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至一家吊慰。
源撫棺木雲。
生耶死耶。
吾雲。
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源雲。
為什麼不道。
吾雲。
不道不道。
行至中路。
源雲。
請和尚為某甲道。
若不道則打和尚去也。
吾雲。
打即任打。
道即不道。
師拈雲。
銀山鐵壁有什麼階升處。
山僧今夜錦上鋪華。
八字打開。
商量這公案去也。
生也全機現。
死也全機現。
不道複不道。
個中無背面。
直下便承當。
不隔一條線。
逼塞大虛空。
赤心常片片。
舉。
南際到雪峰經月次見玄沙。
沙雲。
長老唯我能知。
際雲。
須知有不求知者。
沙雲。
山頭老漢。
費許多氣力作麼。
師拈雲。
玄沙放去太險收來太速。
若據金山則不然。
此事唯我能知。
須知有不求知者。
隻向他道。
也知長老不分外。
還委悉麼。
一镞破三關。
分明箭後路。
舉。
僧問巴陵。
如何是道。
陵雲。
明眼人落井。
僧問石頭。
如何是道。
頭雲。
木頭。
僧又問韶國師。
如何是道。
國師雲。
四生浩浩。
師拈雲。
宗師家為人。
各有出身處。
若是通方之士。
一舉便知。
苟未相谙。
不免指注。
隻如一個問頭三人恁麼答。
且道。
是那一句親切。
還委悉麼。
一镞破三關。
分明箭後路。
舉。
僧問香林。
如何是衲衣下事。
林雲。
臘月火燒山。
雪窦雲。
臘月火燒山。
萬種千般。
翹松鶴冷踏雪人寒。
達磨不會大難大難。
師拈雲。
大小雪窦。
随婁漱不能截斷誵訛。
若是道林即不然。
臘月火燒山。
特地無端。
綿包特石鐵裡泥團。
舉。
雪峰示衆雲。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
抛向面前漆桶不會。
打鼓普請看。
師拈雲。
絕天維立地紀。
未足稱奇。
擘太華逗河源。
亦非敏手。
若向個裡觑得透。
便可以撒骊龍窟明珠。
噴栴檀林香氣。
豈不快哉。
山僧今日不避泥水放一線道。
乃拈拄杖雲。
還見雪峰麼。
遂卓拄杖雲劄。
舉。
臨濟與普化。
一日同往施主家齋。
濟問。
毛吞巨海芥納須彌。
為複是神通妙用。
為複是法爾如然。
化踢倒飯床。
濟雲。
太粗生。
化雲。
這裡是什麼所在。
說粗說細。
濟休去。
來日又同一施主家齋。
濟複問。
今日供養何似昨日。
化又踢倒飯床。
濟雲。
太粗生。
化雲。
瞎漢。
佛法說甚粗細。
濟吐舌。
師拈雲。
精金不百煉。
争見光輝。
至寶不酬價。
争辨真假。
不是臨濟不能驗他普化。
不是普化不能抗他臨濟。
所謂如水入水如金博金。
雖然如是。
放過則彼此作家。
點檢則二俱失利。
具擇法眼者試請辨看。
舉。
昔有秀才問長沙。
某甲曾看千佛名經。
百千諸佛但見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長沙召秀才。
才應諾。
沙雲。
黃鶴樓崔颢題後。
秀才還曾題否。
才雲。
不曾題。
沙雲。
得閑題取一篇好。
師拈雲。
蓦刀劈面。
解辨者何人。
劈箭當胸。
承當者有幾。
若能向奔流度刃疾焰過風處。
見長沙橫身為物去不消一捏。
其或随言诠入露布。
便謂問東答西裂轉話頭。
且作麼生是長沙端的處。
還委悉麼。
殺人刀活人劍。
舉。
趙州訪一庵主便雲。
有麼有麼。
庵主豎起拳頭。
州雲。
水淺不是泊船處。
便去。
又訪一庵主亦雲。
有麼有麼。
庵主亦豎起拳頭。
州雲。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禮拜而去。
師拈雲。
佛祖命脈列聖鉗錘。
換鬥移星經天緯地。
有般漢未出窠窟。
隻管道。
舌頭在趙州口裡。
殊不知。
