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摩诃泥犁中者眼但見惡色。

    不見善色。

    耳但聞惡聲。

    不聞善聲。

    口所食但得惡味。

    不得甘美。

    鼻所聞臭不聞好香。

    身所更但得惡意所念法但有惡無善。

    是故名為阿鼻摩诃。

    複有馀因緣。

    有罪人堕阿鼻摩诃泥犁中者,東壁火焰至西壁。

    西壁火焰至東壁。

    南壁火焰至北壁。

    北壁火焰至南壁。

    上火焰下至地。

    地火焰上至上。

    六面火來。

    燒炙人毒痛。

    是故名為阿鼻摩诃。

    複次其罪人。

    堕阿鼻摩诃泥犁中者,彈指頃無有樂。

    是故名為阿鼻摩诃。

    罪人在其中甚長久。

    乃從阿鼻摩诃泥犁中出。

    便走欲求解脫。

    随次入十六泥犁如前。

    至寒冰泥犁乃死。

     佛言:大鐵圍山外。

    閻浮利天下南。

    有閻羅王城。

    縱廣二十四萬裡。

    以七寶作七重壁。

    七重欄楯。

    七重刀分。

    七重行樹。

    園觀浴池。

    周匝圍繞。

    金壁銀門。

    銀壁金門。

    琉璃壁水精門。

    水精壁琉璃門。

    赤真珠壁馬瑙門。

    馬瑙壁赤真珠門。

    車磲壁一切寶門。

    上有曲箱蓋交露。

    下有園觀浴池。

    有種種樹葉花寶。

    出種種香。

    種種飛鳥。

    相和而鳴。

    佛言:人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

    死後堕此閻羅王泥犁中者,泥犁旁便反縛罪人。

    以見閻羅王白王言:此諸人悉不孝於父母。

    不承事沙門道人。

    不畏後世禁忌。

    願王随所知而罰之。

    王即呼人前安谛審實問其人。

    汝昔在世間時。

    不見人年老百二十。

    頭白齒落。

    面皺皮緩。

    氣力衰微。

    持杖而行。

    身體戰栗。

    其人言:已見。

    何以不自念。

    我亦當如是老極。

    無有能脫不老者,何不自改身口意為善。

    人對言:我實淫亂。

    王言:今我當便問汝淫亂之意。

    是過非父母過。

    亦非兄弟過。

    亦非天帝王過。

    亦非親屬知識過。

    亦非先祖去人過。

    亦非沙門婆羅門過。

    汝作惡身自當受,第一閻羅王問。

    王第二安谛審實問。

    汝昔在世間時。

    為不見人男女玻困劣著床。

    惡露自出。

    身卧其上。

    不能坐起。

    居人坐起飲食之。

    其人對言:已見。

    王言:汝何以不念我亦當如是病瘦。

    自改身口意為善。

    我實淫亂。

    王言:今我當便問汝淫亂之意。

    是過亦非父母過。

    亦非兄弟過。

    亦非天帝王過。

    亦非親屬知識過。

    亦非先祖去人之過。

    亦非沙門非婆羅門過。

    汝自作惡。

    身自當受。

    第二閻羅王問。

    王第三問。

    汝昔在世間時。

    為不見男女死時。

    身體壞敗。

    破碎如林木棄捐。

    為烏鳥蟲蟻狐狼所食。

    若有燒者葬埋者,其人對言:已見。

    汝何以不自念。

    我亦當如是死。

    當自改身口意為善。

    我實淫亂。

    王言:我當問汝淫亂之意。

    是非父母過。

    亦非兄弟過。

    亦非天帝王過。

    亦非先祖去人過。

    亦非親屬知識過。

    亦非沙門婆羅門過。

    汝自作惡。

    身自當受,第三閻羅王問。

    閻羅王第四問。

    汝昔在世間。

    為不見小兒無所知屎溺自身。

    其人言:我已見。

    何以不自念。

    我本亦如是。

    當自改身口意為善。

    我實淫亂。

    王言:今我當問汝淫亂之意。

    是過非父母過。

    亦非兄弟過。

    亦非天帝王過。

    亦非先祖去人過。

    亦非親屬知識過。

    亦非沙門婆羅門過。

    汝自作惡身自當受,第四閻羅王問。

    閻羅王第五安谛審實問。

    汝昔在世間時。

    為不見郡國縣邑得盜賊犯事殺人者,以見白王。

    王敕使四支枭掉之。

    若著釜中煮。

    若生燒之。

    若閉著牢獄。

    掠笞毒痛。

    若斷手足鼻耳。

    若生貫之。

    若斷頭。

    種種酷毒之。

    其人對言:已見。

    汝何以不自念。

    我若有過。

    亦當取我如是。

    當改身口意為善。

    我實淫亂。

    當問汝淫亂之意。

    是過非父母過。

    亦非兄弟過。

    亦非天帝王過。

    亦非先祖去人過。

    亦非親屬知識過。

    亦非沙門婆羅門過。

    汝自作惡。

    身自當受,第五閻羅王問。

    便持付泥犁旁。

    即各各取人倒著泥犁。

    泥犁城廣長。

    各四萬裡。

    窈窈冥冥。

    佛爾時說偈言: 四方有四門,諸角治甚堅。

    垣壁以鐵作,上亦用鐵覆。

    其地悉布鐵,火悉自然出。

     其界有十大泥犁,第一名阿浮,第二名尼羅浮,第三名阿呵不,第四名阿波浮,第五名阿羅留,第六名優缽,第七名修揵,第八名蓮花,第九名拘文,第十名分陀利。

    佛言:何故名為阿福阿浮泥犁中罪人。

    自然生身。

    譬如雲氣。

    是故名為阿福何以故名為尼羅福尼羅浮泥犁中罪人身。

    譬如鹿獨肉。

    是故名為尼羅福何以故名為阿呵不。

    阿呵不泥犁中罪人。

    甚大苦甚大痛喚呼。

    是故名為阿呵不。

    何以故名為阿波福阿波浮泥犁中罪人。

    甚酷甚痛大呼?弟喚。

    是故名為阿波福何以故名為阿羅留。

    阿羅留泥犁中罪人。

    甚苦甚痛。

    欲喚呼不能但動舌。

    是故名為阿羅留。

    何以故名為修揵。

    修揵泥犁中罪人。

    身譬黃火。

    是故名為修揵。

    何以故名為優缽。

    優缽泥犁中罪人。

    身青譬如優缽。

    是故名為優缽。

    何以故名為拘文。

    拘文泥犁中罪人。

    身色黃白。

    譬如拘文。

    是故名為拘文。

    何以故名為分陀利。

    分陀利泥犁中罪人。

    身色赤如分陀利。

    是故名為分陀利。

    何以故名為蓮華。

    蓮華泥犁中罪人。

    身紅色。

    是故名為蓮華。

    佛言:譬如有百二十斛四升篅。

    滿中芥子。

    百歲者人取一芥子去。

    比丘是百二十斛四升芥子悉荊人在阿浮泥犁中常未竟。

    若人在尼羅浮泥犁中者,百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