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會中有月實勝上童真。
從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雲何見色因。
雲何見欲因。
何見見因。
雲何見戒取因。
佛告月實。
智見智境。
愚見愚境。
智者見諸姝麗美色。
了知穢唯是肉段筋骨膿血。
大脈小脈大腸小腸。
?冊液腦膜腎心脾膽。
肝肺肚胃生藏熟藏。
黃痰唾發須毛爪。
大小便利薄皮裹之。
不淨污露可畏可惡。
凡所有色皆四大生。
是為色因。
月如父母生身。
身之堅硬為地大。
流潤為水大。
暖熟為火大。
飄動為風大。
有所覺知念及聲味觸等界。
斯皆為識。
月實童真。
複白佛言世尊,将死之時,雲何識舍於身。
雲何識遷於雲何識知今舍此身。
佛告月實。
衆生随業獲報。
識流相續持身不絕。
期畢報終識棄舍身。
業遷受。
譬如水乳和。
煎以火熱力。
乳水及膩各各分散。
如是月實。
衆生命盡以業力散。
骸與識及諸入界。
各各分散識為所依。
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惡業遷受他報。
月實。
譬如吉善蘇。
以衆良藥味力。
熟功和合。
為之大吉善蘇。
棄凡蘇性持良藥力。
辛苦酸鹹澀甘六以資人身。
便與人身作色香味。
識棄此身持善惡業及法界等遷受馀報亦複如是,月實。
蘇如身。
諸藥和合為大吉善。
如諸法諸根和合為業。
衆藥味觸資成於蘇。
如業資識。
服大吉悅澤充盛。
光色美好安隐無患。
如善資識獲諸樂報。
服蘇違法顔容變惡。
慘無血氣色死士如惡資識獲諸苦報。
月實。
吉善寶蘇無手足眼。
能取良藥色香味力。
識亦如是,取法界受諸善業。
棄此身界受於中陰得天妙念。
見六欲天十六地獄。
見己之身。
手足端嚴諸根麗美見所棄屍雲此是我前生之身。
複見高勝妙相天宮種種莊嚴。
花果卉木藤蔓蒙覆。
光明赫麗新煉金衆寶钿飾。
彼見此已心大歡喜。
因大喜愛識便讬之。
此善業人舍身受身安樂無苦。
乘馬者棄一乘一。
譬如壯士武略備具。
見敵兵至著堅甲胄。
乘策骥駿所去無畏。
識資善根出入息。
舍界入身遷受勝樂。
亦複如是,自梵身天爰至有頂生於其中。
爾時會中大藥王子從座而起合掌。
白佛言世尊,識舍於身作何色像。
佛言善哉善哉!大藥。
汝今所問是大甚佛之境界。
唯除如來更無能了。
於是賢護勝上童真白佛言:大藥王子。
所問甚深其智微妙利明決。
佛告賢護。
此大藥王子。
已於毗婆屍佛所。
植諸善根。
曾於五百生中生外道家。
外道時常思識義。
識者雲何。
雲何為識。
於五百生不能決了。
識之去來莫知由緒。
我於今為破疑網令得開解。
於是賢護勝上童真。
謂大藥王子言:善哉善哉!仁今所問微妙甚深。
實之問其義淺狹,猶如嬰兒。
心遊外境而不知内。
正法希聞諸佛難遇。
佛圓廣智無測深慧妙之理應專啟請。
時大藥王子。
見佛熙怡顔容舒悅如秋蓮開。
踴躍歡喜一心合掌。
而白佛世尊,我愛深法渴仰深法。
常恐如來入般涅槃。
不聞正法。
而於五濁衆生之中。
愚無所知識善惡。
於善不善熟與不熟不能覺了。
迷惑輪轉生死苦趣。
佛告大藥王子。
如來正法難遇難得。
我於往昔為半伽他。
登山自墜棄舍身命為求正法經曆無量百千萬億種種苦難。
大藥。
汝所悕望皆恣汝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大藥王子白佛言:唯然奉教。
