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大戰前夕
關燈
小
中
大
面。
這樣大公無私的一個人,竟于最不适合的時候,瞑目長逝,對南晉來說,是個沒法彌補的損失。
也實在太湊巧了一點。
桓沖之弟桓玄,卻偏是他和謝安最顧忌的人,此子不但刀法蓋世,且是縱橫無敵的統帥,其用兵之高明,尤在桓沖之上。
四年前,當朱序兵敗投降,襄陽失守,桓沖曾以桓玄為副帥,發動反擊,以十萬荊州軍,兵分多路。
桓玄攻襄陽;劉波攻沔北諸城;楊亮攻蜀;郭铨攻武當。
荊州軍連拔多城,震動北方,全賴慕容垂、姚苌等拚死力保住襄陽。
此事亦直接觸發苻堅南征之戰,否則讓襄陽重入荊州軍之手,苻堅将無法牽制饒勇善戰,又有桓沖、桓玄此等超卓将才領導指揮的荊州軍。
在是役裹,桓玄充份表現出他的統帥之才,成為新一代将領中唯一能與他謝玄相提并論者。
桓玄長期助乃兄主理荊州軍政,又銳意招納本土世族豪門,在荊州的勢力根深蒂固,對建康所在的揚州更有排斥的情緒心态,若非有桓沖支持朝廷,荊揚早出亂子。
現在桓沖已去,大樹既倒,一切再難回複舊觀。
荊揚是分是合,全系于桓玄一念之間,而桓玄亦成為未來禍患的源頭。
荊揚的失調,更予以海南為基地的“天師”孫恩可乘之機,隻看盧循鬥膽行刺胡彬,已知勢力日大的天師道并不把南朝放在眼内。
縱使此戰獲勝,擊退苻堅,未來仍是内憂外患,不容樂觀。
謝玄的心神回到隔河對峙的敵軍上。
此戰成敗,将決定明天的大戰。
假若苻堅按兵不動,借壽陽死守不出,他謝玄将會輸掉此仗,也輸掉南晉的江山。
不過他卻清楚感到苻堅絕不肯龜縮不出,先不說他借朱序施的激将法。
更重要是胡族好武愛面子的心态。
他苻堅率大軍南來,實力在北府兵十倍以上,且初戰失利,大損威風,若被區區淝水和北府兵吓得不敢迎戰,還威名何在? 苻堅是不得不應戰,因為他比自己更求勝心切。
何況隻要苻堅争得平手,他已可挽回氐秦軍的士氣。
劉牢之此時登上城樓,來到他旁,欣然道:“劉裕此子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 謝玄沒有直接答他,笑語道:“牢之睡不着嗎?” 劉牢之苦笑道:“怎樣也沒法阖上眼。
” 在北府軍内,謝玄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心事,暢所欲言的人,他對謝玄是絕對信任,絕對崇敬。
謝玄忽然岔開話題,道:“朱序于事成後隻有一個要求,你道是甚麼呢?” 劉牢之微一錯愕,苦思片刻,搖頭道:“恕牢之愚魯。
” 謝玄露出苦澀的神情,緩緩道:“他要求的是除其軍籍,放為庶民。
” 三國以來,戰事連綿,兵家軍戶為統治者流血犧牲,負擔種種勞役,家屬也不例外。
且一旦被編人軍籍,要還為平民,将難比登天。
低下層的兵員,更是“為兵者生則困苦,無有溫飽,死則委棄骸骨不返”。
其有甚者,是上級軍将謀财害命,“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财物”,又或“收其實,給其虛粟,窮其力,薄其衣,用其工,節其食,綿冬曆夏,加之疾苦,死于溝渎常十七八焉”,故“兵士役苦,心不忘亂”。
像朱序這等名門大将,當然不怕被剝削,懼的是朝廷刻薄寡恩,鳥盡弓藏,所以劉牢之得聞朱序的要求,也不由生出物傷其類的感慨。
朱序今次立下大功,遂乘機要求免除軍籍,不失明智之舉。
謝玄沉聲道:“牢之推許小裕,我深有同感,此子是個天生的軍人,隻有在軍中才能如魚得水,這是他和我不同的地方,不像我般如有選擇,必回到烏衣巷去過我憧憬詩酒風流的生活。
這番話隻限于你我之間,我不宜直接提攜劉裕,一切交由你去辦,将來他必可成你一大助力,我不想他因我而受到軍内或朝廷的排斥炻忌。
” 劉牢之明白過來,點頭答應。
謝玄目光投往對岸,淡淡道:“明天是我們唯一擊敗苻堅的機會,所以必須一往無前,置生死于度外。
” 劉牢之肯定地點頭道:“現在敵人陣腳未穩,糧草不足,兼初戰失利,士氣低落,又勞師遠征,離鄉别井,旅途奔波,馬困人累,戰鬥力被大幅削減,沉至谷底,若明天不好好把握此千載一時之機,打後将形勢迥異。
” 謝玄現出一絲充滿自信的笑意,道:“任苻堅怎麼翻筋鬥,也不能翻出我掌心之外,明天将是他氐秦末日的來臨,我們要作好他兵敗後一切的應變後着,千萬不要錯失良機。
” 淝水的喊殺聲仍是此起彼繼,戰鼓轟嗚,敲響着大決戰的前奏。
