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關燈
小聲家內坐.應當學。

     不笑家內坐.應當學。

     不覆頭家內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家內坐.應當學。

     不抱膝家內坐.應當學。

     不交腳家內坐.應當學。

     不叉腰家內坐.應當學。

     不動手足家內坐.應當學。

     ******************** 一心受食.應當學。

     羹飯等食.應當學。

     不偏刳食.應當學。

     不口中[一]頰食食.應當學。

     不吐舌食.應當學。

     不大團飯食.應當學。

     不張口待飯食.應當學。

     不挑[二]團食.應當學。

     不嚙半食.應當學。

     不含食語.應當學。

     不指抆鉢食.應當學。

     不舐手食.應當學。

     注: [一]頰.廣律牒作迴. [二]此字原刻作摶餅二字.今依麗刻改. ******************** 不[口*數]指食.應當學。

     不[(口*甫)/寸][(口*隹)/木]作聲食.應當學。

     不吸食食.應當學。

     不全吞食.應當學。

     不落飯食.應當學。

     不振手食.應當學。

     不嫌心看比坐鉢食.應當學。

     端心視鉢食.應當學。

     不病不得爲己索食.應當學。

     不以飯覆羹上更望得.應當學。

     不以膩手受[一]食器.應當學。

     不以鉢中殘[二]食棄地.應當學。

     注: [一]食器.廣律牒作飲器. [二]原刻作飯.今依麗刻改. ******************** 己立不爲坐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己坐不爲臥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己在下不爲高牀上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著革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著屐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覆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纏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抱膝蹲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翹腳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捉刀人說法.[一]除病.應當學。

     不爲捉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捉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注: [一]廣律牒文無除病二字.次戒同. ******************** 不爲捉蓋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後不爲在前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騎乘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道外不爲道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生草上大小便涕唾.[一]除病.應當學。

     不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應當學。

     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二]學。

     諸大德.已說衆學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諸大德.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次說波羅提木叉。

     若隨事隨順人應與現前毗尼人與現前毗尼。

     應與憶念毗尼人與憶念毗尼。

     注: [一]廣律牒次三戒皆無除病二字. [二]原刻下有樹過人不得上除大因緣應當學十三字.今依麗刻刪. ******************** 應與不癡毗尼人與不癡毗尼。

     應與自言治毗尼人與自言治毗尼。

     應與覓罪相毗尼人與覓罪相毗尼。

     應與多覓[一]罪相毗尼人與多覓罪相毗尼。

     應與如草布地毗尼人與如草布地毗尼。

     諸大德.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隨順法半月半月次說波羅提木叉二部毗尼隨順者隨順行此法。

     諸大德.已說隨順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諸大德已說戒序法.已說四波羅夷法.已說十三僧伽婆屍沙法.已說二不定法.已說 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已說九十二波夜提法.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已說衆學法. 注: [一]此二字依麗刻加次同. ******************** 已說七滅諍法.已說隨順法.是名如來應供正徧[一]知法毗尼法.入波羅提木叉經中是 法隨順法一切學莫犯。

     佛言.毗婆屍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 涅槃佛稱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爲沙門。

     屍棄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 能避險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難諸惡。

     毗葉婆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不惱不說過 如戒所說行 飯食知節量 常樂在閑處 心淨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拘留孫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蜂採華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然. 不破壞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諦視善不善。

     注: [一]原刻下衍法是二字.今依麗刻刪. ******************** 拘那含牟尼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 聖人善法當懃學 若有智寂一心人 爾乃無復憂愁患。

     迦葉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一切惡莫作 當具足善法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釋迦牟尼佛如來應供正徧知爲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護身爲善哉 能護口亦善 護意爲善哉 護一切亦善. 比丘護一切 便得離衆苦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衆惡 是三業道淨 得聖所行道。

     若人撾罵不還報 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淨 見人爲惡自不作. 七佛爲世尊 能救護世間 所可說戒經 我已廣說竟. 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經 恭敬戒經已 各各相恭敬 慚愧得具足 能得無爲道。

     ******************** 已說波羅提木叉經竟.僧一心得布薩。

     摩訶僧祇戒. 持戒淨身口 攝心正憶念 多聞生實智 斯由戒爲本. 戒爲妙寶藏 亦爲七財寶 戒爲大舡師 能渡生死海. 戒爲清涼池 澡浴諸煩惱 戒爲無畏術 消伏邪毒害. 戒爲究竟伴 能過嶮惡道 戒爲甘露門 衆聖之所由. 持戒心不動 專精不放逸 不毀正戒相 亦無邪念心. 是名清淨戒 諸佛之所讚 是故歡喜持 清淨之戒身。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