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亦不求名利。

     雖有資生具,名聞具實德。

    能有如斯事,是乃真少欲。

     (六)複次雖複持戒。

    為人天樂是名破戒。

    我昔曾聞。

    有一沙門與婆羅門於空林中夏坐安居。

    于時沙門數數往返婆羅門所。

    與其共事不存親疏正處其中。

    所以者何。

    若與親昵恐其生憍慢。

    若與其疏謂為憎惡。

    即說偈言: 以杖置日中,豎卧俱無影。

    執杖倚亞者,其影則脩長。

    彼人亦如是,親疏宜得中。

    令漸通泰已,然後為說法。

     此婆羅門無有智慧。

    不别賢愚供事極苦。

    是以我今不宜親昵亦不應疏。

    何以故?事愚人苦不解供事亦名為苦。

    種種方便共相習近。

    漸相體信得與言語。

    爾時比丘問婆羅門。

    汝今何故舉手向日。

    卧灰土上裸形啖草。

    晝夜不卧翹足而立。

    行此苦行為何所求。

    婆羅門答曰:我求國王。

    此婆羅門於後少時身遇病患。

    往問醫師療疾之方。

    醫師報言:宜須食肉。

    於是婆羅門語比丘言:汝可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以療我疾。

    于時比丘作是思惟。

    我今化彼正是其時。

    作是念已化為一羊系著其邊。

    婆羅門問比丘言:汝為索肉今在何處。

    比丘答言:羊即是肉。

    婆羅門大生瞋恚而作是言:我甯殺羊而食肉耶。

    於是比丘說偈答言: 汝今憐一羊,猶尚不欲殺。

    後若為國王,牛羊與豬豕。

    雞犬及野獸,殺害無有量。

    汝在禦座上,廚宰供汝食。

     汝若瞋恚時,當言斬彼頭。

    或言截手足,又時教挑目。

    汝今憐一羊,方欲多殺害。

    若實有悲心,宜舍求王意。

     如人臨刑戮,畏苦多飲酒。

    華林極敷榮,猛火将欲焚。

    又如著金鎖,雖好能系縛。

    王位亦如是,恒有恐懼心。

     威力諸侍從,莊嚴以珍寶。

    不見後過患,凡夫貪願求。

    既得造諸惡,墜堕三惡道。

    如蛾貪火色,投中自燋滅。

     雖有五欲樂,名稱普聞知。

    恒多懷恐懼,憂苦患極深。

    猶如捉毒蛇,逆風持炬火。

    不舍危害至,亦如臨死苦。

     王者遊出時,頂上戴天冠。

    衆寶自嬰珞,上妙莊嚴服。

    名馬衆寶車,乘之出遊巡。

    道從數百千,威勢極熾盛。

     若有寇敵時,寶铠自嚴身。

    勝則多殺害,負則失身命。

    妙香以塗身,上服以香熏。

    所食諸餚膳,百味恣其口。

     所須皆随意,無有違逆者,行來若坐卧,舉動悉疑畏。

    親友亦不信,雖複為親友。

    恒有危懼心,雲何名為樂。

     如魚吞鈎餌,如蜜塗利刀。

    亦如網羅襁,魚獸貪其味。

    不見後苦患,貴富亦如是,終受地獄苦,地獄垣牆壁。

     屋地皆熾然,罪人在其中。

    火出自燒身,受苦無有量。

    汝當自思惟,所為樂既少。

    衆苦患甚多,是故應念苦。

     莫求貴自在,舍汝願求心。

    唯有求解脫,衆苦悉消除。

     婆羅門聞是偈已默然不答。

    合掌向比丘白言:尊者,善有辯才開悟我心。

    設使得彼三十二天王者亦不甘樂。

    即說偈言:善意巧方便,明智能觀察。

     為我除邪願,示導正真路。

    善友當如是,世間所稱贊。

    常應近是友,無有诤惱患。

    善導我心意,回邪入正道。

     示我善惡相,令得於解脫。

     (七)複次依邪道者得衆苦患。

    修正道者增長信心及以名稱。

    有智之人應觀邪正。

    我昔曾聞。

    有一人於行路側作小苦行。

    若有人時卧棘刺上。

    若無人時别居馀處。

    有人見已而語之言:汝今亦可徐卧刺上。

    何必縱體傷毀甚多。

    此人聞已深生瞋忿。

    放身縱體投棘刺上轉劇於前。

    時有一優婆塞在其傍立。

    是苦行者見已自擺轉複增劇。

    優婆塞即語之言:汝於前者但以小刺。

    今複乃用瞋恚之棘而以自刺。

    先所刺者傷毀甚淺。

    貪瞋之刺乃為深利。

    卧棘刺者苦止一世。

    貪瞋刺苦及無量身。

    以刺刺身此瘡易滅。

    貪瞋刺瘡曆劫不差。

    是故宜速除深毒刺。

    即說偈言: 汝今應勤拔,心中深毒刺。

    宜以利智刀,割斷貪瞋棘。

    貪瞋深著人,世世不可袪。

    愚小諸邪見,不識正真道。

     苦身卧棘刺,以苦欲離苦。

    人見卧棘刺,無不遠逃避。

    唯汝於斯苦,抱持不放舍。

    我見如此事,乃知有邪正。

     是故重自歸,十力之世尊,大悲拔衆苦,開示正道者,涉彼邪徑衆,導以八正道。

    外道邪見等,為苦所欺诳。

     極為信著苦,流轉無窮已,諸有智慧者,見此倍增信。

    外道甚愚惑,苦盡得解脫。

    出世大仙說,衆具悉備足。

     得修八正道,修道故解脫。

    以是故當知,安樂獲解脫。

    非如汝外道受苦得涅槃。

    依心故造作,善惡等諸業。

     汝當伏心意,何故橫苦身。

    身為衆結使,妄修種種苦。

    是苦修道者,地獄應是道。

    然此地獄中,斬截及糞屎。

     熾然燒炙等,具受衆苦毒。

    彼雖受諸苦,不得名苦行。

    智慧袪三業,垢穢皆消除。

    釋迦文佛教,教諸一切人。

     應求天甘露又宣說止觀。

    亦莊飾智慧,是名真苦行。

    何用徒勞身,造作無益苦。

    此苦甚長遠,深廣無崖限。

     譬如有惡子,不得其孝養。

    但作諸罪累,由彼受衆苦。

    是時彼外道,而作如是言:諸仙修苦行,亦複得生天。

     優婆塞說偈,而答於彼言:諸仙生天上,非因卧棘刺。

    由施戒實語,而得生天上。

    汝雖作苦行,都無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