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重會伊人

關燈
我的責難和質詢。

    幸好父皇對你們确有倚仗之心,所以裴寂和宇文傷都不敢插話。

    ” 寇仲皺眉道:“尹祖文是否在場?” 李世民搖頭道:“他尚未有參與的資格。

    ” 寇仲微笑道:“你有否揭建成的瘡疤,看他如何解釋東宮的火器大爆炸?” 李世民歎道:“我想得要命,卻知時地均不适合,父皇亦知我和太子、齊王間勢如水火,下令若任何人蓄意挑釁,惹事生非,他必嚴懲不貸。

    ” 寇仲欣然道:“這是好消息,至少我們今晚不用殺出太極宮去。

    ” 李世民啞然失笑道:“父皇确有與你們聯手退敵的心意,會議後還囑我在晚宴前,提早領少帥到禦書房談話,然後共赴晚宴。

    ” 寇仲吃一驚道:“不會是個陷阱吧?” 李世民道:“要對付少帥、子陵和鋒寒,不是單憑一批高手可以辦得到的,必須調動兵馬,重重布防,即使如此,仍沒有人可有十足把握。

    上趟圍剿石之軒是最佳前例,父皇豈敢再輕易犯險。

    且一旦失手下讓少帥突圍而去,父皇将招天下唾罵鄙視,一失再失,如何團結一緻應付颉利的入侵?少帥不用多慮。

    ” 寇仲點頭道:“秦王之言有理,不過據我所得的各方消息,令尊确有殺我的決心,隻不過會耐心待至聯軍撤退。

    ” 李世民臉上現出凝重神色,道:“父皇因少帥和我的關系,目下确站往太子的一方,所以我們要應付的不但是太子和齊王,還有父皇,否則将功虧一篑。

    ” 寇仲心中暗歎,要在長安城内對付勢力龐大、兼有突厥人至或高麗人撐腰的建成、元古已非易事,即使成功,如李淵發動反擊,他們龍活離長安的機會仍是渺茫。

     沉聲問道:“聯系重臣大将方面的進展如何?” 李世民苦笑道:“淮安王不敢輕舉妄動,故可說是尚無寸進。

    ” 寇仲道:“不冒點險怎行?” 李世民道:“我同意淮安王的謹慎,在現今的情勢下,我們須營造一種形勢,令所有人明白中土未來的福祉全系于我們和少帥的同心協力上,而太子則與突厥人一鼻孔出氣,一心置少帥和世民于死地。

    直到在二者間隻能選擇其一的形勢下,我們的遊說始會生得奇效。

    ” 寇仲道:“你确比我思慮缜密,這想法非常正确。

    好吧!先讓我們來個招搖過市,增加建成、元吉對我們的疑心,若他們忍不住先來犯我,我們便成功哩!” 跋鋒寒和徐子陵現身平台,朝他們走過來。

     寇仲笑道:“為何不見我的嫂夫人呢?” 徐子陵欣然向李世民打招呼,與跋鋒寒來到兩人跟前,道:“她留在玉鶴庵較适合,秦王來早哩!” 李世民道:“時間無多,我們慢行邊說。

    ” 李淵将寇仲迎入禦書房的外廳堂,分賓主坐好後,内侍奉上香茗。

     寇仲裝出初到貴境的樣兒,随口贊歎廳堂的布置和陳列的珍玩,事實上他是舊地重遊,還在内進李淵的辦公室坐過他的龍椅,把玩過龍玺。

     夕陽從西窗透入,今廳堂充盈着日夜替換韶光流逝的氣氛。

     李淵向垂手恭立一旁的韋公公道:“所有人給朕退下。

    ” 韋公公大惑愕然,當然不敢違令,隻好率領衆太監退往禦書房外。

     寇仲現出江湖氣,豎起拇指往面門而坐的李淵贊道:“閥主仍是寶刀未老,膽氣過人,令小子更有信心,可聯手驅趕入侵的外敵。

    ” 李淵從容笑道:“少帥總令我生出重返江湖的感覺,不滿少帥,這感覺使我既感新鮮又是無比刺激。

    沒有旁人搔擾,我們可暢所欲言,不用有任何顧忌。

    ” 寇仲點頭道:“那我就不客氣,關主信寇仲嗎?” 李淵道:“觀其行,聽其言,知其人,一直以來,我都在留意少帥你這個人,若不信任你,少帥今天怎會坐在這裡?不過人歸人,事歸事,在天下一統的大前題下,影響形勢發展的因素錯綜複雜,牽連廣泛,往往令人身不由己。

    李淵想先問一個問題,以宋缺我行我素的一貫作風,怎會容少帥有此西來之舉?” 寇仲微笑道:“關主對宋缺高傲的評語,指的當是他老人家堅持南人正統的信念。

    關主既肯直言,我也不用瞞騙閥主。

    唉!我下此決定前,曾經過心内一番掙紮,最後決定接受妃暄的提議,一半是因子陵,另一半卻是為自己。

    ” 李淵饒有興趣的道:“願聞其詳。

    ” 寇仲曉得這席對話關系到他和李淵間的盟議,即使李淵一心殺他,若對答得宜,也可穩住李淵,令他待至擊退或吓退塞外聯軍後始動手,最關鍵是自己能否使李淵相信他的誠意。

     微一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