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決死之旅
關燈
小
中
大
聯合船隊船速減緩,沿永安渠朝長安城駛去。
寇仲、徐子陵、李世民、跋鋒寒四人并肩立在船首,準備登岸。
偉大的長安城轟立前方,象征着一個新時代的興起。
寇仲深切地體會到當他們入城的一刻,将會攀上生命和事業的極峰,直至擊退以颉利為首的塞外聯軍,始能告終。
在這段時間内,他必須竭盡所能面對所有危機和挑戰,再不能像從前般可以種種詭謀巧計至乎打不過就跑的辦法作靈活應變,憑的隻有本身的實力。
任何錯失或猶疑均不容許,似若在賭桌上豪賭的賭徒,每一注盡押所有,輸掉任何一局将永不得翻身。
跋鋒寒仰望在藍天上飄浮的雲朵,有感而發的道:“由我們入城的一刻開始,長安将成為塞内外人人翹首仰望的中心,它面臨的成敗将主宰着天下權力的盛衰興替和民族國家的榮耀屈辱,影響深遠,想想也教人神思飛越,泛起如在夢中的奇異感覺。
” 徐子陵神采飛揚的眼神先落在寇仲那襲令他威風凜凜,由宋玉緻親手為他縫制、外加楚楚送的羊皮外帔的新衣上,心底湧起難以形容的滋味。
然後目光移往跋鋒寒,笑道:“鋒寒少有這麼感觸叢生,單聽這幾句話,不認識大駕者會以為你是個多愁善感的人。
” 跋鋒寒啞然失笑道:“多愁善感?哈!子陵把我當作是感春悲秋的娘兒嗎?事實上我心中想到的是傅采林,他名傳天下的奕劍術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寇仲苦笑道:“你老哥很快可弄個一清二楚!入城後第一件事,将是登門拜訪他老人家,以示我和子陵對他的尊敬。
屆時要打要罵,全看這位師公的心情。
子陵!對嗎?” 徐子惟以苦笑回報,心中想到的是尚秀芳,暗替寇仲神傷不已。
另一邊的李世民神色凝重的道:“我們各有所感,但我因處境不同,面對的是本身家族鬥争,故感受特别沉重深刻。
适才耳聽諸位談笑,心中忽然生出怵惕驚怖的感覺。
我們今趟入關,雖深合兵法的‘事備而後動,因敵而制勝’之道。
事實上勝敗仍系于能否‘營而離之,井而擊之’,以‘我專而敵分’之勢,達緻目的。
原本的形勢,該是利于我方,可是因事情洩漏,被迫要作眼前公然入長安之舉,令我們的行動由暗轉明,優勢幾盡殆失,隻餘寶庫一着。
而對手則目标明确,在我們發動奇兵前完全掌握主動,使我們難以逆料局勢變化,任何錯失,均是我等負擔不起,所以世民忍不住特此提醒諸位。
” 寇仲三人無不動容,當然絕不會因這番話認為李世民膽怯,因曉得李世民是怎樣的一個人。
論思慮的周詳,李世民實勝寇仲一籌,可補寇仲不足處。
他于此時此地說出這番話,正是兵家的“知己知彼”,比較敵我形勢,令寇仲勿要輕敵。
因為眼前形勢,他們确是陷于被動和下風。
徐子陵目注前方不住擴大的長安城,點頭道:“世民兄的話發人深省,我有另一感受,眼前的情況,似若有小長安之稱的龍泉當日形勢的重演,不過兇險遠遠過之,當時我們也屢次遇險、差點送命,所以絕不能以粗疏之心應付眼前危機。
” 李世民苦笑道:“我不是在猛潑冷水,自父皇肯讓我親迎諸位入關,我便生出不祥的感覺,此時長安就在眼前,這感覺份外清晰。
唉!” 跋鋒寒道:“秦王可否說得清楚些兒?” 李世民歎道:“假若父皇先召我返京,當面盤問清楚我與你們間的關系情況,反顯示他有與你們攜手共抗外敵的誠意。
現在則擺明他是認定我有借你們以争奪皇位之心,故全站到太子一方。
照我猜估,問題該出在長安不乏認識你們的人,知道以你們的為人行事,為了窦建德和劉黑闼的血仇,絕不會與太子和齊王妥協,加上你們一向與世民有深厚交情,故助我是順理成章。
所以入城後的風險,将會遠出我們估計之外。
” 寇仲色變道:“你老哥說得對,我們不但一廂情願的過份樂觀,還沾沾自喜的以為可運消帶打的解決所有問題,事實則根本沒解決之道。
” 輪到李世民動容道:“想不到少帥這麼肯接受世民意見,令世民放下其中一件心事。
” 跋鋒寒饒有興趣的道:“這麼說秦王對少帥尚另有擔心的地方,何不一并說出來,少帥定必虛心受教,因我深知他的為人。
” 李世民回複從容,微笑道:“我确另有一件心事,是怕少帥的注意力全放到接踵而來跟塞外聯軍的平野大戰上,緻忽略眼前兇險詭變猶有過之的局面。
” 跋鋒寒目注李世民,顯是對他忽然變回沉着冷靜大惑驚異,點頭道:“經秦王提點,包保我們沒有人再敢有輕忽之心。
若令尊立下決心要我們不能活離長安,入城後确是寸步難行,動辄掉命,無法預料變化。
