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寶華。
作諸妓樂。
乘妙寶車。
詣香芽山。
遊戲園林。
時彼道路坦然平正。
種種莊嚴。
散衆妙華。
寶樹行列。
衆妙寶帳以覆其上。
於彼路側。
積衆寶聚雜種寶衣。
諸莊嚴具肴膳飲食。
如是等事随其所須皆給施之。
時有母人。
名曰善現,将一童女。
名離垢妙德。
端嚴姝妙修短得所。
顔容無倫。
目發绀色。
唇齒丹素。
口出梵音。
才能巧妙。
言語聰辯。
修習慈心見者無厭。
少貪恚癡常懷慚愧心無谄曲。
乘妙寶車采女圍繞。
從母遊觀。
先太子前至香芽園。
太子見已,生染愛心。
語其母言:欲娉賢女以為我妻。
母語女言:太子今欲求汝為妃。
於意雲何。
女白母言:若欲使我為彼妃者,當自殒滅。
母報女曰:勿作此言:所以者何。
今此太子。
悉已具足轉輪王相。
必為聖主。
有玉女寶。
汝當爾時不堪給使。
此處尊勝莫生難心。
時彼園外有一道常名法雲光。
有勝日光如來應供等正覺。
出興于世。
於彼道場成無上道。
時女夢見彼如來身。
於夢覺已,空中有天而告之曰:汝夢所見是勝日光佛。
成道已來始經七日。
今在道常無量菩薩大衆圍繞。
彼佛衆會一切天龍八部鬼神。
乃至無量淨居諸天。
地神。
風神。
海神。
火神。
山神。
樹神。
叢林藥草城郭等神。
皆悉雲集。
奉觐世尊聽受正法。
時彼女人聞是語已,詣太子所合掌而立。
以偈白言: 我色世間最,智慧無倫匹。
才妙善言論,觀者無厭足。
太子應當知,我心善貞潔。
志尚心端直,清淨無所染。
遠離於瞋恚,貪欲及愚癡。
以真淨直心,饒益諸群生。
我見太子身,相好自莊嚴。
見已喜無量,諸根悉調伏。
妙體猶淨金,發美绀青色。
額廣目明徹,必為自在王。
其身逾金山,相好自嚴飾。
我今太子所,合掌恭敬祝 其目淨修廣,方臆如師子。
觀者無厭足,妙音應納我。
舌相廣長妙,猶如赤銅色。
演出梵音聲,聞者踴躍喜。
口方牙深固,齒白而齊密。
若有睹見者,一切皆歡喜。
離垢清淨身,具相三十二。
成就此妙相,必為轉輪王。
爾時太子。
語彼女言:汝是誰女。
為誰守護。
若先屬他。
我則不宜起染愛心。
爾時太子。
說偈問言:清淨功德身,見者無厭足。
誰為汝父母,為誰所守護。
若先有所屬,我不起欲想。
非分生淫心,命終堕惡道。
不應為豪貴,種種富樂故。
發起如是等,放逸貪亂心。
種種生邪見,幻诳諸谄僞。
如是造諸惡,流轉於世間。
父母知識所,應起恭敬心。
慈悲廣覆護,一切諸群萌。
若於一切處,所從聞法者,能生諸善故,應起恭敬心。
一切諸導師,正法菩薩衆。
聖僧功德海,皆悉應恭敬。
修習諸功德,遠離一切惡。
安住於正法,廣行菩薩道。
若無歸依者,應起大慈心。
諸在三惡道,應發大悲念。
一切諸法界,有成必有敗。
舍心平等觀,莫随煩惱魔。
應發菩提心,覺悟諸群生。
無量劫修行,不起疲倦想。
時彼女母。
說偈白言:唯願太子聽,此女從生來。
乃至今長成,一切諸因緣。
太子所生日,女從蓮華生。
其目淨修廣,肢節悉具足。
我曾於春月,遊觀娑羅園。
睹見諸卉木,種種華榮茂。
同遊八百女,容儀悉端嚴。
皆已具足知,諸巧技能法。
彼園有浴池,名曰衆莊嚴。
我於池岸坐,采女衆圍繞。
時彼浴池中,千葉蓮華生。
寶葉琉璃莖,閻浮檀金台。
衆妙寶香須,普放淨光明。
遍照閻浮提,猶若日初出。
時見此玉女,從彼蓮華生。
睹者皆念言,此則善業報。
目發绀青色,其身如紫金。
衆寶以莊嚴,觀者心無厭。
離垢淨無穢,肢節悉具足。
猶如真金像,安處寶蓮華。
毛孔栴檀香,普熏於一切。
口出蓮華香,演妙梵音聲。
此是玉女寶,世間所希有。
身相悉具足,種種妙莊嚴。
一切諸技術,世間言論法。
究竟悉縷練,願為哀納受。
此是玉女寶,身分悉圓滿。
功德具莊嚴,宿行之所得。
善知衆生病,起患之所由。
又知對治法,除滅衆疑惑。
一切閻浮提,衆生語言法。
種種妓樂音,無不善通達。
此女修功德,遠離女人法。
能轉衆生心,唯願哀納受。
舍離嫉妒心,不醉於五欲。
不起瞋恚心,修習忍智慧。
精進持淨戒,能辨一切事。
專求諸功德,太子願納受。