這樣大公無私的一個人,竟于最不适合的時候,瞑目長逝,對南晉來說,是個沒法彌補的損失。
也實在太湊巧了一點。
桓沖之弟桓玄,卻偏是他和謝安最顧忌的人,此子不但刀法蓋世,且是縱橫無敵的統帥,其用兵之高明,尤在桓沖之上。
四年前,當朱序兵敗投降,襄陽失守,桓沖曾以桓玄為副帥,發動反擊,以十萬荊州軍,兵分多路。
桓玄攻襄陽;劉波攻沔北諸城;楊亮攻蜀;郭铨攻武當。
荊州軍連拔多城,震動北方,全賴慕容垂、姚苌等拚死力保住襄陽。
此事亦直接觸發苻堅南征之戰,否則讓襄陽重入荊州軍之手,苻堅将無法牽制饒勇善戰,又有桓沖、桓玄此等超卓将才領導指揮的荊州軍。
在是役裹,桓玄充份表現出他的統帥之才,成為新一代将領中唯一能與他謝玄相提并論者。
桓玄長期助乃兄主理荊州軍政,又銳意招納本土世族豪門,在荊州的勢力根深蒂固,對建康所在的揚州更有排斥的情緒心态,若非有桓沖支持朝廷,荊揚早出亂子。
現在桓沖已去,大樹既倒,一切再難回複舊觀。
荊揚是分是合,全系于桓玄一念之間,而桓玄亦成為未來禍患的源頭。
荊揚的失調,更予以海南為基地的“天師”孫恩可乘之機,隻看盧循鬥膽行刺胡彬,已知勢力日大的天師道并不把南朝放在眼内。
縱使此戰獲勝,擊退苻堅,未來仍是内憂外患,不容樂觀。
謝玄的心神回到隔河對峙的敵軍上。
此戰成敗,将決定明天的大戰。
假若苻堅按兵不動,借壽陽死守不出,他謝玄将會輸掉此仗,也輸掉南晉的江山。
不過他卻清楚感到苻堅絕不肯龜縮不出,先不說他借朱序施的激将法。
更重要是胡族好武愛面子的心态。
他苻堅率大軍南來,實力在北府兵十倍以上,且初戰失利,大損威風,若被區區淝水和北府兵吓得不敢迎戰,還威名何在? 苻堅是不得不應戰,因為他比自己更求勝心切。
何況隻要苻堅争得平手,他已可挽回氐秦軍的士氣。
劉牢之此時登上城樓,來到他旁,欣然道:“劉裕此子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 謝玄沒有直接答他,笑語道:“牢之睡不着嗎?” 劉牢之苦笑道:“怎樣也沒法阖上眼。
” 在北府軍内,謝玄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心事,暢所欲言的人,他對謝玄是絕對信任,絕對崇敬。
謝玄忽然岔開話題,道:“朱序于事成後隻有一個要求,你道是甚麼呢?” 劉牢之微一錯愕,苦思片刻,搖頭道:“恕牢之愚魯。
” 謝玄露出苦澀的神情,緩緩道:“他要求的是除其軍籍,放為庶民。
” 三國以來,戰事連綿,兵家軍戶為統治者流血犧牲,負擔種種勞役,家屬也不例外。
且一旦被編人軍籍,要還為平民,将難比登天。
低下層的兵員,更是“為兵者生則困苦,無有溫飽,死則委棄骸骨不返”。
其有甚者,是上級軍将謀财害命,“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财物”,又或“收其實,給其虛粟,窮其力,薄其衣,用其工,節其食,綿冬曆夏,加之疾苦,死于溝渎常十七八焉”,故“兵士役苦,心不忘亂”。
像朱序這等名門大将,當然不怕被剝削,懼的是朝廷刻薄寡恩,鳥盡弓藏,所以劉牢之得聞朱序的要求,也不由生出物傷其類的感慨。
朱序今次立下大功,遂乘機要求免除軍籍,不失明智之舉。
謝玄沉聲道:“牢之推許小裕,我深有同感,此子是個天生的軍人,隻有在軍中才能如魚得水,這是他和我不同的地方,不像我般如有選擇,必回到烏衣巷去過我憧憬詩酒風流的生活。
這番話隻限于你我之間,我不宜直接提攜劉裕,一切交由你去辦,将來他必可成你一大助力,我不想他因我而受到軍内或朝廷的排斥炻忌。
” 劉牢之明白過來,點頭答應。
謝玄目光投往對岸,淡淡道:“明天是我們唯一擊敗苻堅的機會,所以必須一往無前,置生死于度外。
” 劉牢之肯定地點頭道:“現在敵人陣腳未穩,糧草不足,兼初戰失利,士氣低落,又勞師遠征,離鄉别井,旅途奔波,馬困人累,戰鬥力被大幅削減,沉至谷底,若明天不好好把握此千載一時之機,打後将形勢迥異。
” 謝玄現出一絲充滿自信的笑意,道:“任苻堅怎麼翻筋鬥,也不能翻出我掌心之外,明天将是他氐秦末日的來臨,我們要作好他兵敗後一切的應變後着,千萬不要錯失良機。
” 淝水的喊殺聲仍是此起彼繼,戰鼓轟嗚,敲響着大決戰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