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品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處。
汝便可将乾陟俱還。
即自解髻取摩尼寶以付車匿。
告言:車匿。
汝持此寶還於宮内。
奉上大王作如是言:太子今者於世間法無複希求。
不為生天受五欲樂。
亦非不孝。
亦無瞋忿嫌恨之心。
又亦不求财位封祿。
但見一切衆生迷於正路沒在生死。
為欲拔濟故出家耳。
唯願大王勿生憂慮。
大王。
若謂我今年少未應出家。
汝以我言方便谘啟。
生老病死豈有定時。
人雖少盛誰能獨免。
往古有諸轉輪聖王。
舍國求道詣於山林。
無有中途還受五欲。
我今私心亦複如是,若未獲得無上菩提終不還也。
内外眷屬皆當於我有恩愛情。
可以我意善為開解。
又複脫身所著嬰珞以授車匿。
汝可持此奉摩诃波阇波提道。
我為欲斷諸苦本。
今故出家求滿此願勿生憂念。
又脫諸馀嚴身之具與耶輸陀羅語言:人生於世愛必别離。
我今為斷此諸苦故出家學道。
勿以戀著橫生憂愁。
及語宮中諸采女等。
并告釋種時年童子,我今欲破無明網故方得智明。
所為事畢還當相見。
是時車匿既聞菩薩苦切之語。
悲泣懊惱自投於地。
作如是言:我既無力能令太子還於王宮。
若我從此獨自歸者,王及姨母并諸釋種。
會當瞋忿笞撻於我诘責我言:汝将太子棄在何處。
我必無辭将何酬答。
菩薩報言:車匿勿為此慮。
所以者何。
世間若有持所愛人言語。
委曲向彼陳說。
克蒙眷念。
或當賞錫但莫憂也。
車匿。
汝疾還宮無令大王生於愁惱。
於是車匿。
從地而起舉聲大哭。
乾陟低頭前屈雙腳。
舐菩薩足淚下悲鳴爾時菩薩以手摩乾陟頂而語之言:乾陟。
汝所作已畢莫複啼哭。
當大報汝諸比丘,菩薩作是思惟。
若不剃除須發非出家法。
乃從車匿取摩尼劍。
即自剃發。
既剃發已擲置空中。
時天帝釋見希有事。
心大歡喜。
即以天衣於空承齲還三十三天禮事供養爾時菩薩剃須發已,自觀身上猶著寶衣。
即複念言:出家之服不當如是,時淨居天化作獵師。
身著袈裟手持弓箭。
於菩薩前默然而祝菩薩語獵師言:汝所著者乃是往古諸佛之服。
雲何著此而為罪耶。
獵者言:我著袈裟以誘群鹿。
鹿見此服便來近我。
我因此故方得殺之。
菩薩言:汝著袈裟專為殺害。
我今若得唯求解脫。
汝能與我此袈裟不。
汝若與我我當與汝憍奢耶衣。
汝何惜彼粗弊之服。
獵師報言:善哉仁者,如是弊衣實無所惜。
即取袈裟授與菩薩。
菩薩于時心生歡喜。
即便與彼憍奢耶衣。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
忽複本形飛上虛空。
如一念頃還至梵天。
菩薩見已,於此袈裟倍生殷重。
爾後衆人在此起塔。
于時菩薩剃除須發。
身著袈裟儀容改變。
作如是言:我今始名真出家也。
於是發遣車匿将乾陟還。
流淚盈目以别車匿。
别車匿已,安詳徐步。
經彼跋渠仙人苦行林中佛告諸比丘,車匿既見菩薩志意不回。
牽彼乾陟悲哀而返。
爾後衆人於此起塔。
於是車匿既辭别已,遙望菩薩。
頭無天冠身無嬰珞。
種種寶服一切都無。
舉手椎胸悲哀啼哭。
無複冀望哽咽徘徊。
乾陟悲鳴骧首局顧。
瞻望踯?屬淚下交流。
車匿于時漸到城已,譬如有人入於空宅。
其城内外菀園泉林。
以菩薩去皆悉枯竭。
城中所有大小居人。
不睹菩薩唯見車匿。
并随其後而問之言:悉達太子今在何處。
車匿報言:太子今者,棄舍五欲獨處山林。
衆人聞已怪未曾有。
人人各各相視流淚。
共相謂言:我等當随大子而去住彼山林。
所以者何。
離聖太子何所存活。
城阙蕭條無可愛樂。
是時車匿牽彼乾陟。
并赍嬰珞及無價寶冠諸莊嚴具。
