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蒙記品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間諸天人,為颠倒想燒。
我今於此處,如實而能了。
我於無量劫,求無上菩提。
修行於大慈,緣修慈心故。
降伏於魔衆,我於無量劫。
修行於大悲,緣修悲心故。
滅除諸惱患,我於無量劫。
修行於大喜,緣修喜心故。
證於無上道,我於無量劫。
求無上菩提,修行於大舍。
緣修舍心故,證得甘露法。
我適於魔前,發如是誓言: 若不得佛道,終不解此坐。
我以金剛智,滅除無明等。
獲得十種力,今故解斯坐。
未得今悉得,諸漏皆已荊 魔軍悉破散,今故解斯坐。
五蓋門盡破,三愛牙悉除。
是故於今者,方解跏趺坐。
爾時勝丈夫,從金剛座起。
複坐於寶座,受諸天澡裕諸天以寶瓶,滿中盛香水。
與佛天中天,澡浴身體已,於是諸天衆,并諸采女等。
擊奏天伎樂,以申於供養。
汝諸天子等,應當如是知。
我故七日中,不起於此座。
佛告諸比丘,如來何故初成正覺。
於七日中不起于座。
為居此處斷除無始無終生老病死故。
於七日觀樹不起。
至第二七日周匝經行。
三千大千世界以為邊際。
至第三七日觀菩提場目不暫舍。
亦為居此斷除生死。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至第四七日如來随近經行。
以大海為邊際爾時魔王至世尊所。
作如是言:世尊,無量劫來精勤苦行。
方得成佛入般涅槃。
今正是時,惟願如來入於涅槃。
惟願善逝入於涅槃。
佛言:波旬我本發願為欲利益諸衆生故求大菩提。
經無量劫勤苦累德。
一切衆生於我法中未獲義利。
雲何速令我入於涅槃。
又於世間。
三寶未具衆生未調。
未現神通未說妙法。
無量菩薩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令我入於涅槃。
爾時魔王聞是語已退坐一面。
以杖畫地作是念言:此欲界中於今已去。
非我所有心生憂惱。
是時魔王三女見父愁苦。
白其父言: 大王何所為,心生極憂苦。
今惱大王者,請說是何人。
我當以欲牽,如繩制於象。
令其生染著,将歸自在宮。
爾時魔王說偈報其女言:世間離染人,貪境不能制。
以彼超過欲,是故我憂惱。
此諸魔女如來為菩薩時已作妖姿擾亂菩薩。
種種幻惑無能得便。
女人貪染煩惱深重。
於是三女更變其形。
一為童女之形。
一為少婦之形。
一為中婦之形來至佛所。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彼三女皆成老母。
於是三女還至其父所。
而說偈言: 王說離欲人,貧境不能染。
我複為變化,惑亂彼沙門。
人有見我者,欲盛便嘔血。
今現微妙質,不動於彼心。
仍以大神通,化我為老母。
願王以威力,令得如本形。
爾時魔王報諸女言:我不見有若天若人能制佛者,汝可自往忏悔前罪。
彼攝神力方令汝等複本形耳。
於是魔女至如來所。
而說偈言:我等無智慧,幻惑於如來。
不知田非田,未識善不善。
我今極生悔,冀得罪銷滅。
惟願慈悲力,令複於本形。
爾時如來以慈悲故。
即攝神通。
令彼魔女還複如本。
於第五七日住目真鄰陀龍王所居之處。
是時寒風霖雨七日不霁。
龍王心念恐畏風雨。
上損如來出其自宮。
前詣佛所以身衛佛纏繞七匝。
以頭為蓋蔽覆佛上。
四方複有無量龍王皆來護佛。
龍身委積如須彌山。
是諸龍等蒙佛威光。
身心安樂得未曾有。
過七日已風雨止息。
諸龍王等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還其本宮。
爾時世尊於第六七日。
往尼俱陀樹下近尼連河。
是處多諸外道。
彼外道衆皆來親觐。
慰問世尊七日風雨。
得無愁惱安樂住耶。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寂靜而知足,思惟而證法。
饒益諸衆生,慈悲於一切。
遠離衆罪垢,不著於世間。
永斷我慢心,是最為安樂。
爾時世尊於第七七日。
至多演林中在一樹下。
結跏趺坐觀察衆生。
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
高聲唱言:世間諸衆生,恒為五欲燒。
應常思舍愛,愛故便增盛。
佛告諸比丘,時北天竺國兄弟二人為衆商之主。
一名帝履富婆。
一名婆履。
智慧明達極閑世法。
其性調柔善能将導。
興販貿易息利尤多。
以五百乘車載其珍寶還歸本國。
是諸商侶有二調牛。
一名善生。
一号名稱。
巧識前路能知安危。
示以優缽羅花。
不勞杖捶馀牛不濟。
方乃用之行至乳林。
路甚平正牛足拒地輪轅摧折。
是時五百乘車嬰於路傍。
