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戰功成
關燈
小
中
大
有深仇大恨的樣子?」
猶記得當年王淡真縱體投懷的一刻,她毫無保留熾烈的愛,令他變成天地間最幸福的男人,擁有她便像擁有人世最珍貴的寶物,但正是桓玄,以最鄙卑可恨的方式,把淡真奪去,令她含辱而終。
那種仇恨,是傾三江五河之水,也沒法清洗的。
劉裕沉聲道:「當我的刀子貫穿你身體的一刻,我會讓你知道答案。
」 恒玄仰天長笑,然後笑聲倏止,雙目兇光畢露,道:「我隻想問一句,我們動手期間,會有其它人插手嗎?」 劉裕搖頭歎道:「每一個人都在進步,隻有你這蠢材不住退步,這是否高門子弟的劣根性呢?從來不懂得從錯誤中學習。
」 蓦地拔出佩刀,照頭向桓玄劈去。
桓玄斷玉寒出鞘,架着劉裕的厚背刀,發出一聲清脆的鳴響。
眼看應是勢均力敵,桓玄的臉孔忽然脹紅起來,接着挫退半步。
衆人齊聲歡呼喝采,更添劉裕的氣勢,叫得最兇的是小白雁。
此時人人看出若純以刀勁論,劉裕實勝桓玄半籌,但高明如小白雁者;更知桓玄已被逼處下風守勢。
桓玄卻是心中叫苦,若在正常的情況下,他這半步不但不會退,且可施展精微手法,絞擊對手的厚背刀,來個連消帶打,隻要能搶占上風,大有機會殺死對方。
最理想當然是制着劉裕,那時便可讨價還價,保命逃生,隻恨現在卻非是正常的情況。
從峥嵘洲逃到枚回洲,是他一生中最惶恐無助的時刻,彷如從天上的雲端直掉到地上的污泥裡,體能大幅消耗,心膽俱喪,武功發揮不出平時的五成,縱有拚死之心,卻無拚死之力。
反之劉裕卻正處于最佳的狀态下,這平乎無奇的一刀,實是劉裕精氣神全注其内的一刀,有撼天搖地的威勢。
桓玄終于明白劉裕剛才冷嘲熱諷的含意,是笑自己仍是不明形勢,眼前擺明是絕不公平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正是劉裕一手營造出來的。
劉裕并不是要予自己公平決鬥的機會,而是一心要殺死自己。
明白歸明白,可是高手過招,棋差一着,回天乏力。
桓玄真氣被劉裕狂猛的刀勁硬逼回手上去,逆脈而街,登時血氣翻騰,眼冒金星,不要說反擊,能于退半步後立穩已非常不容易。
劉裕郁積的仇恨和怨氣盡洩于此一刀之中,心中的痛苦卻是有增無減。
更曉得已争取得主動上風,厚背刀從斷玉寒彈起,旋風般轉身,厚背刀回飛一匝,橫掃桓玄腰身,不予桓玄回氣的空檔。
他之所以在反攻桓玄的連場大戰中,取得節節勝利,皆因戰略運用得宜。
今次與桓玄的決戰,亦經過精心的部署。
他一直深深記着屠奉三的提點,桓玄縱有千萬缺點,但無可否認的是桓玄确為武學的奇才,其斷玉寒能繼九韶定音劍後,成為江左高門的第一名器,實非僥幸。
而他的目的是要手刃桓玄,為淡真洗雪恥恨,而非是要得到擊敗「九品高手榜」上第一高手的榮耀,所以他巧妙布局,務要削弱桓玄的體力鬥志,使他在衆叛親離、四面楚歌的絕境裹,失去戰力和高手的沉着。
正因掌握了桓玄的弱點,所以一上場,他采取以硬撼硬的策略,逼桓玄硬拼,他要讓死亡的陰影籠罩桓玄,令桓玄恐懼害怕,受盡壓力和折磨,直至他授首的一刻。
當他旋轉之際,劉裕一直強壓着對王淡真的思憶和愛憐,此刻似山洪暴發,狂潮般湧過心靈的大地,再抑制不了。
「當」! 厚背刀橫掃在桓玄反手疾擋的斷玉寒處,發出如悶雷般勁氣正面交鋒的響音,相擊處綻出火花。
