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新的起點
關燈
小
中
大
淨念禅院知客室内。
一身尼服的梵清惠看罷宋缺的密函,納入懷裡,神色平靜的目光掃過坐在右邊的愛徒師妃暄,再落在左方的徐子陵處,油然道:"閥主在信内提出一句很有深意的話,是我們的世界正不斷找尋新的起點。
當李世民登上帝位,高門大閥總攬政治和經濟的局面勢被徹底粉碎。
李世民雖出身最有權勢的門閥,卻是因為破除門閥權勢而始能得位。
故門閥制度雖因他攀上颠峰,亦因他損毀破落,影響所及,魏晉南北朝至乎舊隋的最重要政治因素再不複存,新朝将有全新的氣象。
"師妃暄問道:"宋閥主既有此看法,他本身有甚麼打算?"梵清惠欣慰的微笑道:"宋兄是從不受名位權勢羁絆的智者,他會待天下統一安定後,解散宋家震懾南方的勢力。
"徐子陵心中一震,更添對宋缺景仰之情。
宋缺的做法确不負梵清惠智者的美譽。
一天有宋缺在,又或寇仲、徐子陵仍在生,宋家的權勢是絕不會出問題的。
可是政治是無情的,大一統後的新朝不會容許有其他任何龐大武裝力量的存在,所以當宋缺、寇仲等一一作古之後,僅存的宋閥倘仍保存雄據一方的妄念,将會大禍臨頭,宋缺此着,确是目光遠大,把未來對宋家子孫的災禍化解于無形。
梵清惠道:"我特别說出此事,是希望子陵深悉此中利害。
子陵在李世民登上帝位前,先一步告知他宋兄此一心意,會生出更大的效用。
"徐子陵明白過來,宋缺在仍可有力扭轉乾坤、左右天下大局的時刻,決定這個有關宋閥命運的做法,比甚麼說話更有力地表示他對李世民統一天下的支持,使李世民去卻耿在胸臆的心事。
因李世民的得天下是因宋缺和寇仲大力相助,他對宋家自是感激,卻也深存忌憚,宋家若由此坐大,會在他施政上生出嚴重的梗阻。
新的朝代,自該有新的制度。
宋缺這句話,正式宣布門閥制度的死亡。
梵清惠再淡淡道:"宋兄很多想法均是從刀道的刻苦修行中領悟出來,此着亦若如他天刀般大有一往無還的架勢,隻有如此才有機會永久的化幹戈為玉帛,也去了我一件心事。
"徐子陵心中佩服得五體投地,不論是宋缺或梵清惠,其思考方式均是從整個大時代和全局着眼,故能見人之所不能見,像他和寇仲便從沒有考慮過李世民得天下後宋家勢力會影響新朝的問題。
梵清惠又道:"宋兄在信中另有一個提議,若李世民成功登位,希望他萬勿改變國号,仍須沿用唐号,如此對安定民心,可起關鍵作用。
"師妃暄現出罕見的嬌癡神态,秀眉輕蹙道:"師尊啊!閥圭在信中沒提起其他事?"梵清惠微笑道:"暄兒想知道?"師妃暄美睜往徐子陵飄來,問道:"子陵想知道嗎?"徐子陵突然生出與師妃暄似是小夫妻打情罵俏的醉人感覺,她此刻隻像向恩師撒嬌的小女孩,雖然事實上他并沒有任何意圖去知曉梵清惠和宋缺間的私隐,卻不得不表示與師妃暄有同一心意,隻好勉強點頭。
師妃暄嫣然一笑,白他一眼,大有"算你識相支持"的意思,轉向乃師梵清惠道:"如今是二對一,師尊說吧!"徐子陵湧起奇異的感覺,他對梵清惠的第一個印像是她沒有擺任何齋主的架子,平易近人,到此刻他更感受到她們師徒間的親昵關系。
梵清惠不但不以為忤,且微笑道:"暄兒既想知道,為師告訴你又如何?宋缺邀為師到嶺南與他見面。
"師妃暄平靜的道:"師尊意下如何?"梵清惠淡淡道:"在返靜齋前,為師會到嶺南一行。
"轉向徐子陵道:"子陵對長安之戰有多少把握?"徐子陵苦笑道:"我們的唯一優勢是藉楊公寶庫發動突擊,所以必須一戰功成,否則永無另一個機會。
問題是長安目下的形勢異常複雜,李淵得其他兩閥高手的助力,實力倍增,若正面硬撼,隻他的禁衛軍便非我們所能消受,且長安宮城等若内長安城,攻打宮城跟正式攻打長安城沒大大分别,所以實不敢具何自信。
更何況對付禁衛軍及長林軍外,我們發動時,畢玄和傅采林均大有可能身在長安,會更添變數。
"梵清惠輕歎道:"凡事有利必有弊,于今甯道兄和宋兄兩敗俱傷,無法于此關鍵時刻出力,重責将落在你們新一代的肩膊上,所以宋兄始有世界正不斷