二牛為導亦不得進。
加諸杖捶亦不能前。
時諸商人心懷恐懼。
共相謂言:二牛不行
我今於此處,如實而能了。
我於無量劫,求無上菩提。
修行於大慈,緣修慈心故。
降伏於魔衆,我於無量劫。
修行於大悲,緣修悲心故。
滅除諸惱患,我於無量劫。
修行於大喜,緣修喜心故。
證於無上道,我於無量劫。
求無上菩提,修行於大舍。
緣修舍心故,證得甘露法。
我適於魔前,發如是誓言: 若不得佛道,終不解此坐。
我以金剛智,滅除無明等。
獲得十種力,今故解斯坐。
未得今悉得,諸漏皆已荊 魔軍悉破散,今故解斯坐。
五蓋門盡破,三愛牙悉除。
是故於今者,方解跏趺坐。
爾時勝丈夫,從金剛座起。
複坐於寶座,受諸天澡裕諸天以寶瓶,滿中盛香水。
與佛天中天,澡浴身體已,於是諸天衆,并諸采女等。
擊奏天伎樂,以申於供養。
汝諸天子等,應當如是知。
我故七日中,不起於此座。
佛告諸比丘,如來何故初成正覺。
於七日中不起于座。
為居此處斷除無始無終生老病死故。
於七日觀樹不起。
至第二七日周匝經行。
三千大千世界以為邊際。
至第三七日觀菩提場目不暫舍。
亦為居此斷除生死。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至第四七日如來随近經行。
以大海為邊際爾時魔王至世尊所。
作如是言:世尊,無量劫來精勤苦行。
方得成佛入般涅槃。
今正是時,惟願如來入於涅槃。
惟願善逝入於涅槃。
佛言:波旬我本發願為欲利益諸衆生故求大菩提。
經無量劫勤苦累德。
一切衆生於我法中未獲義利。
雲何速令我入於涅槃。
又於世間。
三寶未具衆生未調。
未現神通未說妙法。
無量菩薩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令我入於涅槃。
爾時魔王聞是語已退坐一面。
以杖畫地作是念言:此欲界中於今已去。
非我所有心生憂惱。
是時魔王三女見父愁苦。
白其父言: 大王何所為,心生極憂苦。
今惱大王者,請說是何人。
我當以欲牽,如繩制於象。
令其生染著,将歸自在宮。
爾時魔王說偈報其女言:世間離染人,貪境不能制。
以彼超過欲,是故我憂惱。
此諸魔女如來為菩薩時已作妖姿擾亂菩薩。
種種幻惑無能得便。
女人貪染煩惱深重。
於是三女更變其形。
一為童女之形。
一為少婦之形。
一為中婦之形來至佛所。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彼三女皆成老母。
於是三女還至其父所。
而說偈言: 王說離欲人,貧境不能染。
我複為變化,惑亂彼沙門。
人有見我者,欲盛便嘔血。
今現微妙質,不動於彼心。
仍以大神通,化我為老母。
願王以威力,令得如本形。
爾時魔王報諸女言:我不見有若天若人能制佛者,汝可自往忏悔前罪。
彼攝神力方令汝等複本形耳。
於是魔女至如來所。
而說偈言:我等無智慧,幻惑於如來。
不知田非田,未識善不善。
我今極生悔,冀得罪銷滅。
惟願慈悲力,令複於本形。
爾時如來以慈悲故。
即攝神通。
令彼魔女還複如本。
於第五七日住目真鄰陀龍王所居之處。
是時寒風霖雨七日不霁。
龍王心念恐畏風雨。
上損如來出其自宮。
前詣佛所以身衛佛纏繞七匝。
以頭為蓋蔽覆佛上。
四方複有無量龍王皆來護佛。
龍身委積如須彌山。
是諸龍等蒙佛威光。
身心安樂得未曾有。
過七日已風雨止息。
諸龍王等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還其本宮。
爾時世尊於第六七日。
往尼俱陀樹下近尼連河。
是處多諸外道。
彼外道衆皆來親觐。
慰問世尊七日風雨。
得無愁惱安樂住耶。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寂靜而知足,思惟而證法。
饒益諸衆生,慈悲於一切。
遠離衆罪垢,不著於世間。
永斷我慢心,是最為安樂。
爾時世尊於第七七日。
至多演林中在一樹下。
結跏趺坐觀察衆生。
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
高聲唱言:世間諸衆生,恒為五欲燒。
應常思舍愛,愛故便增盛。
佛告諸比丘,時北天竺國兄弟二人為衆商之主。
一名帝履富婆。
一名婆履。
智慧明達極閑世法。
其性調柔善能将導。
興販貿易息利尤多。
以五百乘車載其珍寶還歸本國。
是諸商侶有二調牛。
一名善生。
一号名稱。
巧識前路能知安危。
示以優缽羅花。
不勞杖捶馀牛不濟。
方乃用之行至乳林。
路甚平正牛足拒地輪轅摧折。
是時五百乘車嬰於路傍。
二牛為導亦不得進。
加諸杖捶亦不能前。
時諸商人心懷恐懼。
共相謂言:二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