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各師各法
關燈
小
中
大
居少,可是外貌、長相、脾性無一相同。
桓沖中等身材,貌相樸實古拙,今年六十一歲,肉頭鼻、高額骨,目光審慎堅定,外型并不引人注目,但卻予人穩重的良好印像。
桓玄比乃兄年輕三十多年,剛過二十七歲,長相比實際年齡更要年輕,神采奕奕,五官端正,可是那對在比例上小了一點卻長而窄的眼睛,總令他帶點邪異的氣質,又像賦予他某種神秘的力量。
而他超乎常人的高額,清楚顯示出他的聰明和才智。
他比桓沖高出大半個頭,體型修颀勻稱,膚色皙白如玉,有桓沖欠缺那一股透骨子而來,世家望族子弟的出衆禀賦。
加上一身華麗的武士服,腰佩的名刀“斷玉寒”,确有懾人的魅力。
桓沖仍是凝望窗外初冬的美景,像沒有聽到他的說話般油然道:“苻堅從巴蜀順流而來的水師軍,目下情況如何?” 桓玄微一錯愕,不過他一向尊敬桓沖,不敢稍逆于他,隻好勉強壓下澎沸胸内的怒火,答道:“已抵上遊建平城,另有一軍進駐襄陽,成犄角之勢,威脅江陵,我已加派兵馬防守宜都、竟陵兩城,若秦人敢攻打任何一城,我們在竟陵的大軍可從水路迅速赴援。
” 桓沖沉聲道:“若讓這兩支敵軍彙合,順流直攻建康,小弟你道會有甚麼後果?” 桓玄不忿的道:“我當然清楚,可是有大哥鎮守荊州,揚州便穩如泰山,我隻不過想為朝廷盡心盡力。
看!謝安用的全是他謝家的人,統帥是謝石,先鋒督軍是謝玄和謝琰,我有那一方面此不上他們,自十六歲開始我已領軍抗敵,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現在苻秦大軍壓境,謝安仍是我行我素,繼續放任清談。
我承認謝安确是朝廷柱石,可是在軍事上他卻幼稚如童蒙,前線諸将,多乏作戰經驗,加上衆寡懸殊,後果不難設想,我輩将為亡國之奴了!” 桓沖也歎了一口氣,似乎有些兒同意桓玄的說法,苦笑道:“正是因大軍壓境,所以我們别無選擇。
謝安或許不如你想像般的不濟事,謝玄更是有勇有謀的勇将。
小弟!好好助我守穩荊州,其他惟有看我大晉的氣數。
” 桓玄移往桓沖身旁,雙目寒芒閃閃,冷然道:“大哥怎可聽天由命?憑你一言九鼎的份量,隻須大哥點頭,我立即率兵到建康晉見聖上,痛陳利害,說不定可令聖上回心轉意,那方是萬民之福。
” 桓沖仍沒有看他,搖頭道:“陣前易帥,豈是智者所為。
且北府諸将怎肯心服,更讓抗敵大計亂成一團,徒令小人如司馬道子者趁機起哄,來個混水摸魚,此事絕不可行。
” 桓玄大恨道:“大哥!我們桓家絕不可一錯再錯,當年爹已要求晉窒為他行“九錫”禅讓之禮,若非謝安、王坦之等一意拖延,爹早坐上皇位,天下再不是司馬氏的天下,而是我桓氏的天下。
隻恨爹不久病逝,大哥又無心皇座,現在……” 桓沖終于朝他瞧來,雙目神光閃閃,大喝道:“閉嘴!現在晉室需要的不是内争而是團結,我們隻有做好本份,方或不緻淪為亡國之奴。
你給我滾回宜都,若有閃失,休怪我桓沖不顧兄弟之情。
立即滾蛋!” 桓玄與桓沖對視片晌,欲言又止,終一言不發的忿然去了。
夜幕低垂下,一艘戰船從壽陽開出,循淝水北上,進入淮水後改向西行,逆流朝穎水與淮水交接處的穎口駛去。
船上全是壽陽鎮将胡彬的親兵,因劉牢之千叮萬囑,此事必須保持最高機密,不得洩漏絲毫風聲,任務隻為送一個人到穎口,至于有何目的,以胡彬前線重将的身份地位,仍給蒙在鼓裡。
最氣人的是派來的小小裨将劉裕亦對他守口如瓶,不肯透露端倪,而與他見面後所說的話加起來不到十句。
胡彬和劉裕立在船頭,後者正精光閃閃的打量淮水北岸的形勢。
胡彬忍不住試探道:“劉裕你對邊荒的情況是否熟悉呢?” 劉裕神色冷靜的微一點頭,不亢不卑的道:“下屬确曾多次奉命到過邊荒探聽消息。
” 胡彬忍不住留心打量他,皆因好奇心大起,今次劉牢之派劉裕到邊荒來,胡彬認為根本是多此一舉,因為前線軍情的重責,一向由他負責,自聞得苻堅南下,他早偵騎盡出,多這麼一個人,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況此子頂多二十來歲,經驗肯定不足。
不過他卻并不敢小觑他,因為劉裕似是帶着一股與生俱來的沉着自信,令人感到他日後必非池中之物。
劉裕隻是比一般人稍高的高度,生得方臉大耳,結實粗壯,相貌堂堂,雙目神藏而不外露,雙掌特别寬厚,雖沒有作态,總給人暗含某種充滿爆炸性的驚人力量的奇異感覺。