剩是我們
寇仲、徐子陵、李世民、跋鋒寒四人并肩立在船首,準備登岸。
偉大的長安城轟立前方,象征着一個新時代的興起。
寇仲深切地體會到當他們入城的一刻,将會攀上生命和事業的極峰,直至擊退以颉利為首的塞外聯軍,始能告終。
在這段時間内,他必須竭盡所能面對所有危機和挑戰,再不能像從前般可以種種詭謀巧計至乎打不過就跑的辦法作靈活應變,憑的隻有本身的實力。
任何錯失或猶疑均不容許,似若在賭桌上豪賭的賭徒,每一注盡押所有,輸掉任何一局将永不得翻身。
跋鋒寒仰望在藍天上飄浮的雲朵,有感而發的道:“由我們入城的一刻開始,長安将成為塞内外人人翹首仰望的中心,它面臨的成敗将主宰着天下權力的盛衰興替和民族國家的榮耀屈辱,影響深遠,想想也教人神思飛越,泛起如在夢中的奇異感覺。
” 徐子陵神采飛揚的眼神先落在寇仲那襲令他威風凜凜,由宋玉緻親手為他縫制、外加楚楚送的羊皮外帔的新衣上,心底湧起難以形容的滋味。
然後目光移往跋鋒寒,笑道:“鋒寒少有這麼感觸叢生,單聽這幾句話,不認識大駕者會以為你是個多愁善感的人。
” 跋鋒寒啞然失笑道:“多愁善感?哈!子陵把我當作是感春悲秋的娘兒嗎?事實上我心中想到的是傅采林,他名傳天下的奕劍術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寇仲苦笑道:“你老哥很快可弄個一清二楚!入城後第一件事,将是登門拜訪他老人家,以示我和子陵對他的尊敬。
屆時要打要罵,全看這位師公的心情。
子陵!對嗎?” 徐子惟以苦笑回報,心中想到的是尚秀芳,暗替寇仲神傷不已。
另一邊的李世民神色凝重的道:“我們各有所感,但我因處境不同,面對的是本身家族鬥争,故感受特别沉重深刻。
适才耳聽諸位談笑,心中忽然生出怵惕驚怖的感覺。
我們今趟入關,雖深合兵法的‘事備而後動,因敵而制勝’之道。
事實上勝敗仍系于能否‘營而離之,井而擊之’,以‘我專而敵分’之勢,達緻目的。
原本的形勢,該是利于我方,可是因事情洩漏,被迫要作眼前公然入長安之舉,令我們的行動由暗轉明,優勢幾盡殆失,隻餘寶庫一着。
而對手則目标明确,在我們發動奇兵前完全掌握主動,使我們難以逆料局勢變化,任何錯失,均是我等負擔不起,所以世民忍不住特此提醒諸位。
” 寇仲三人無不動容,當然絕不會因這番話認為李世民膽怯,因曉得李世民是怎樣的一個人。
論思慮的周詳,李世民實勝寇仲一籌,可補寇仲不足處。
他于此時此地說出這番話,正是兵家的“知己知彼”,比較敵我形勢,令寇仲勿要輕敵。
因為眼前形勢,他們确是陷于被動和下風。
徐子陵目注前方不住擴大的長安城,點頭道:“世民兄的話發人深省,我有另一感受,眼前的情況,似若有小長安之稱的龍泉當日形勢的重演,不過兇險遠遠過之,當時我們也屢次遇險、差點送命,所以絕不能以粗疏之心應付眼前危機。
” 李世民苦笑道:“我不是在猛潑冷水,自父皇肯讓我親迎諸位入關,我便生出不祥的感覺,此時長安就在眼前,這感覺份外清晰。
唉!” 跋鋒寒道:“秦王可否說得清楚些兒?” 李世民歎道:“假若父皇先召我返京,當面盤問清楚我與你們間的關系情況,反顯示他有與你們攜手共抗外敵的誠意。
現在則擺明他是認定我有借你們以争奪皇位之心,故全站到太子一方。
照我猜估,問題該出在長安不乏認識你們的人,知道以你們的為人行事,為了窦建德和劉黑闼的血仇,絕不會與太子和齊王妥協,加上你們一向與世民有深厚交情,故助我是順理成章。
所以入城後的風險,将會遠出我們估計之外。
” 寇仲色變道:“你老哥說得對,我們不但一廂情願的過份樂觀,還沾沾自喜的以為可運消帶打的解決所有問題,事實則根本沒解決之道。
” 輪到李世民動容道:“想不到少帥這麼肯接受世民意見,令世民放下其中一件心事。
” 跋鋒寒饒有興趣的道:“這麼說秦王對少帥尚另有擔心的地方,何不一并說出來,少帥定必虛心受教,因我深知他的為人。
” 李世民回複從容,微笑道:“我确另有一件心事,是怕少帥的注意力全放到接踵而來跟塞外聯軍的平野大戰上,緻忽略眼前兇險詭變猶有過之的局面。
” 跋鋒寒目注李世民,顯是對他忽然變回沉着冷靜大惑驚異,點頭道:“經秦王提點,包保我們沒有人再敢有輕忽之心。
若令尊立下決心要我們不能活離長安,入城後确是寸步難行,動辄掉命,無法預料變化。
剩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