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隻影感蒼茫 寂寂寒山 欣逢佳侶 孺心傷離别 漫漫前路 喜得神雕
關燈
小
中
大
知道再難延遲,把心一橫,徑走向石桌之前,匆匆與周淳留了一封長信,把經過前後及父女二人志願全寫了上去。
那英瓊看神雕叫喚,靈機一動,急忙跑到神雕面前跪下,說道:"家父此去,不知何日回轉。
我一人在此,孤苦無依,望你大發慈悲,禀明師祖,來與我作伴。
等到我尋着劍仙做師父時,再請你回去如何?"那雕聞言,偏着頭,用兩隻金眼看着英瓊,忽然長鳴兩聲。
英瓊不知那雕心意,還是苦苦央求。
一會工夫,李甯将書信寫完,還想囑咐英瓊幾句,那雕已橫翼翩然,躍出洞去。
李甯父女也追了出來,那雕便趴伏在地。
英瓊知道是叫李甯騎将上去。
猛想起草索,急忙進洞取了出來,系在那雕頭頸之上。
又告訴李甯騎法,同降下時那幾個危險所在。
李甯一一記在心頭。
父女二人俱都滿腹愁腸,雖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
那雕見他父女執手無言,好似不能再等,徑自将頭一低,鑽進李甯胯下。
英瓊忙喊"爹爹留神"時,業已沖霄而起。
那雕帶着李甯在空中隻一個盤旋,便投向那深潭而去。
英瓊這才想起有多少話沒有說,又忘了請李甯求白眉師祖,命神雕來與自己作伴。
适才是傷心極處,欲哭無淚;現在是痛定思痛,悲從中來。
在寒山斜照中,獨立蒼茫,凄凄涼涼,影隻形單。
一會兒想起父親得道,必來超度自己;那白眉師祖又曾說自己不久要遇仙緣,異日學成劍仙,便可飛行絕迹,咫尺千裡。
立時雄心頓起,止淚為歡,高興到了萬分。
一會兒想起古洞高峰,人迹不到,獨居空山,何等凄涼;慈父遠别,更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見面。
傷心到了極處,便又痛哭一場。
又想周淳同多臂熊毛太見面後,吉兇勝負,音訊全無。
萬一被仇人害死,黃山遠隔數千裡,自己年幼路不熟,何能飛渡?一着急,便急出一身冷汗。
似這樣吊影傷懷,一會兒喜,一會兒悲,一會兒驚惶,一會兒焦急。
直到天黑,才進洞去,覺得頭腦昏昏,腹中也有些饑餓。
随便開水泡一點飯,就着鹹菜吃了半碗。
強抑悲思,神志也漸清甯。
忽然自言自語:"呸!李英瓊,你還自命是女中英豪,怎麼就這般沒出息?那白眉師祖對爹爹那樣大年紀的人,尚肯度歸門下,難道我李英瓊這般天資,便無人要?現在爹爹走了,正好打起精神用功。
等周叔父回來,上黃山去投輕雲世姊;即使他不回來,明年開了春,我不會自己尋了去?洞中既不愁穿,又不愁吃,我空着急做什麼?"念頭一轉,登時心安體泰。
索性凝神定慮,又做了一會内功,上床拉過被子,倒頭便睡。
她連日勞乏辛苦,又加滿腹心事,已多少夜不得安眠。
這時萬慮皆消,夢穩神安,直睡到第二天已未午初,才醒轉過來。
忽聽耳旁有一種輕微的呼息之聲,猛想起昨日哭得神思昏亂,進來時忘記将洞門封閉,莫不是什麼野獸之類闖了進來?輕輕掀開被角一看,隻喜歡得連長衣都顧不及穿,從石榻上跳将起來,心頭怦怦跳動,跑過去将那東西抱着,又親熱,又撫弄。
原來在她床頭打呼的,正是那個金眼神雕。
