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李文會曰】心既清淨。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張無盡雲】非法無生談空。非人無以說法。此謂不同生滅之心。有法可說也。若有以滅心在而說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見自性。謂之謗佛。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
【川禅師雲】是即是大藏小藏從甚處得來。頌曰。有說皆為謗。無言亦不容。為君通一線。日出嶺東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王日休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者。謂佛本不說法。以真性無法可說。若以為佛本說法。即為志在于法耳。佛豈志在于法哉。此所以為謗佛。所以為不能解佛所說之故也。佛又呼須菩提而言。說法者實無有法。謂本來無法。特為衆生去除外妄而說耳。此法豈真實哉。衆生既悟。則不用此法矣。故但虛名為說法而已。此分與第七分言無有少法。如來所得之意大略同。亦與十三分所謂無有少法。如來所說之意同。(傅本在十三分。王本在十五分。)然此再舉者。後詳言之。亦為續來聽者說也。
【顔丙曰】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挂著一莖絲。所以我佛橫說直說。四十九年未嘗道著一字。唯同道方知。若言如來有所說。即為謗佛。不能解會我所說。直饒說得天花亂墜。也落在第二著。唯能坐斷十方。打成一片。非言語可到。是名真說法也。所以道牆壁瓦礫。說禅浩浩。前輩頌雲。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謝靈運曰】教傳者。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非杜默而不語。但無存而說。則說滿天下。無乖。法理之過。無存。謂不著諸相。心無所住也。
【傅大士雲】相寂名亦遣。心融境亦亡。去來終莫見。語默永無妨。智入圓成理。身同法性常。證真還了俗。不廢是津梁。
【川禅師雲】兔角杖。龜毛拂。頌曰。多年石馬放毫光。鐵牛哮吼入長江。虛空一喝無□迹。不覺潛身北鬥藏。且道是說法。不是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
【疏鈔雲】爾時。當起問之時也。言慧命者。善現達佛智海。入深法門。悟慧無生。覺本源之命非去非來。故曰慧命須菩提。
【陳雄曰】慧命須菩提。見于法華經信解品。慧以德言。命以壽言。即長老之異名也。
【顔丙曰】慧命者。具智慧性也。故曰天命之謂性。
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疏鈔雲】佛言彼非衆生者。皆具真一之性。與佛同源。故曰非衆生。言非不衆生者。背真逐妄。自喪己靈。故曰非不是衆生。
【王日休】解第二分雲。命者壽之意。壽者老之意。其言慧命者。以須菩提既得慧眼。且年高矣。須菩提于此問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彼非衆生非不衆生者。恐聽法者誤認衆生以為實有。故曰彼非衆生。謂自業緣中現。業盡則滅。豈有真實衆生也。然亦有衆生之身現在。此又不可謂之非衆生。故曰非不衆生。但非真實而為虛幻耳。佛又自問雲。何以故者。謂何故非不衆生。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衆生衆生者。謂凡為衆生者。則所謂一切衆生也。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者。謂一切衆生。佛皆以為非真實衆生。但虛名為衆生而已。此佛自言也。而又言如來說者。豈非諸佛亦如是說乎。
【顔丙曰】須菩提問佛。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答曰。彼非衆生。非不衆生者。蓋衆生屬有。不衆生屬無。彼衆生性。本同太虛。不落有無二見。如來說非衆生。但假名衆生。故佛嘗曰。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我佛未嘗輕衆生也如此。
【智者禅師頌曰】不言有所說。所說妙難窮。有說皆為謗。至道處其中。多言無所解。默耳得三空。(三空即見第一分。又疏鈔雲。有無中道。亦曰三輪體空。)智覺刹那頃。無生無始終。(俱舍等論。謂時之最少。名一刹那。一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一牟呼粟多。亦雲須臾。三十牟呼粟多。為一晝夜。)
【川禅師曰】火熱風動。水濕地堅。頌曰。指鹿豈能成駿馬。言烏誰謂是翔鸾。雖然不許纖毫異。馬字驢名幾百般。靈幽法師。如此慧命須菩提六十二字。是唐長慶二年。今在濠州鐘離寺石碑上記。六祖解在前故無解。今亦存之。
【李文會曰】此則魏譯偈也。長慶中僧靈幽入冥所。指魏譯則存。秦譯則無也。謂言若敬信佛法。即著聖見。非衆生也。若不信佛法。即著凡夫見。非不衆生。若起此二見者。是不了中道也。須是令教凡聖皆盡。不住兩頭。方是正真見解。故雲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也。
