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剛火焰日輪儀軌分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金剛手菩薩,善作衆事業。
降諸有情界,使令得調伏。
如來部所生,常住如來定。
以最上成就,寂靜於諸有。
塵沙諸如來,皆起大悲願。
欲廣利衆生,令居安樂地。
以衆生諸行,有種種差别。
不善之果報,随業無定止。
縱經無數劫,度脫難窮荊是故諸如來,勸請金剛手。
為作調伏故,宣說最勝法。
爾時金剛手菩薩。
即說大明曰烏底瑟吒(二合)三摩野骨噜(二合引)馱(一句)你遜婆入嚩(二合)羅嚩日啰(二合)吽(引二)。
金剛手菩薩,說此大明時。
以金剛三業,出生大明王。
住金剛手前,而結跏趺坐。
光明普照曜,如劫火熾盛。
現大威猛勢,手持金剛杵。
亦現大光明,猛焰如火聚。
戲擲金剛杵,變化於三界。
猶大劫火中,出現忿怒相。
以金剛語業,說金剛部明。
唵(引)嚩日啰(二合)特哩(二合)俱(半音一句)怛帝哩(二合引)曩摩賀(引)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攞(引)那攞(引)哩哥。
(二)纥哩(二合)那炀吽(引三)。
說此大明時,息除諸業障。
如盛火焚薪,大千皆振動。
是時諸天衆,及大自在天。
光明皆洞然,而不能安隐。
聲聞及緣覺,皆求入涅盤。
三界諸天衆,亦皆求救護。
諸佛菩提力,不動而堅固。
唯佛大慈悲,為有情方便。
是時大明王,出金剛利牙。
立如張弩勢,忿怒大惡相。
發髻如螺文,頂冠半月相。
風火焰交熾,内現諸事業。
結印作舞勢,出生大秘密。
最上曼羅,相應吉你。
安住於周匝,諸佛各依位。
皆是金剛部,諸聖之軌儀。
為成毗首行,複有諸聖衆。
是時皆出現,亦光明熾盛。
安住如諸佛,無量無邊界。
所有諸有情,悉皆令覺寤。
利益而召集,令成最上教。
時三界天主,迷悶而擗地。
不複還本心,金剛手菩薩。
最上大自在,哀愍諸天故。
為說最上法,還命大明曰: 唵(引)母底瑟吒(二合)摩賀(引)祢缽多(二合)嚩日哩(二合)尼(引一句)屍(引)竭啰(二合)母他(引)缽野吽(引二)。
說此大明已,諸天即能起。
皆複得本心,死者還其命。
佛未調伏者,金剛手菩薩。
悉令調伏之,複現忿怒相。
戲擲金剛杵,即敕於諸天。
令住我三昧,諸天受命已,而未能複知,告白金剛手。
聖者不思議,我等鹹驚懼。
觀此忿怒尊,敕住於三昧。
不知三昧法,雲何而安祝是時金剛手,而白諸天曰:諸佛之所化,汝所不能知。
故号金剛手,為汝作依怙。
汝歸命諸佛,及法與聖賢。
然後歸於我,當依我三昧。
是時諸天主,及彼諸天衆。
聞如是言已,而白金剛手。
依菩薩聖言,願垂哀愍故。
爾時金剛手,複現颦眉相。
作大忿怒威,以高舉威勢。
而以大音聲,降伏於三界。
說最勝明曰:呬(引)。
說此心明時,所有三界主。
及其諸天衆,皆以降伏心。
而住於三昧,授本部灌頂。
受灌頂法已,勸請金剛手。
說心明儀軌,是大壇場法。
金剛手菩薩,即當為說之。
於外曼羅,内畫金剛輪。
具光明熾盛,中安降三界。
其身大青色,而現喜怒相。
出金剛利牙,當結跏趺坐。
戲擲金剛杵,光焰普照曜。
而複於四方,安金剛賢聖。
手各持标幟,謂大金剛杵。
三叉及寶藏,衆色蓮華等。
於四隅安置,箭及樁誐。
輪并衆色幡,金剛部賢聖。
依此大輪儀,各依位安置。
先安七種聖,一謂金剛櫻 二号金剛明,三名金剛王。
并馀諸眷屬,四持明歌舞。
五護門明王,六金剛讷多。
七謂藥刹王,於外曼羅。
依法安諸天,摩度等三尊。
亦安置本位,四隅及四門。
安諸天女衆,鈎索等明王。
各安於本位,畫此曼羅。
如是安布已,是時阿阇梨。
而作忿努勢,戲擲金剛杵。
入於曼羅,即誦吽字明。
作大高舉勢,調伏忿怒者, 得本尊歡喜,忿怒者成就。