不知何時進洞,見英瓊熟睡,便伏在她榻前守護。
這時見英瓊起身,便朝她叫了兩聲。
英瓊不住地用手撫弄它身上的鐵羽,問道:"我爹爹已承你平安背到師祖那裡去了麼?"那雕點了點頭。
回過鐵喙,朝左翅根側一拂,便有一個紙條掉将下來。
英瓊拾起看時,正是李甯與她的手谕。
大意說見了白眉師祖之後,已蒙他收歸門下。
由師祖說起,才知白眉師祖原是李甯的外舅父。
其中還有一段很長的因果,所以不惜苦心,前來接引。
又說英瓊不久便要逢兇化吉,得遇不世仙緣。
那隻神雕曾随師祖聽經多年,深通靈性。
已蒙師祖允許,命它前來與英瓊作伴,不過每逢朔望,要回凝碧崖去聽兩次經而已。
叫英瓊好好看待于它,早晚用功保重,靜候周叔父回來,不要離開峨眉。
師祖已說自己兒女情長,暫時決不便回來看望等語。
英瓊見了來書,好生欣喜,急忙去切臘味,隻是原有臘味被神雕吃了兩次,所剩不多,便切了一小半出來與那雕吃。
一面暗作尋思:"這神雕食量大,現值滿山冰雪,哪裡去尋野味與它食用?"心中好生為難。
那雕風卷殘雲般吃完臘味以後,便往外跳去。
英瓊也急忙跟了出來,隻見那雕朝着英瓊長鳴,掠地飛起。
英瓊着了慌,便在下面直喊,眼看那雕在空中盤旋了一陣,并不遠離,才放了心。
忽地見它一個轉側,投向洪樁坪那邊直落下去。
一會兒,那雕重又飛翔回來,等到飛行漸近,好似它鐵爪下抓着一個什麼東西。
等到飛離英瓊有十丈高下,果然擲下一物。
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梅花鹿,業已鹿角觸斷,腦漿迸裂,擲死過去。
那雕也飛身下來,向英瓊連聲叫喚。
英瓊見它能自己去覓野食,越發高興。
愛那鹿皮華美溫暖,想剝下來鋪床。
便到洞中取來解刀,将
那英瓊看神雕叫喚,靈機一動,急忙跑到神雕面前跪下,說道:"家父此去,不知何日回轉。
我一人在此,孤苦無依,望你大發慈悲,禀明師祖,來與我作伴。
等到我尋着劍仙做師父時,再請你回去如何?"那雕聞言,偏着頭,用兩隻金眼看着英瓊,忽然長鳴兩聲。
英瓊不知那雕心意,還是苦苦央求。
一會工夫,李甯将書信寫完,還想囑咐英瓊幾句,那雕已橫翼翩然,躍出洞去。
李甯父女也追了出來,那雕便趴伏在地。
英瓊知道是叫李甯騎将上去。
猛想起草索,急忙進洞取了出來,系在那雕頭頸之上。
又告訴李甯騎法,同降下時那幾個危險所在。
李甯一一記在心頭。
父女二人俱都滿腹愁腸,雖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
那雕見他父女執手無言,好似不能再等,徑自将頭一低,鑽進李甯胯下。
英瓊忙喊"爹爹留神"時,業已沖霄而起。
那雕帶着李甯在空中隻一個盤旋,便投向那深潭而去。
英瓊這才想起有多少話沒有說,又忘了請李甯求白眉師祖,命神雕來與自己作伴。
适才是傷心極處,欲哭無淚;現在是痛定思痛,悲從中來。
在寒山斜照中,獨立蒼茫,凄凄涼涼,影隻形單。
一會兒想起父親得道,必來超度自己;那白眉師祖又曾說自己不久要遇仙緣,異日學成劍仙,便可飛行絕迹,咫尺千裡。
立時雄心頓起,止淚為歡,高興到了萬分。
一會兒想起古洞高峰,人迹不到,獨居空山,何等凄涼;慈父遠别,更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見面。