今回桓玄更是不濟,被劉裕掃得連人帶刀,橫跌往左方。
四周爆出轟天吶喊聲,人人看得喜出望外,皆因料不到戰況如此地一面倒,桓玄如此不中用。
北府兵一衆将領,卻明白這樣的戰果方是合理,此更馬上慣沙場的北府将領如何無忌、魏泳之者,看不起高門子弟的原因。
劉裕的刀法是從沙場實戰千錘百煉培養出來的刀法,而養尊處優的高門子弟如桓玄者,卻欠缺這種沒有其它方式可取代的鍛煉。
在正常的情況下,桓玄或可以壓倒劉裕,但在沉重的壓力下和逆境裡,劉裕登時把桓玄比下去,更何況桓玄正處于絕境,其意志力連一個普通上慣戰場的北府兵也不如。
劉裕的心神正處于極度異常的狀态中,他的心被複仇的恨火熊熊燃燒着。
最大的痛苦,來自他對王淡真噬心的内疚,如果當日他不顧謝玄的反對,與王淡真私奔往邊荒集,王淡真便不用受辱自盡。
另一方面他的精神卻保持在晶瑩通透的巅峰狀态下,有如在烈火裡一點永不溶解的冰雪,完全絕對地掌握着最大仇敵的狀況,更清楚桓玄已失去平反敗局的能力。
桓玄根本沒有機會發揮他精微的刀法,劉裕的以拙制巧,打開始便克制着他。
劉裕狂喝一聲,厚背刀如迅雷擊電般襲向桓玄。
桓玄睑上血色褪盡,奮起還擊。
「叮叮當當!」 劉裕的厚背刀堅定不移的向桓玄砍去,一刀比一刀強勁,一刀比一刀刁鑽,全無成法可言,卻是沙場殺敵最實際有效的刀法,每一刀都是避強擊弱,針對敵人的破綻弱點而發,如水銀瀉地,無隙不觑。
桓玄節節敗退,全無反擊之力。
圍觀者人人心向劉裕,搖旗吶喊,高彥首先帶頭大嚷道:「桓玄倒下!」接着全體附和,隻聽「桓玄倒下」的呼喊聲,潮水般起落,撼動着枚回洲,刺激着桓玄的心神。
「嗆!」 桓玄跆踉跌退,劉裕則凝立不動、厚背刀鋒直指桓玄。
四周登時變得鴉雀無聲,人人睜大眼睛,看桓玄會否就此一倒不起。
桓玄終于勉強立定,披頭散發、容色蒼白如厲鬼,雙唇顫震,握刀的手也抖動起來
那種仇恨,是傾三江五河之水,也沒法清洗的。
劉裕沉聲道:「當我的刀子貫穿你身體的一刻,我會讓你知道答案。
」 恒玄仰天長笑,然後笑聲倏止,雙目兇光畢露,道:「我隻想問一句,我們動手期間,會有其它人插手嗎?」 劉裕搖頭歎道:「每一個人都在進步,隻有你這蠢材不住退步,這是否高門子弟的劣根性呢?從來不懂得從錯誤中學習。
」 蓦地拔出佩刀,照頭向桓玄劈去。
桓玄斷玉寒出鞘,架着劉裕的厚背刀,發出一聲清脆的鳴響。
眼看應是勢均力敵,桓玄的臉孔忽然脹紅起來,接着挫退半步。
衆人齊聲歡呼喝采,更添劉裕的氣勢,叫得最兇的是小白雁。
此時人人看出若純以刀勁論,劉裕實勝桓玄半籌,但高明如小白雁者;更知桓玄已被逼處下風守勢。
桓玄卻是心中叫苦,若在正常的情況下,他這半步不但不會退,且可施展精微手法,絞擊對手的厚背刀,來個連消帶打,隻要能搶占上風,大有機會殺死對方。
最理想當然是制着劉裕,那時便可讨價還價,保命逃生,隻恨現在卻非是正常的情況。
從峥嵘洲逃到枚回洲,是他一生中最惶恐無助的時刻,彷如從天上的雲端直掉到地上的污泥裡,體能大幅消耗,心膽俱喪,武功發揮不出平時的五成,縱有拚死之心,卻無拚死之力。
反之劉裕卻正處于最佳的狀态下,這平乎無奇的一刀,實是劉裕精氣神全注其内的一刀,有撼天搖地的威勢。
桓玄終于明白劉裕剛才冷嘲熱諷的含意,是笑自己仍是不明形勢,眼前擺明是絕不公平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正是劉裕一手營造出來的。
