,現出一個丈許方圓的山洞,心中大喜。
隻因連日睡的所在,不是岩谷,便是樹腹,常受風欺露虐,好容易遇見這樣避風的好所在,豈肯放過。
又不假思索地走了進去,恰好洞旁現有一塊七八尺寬的平方巨石,便在上面坐下,取出沿路采來的山果黃精慢慢嚼吃。
一會兒工夫,一輪大半圓的明月挂在樹梢,月光斜照迸洞,隐隐看見洞的深處,有一堆黑茸茸的東西。
心中一動,漸漸回憶起前數日的險境,不由心虛膽怕起來。
先取了一塊石頭,朝那一堆黑東西打去,噗的一聲,好似打在什麼軟東西上面,估量是一堆泥土,才放寬了心。
便把包裹當了枕頭,将寶劍壓在身下,躺在那裡望月想心事。
年輕人瞌睡原來得快,加以連日山行,未免勞乏,不知不覺間便沉沉睡去。
睡到半夜,英瓊恍惚聽見锵锒一聲。
醒來一看,天氣昏黑非常,自己心愛的那口寶劍掉在地下,紫光閃閃,半截業已出鞘。
想是睡夢中不小心,翻身時節将它碰到地下。
英瓊連日把那口寶劍愛逾性命,便将它還匣,抱在懷中。
見天還黑得厲害,重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