傷心到了極處,便又痛哭一場。
又想周淳同多臂熊毛太見面後,吉兇勝負,音訊全無。
萬一被仇人害死,黃山遠隔數千裡,自己年幼路不熟,何能飛渡?一着急,便急出一身冷汗。
似這樣吊影傷懷,一會兒喜,一會兒悲,一會兒驚惶,一會兒焦急。
直到天黑,才進洞去,覺得頭腦昏昏,腹中也有些饑餓。
随便開水泡一點飯,就着鹹菜吃了半碗。
強抑悲思,神志也漸清甯。
忽然自言自語:"呸!李英瓊,你還自命是女中英豪,怎麼就這般沒出息?那白眉師祖對爹爹那樣大年紀的人,尚肯度歸門下,難道我李英瓊這般天資,便無人要?現在爹爹走了,正好打起精神用功。
等周叔父回來,上黃山去投輕雲世姊;即使他不回來,明年開了春,我不會自己尋了去?洞中既不愁穿,又不愁吃,我空着急做什麼?"念頭一轉,登時心安體泰。
索性凝神定慮,又做了一會内功,上床拉過被子,倒頭便睡。
她連日勞乏辛苦,又加滿腹心事,已多少夜不得安眠。
這時萬慮皆消,夢穩神安,直睡到第二天已未午初,才醒轉過來。
忽聽耳旁有一種輕微的呼息之聲,猛想起昨日哭得神思昏亂,進來時忘記将洞門封閉,莫不是什麼野獸之類闖了進來?輕輕掀開被角一看,隻喜歡得連長衣都顧不及穿,從石榻上跳将起來,心頭怦怦跳動,跑過去将那東西抱着,又親熱,又撫弄。
原來在她床頭打呼的,正是那個金眼神雕。
不知何時進洞,見英瓊熟睡,便伏在她榻前守護。
這時見英瓊起身,便朝她叫了兩聲。
英瓊不住地用手撫弄它身上的鐵羽,問道:"我爹爹已承你平安背到師祖那裡去了麼?"那雕點了點頭。
回過鐵喙,朝左翅根側一拂,便有一個紙條掉将下來。
英瓊拾起看時,正是李甯與她的手谕。
大意說見了白眉師祖之後,已蒙他收歸門下。
由師祖說起,才知白眉師祖原是李甯的外舅父。
其中還有一段很長的因果,所以不惜苦心,前來接引。
又說英瓊不久便要逢兇化吉,得遇不世仙緣。
那隻神雕曾随師祖聽經多年,深通靈性。
已蒙師祖允許,命它前來與英瓊作伴,不過每逢朔望,要回凝碧崖去聽兩次經而已。
叫英瓊好好看待于它,早晚用功保重,靜候周叔父回來,不要離開峨眉。
師祖已說自己兒女情長,暫時決不便回來看望等語。
英瓊見了來書,好生欣喜,急忙去切臘味,隻是原有臘味被神雕吃了兩次,所剩不多,便切了一小半出來與那雕吃。
一面暗作尋思:"這神雕食量大,現值滿山冰雪,哪裡去尋野味與它食用?"心中好生為難。
那雕風卷殘雲般吃完臘味以後,便往外跳去。
英瓊也急忙跟了出來,隻見那雕朝着英瓊長鳴,掠地飛起。
英瓊着了慌,便在下面直喊,眼看那雕在空中盤旋了一陣,并不遠離,才放了心。
忽地見它一個轉側,投向洪樁坪那邊直落下去。
一會兒,那雕重又飛翔回來,等到飛行漸近,好似它鐵爪下抓着一個什麼東西。
等到飛離英瓊有十丈高下,果然擲下一物。
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梅花鹿,業已鹿角觸斷,腦漿迸裂,擲死過去。
那雕也飛身下來,向英瓊連聲叫喚。
英瓊見它能自己去覓野食,越發高興。
愛那鹿皮華美溫暖,想剝下來鋪床。
便到洞中取來解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