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美人恩重
關燈
小
中
大
漸蠶食,如此累積而進,我吳國必有一日可與晉、楚争長短。
” 另一大将白喜附和道:“夫概王果然高瞻遠矚,本将甚願追随旗下,為國争利。
”這白喜與夫概王一向站在同一陣線,共同進退。
阖闾見一直沒有作聲的伍子胥面帶冷笑,心下一動,便問:“伍将軍你的意見如何?”伍子胥道:“夫概王指出吳國之興,在乎能否擴大幅員,本将完全同意。
但對實行的方法,卻覺得仍有商榷馀地。
” 夫概王面色陰沈,不露半點喜怒變化,他一向與伍子胥不和,這刻心下更是充滿殺機。
白喜連連冷笑,嘿然不語。
伍子胥也不理會,續道:“我國若要蠶吞鄰近小國,足有馀力。
但郯、徐等國雖小,卻與其他大國關系密切,為此一來,我們必犯衆怒,引緻列強群起來攻,徒取其辱。
” 大夫鬥辛道:“伍将軍所言甚是。
” 夫概王和白喜連連冷笑,搖頭表示極不同意。
這時形勢非常明顯,這五位吳國最重要的大臣,除子山一人主張緩進外,其他都是主戰派,而主戰派又分為夫概王與白喜一個陣營,伍子胥和鬥辛則是另一種意見。
隻有吳王阖闾還未表态。
阖闾一聲長笑道:“伍将軍究竟有什麽計畫,何礙說出來讓大家研究。
” 伍子胥淡然一笑,露出極強的自信道:“若要争霸中原,淮河流域便是我等之踏腳石。
” 阖闾皺眉道:“這一帶乃在楚國控制之下,我等如若染指,豈不是會引起與楚國的正面沖突。
” 夫概王哈哈一笑道:“那伍将軍就正中下懷了。
” 原來伍子胥原為楚人,因父兄族人均被楚王所殺,故志切複仇,夫概王這就是在暗諷他别有私心。
伍子胥并不理會,他為人城府很深,等閑不會流露心内的感情,這時他滿面風霜,因過度思慮而略帶蒼老的面容,不見絲毫波動地道:“我若強大,必不容于楚國,況且我國東面是大海,沒有擴張馀地,南方是落後地區,取之無用,向北,齊、晉、秦列強豈容我勢北伸,所以我等如謀跻身上國,必須先擊敗楚國。
若要擊敗楚國,就要先取淮夷。
這淮夷之地,士地肥沃富裕,又盛産銅礦,必可助我國霸業。
” 這一番話極有見地,吳王阖闾點頭不已。
連夫、白兩人也一時語塞。
他們兩人均是有謀有略的名将,自然知道伍子胥所說确屬高見。
子山道:“伍将軍之言道盡敵我形勢,但楚國軍力十倍于我,兼且我國地處長江下遊,而楚國則居江之上,敵人順江攻我則易,我逆江而上則難;何況楚國水師名震天下,大将如白素功皆是水上名将,我等何能與之抗衡?”子山始終主和而不主戰,但他的見解,正指出了吳國一向屈處下風的因由。
伍子胥道:“我就是針對這點,定下了幾個對付之法。
第一,我們要努力學習陸上攻守之道,特别是精研車戰之術。
大王如若批準,我有一故人現在晉國,此人既精於此道,尤熟楚軍戰術,得他來助,當能如虎添翼。
” 阖闾點頭道:“伍将軍心目中的人選必是叛離楚國的巫臣,此人離楚後,親族盡為子反、囊瓦等所殺,血海深仇,果然是理想人選,伍将軍可放手而為。
”他對伍子胥這避重就輕、不與敵人在江上交鋒的策略,顯然極為欣賞,要知吳本江湖之國,習水戰而不習陸戰,但從水道與楚争,實無法勝楚,故這一着實是對症下藥。
伍子胥道:“其次于我方另一個有利因素,就是利用敵人鞭長莫及的形勢。
要知楚國勢力雖能遠達淮河中下遊,但因距本土太遠,難以駕馭,故也是其薄弱環節。
因此淮夷之地,是我所必争的,也是能争的。
”頓了一頓,他接着道:“楚國設在此地的三邑州來、锺離及巢,是我們的首要目标,隻要奪此三鎮,便能控制淮域,大利西進。
我們可分三師進擾,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使楚師疲于奔命。
” 阖闾拍案叫絕,連與他一向不和的夫概王和白喜,也不得不點頭同意。
但亦更生嫉忌之心。
鬥辛這時插嘴道:“在這之前,我們先要經略後方,斷越之援楚。
” 伍子胥道:“這個必然。
” 阖闾心内歡喜,正要贊賞。
那知伍子胥道:“下将還有一個提議。
” 衆人心下大奇,不知他尚能提出什麽奇謀妙計。
伍子胥也不說話,從懷内取出一卷帛書,呈上阖闾。
阖闾接過開卷一看,不一刻露出驚詫之色,霍地擡起頭來問道:“此人何在?”伍子胥道:“這人十日前由齊國到來臣下之居所求見,獻上所着兵書,真是天縱之才,發盡前人所未發,臣與他論道十日,心想如得此人為我吳國盡力,那怕大事不成。