一身尼服的梵清惠看罷宋缺的密函,納入懷裡,神色平靜的目光掃過坐在右邊的愛徒師妃暄,再落在左方的徐子陵處,油然道:"閥主在信内提出一句很有深意的話,是我們的世界正不斷找尋新的起點。
當李世民登上帝位,高門大閥總攬政治和經濟的局面勢被徹底粉碎。
李世民雖出身最有權勢的門閥,卻是因為破除門閥權勢而始能得位。
故門閥制度雖因他攀上颠峰,亦因他損毀破落,影響所及,魏晉南北朝至乎舊隋的最重要政治因素再不複存,新朝将有全新的氣象。
"師妃暄問道:"宋閥主既有此看法,他本身有甚麼打算?"梵清惠欣慰的微笑道:"宋兄是從不受名位權勢羁絆的智者,他會待天下統一安定後,解散宋家震懾南方的勢力。
"徐子陵心中一震,更添對宋缺景仰之情。
宋缺的做法确不負梵清惠智者的美譽。
一天有宋缺在,又或寇仲、徐子陵仍在生,宋家的權勢是絕不會出問題的。
可是政治是無情的,大一統後的新朝不會容許有其他任何龐大武裝力量的存在,所以當宋缺、寇仲等一一作古之後,僅存的宋閥倘仍保存雄據一方的妄念,将會大禍臨頭,宋缺此着,确是目光遠大,把未來對宋家子孫的災禍化解于無形。
梵清惠道:"我特别說出此事,是希望子陵深悉此中利害。
子陵在李世民登上帝位前,先一步告知他宋兄此一心意,會生出更大的效用。
"徐子陵明白過來,宋缺在仍可有力扭轉乾坤、左右天下大局的時刻,決定這個有關宋閥命運的做法,比甚麼說話更有力地表示他對李世民統一天下的支持,使李世民去卻耿在胸臆的心事。
因李世民的得天下是因宋缺和寇仲大力相助,他對宋家自是感激,卻也深存忌憚,宋家若由此坐大,會在他施政上生出嚴重的梗阻。
新的朝代,自該有新的制度。
宋缺這句話,正式宣布門閥制度的死亡。
梵清惠再淡淡道:"宋兄很多想法均是從刀道的刻苦修行中領悟出來,此着亦若如他天刀般大有一往無還的架勢,隻有如此才有機會永久的化幹戈為玉帛,也去了我一件心事。
"徐子陵心中佩服得五體投地,不論是宋缺或梵清惠,其思考方式均是從整個大時代和全局着眼,故能見人之所不能見,像他和寇仲便從沒有考慮過李世民得天下後宋家勢力會影響新朝的問題。
梵清惠又道:"宋兄在信中另有一個提議,若李世民成功登位,希望他萬勿改變國号,仍須沿用唐号,如此對安定民心,可起關鍵作用。
"師妃暄現出罕見的嬌癡神态,秀眉輕蹙道:"師尊啊!閥圭在信中沒提起其他事?"梵清惠微笑道:"暄兒想知道?"師妃暄美睜往徐子陵飄來,問道:"子陵想知道嗎?"徐子陵突然生出與師妃暄似是小夫妻打情罵俏的醉人感覺,她此刻隻像向恩師撒嬌的小女孩,雖然事實上他并沒有任何意圖去知曉梵清惠和宋缺間的私隐,卻不得不表示與師妃暄有同一心意,隻好勉強點頭。
師妃暄嫣然一笑,白他一眼,大有"算你識相支持"的意思,轉向乃師梵清惠道:"如今是二對一,師尊說吧!"徐子陵湧起奇異的感覺,他對梵清惠的第一個印像是她沒有擺任何齋主的架子,平易近人,到此刻他更感受到她們師徒間的親昵關系。
梵清惠不但不以為忤,且微笑道:"暄兒既想知道,為師告訴你又如何?宋缺邀為師到嶺南與他見面。
"師妃暄平靜的道:"師尊意下如何?"梵清惠淡淡道:"在返靜齋前,為師會到嶺南一行。
"轉向徐子陵道:"子陵對長安之戰有多少把握?"徐子陵苦笑道:"我們的唯一優勢是藉楊公寶庫發動突擊,所以必須一戰功成,否則永無另一個機會。
問題是長安目下的形勢異常複雜,李淵得其他兩閥高手的助力,實力倍增,若正面硬撼,隻他的禁衛軍便非我們所能消受,且長安宮城等若内長安城,攻打宮城跟正式攻打長安城沒大大分别,所以實不敢具何自信。
更何況對付禁衛軍及長林軍外,我們發動時,畢玄和傅采林均大有可能身在長安,會更添變數。
"梵清惠輕歎道:"凡事有利必有弊,于今甯道兄和宋兄兩敗俱傷,無法于此關鍵時刻出力,重責将落在你們新一代的肩膊上,所以宋兄始有世界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