然後阿阇梨,手持衆妙花。
結金剛鈎印,請召於本尊。
及金剛賢聖,其請召明曰
降諸有情界,使令得調伏。
如來部所生,常住如來定。
以最上成就,寂靜於諸有。
塵沙諸如來,皆起大悲願。
欲廣利衆生,令居安樂地。
以衆生諸行,有種種差别。
不善之果報,随業無定止。
縱經無數劫,度脫難窮荊是故諸如來,勸請金剛手。
為作調伏故,宣說最勝法。
爾時金剛手菩薩。
即說大明曰烏底瑟吒(二合)三摩野骨噜(二合引)馱(一句)你遜婆入嚩(二合)羅嚩日啰(二合)吽(引二)。
金剛手菩薩,說此大明時。
以金剛三業,出生大明王。
住金剛手前,而結跏趺坐。
光明普照曜,如劫火熾盛。
現大威猛勢,手持金剛杵。
亦現大光明,猛焰如火聚。
戲擲金剛杵,變化於三界。
猶大劫火中,出現忿怒相。
以金剛語業,說金剛部明。
唵(引)嚩日啰(二合)特哩(二合)俱(半音一句)怛帝哩(二合引)曩摩賀(引)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攞(引)那攞(引)哩哥。
(二)纥哩(二合)那炀吽(引三)。
說此大明時,息除諸業障。
如盛火焚薪,大千皆振動。
是時諸天衆,及大自在天。
光明皆洞然,而不能安隐。
聲聞及緣覺,皆求入涅盤。
三界諸天衆,亦皆求救護。
諸佛菩提力,不動而堅固。
唯佛大慈悲,為有情方便。
是時大明王,出金剛利牙。
立如張弩勢,忿怒大惡相。
發髻如螺文,頂冠半月相。
風火焰交熾,内現諸事業。
結印作舞勢,出生大秘密。
最上曼羅,相應吉你。
安住於周匝,諸佛各依位。
皆是金剛部,諸聖之軌儀。
為成毗首行,複有諸聖衆。
是時皆出現,亦光明熾盛。
安住如諸佛,無量無邊界。
所有諸有情,悉皆令覺寤。
利益而召集,令成最上教。
時三界天主,迷悶而擗地。
不複還本心,金剛手菩薩。
最上大自在,哀愍諸天故。
為說最上法,還命大明曰: 唵(引)母底瑟吒(二合)摩賀(引)祢缽多(二合)嚩日哩(二合)尼(引一句)屍(引)竭啰(二合)母他(引)缽野吽(引二)。
說此大明已,諸天即能起。
皆複得本心,死者還其命。
佛未調伏者,金剛手菩薩。
悉令調伏之,複現忿怒相。
戲擲金剛杵,即敕於諸天。
令住我三昧,諸天受命已,而未能複知,告白金剛手。
聖者不思議,我等鹹驚懼。
觀此忿怒尊,敕住於三昧。
不知三昧法,雲何而安祝是時金剛手,而白諸天曰:諸佛之所化,汝所不能知。
故号金剛手,為汝作依怙。
汝歸命諸佛,及法與聖賢。
然後歸於我,當依我三昧。
是時諸天主,及彼諸天衆。
聞如是言已,而白金剛手。
依菩薩聖言,願垂哀愍故。
爾時金剛手,複現颦眉相。
作大忿怒威,以高舉威勢。
而以大音聲,降伏於三界。
說最勝明曰:呬(引)。
說此心明時,所有三界主。
及其諸天衆,皆以降伏心。
而住於三昧,授本部灌頂。
受灌頂法已,勸請金剛手。
說心明儀軌,是大壇場法。
金剛手菩薩,即當為說之。
於外曼羅,内畫金剛輪。
具光明熾盛,中安降三界。
其身大青色,而現喜怒相。
出金剛利牙,當結跏趺坐。
戲擲金剛杵,光焰普照曜。
而複於四方,安金剛賢聖。
手各持标幟,謂大金剛杵。
三叉及寶藏,衆色蓮華等。
於四隅安置,箭及樁誐。
輪并衆色幡,金剛部賢聖。
依此大輪儀,各依位安置。
先安七種聖,一謂金剛櫻 二号金剛明,三名金剛王。
并馀諸眷屬,四持明歌舞。
五護門明王,六金剛讷多。
七謂藥刹王,於外曼羅。
依法安諸天,摩度等三尊。
亦安置本位,四隅及四門。
安諸天女衆,鈎索等明王。
各安於本位,畫此曼羅。
如是安布已,是時阿阇梨。
而作忿努勢,戲擲金剛杵。
入於曼羅,即誦吽字明。
作大高舉勢,調伏忿怒者, 得本尊歡喜,忿怒者成就。
然後阿阇梨,手持衆妙花。
結金剛鈎印,請召於本尊。
及金剛賢聖,其請召明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