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兵不血刃

關燈
,秀目重投寇仲,一字一字的緩緩道:“故此妃暄說政冶是不理動機,隻講後果。

    妃暄絕不懷疑少帥用心良苦,而非因個人的欲望和野心,否則子陵不會和你并肩作戰。

    試想你們縱可成功攻陷長安,乃會是元氣大傷的局面。

    李世民則仍可據洛陽頑抗,發動關内和太原餘軍全面反攻,那時勢必兩敗俱傷。

    在天下誰屬尚未可知之際,塞外聯軍突南下入侵。

    請問少帥!這後果是否你想見到的呢?而這正是殘酷的現實情況。

    ” 解晖點頭道:“妃暄絕非虛言恫吓,塞外諸族在颉利和突利的旗下結成聯盟,随時可發動對我中土的大規模入侵,情勢危殆異常。

    ” 師妃暄輕輕道:“現在妃暄隻能見步行步,把最迫切的危機化解,少帥如能殺死妃暄,敝齋不會有人向少帥尋仇,就看少帥有否這本領。

    ” 寇仲再次求助的望向徐子陵。

     徐子陵無奈苦笑,歎道:“我無話可說!少帥你好自為之,由今天此刻開始,隻要李世民尚在,我會袖手旁觀。

    ” 寇仲諒解地點頭,頹然道:“妃暄的仙法真厲害,幾句話就把子陵從我身邊挪走。

    好吧!我承認鬥不過你,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在李世民成為李唐之主前,巴蜀得保持中立,否則我無法向宋閥主交待,更無法說服他撤離濾川,遠離巴蜀。

    ” 徐子陵心中暗歎,師妃暄的出現,把寇仲攻陷長安的大計徹底破壞,統一之戰再無捷徑可尋,而決定在洛陽之争上。

    正如師妃暄的預測,南北分裂的情況很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師妃暄柔聲道:“少帥很委屈啦,妃暄怎忍拒絕。

    ” 解晖點頭道:“一切由妃暄作決定。

    ” 寇仲竟哈哈笑道:“妃暄這一手确非常漂亮,小弟佩服至五體投地,兵不血刃的迫退我們軍隊,又不傷我們間的和氣。

    可是打後的形勢仍未樂觀,小弟隻好舍遠圖近,先收拾大江南北,再圖北上,看看是李世民厲害,還是我寇仲了得,小陵就讓他暫時休息散心。

    我真想知道,妃暄對此有何阻擋之術,可否先行透露少許消息。

    ” 師妃暄凄然一歎,露出黯然神色,輕經道:“少帥快會知道。

    ” 寇仲色變道:“原來妃暄竟是胸有成竹,我則完全想不通看不透。

    ” 師妃暄緩緩起立,美目往徐子陵投來,露出心力交疲的倦意,柔聲道:“少帥請和解堡主研究保持巴蜀安定的問題,子陵送妃暄一程好嗎?” 徐子陵和師妃暄并肩步出東門,守城軍肅然緻敬。

     師妃暄道:“子陵惱我嗎?” 徐子陵茫然搖頭,道:“妃暄不用介意我怎麼想!因為我再弄不清楚誰是誰非。

    ” 師妃暄歎道:“我怎可不介意子陵對我的想法。

    ” 徐子陵朝她瞧來,一震道:“妃暄!” 師妃暄迎上他的目光,平靜的道:“若有其他選擇,我絕不會直接介入李世民和寇仲的鬥争中,這是我盡一切辦法回避的事。

    師尊在多年前作出預言,若天下是由北統南,天下可望有一段長治久安的興盛繁榮。

    若是由南統北,不但外族入侵,天下必四分五裂。

    這道理子陵明白嗎?” 徐子陵苦笑道:“我心中實不願認同妃暄的想法,可是聽過妃暄剛才那席話,不得不承認這可能性。

    ” 師妃暄道:“當時我對師尊的分析并沒有深切的體會,到寇仲冒起,來勢強橫,我始真正體會師尊的看法,試想寇仲獲勝,李唐瓦解,原屬李唐的将領紛紛據地稱王,為李唐複仇,北方政權崩潰,塞外聯軍将趁寇仲忙于收拾殘局的當兒大舉南侵,寇仲能守穩關中和洛陽已非常難得。

    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會是怎樣的一番局面?” 徐子陵為之啞口無言。

     師妃暄徐徐續道:“在北方的超卓人物中,隻李世民具備所有令中土百姓幸福的條件,這是寇仲不敢懷疑的。

    他日前唯一的缺陷,是李淵沒有邀他作太子,緻令魔門有機可乘,讓颉利有混水摸魚的機會,假若李世民登上帝座,一切問題可迎刃而解。

    ” 徐子陵苦笑道:“妃暄可知寇仲和李世民已結下解不開的血仇?” 師妃暄道:“在天下蒼生福祉的大前提下,有什麼恩怨是抛不開的?戰場上流血難免,須知下手殺窦建德的是李元吉而非李世民,而李世民更為此感到非常對不起你們,他請了空大師去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