世尊,識相雲何。
願垂開示。
佛告大藥。
如人影像現之於水。
此像不執持。
非有無辨。
如刍洛迦形。
如渴愛像。
大藥王子。
白佛言世尊,雲何渴愛。
佛言:如對可意色眼根趣之。
名為渴愛。
猶持明鏡視己面像。
若去於鏡面像不見。
識之遷運亦複如善惡業形與識色像皆不可見。
如生盲人日出日沒晝夜明闇皆悉不知。
識莫能見亦複如是,中渴愛受想不可見。
身之諸大諸入諸陰。
彼皆是識。
諸有色體眼耳鼻舌。
及身色聲香味觸并無色體受苦樂心皆亦是識。
大藥。
如人舌得食物知甜苦辛酸鹹澀等。
六味皆辨。
舌與食俱有形色而味無形。
又因身骨髓肉血覺知諸受。
骨等有形。
受無形色。
知識福非福果亦複是,時賢護勝上童真。
禮佛雙足白佛言世尊,此識可知福非福耶。
佛言善聽。
非未見谛而見識。
識不可視。
非如掌中阿摩勒果。
識不在於眼等之中。
若識在於眼等之中。
剖破眼等當見識。
賢護。
恒沙諸佛見識無色。
我亦如是見識無色。
識非凡愚之所能見。
但以譬喻而顯耳。
賢護。
欲知識之罪福。
汝今當聽。
譬如有人為諸天神或乾闼婆等。
及塞建陀等鬼神著。
賢護於意雲何。
其為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體求於身中可得見不。
賢護。
白佛言:不世尊,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體無色無形。
身内外求皆不可見。
賢護。
其為福勝諸大天神所著者,即須好香花燒衆名香。
香美飲食清淨安置。
祭解供具鹹須華潔。
如是此識為福資便獲尊貴安樂之果。
或為人王。
或為輔相或豪望貴重。
或财富自在。
或為諸長
從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雲何見色因。
雲何見欲因。
何見見因。
雲何見戒取因。
佛告月實。
智見智境。
愚見愚境。
智者見諸姝麗美色。
了知穢唯是肉段筋骨膿血。
大脈小脈大腸小腸。
?冊液腦膜腎心脾膽。
肝肺肚胃生藏熟藏。
黃痰唾發須毛爪。
大小便利薄皮裹之。
不淨污露可畏可惡。
凡所有色皆四大生。
是為色因。
月如父母生身。
身之堅硬為地大。
流潤為水大。
暖熟為火大。
飄動為風大。
有所覺知念及聲味觸等界。
斯皆為識。
月實童真。
複白佛言世尊,将死之時,雲何識舍於身。
雲何識遷於雲何識知今舍此身。
佛告月實。
衆生随業獲報。
識流相續持身不絕。
期畢報終識棄舍身。
業遷受。
譬如水乳和。
煎以火熱力。
乳水及膩各各分散。
如是月實。
衆生命盡以業力散。
骸與識及諸入界。
各各分散識為所依。
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惡業遷受他報。
月實。
譬如吉善蘇。
以衆良藥味力。
熟功和合。
為之大吉善蘇。
棄凡蘇性持良藥力。
辛苦酸鹹澀甘六以資人身。
便與人身作色香味。
識棄此身持善惡業及法界等遷受馀報亦複如是,月實。
蘇如身。
諸藥和合為大吉善。
如諸法諸根和合為業。
衆藥味觸資成於蘇。
如業資識。
服大吉悅澤充盛。
光色美好安隐無患。
如善資識獲諸樂報。
服蘇違法顔容變惡。
慘無血氣色死士如惡資識獲諸苦報。
月實。
吉善寶蘇無手足眼。
能取良藥色香味力。
識亦如是,取法界受諸善業。
棄此身界受於中陰得天妙念。
見六欲天十六地獄。
見己之身。