若見諸貧窮,老病衆苦逼。
無所歸依者,大悲普慈念。
常欲利衆生,不求自安樂。
功德莊嚴身,饒益於一切。
於諸威儀中,常修不放逸。
修習諸善法,見者無不悅。
功德普莊嚴,遠離染污心。
常求善知識,恭敬樂供養。
修習大慈法,棄舍怨結心。
智慧無與等,唯願哀納受。
爾時太子答言:善女。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欲無量劫行菩薩行。
積集一切功德智慧。
淨修一切諸波羅蜜。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護持正法。
嚴淨一切諸佛世界。
令如來種相續不斷。
教化衆生。
滅生死苦住究竟樂。
欲令衆生淨智慧眼。
住菩薩道修菩薩行。
具足一切菩薩諸地。
令一切衆生心大歡喜。
我當盡未來劫。
行檀波羅蜜。
悉舍一切國城妻子。
肢節手足。
頭目髓腦。
或在家布施出家修道。
汝於爾時,莫作障礙壞我道心。
爾時太子。
重為彼女而說偈言: 哀愍衆生故,我發菩提心。
無量無數劫,積集智功德。
無量劫海中,修習諸大願。
廣修菩薩行,具足一切地。
三世諸佛所,學六波羅蜜。
聞法能修行,專求菩薩道。
十方垢濁刹,我悉令嚴淨。
除滅諸群生,三惡道苦患。
以諸方便力,廣度一切衆。
除滅愚癡闇,住一切智道。
供養諸佛海,淨修一切地。
發起大慈悲,内外一切舍。
若我施來求,妻子諸眷屬。
在家及出家,汝莫作障礙。
若能如是者,我則納受汝。
時女答言:敬從來教。
乃至出家不敢有礙。
即說偈言: 一切劫海中,地獄火燒身。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一切生死身,碎末如微塵。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無量劫頂戴,一切金剛山。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一切生死海,以我施無悔。
作諸妓樂。
乘妙寶車。
詣香芽山。
遊戲園林。
時彼道路坦然平正。
種種莊嚴。
散衆妙華。
寶樹行列。
衆妙寶帳以覆其上。
於彼路側。
積衆寶聚雜種寶衣。
諸莊嚴具肴膳飲食。
如是等事随其所須皆給施之。
時有母人。
名曰善現,将一童女。
名離垢妙德。
端嚴姝妙修短得所。
顔容無倫。
目發绀色。
唇齒丹素。
口出梵音。
才能巧妙。
言語聰辯。
修習慈心見者無厭。
少貪恚癡常懷慚愧心無谄曲。
乘妙寶車采女圍繞。
從母遊觀。
先太子前至香芽園。
太子見已,生染愛心。
語其母言:欲娉賢女以為我妻。
母語女言:太子今欲求汝為妃。
於意雲何。
女白母言:若欲使我為彼妃者,當自殒滅。
母報女曰:勿作此言:所以者何。
今此太子。
悉已具足轉輪王相。
必為聖主。
有玉女寶。
汝當爾時不堪給使。
此處尊勝莫生難心。
時彼園外有一道常名法雲光。
有勝日光如來應供等正覺。
出興于世。
於彼道場成無上道。
時女夢見彼如來身。
於夢覺已,空中有天而告之曰:汝夢所見是勝日光佛。
成道已來始經七日。
今在道常無量菩薩大衆圍繞。
彼佛衆會一切天龍八部鬼神。
乃至無量淨居諸天。
地神。
風神。
海神。
火神。
山神。
樹神。
叢林藥草城郭等神。
皆悉雲集。
奉觐世尊聽受正法。
時彼女人聞是語已,詣太子所合掌而立。
以偈白言: 我色世間最,智慧無倫匹。
才妙善言論,觀者無厭足。
太子應當知,我心善貞潔。
志尚心端直,清淨無所染。
遠離於瞋恚,貪欲及愚癡。
以真淨直心,饒益諸群生。
我見太子身,相好自莊嚴。
見已喜無量,諸根悉調伏。
妙體猶淨金,發美绀青色。
額廣目明徹,必為自在王。
其身逾金山,相好自嚴飾。
我今太子所,合掌恭敬祝 其目淨修廣,方臆如師子。
觀者無厭足,妙音應納我。
舌相廣長妙,猶如赤銅色。
演出梵音聲,聞者踴躍喜。
口方牙深固,齒白而齊密。
若有睹見者,一切皆歡喜。
離垢清淨身,具相三十二。
成就此妙相,必為轉輪王。
爾時太子。
語彼女言:汝是誰女。
為誰守護。
若先屬他。
我則不宜起染愛心。