” 阖闾仰天長笑:“伍将軍請盡速為本王引見此人,果真天助我也。
”
” 另一大将白喜附和道:“夫概王果然高瞻遠矚,本将甚願追随旗下,為國争利。
”這白喜與夫概王一向站在同一陣線,共同進退。
阖闾見一直沒有作聲的伍子胥面帶冷笑,心下一動,便問:“伍将軍你的意見如何?”伍子胥道:“夫概王指出吳國之興,在乎能否擴大幅員,本将完全同意。
但對實行的方法,卻覺得仍有商榷馀地。
” 夫概王面色陰沈,不露半點喜怒變化,他一向與伍子胥不和,這刻心下更是充滿殺機。
白喜連連冷笑,嘿然不語。
伍子胥也不理會,續道:“我國若要蠶吞鄰近小國,足有馀力。
但郯、徐等國雖小,卻與其他大國關系密切,為此一來,我們必犯衆怒,引緻列強群起來攻,徒取其辱。
” 大夫鬥辛道:“伍将軍所言甚是。
” 夫概王和白喜連連冷笑,搖頭表示極不同意。
這時形勢非常明顯,這五位吳國最重要的大臣,除子山一人主張緩進外,其他都是主戰派,而主戰派又分為夫概王與白喜一個陣營,伍子胥和鬥辛則是另一種意見。
隻有吳王阖闾還未表态。
阖闾一聲長笑道:“伍将軍究竟有什麽計畫,何礙說出來讓大家研究。
” 伍子胥淡然一笑,露出極強的自信道:“若要争霸中原,淮河流域便是我等之踏腳石。
” 阖闾皺眉道:“這一帶乃在楚國控制之下,我等如若染指,豈不是會引起與楚國的正面沖突。
” 夫概王哈哈一笑道:“那伍将軍就正中下懷了。
” 原來伍子胥原為楚人,因父兄族人均被楚王所殺,故志切複仇,夫概王這就是在暗諷他别有私心。
伍子胥并不理會,他為人城府很深,等閑不會流露心内的感情,這時他滿面風霜,因過度思慮而略帶蒼老的面容,不見絲毫波動地道:“我若強大,必不容于楚國,況且我國東面是大海,沒有擴張馀地,南方是落後地區,取之無用,向北,齊、晉、秦列強豈容我勢北伸,所以我等如謀跻身上國,必須先擊敗楚國。
若要擊敗楚國,就要先取淮夷。
這淮夷之地,士地肥沃富裕,又盛産銅礦,必可助我國霸業。
” 這一番話極有見地,吳王阖闾點頭不已。
連夫、白兩人也一時語塞。
他們兩人均是有謀有略的名将,自然知道伍子胥所說确屬高見。
子山道:“伍将軍之言道盡敵我形勢,但楚國軍力十倍于我,兼且我國地處長江下遊,而楚國則居江之上,敵人順江攻我則易,我逆江而上則難;何況楚國水師名震天下,大将如白素功皆是水上名将,我等何能與之抗衡?”子山始終主和而不主戰,但他的見解,正指出了吳國一向屈處下風的因由。
伍子胥道:“我就是針對這點,定下了幾個對付之法。
第一,我們要努力學習陸上攻守之道,特别是精研車戰之術。
大王如若批準,我有一故人現在晉國,此人既精於此道,尤熟楚軍戰術,得他來助,當能如虎添翼。
” 阖闾點頭道:“伍将軍心目中的人選必是叛離楚國的巫臣,此人離楚後,親族盡為子反、囊瓦等所殺,血海深仇,果然是理想人選,伍将軍可放手而為。
”他對伍子胥這避重就輕、不與敵人在江上交鋒的策略,顯然極為欣賞,要知吳本江湖之國,習水戰而不習陸戰,但從水道與楚争,實無法勝楚,故這一着實是對症下藥。
伍子胥道:“其次于我方另一個有利因素,就是利用敵人鞭長莫及的形勢。
要知楚國勢力雖能遠達淮河中下遊,但因距本土太遠,難以駕馭,故也是其薄弱環節。
因此淮夷之地,是我所必争的,也是能争的。
”頓了一頓,他接着道:“楚國設在此地的三邑州來、锺離及巢,是我們的首要目标,隻要奪此三鎮,便能控制淮域,大利西進。
我們可分三師進擾,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使楚師疲于奔命。
” 阖闾拍案叫絕,連與他一向不和的夫概王和白喜,也不得不點頭同意。
但亦更生嫉忌之心。
鬥辛這時插嘴道:“在這之前,我們先要經略後方,斷越之援楚。
” 伍子胥道:“這個必然。
” 阖闾心内歡喜,正要贊賞。
那知伍子胥道:“下将還有一個提議。
” 衆人心下大奇,不知他尚能提出什麽奇謀妙計。
伍子胥也不說話,從懷内取出一卷帛書,呈上阖闾。
阖闾接過開卷一看,不一刻露出驚詫之色,霍地擡起頭來問道:“此人何在?”伍子胥道:“這人十日前由齊國到來臣下之居所求見,獻上所着兵書,真是天縱之才,發盡前人所未發,臣與他論道十日,心想如得此人為我吳國盡力,那怕大事不成。
” 阖闾仰天長笑:“伍将軍請盡速為本王引見此人,果真天助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