将入王宮。
其馬嘶聲聞於宮内。
是時摩诃波阇波提。
耶輸陀羅及後宮采女。
皆來集聚共相謂言:乾陟之聲今乃不遠。
将非太子回還宮耶。
是時車匿入宮門已,姨母及妃并諸采女。
渴望欲見争趣宮門。
唯睹車匿不見菩薩。
同時啼哭問於車匿。
太子今在何處。
汝獨歸來。
車匿答言:太子棄舍五欲為求道故。
在彼山林著壞色衣剃除須發。
摩诃波阇波提。
聞是語已悲泣懊惱。
不能自勝發聲大哭。
責車匿言:我今何負於汝。
取我聖子送彼山林。
猛獸毒蠱甚可怖畏。
而今獨往将何所依。
車匿言:太子付我馬王及諸寶具。
逼促於我令我速還。
恐畏夫人橫生愁惱。
是時宮中諸采女等。
染欲因緣故深於愛著。
苦惱身心悲涕哽咽摩诃波阇波提。
銜淚而言:嗚呼太子。
汝身本以栴檀塗拭威德光大。
今者雲何憔瘁山野。
蚊虻唼膚能安斯苦。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衣以憍奢耶衣。
今者雲何著粗弊服。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百品調和香潔之膳。
今者雲何能啖無味粗澀之食。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坐卧茵褥無非細軟。
今者雲何藉履荊棘能忍受之。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富貴之人盡心事汝。
猶恐有失。
今日雲何貧賤之人或能欺汝。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端正采女恒常娛樂恣於五欲。
今者雲何自放山林獨行獨祝摩诃波阇波提。
種種言詞悲哭懊惱。
從地而起。
重問車匿。
我子當去之時,向汝何囑。
我子頭發今在誰邊。
複誰剃也。
車匿啼哭不能自勝。
報夫人言:太子囑我。
汝至宮時。
再拜我母
汝便可将乾陟俱還。
即自解髻取摩尼寶以付車匿。
告言:車匿。
汝持此寶還於宮内。
奉上大王作如是言:太子今者於世間法無複希求。
不為生天受五欲樂。
亦非不孝。
亦無瞋忿嫌恨之心。
又亦不求财位封祿。
但見一切衆生迷於正路沒在生死。
為欲拔濟故出家耳。
唯願大王勿生憂慮。
大王。
若謂我今年少未應出家。
汝以我言方便谘啟。
生老病死豈有定時。
人雖少盛誰能獨免。
往古有諸轉輪聖王。
舍國求道詣於山林。
無有中途還受五欲。
我今私心亦複如是,若未獲得無上菩提終不還也。
内外眷屬皆當於我有恩愛情。
可以我意善為開解。
又複脫身所著嬰珞以授車匿。
汝可持此奉摩诃波阇波提道。
我為欲斷諸苦本。
今故出家求滿此願勿生憂念。
又脫諸馀嚴身之具與耶輸陀羅語言:人生於世愛必别離。
我今為斷此諸苦故出家學道。
勿以戀著橫生憂愁。
及語宮中諸采女等。
并告釋種時年童子,我今欲破無明網故方得智明。
所為事畢還當相見。
是時車匿既聞菩薩苦切之語。
悲泣懊惱自投於地。
作如是言:我既無力能令太子還於王宮。
若我從此獨自歸者,王及姨母并諸釋種。
會當瞋忿笞撻於我诘責我言:汝将太子棄在何處。
我必無辭将何酬答。
菩薩報言:車匿勿為此慮。
所以者何。
世間若有持所愛人言語。
委曲向彼陳說。
克蒙眷念。
或當賞錫但莫憂也。
車匿。
汝疾還宮無令大王生於愁惱。
於是車匿。
從地而起舉聲大哭。
乾陟低頭前屈雙腳。
舐菩薩足淚下悲鳴爾時菩薩以手摩乾陟頂而語之言:乾陟。
汝所作已畢莫複啼哭。
當大報汝諸比丘,菩薩作是思惟。
若不剃除須發非出家法。
乃從車匿取摩尼劍。
即自剃發。
既剃發已擲置空中。
時天帝釋見希有事。
心大歡喜。