手足端嚴諸根麗美見所棄屍雲此是我前生之身。
複見高勝妙相天宮種種莊嚴。
花果卉木藤蔓蒙覆。
光明赫麗新煉金衆寶钿飾。
彼見此已心大歡喜。
因大喜愛識便讬之。
此善業人舍身受身安樂無苦。
乘馬者棄一乘一。
譬如壯士武略備具。
見敵兵至著堅甲胄。
乘策骥駿所去無畏。
識資善根出入息。
舍界入身遷受勝樂。
亦複如是,自梵身天爰至有頂生於其中。
爾時會中大藥王子從座而起合掌。
白佛言世尊,識舍於身作何色像。
佛言善哉善哉!大藥。
汝今所問是大甚佛之境界。
唯除如來更無能了。
於是賢護勝上童真白佛言:大藥王子。
所問甚深其智微妙利明決。
佛告賢護。
此大藥王子。
已於毗婆屍佛所。
植諸善根。
曾於五百生中生外道家。
外道時常思識義。
識者雲何。
雲何為識。
於五百生不能決了。
識之去來莫知由緒。
我於今為破疑網令得開解。
於是賢護勝上童真。
謂大藥王子言:善哉善哉!仁今所問微妙甚深。
實之問其義淺狹,猶如嬰兒。
心遊外境而不知内。
正法希聞諸佛難遇。
佛圓廣智無測深慧妙之理應專啟請。
時大藥王子。
見佛熙怡顔容舒悅如秋蓮開。
踴躍歡喜一心合掌。
而白佛世尊,我愛深法渴仰深法。
常恐如來入般涅槃。
不聞正法。
而於五濁衆生之中。
愚無所知識善惡。
於善不善熟與不熟不能覺了。
迷惑輪轉生死苦趣。
佛告大藥王子。
如來正法難遇難得。
我於往昔為半伽他。
登山自墜棄舍身命為求正法經曆無量百千萬億種種苦難。
大藥。
汝所悕望皆恣汝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大藥王子白佛言:唯然奉教。
世尊,識相雲何。
願垂開示。
佛告大藥。
如人影像現之於水。
此像不執持。
非有無辨。
如刍洛迦形。
如渴愛像。
大藥王子。
白佛言世尊,雲何渴愛。
佛言:如對可意色眼根趣之。
名為渴愛。
猶持明鏡視己面像。
若去於鏡面像不見。
識之遷運亦複如善惡業形與識色像皆不可見。
如生盲人日出日沒晝夜明闇皆悉不知。
識莫能見亦複如是,中渴愛受想不可見。
身之諸大諸入諸陰。
彼皆是識。
諸有色體眼耳鼻舌。
及身色聲香味觸并無色體受苦樂心皆亦是識。
大藥。
如人舌得食物知甜苦辛酸鹹澀等。
六味皆辨。
舌與食俱有形色而味無形。
又因身骨髓肉血覺知諸受。
骨等有形。
受無形色。
知識福非福果亦複是,時賢護勝上童真。
禮佛雙足白佛言世尊,此識可知福非福耶。
佛言善聽。
非未見谛而見識。
識不可視。
非如掌中阿摩勒果。
識不在於眼等之中。
若識在於眼等之中。
剖破眼等當見識。
賢護。
恒沙諸佛見識無色。
我亦如是見識無色。
識非凡愚之所能見。
但以譬喻而顯耳。
賢護。
欲知識之罪福。
汝今當聽。
譬如有人為諸天神或乾闼婆等。
及塞建陀等鬼神著。
賢護於意雲何。
其為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體求於身中可得見不。
賢護。
白佛言:不世尊,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體無色無形。
身内外求皆不可見。
賢護。
其為福勝諸大天神所著者,即須好香花燒衆名香。
香美飲食清淨安置。
祭解供具鹹須華潔。
如是此識為福資便獲尊貴安樂之果。
或為人王。
或為輔相或豪望貴重。
或财富自在。
或為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