爾時太子。
說偈問言:清淨功德身,見者無厭足。
誰為汝父母,為誰所守護。
若先有所屬,我不起欲想。
非分生淫心,命終堕惡道。
不應為豪貴,種種富樂故。
發起如是等,放逸貪亂心。
種種生邪見,幻诳諸谄僞。
如是造諸惡,流轉於世間。
父母知識所,應起恭敬心。
慈悲廣覆護,一切諸群萌。
若於一切處,所從聞法者,能生諸善故,應起恭敬心。
一切諸導師,正法菩薩衆。
聖僧功德海,皆悉應恭敬。
修習諸功德,遠離一切惡。
安住於正法,廣行菩薩道。
若無歸依者,應起大慈心。
諸在三惡道,應發大悲念。
一切諸法界,有成必有敗。
舍心平等觀,莫随煩惱魔。
應發菩提心,覺悟諸群生。
無量劫修行,不起疲倦想。
時彼女母。
說偈白言:唯願太子聽,此女從生來。
乃至今長成,一切諸因緣。
太子所生日,女從蓮華生。
其目淨修廣,肢節悉具足。
我曾於春月,遊觀娑羅園。
睹見諸卉木,種種華榮茂。
同遊八百女,容儀悉端嚴。
皆已具足知,諸巧技能法。
彼園有浴池,名曰衆莊嚴。
我於池岸坐,采女衆圍繞。
時彼浴池中,千葉蓮華生。
寶葉琉璃莖,閻浮檀金台。
衆妙寶香須,普放淨光明。
遍照閻浮提,猶若日初出。
時見此玉女,從彼蓮華生。
睹者皆念言,此則善業報。
目發绀青色,其身如紫金。
衆寶以莊嚴,觀者心無厭。
離垢淨無穢,肢節悉具足。
猶如真金像,安處寶蓮華。
毛孔栴檀香,普熏於一切。
口出蓮華香,演妙梵音聲。
此是玉女寶,世間所希有。
身相悉具足,種種妙莊嚴。
一切諸技術,世間言論法。
究竟悉縷練,願為哀納受。
此是玉女寶,身分悉圓滿。
功德具莊嚴,宿行之所得。
善知衆生病,起患之所由。
又知對治法,除滅衆疑惑。
一切閻浮提,衆生語言法。
種種妓樂音,無不善通達。
此女修功德,遠離女人法。
能轉衆生心,唯願哀納受。
舍離嫉妒心,不醉於五欲。
不起瞋恚心,修習忍智慧。
精進持淨戒,能辨一切事。
專求諸功德,太子願納受。
若見諸貧窮,老病衆苦逼。
無所歸依者,大悲普慈念。
常欲利衆生,不求自安樂。
功德莊嚴身,饒益於一切。
於諸威儀中,常修不放逸。
修習諸善法,見者無不悅。
功德普莊嚴,遠離染污心。
常求善知識,恭敬樂供養。
修習大慈法,棄舍怨結心。
智慧無與等,唯願哀納受。
爾時太子答言:善女。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欲無量劫行菩薩行。
積集一切功德智慧。
淨修一切諸波羅蜜。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護持正法。
嚴淨一切諸佛世界。
令如來種相續不斷。
教化衆生。
滅生死苦住究竟樂。
欲令衆生淨智慧眼。
住菩薩道修菩薩行。
具足一切菩薩諸地。
令一切衆生心大歡喜。
我當盡未來劫。
行檀波羅蜜。
悉舍一切國城妻子。
肢節手足。
頭目髓腦。
或在家布施出家修道。
汝於爾時,莫作障礙壞我道心。
爾時太子。
重為彼女而說偈言: 哀愍衆生故,我發菩提心。
無量無數劫,積集智功德。
無量劫海中,修習諸大願。
廣修菩薩行,具足一切地。
三世諸佛所,學六波羅蜜。
聞法能修行,專求菩薩道。
十方垢濁刹,我悉令嚴淨。
除滅諸群生,三惡道苦患。
以諸方便力,廣度一切衆。
除滅愚癡闇,住一切智道。
供養諸佛海,淨修一切地。
發起大慈悲,内外一切舍。
若我施來求,妻子諸眷屬。
在家及出家,汝莫作障礙。
若能如是者,我則納受汝。
時女答言:敬從來教。
乃至出家不敢有礙。
即說偈言: 一切劫海中,地獄火燒身。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一切生死身,碎末如微塵。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無量劫頂戴,一切金剛山。
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
一切生死海,以我施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