劉裕并不是要予自己公平決鬥的機會,而是一心要殺死自己。
明白歸明白,可是高手過招,棋差一着,回天乏力。
桓玄真氣被劉裕狂猛的刀勁硬逼回手上去,逆脈而街,登時血氣翻騰,眼冒金星,不要說反擊,能于退半步後立穩已非常不容易。
劉裕郁積的仇恨和怨氣盡洩于此一刀之中,心中的痛苦卻是有增無減。
更曉得已争取得主動上風,厚背刀從斷玉寒彈起,旋風般轉身,厚背刀回飛一匝,橫掃桓玄腰身,不予桓玄回氣的空檔。
他之所以在反攻桓玄的連場大戰中,取得節節勝利,皆因戰略運用得宜。
今次與桓玄的決戰,亦經過精心的部署。
他一直深深記着屠奉三的提點,桓玄縱有千萬缺點,但無可否認的是桓玄确為武學的奇才,其斷玉寒能繼九韶定音劍後,成為江左高門的第一名器,實非僥幸。
而他的目的是要手刃桓玄,為淡真洗雪恥恨,而非是要得到擊敗「九品高手榜」上第一高手的榮耀,所以他巧妙布局,務要削弱桓玄的體力鬥志,使他在衆叛親離、四面楚歌的絕境裹,失去戰力和高手的沉着。
正因掌握了桓玄的弱點,所以一上場,他采取以硬撼硬的策略,逼桓玄硬拼,他要讓死亡的陰影籠罩桓玄,令桓玄恐懼害怕,受盡壓力和折磨,直至他授首的一刻。
當他旋轉之際,劉裕一直強壓着對王淡真的思憶和愛憐,此刻似山洪暴發,狂潮般湧過心靈的大地,再抑制不了。
「當」! 厚背刀橫掃在桓玄反手疾擋的斷玉寒處,發出如悶雷般勁氣正面交鋒的響音,相擊處綻出火花。
今回桓玄更是不濟,被劉裕掃得連人帶刀,橫跌往左方。
四周爆出轟天吶喊聲,人人看得喜出望外,皆因料不到戰況如此地一面倒,桓玄如此不中用。
北府兵一衆将領,卻明白這樣的戰果方是合理,此更馬上慣沙場的北府将領如何無忌、魏泳之者,看不起高門子弟的原因。
劉裕的刀法是從沙場實戰千錘百煉培養出來的刀法,而養尊處優的高門子弟如桓玄者,卻欠缺這種沒有其它方式可取代的鍛煉。
在正常的情況下,桓玄或可以壓倒劉裕,但在沉重的壓力下和逆境裡,劉裕登時把桓玄比下去,更何況桓玄正處于絕境,其意志力連一個普通上慣戰場的北府兵也不如。
劉裕的心神正處于極度異常的狀态中,他的心被複仇的恨火熊熊燃燒着。
最大的痛苦,來自他對王淡真噬心的内疚,如果當日他不顧謝玄的反對,與王淡真私奔往邊荒集,王淡真便不用受辱自盡。
另一方面他的精神卻保持在晶瑩通透的巅峰狀态下,有如在烈火裡一點永不溶解的冰雪,完全絕對地掌握着最大仇敵的狀況,更清楚桓玄已失去平反敗局的能力。
桓玄根本沒有機會發揮他精微的刀法,劉裕的以拙制巧,打開始便克制着他。
劉裕狂喝一聲,厚背刀如迅雷擊電般襲向桓玄。
桓玄睑上血色褪盡,奮起還擊。
「叮叮當當!」 劉裕的厚背刀堅定不移的向桓玄砍去,一刀比一刀強勁,一刀比一刀刁鑽,全無成法可言,卻是沙場殺敵最實際有效的刀法,每一刀都是避強擊弱,針對敵人的破綻弱點而發,如水銀瀉地,無隙不觑。
桓玄節節敗退,全無反擊之力。
圍觀者人人心向劉裕,搖旗吶喊,高彥首先帶頭大嚷道:「桓玄倒下!」接着全體附和,隻聽「桓玄倒下」的呼喊聲,潮水般起落,撼動着枚回洲,刺激着桓玄的心神。
「嗆!」 桓玄跆踉跌退,劉裕則凝立不動、厚背刀鋒直指桓玄。
四周登時變得鴉雀無聲,人人睜大眼睛,看桓玄會否就此一倒不起。
桓玄終于勉強立定,披頭散發、容色蒼白如厲鬼,雙唇顫震,握刀的手也抖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