【李文會曰】心既清淨。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張無盡雲】非法無生談空。非人無以說法。此謂不同生滅之心。有法可說也。若有以滅心在而說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見自性。謂之謗佛。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
【川禅師雲】是即是大藏小藏從甚處得來。頌曰。有說皆為謗。無言亦不容。為君通一線。日出嶺東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王日休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者。謂佛本不說法。以真性無法可說。若以為佛本說法。即為志在于法耳。佛豈志在于法哉。此所以為謗佛。所以為不能解佛所說之故也。佛又呼須菩提而言。說法者實無有法。謂本來無法。特為衆生去除外妄而說耳。此法豈真實哉。衆生既悟。則不用此法矣。故但虛名為說法而已。此分與第七分言無有少法。如來所得之意大略同。亦與十三分所謂無有少法。如來所說之意同。(傅本在十三分。王本在十五分。)然此再舉者。後詳言之。亦為續來聽者說也。
【顔丙曰】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挂著一莖絲。所以我佛橫說直說。四十九年未嘗道著一字。唯同道方知。若言如來有所說。即為謗佛。不能解會我所說。直饒說得天花亂墜。也落在第二著。唯能坐斷十方。打成一片。非言語可到。是名真說法也。所以道牆壁瓦礫。說禅浩浩。前輩頌雲。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謝靈運曰】教傳者。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非杜默而不語。但無存而說。則說滿天下。無乖。法理之過。無存。謂不著諸相。心無所住也。
【傅大士雲】相寂名亦遣。心融境亦亡。去來終莫見。語默永無妨。智入圓成理。身同法性常。證真還了俗。不廢是津梁。
【川禅師雲】兔角杖。龜毛拂。頌曰。多年石馬放毫光。鐵牛哮吼入長江。虛空一喝無□迹。不覺潛身北鬥藏。且道是說法。不是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
【疏鈔雲】爾時。當起問之時也。言慧命者。善現達佛智海。入深法門。悟慧無生。覺本源之命非去非來。故曰慧命須菩提。
【陳雄曰】慧命須菩提。見于法華經信解品。慧以德言。命以壽言。即長老之異名也。
【顔丙曰】慧命者。具智慧性也。故曰天命之謂性。
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疏鈔雲】佛言彼非衆生者。皆具真一之性。與佛同源。故曰非衆生。言非不衆生者。背真逐妄。自喪己靈。故曰非不是衆生。
【王日休】解第二分雲。命者壽之意。壽者老之意。其言慧命者。以須菩提既得慧眼。且年高矣。須菩提于此問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彼非衆生非不衆生者。恐聽法者誤認衆生以為實有。故曰彼非衆生。謂自業緣中現。業盡則滅。豈有真實衆生也。然亦有衆生之身現在。此又不可謂之非衆生。故曰非不衆生。但非真實而為虛幻耳。佛又自問雲。何以故者。謂何故非不衆生。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衆生衆生者。謂凡為衆生者。則所謂一切衆生也。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者。謂一切衆生。佛皆以為非真實衆生。但虛名為衆生而已。此佛自言也。而又言如來說者。豈非諸佛亦如是說乎。
【顔丙曰】須菩提問佛。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答曰。彼非衆生。非不衆生者。蓋衆生屬有。不衆生屬無。彼衆生性。本同太虛。不落有無二見。如來說非衆生。但假名衆生。故佛嘗曰。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我佛未嘗輕衆生也如此。
【智者禅師頌曰】不言有所說。所說妙難窮。有說皆為謗。至道處其中。多言無所解。默耳得三空。(三空即見第一分。又疏鈔雲。有無中道。亦曰三輪體空。)智覺刹那頃。無生無始終。(俱舍等論。謂時之最少。名一刹那。一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一牟呼粟多。亦雲須臾。三十牟呼粟多。為一晝夜。)
【川禅師曰】火熱風動。水濕地堅。頌曰。指鹿豈能成駿馬。言烏誰謂是翔鸾。雖然不許纖毫異。馬字驢名幾百般。靈幽法師。如此慧命須菩提六十二字。是唐長慶二年。今在濠州鐘離寺石碑上記。六祖解在前故無解。今亦存之。
【李文會曰】此則魏譯偈也。長慶中僧靈幽入冥所。指魏譯則存。秦譯則無也。謂言若敬信佛法。即著聖見。非衆生也。若不信佛法。即著凡夫見。非不衆生。若起此二見者。是不了中道也。須是令教凡聖皆盡。不住兩頭。方是正真見解。故雲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