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品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鹹得自在。
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調伏一切猶如大龍。
所作已辦衆行具備。
棄舍重擔不受後生。
行於平等獲真己利。
安住正教得到彼岸。
唯除長老阿難一人。
爾時複有五百諸比丘,於晨朝時。
各從住處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連。
在舍衛城夏安居已,亦與五百諸比丘俱。
次第遊行城邑聚落至王舍城。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詣世尊所。
到已恭敬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放大威光。
令彼諸國城邑聚落。
一切諸有諸比丘衆。
鹹各來詣王舍大城。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竹園精舍。
有百千數諸比丘等。
承佛威光皆已雲集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亦承世尊威神力故。
亦與二萬比丘尼俱悉皆大集。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有優婆塞。
名曰賢護。
為衆上首。
亦與五百優婆塞俱。
受持五戒具足威儀。
是大菩薩。
久已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
本願力故。
常随世尊樂聞正法。
恒勤精進。
為滿一切助道法故。
於朝旦時。
承佛威神從本住處。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毗耶離大城有一離車子。
名曰寶生。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諸離車俱。
於晨朝時。
承佛神力。
皆自彼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瞻婆城有一長者子。
名曰星藏。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長者子俱。
於晨朝時。
承佛神力。
自瞻婆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
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一摩那婆(隋言淨持亦雲少年亦雲仁童子等)。
名那羅達多。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於晨朝時。
自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舍衛國複有長者,名大善商主,并彼給孤獨長者,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自彼舍衛國詣王舍城入迦蘭陀園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複有長者,名曰水天。
為最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從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摩伽陀國主韋提希子阿阇世王。
亦與百千諸眷屬俱。
於晨朝時。
亦來入此迦蘭陀園。
詣世尊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複有四大天王,及天帝釋乃至欲界一切天衆。
各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衆俱。
亦於晨朝。
悉來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亦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衆俱。
於晨朝時。
悉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複有大自在天王,亦與無量百千淨居諸天衆俱。
於晨朝時。
悉入迦蘭陀園。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四阿脩羅王。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阿脩羅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裟伽羅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
及摩那斯龍王伊跋羅龍王等。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及以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乃至人非人。
及諸王等信如來者,為聽法故。
一切皆集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各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園。
其地弘廣如此。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方大衆充滿無空缺處。
若杖頭許而不遍者,如是上至有頂下逮梵宮。
所有一切大威德神通諸天大衆。
乃至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來集會。
爾時賢護菩薩摩诃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得谘問如來應供等正覺。
心中所疑。
不審世尊,見垂聽不。
爾時世尊複告賢護菩薩言:賢護。
如來世尊随汝所疑。
恣汝所問。
為汝宣釋令汝歡喜。
時彼賢護菩薩。
既蒙聽許複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
具足成就何等三昧。
而能得彼大功德聚。
雲何得入多聞大海獲智慧藏。
問無疑惑故。
雲何複得無意戒聚不失成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退減故。
複雲何得不生愚癡。
邪見空處故。
雲何當得宿命智。
遍知去來故。
雲何當得不離奉見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故。
雲何當得殊特端正上妙色身。
具足威儀衆生樂見故。
雲何當得常生大姓之家尊貴之位。
見者恭敬故。
雲何複得父母兄弟宗親眷屬及以知識左右圍繞。
恒無别離故。
雲何當得廣達博通所為殊異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鹹得自在。
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調伏一切猶如大龍。
所作已辦衆行具備。
棄舍重擔不受後生。
行於平等獲真己利。
安住正教得到彼岸。
唯除長老阿難一人。
爾時複有五百諸比丘,於晨朝時。
各從住處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連。
在舍衛城夏安居已,亦與五百諸比丘俱。
次第遊行城邑聚落至王舍城。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詣世尊所。
到已恭敬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放大威光。
令彼諸國城邑聚落。
一切諸有諸比丘衆。
鹹各來詣王舍大城。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竹園精舍。
有百千數諸比丘等。
承佛威光皆已雲集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亦承世尊威神力故。
亦與二萬比丘尼俱悉皆大集。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有優婆塞。
名曰賢護。
為衆上首。
亦與五百優婆塞俱。
受持五戒具足威儀。
是大菩薩。
久已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
本願力故。
常随世尊樂聞正法。
恒勤精進。
為滿一切助道法故。
於朝旦時。
承佛威神從本住處。
入迦蘭陀竹園精舍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毗耶離大城有一離車子。
名曰寶生。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諸離車俱。
於晨朝時。
承佛神力。
皆自彼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瞻婆城有一長者子。
名曰星藏。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長者子俱。
於晨朝時。
承佛神力。
自瞻婆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
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一摩那婆(隋言淨持亦雲少年亦雲仁童子等)。
名那羅達多。
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於晨朝時。
自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舍衛國複有長者,名大善商主,并彼給孤獨長者,為衆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自彼舍衛國詣王舍城入迦蘭陀園至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複有長者,名曰水天。
為最上首。
亦與二萬八千人俱。
從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
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摩伽陀國主韋提希子阿阇世王。
亦與百千諸眷屬俱。
於晨朝時。
亦來入此迦蘭陀園。
詣世尊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複有四大天王,及天帝釋乃至欲界一切天衆。
各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衆俱。
亦於晨朝。
悉來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亦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衆俱。
於晨朝時。
悉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複有大自在天王,亦與無量百千淨居諸天衆俱。
於晨朝時。
悉入迦蘭陀園。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四阿脩羅王。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阿脩羅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複有裟伽羅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
及摩那斯龍王伊跋羅龍王等。
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衆俱。
亦於晨朝。
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及以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乃至人非人。
及諸王等信如來者,為聽法故。
一切皆集迦蘭陀園詣如來所。
頂禮佛足各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園。
其地弘廣如此。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方大衆充滿無空缺處。
若杖頭許而不遍者,如是上至有頂下逮梵宮。
所有一切大威德神通諸天大衆。
乃至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來集會。
爾時賢護菩薩摩诃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得谘問如來應供等正覺。
心中所疑。
不審世尊,見垂聽不。
爾時世尊複告賢護菩薩言:賢護。
如來世尊随汝所疑。
恣汝所問。
為汝宣釋令汝歡喜。
時彼賢護菩薩。
既蒙聽許複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
具足成就何等三昧。
而能得彼大功德聚。
雲何得入多聞大海獲智慧藏。
問無疑惑故。
雲何複得無意戒聚不失成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退減故。
複雲何得不生愚癡。
邪見空處故。
雲何當得宿命智。
遍知去來故。
雲何當得不離奉見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故。
雲何當得殊特端正上妙色身。
具足威儀衆生樂見故。
雲何當得常生大姓之家尊貴之位。
見者恭敬故。
雲何複得父母兄弟宗親眷屬及以知識左右圍繞。
恒無别離故。
雲何當得廣達博通所為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