即以天衣於空承齲還三十三天禮事供養爾時菩薩剃須發已,自觀身上猶著寶衣。
即複念言:出家之服不當如是,時淨居天化作獵師。
身著袈裟手持弓箭。
於菩薩前默然而祝菩薩語獵師言:汝所著者乃是往古諸佛之服。
雲何著此而為罪耶。
獵者言:我著袈裟以誘群鹿。
鹿見此服便來近我。
我因此故方得殺之。
菩薩言:汝著袈裟專為殺害。
我今若得唯求解脫。
汝能與我此袈裟不。
汝若與我我當與汝憍奢耶衣。
汝何惜彼粗弊之服。
獵師報言:善哉仁者,如是弊衣實無所惜。
即取袈裟授與菩薩。
菩薩于時心生歡喜。
即便與彼憍奢耶衣。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
忽複本形飛上虛空。
如一念頃還至梵天。
菩薩見已,於此袈裟倍生殷重。
爾後衆人在此起塔。
于時菩薩剃除須發。
身著袈裟儀容改變。
作如是言:我今始名真出家也。
於是發遣車匿将乾陟還。
流淚盈目以别車匿。
别車匿已,安詳徐步。
經彼跋渠仙人苦行林中佛告諸比丘,車匿既見菩薩志意不回。
牽彼乾陟悲哀而返。
爾後衆人於此起塔。
於是車匿既辭别已,遙望菩薩。
頭無天冠身無嬰珞。
種種寶服一切都無。
舉手椎胸悲哀啼哭。
無複冀望哽咽徘徊。
乾陟悲鳴骧首局顧。
瞻望踯?屬淚下交流。
車匿于時漸到城已,譬如有人入於空宅。
其城内外菀園泉林。
以菩薩去皆悉枯竭。
城中所有大小居人。
不睹菩薩唯見車匿。
并随其後而問之言:悉達太子今在何處。
車匿報言:太子今者,棄舍五欲獨處山林。
衆人聞已怪未曾有。
人人各各相視流淚。
共相謂言:我等當随大子而去住彼山林。
所以者何。
離聖太子何所存活。
城阙蕭條無可愛樂。
是時車匿牽彼乾陟。
并赍嬰珞及無價寶冠諸莊嚴具。
将入王宮。
其馬嘶聲聞於宮内。
是時摩诃波阇波提。
耶輸陀羅及後宮采女。
皆來集聚共相謂言:乾陟之聲今乃不遠。
将非太子回還宮耶。
是時車匿入宮門已,姨母及妃并諸采女。
渴望欲見争趣宮門。
唯睹車匿不見菩薩。
同時啼哭問於車匿。
太子今在何處。
汝獨歸來。
車匿答言:太子棄舍五欲為求道故。
在彼山林著壞色衣剃除須發。
摩诃波阇波提。
聞是語已悲泣懊惱。
不能自勝發聲大哭。
責車匿言:我今何負於汝。
取我聖子送彼山林。
猛獸毒蠱甚可怖畏。
而今獨往将何所依。
車匿言:太子付我馬王及諸寶具。
逼促於我令我速還。
恐畏夫人橫生愁惱。
是時宮中諸采女等。
染欲因緣故深於愛著。
苦惱身心悲涕哽咽摩诃波阇波提。
銜淚而言:嗚呼太子。
汝身本以栴檀塗拭威德光大。
今者雲何憔瘁山野。
蚊虻唼膚能安斯苦。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衣以憍奢耶衣。
今者雲何著粗弊服。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百品調和香潔之膳。
今者雲何能啖無味粗澀之食。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坐卧茵褥無非細軟。
今者雲何藉履荊棘能忍受之。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富貴之人盡心事汝。
猶恐有失。
今日雲何貧賤之人或能欺汝。
嗚呼太子在家之時,端正采女恒常娛樂恣於五欲。
今者雲何自放山林獨行獨祝摩诃波阇波提。
種種言詞悲哭懊惱。
從地而起。
重問車匿。
我子當去之時,向汝何囑。
我子頭發今在誰邊。
複誰剃也。
車匿啼哭不能自勝。
報夫人言:太子囑我。
汝至宮時。
再拜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