胡彬道:“進入邊荒
桓沖中等身材,貌相樸實古拙,今年六十一歲,肉頭鼻、高額骨,目光審慎堅定,外型并不引人注目,但卻予人穩重的良好印像。
桓玄比乃兄年輕三十多年,剛過二十七歲,長相比實際年齡更要年輕,神采奕奕,五官端正,可是那對在比例上小了一點卻長而窄的眼睛,總令他帶點邪異的氣質,又像賦予他某種神秘的力量。
而他超乎常人的高額,清楚顯示出他的聰明和才智。
他比桓沖高出大半個頭,體型修颀勻稱,膚色皙白如玉,有桓沖欠缺那一股透骨子而來,世家望族子弟的出衆禀賦。
加上一身華麗的武士服,腰佩的名刀“斷玉寒”,确有懾人的魅力。
桓沖仍是凝望窗外初冬的美景,像沒有聽到他的說話般油然道:“苻堅從巴蜀順流而來的水師軍,目下情況如何?” 桓玄微一錯愕,不過他一向尊敬桓沖,不敢稍逆于他,隻好勉強壓下澎沸胸内的怒火,答道:“已抵上遊建平城,另有一軍進駐襄陽,成犄角之勢,威脅江陵,我已加派兵馬防守宜都、竟陵兩城,若秦人敢攻打任何一城,我們在竟陵的大軍可從水路迅速赴援。
” 桓沖沉聲道:“若讓這兩支敵軍彙合,順流直攻建康,小弟你道會有甚麼後果?” 桓玄不忿的道:“我當然清楚,可是有大哥鎮守荊州,揚州便穩如泰山,我隻不過想為朝廷盡心盡力。
看!謝安用的全是他謝家的人,統帥是謝石,先鋒督軍是謝玄和謝琰,我有那一方面此不上他們,自十六歲開始我已領軍抗敵,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現在苻秦大軍壓境,謝安仍是我行我素,繼續放任清談。
我承認謝安确是朝廷柱石,可是在軍事上他卻幼稚如童蒙,前線諸将,多乏作戰經驗,加上衆寡懸殊,後果不難設想,我輩将為亡國之奴了!” 桓沖也歎了一口氣,似乎有些兒同意桓玄的說法,苦笑道:“正是因大軍壓境,所以我們别無選擇。
謝安或許不如你想像般的不濟事,謝玄更是有勇有謀的勇将。
小弟!好好助我守穩荊州,其他惟有看我大晉的氣數。
” 桓玄移往桓沖身旁,雙目寒芒閃閃,冷然道:“大哥怎可聽天由命?憑你一言九鼎的份量,隻須大哥點頭,我立即率兵到建康晉見聖上,痛陳利害,說不定可令聖上回心轉意,那方是萬民之福。
” 桓沖仍沒有看他,搖頭道:“陣前易帥,豈是智者所為。
且北府諸将怎肯心服,更讓抗敵大計亂成一團,徒令小人如司馬道子者趁機起哄,來個混水摸魚,此事絕不可行。
” 桓玄大恨道:“大哥!我們桓家絕不可一錯再錯,當年爹已要求晉窒為他行“九錫”禅讓之禮,若非謝安、王坦之等一意拖延,爹早坐上皇位,天下再不是司馬氏的天下,而是我桓氏的天下。
隻恨爹不久病逝,大哥又無心皇座,現在……” 桓沖終于朝他瞧來,雙目神光閃閃,大喝道:“閉嘴!現在晉室需要的不是内争而是團結,我們隻有做好本份,方或不緻淪為亡國之奴。
你給我滾回宜都,若有閃失,休怪我桓沖不顧兄弟之情。
立即滾蛋!” 桓玄與桓沖對視片晌,欲言又止,終一言不發的忿然去了。
夜幕低垂下,一艘戰船從壽陽開出,循淝水北上,進入淮水後改向西行,逆流朝穎水與淮水交接處的穎口駛去。
船上全是壽陽鎮将胡彬的親兵,因劉牢之千叮萬囑,此事必須保持最高機密,不得洩漏絲毫風聲,任務隻為送一個人到穎口,至于有何目的,以胡彬前線重将的身份地位,仍給蒙在鼓裡。
最氣人的是派來的小小裨将劉裕亦對他守口如瓶,不肯透露端倪,而與他見面後所說的話加起來不到十句。
胡彬和劉裕立在船頭,後者正精光閃閃的打量淮水北岸的形勢。
胡彬忍不住試探道:“劉裕你對邊荒的情況是否熟悉呢?” 劉裕神色冷靜的微一點頭,不亢不卑的道:“下屬确曾多次奉命到過邊荒探聽消息。
” 胡彬忍不住留心打量他,皆因好奇心大起,今次劉牢之派劉裕到邊荒來,胡彬認為根本是多此一舉,因為前線軍情的重責,一向由他負責,自聞得苻堅南下,他早偵騎盡出,多這麼一個人,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況此子頂多二十來歲,經驗肯定不足。
不過他卻并不敢小觑他,因為劉裕似是帶着一股與生俱來的沉着自信,令人感到他日後必非池中之物。
劉裕隻是比一般人稍高的高度,生得方臉大耳,結實粗壯,相貌堂堂,雙目神藏而不外露,雙掌特别寬厚,雖沒有作态,總給人暗含某種充滿爆炸性的驚人力量的奇異感覺。
胡彬道:“進入邊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