自己性命已屬他人。
若能握向上綱宗。
與二庵主相見。
便可以定龍蛇别缁素。
正好著力。
還知趙州落處麼。
切忌颟顸。
舉。
僧問長沙。
作麼生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沙雲。
作麼生轉得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師拈雲。
得人一牛還人一馬。
舉。
雲門示衆雲。
百草頭上道将一句來。
衆無對。
自代雲俱。
師拈雲。
直得萬機寝削千眼頓開。
細如須彌大如芥子。
軟如鐵硬如泥。
雖然如是。
隻道得一半。
或有問山僧。
隻對他道收。
且道。
落在什麼處。
舉。
興化一日上堂。
有一同參來才上法堂。
化便喝。
僧亦喝。
僧才行三兩步。
化又喝。
僧亦喝。
僧拟進前。
化拈棒。
僧又喝。
化雲。
爾看這瞎漢。
猶作主宰在。
僧拟議。
化便直打下法堂。
卻歸方丈。
侍者便問。
适來僧有甚語句觸忤和尚。
化雲。
他适來也有照也有用。
也有權也有實。
我将手向伊面前劃兩遭。
到這裡便用不得似。
這般漢不打更待何時。
師拈雲。
辨王庫刀振塗毒鼓。
掣電未足以拟其迅。
震雷未足以方其威。
可謂善驅耕夫之牛。
能奪饑人之食。
隻如主賓互換有照有用有權有實則且緻。
甚處是興化将手向伊面前劃兩遭處。
若這裡洞明。
可以荷負臨濟正法眼藏。
如或泥水未分。
未免瞎驢随大隊。
舉。
仰山坐次。
大禅佛到翹一足雲。
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
唐土六祖亦如是。
和尚亦如是。
某甲亦如是。
仰山下禅床打四藤條。
師拈雲。
師資會遇衮芥投針。
一期借路經過。
不免互相鈍置。
雪窦道。
藤條未到折。
因甚隻打四下。
師雲。
糊餅讨什麼汁。
雪窦雲。
須是個斬釘截鐵漢始得。
師雲。
大似随邪逐惡。
大禅佛後到霍山自雲。
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禅佛參。
霍山雲。
維那打鐘著。
禅便走。
師拈雲。
這漢擔仰山一個冬瓜印子。
向人前賣弄。
若不是霍山幾被塗糊。
雖然可惜令行一半。
當時不用喚維那。
好與擒住更打四藤條。
且聽這漢疑三十年。
舉。
雪峰會下有一僧。
辭去在山中卓庵。
多時不剃頭。
自作一柄木杓。
溪邊舀水吃。
時有僧見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主豎起杓子雲。
溪深杓柄長。
僧歸舉似雪峰。
峰雲
源撫棺木雲。
生耶死耶。
吾雲。
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源雲。
為什麼不道。
吾雲。
不道不道。
行至中路。
源雲。
請和尚為某甲道。
若不道則打和尚去也。
吾雲。
打即任打。
道即不道。
師拈雲。
銀山鐵壁有什麼階升處。
山僧今夜錦上鋪華。
八字打開。
商量這公案去也。
生也全機現。
死也全機現。
不道複不道。
個中無背面。
直下便承當。
不隔一條線。
逼塞大虛空。
赤心常片片。
舉。
南際到雪峰經月次見玄沙。
沙雲。
長老唯我能知。
際雲。
須知有不求知者。
沙雲。
山頭老漢。
費許多氣力作麼。
師拈雲。
玄沙放去太險收來太速。
若據金山則不然。
此事唯我能知。
須知有不求知者。
隻向他道。
也知長老不分外。
還委悉麼。
一镞破三關。
分明箭後路。
舉。
僧問巴陵。
如何是道。
陵雲。
明眼人落井。
僧問石頭。
如何是道。
頭雲。
木頭。
僧又問韶國師。
如何是道。
國師雲。
四生浩浩。
師拈雲。
宗師家為人。
各有出身處。
若是通方之士。
一舉便知。
苟未相谙。
不免指注。
隻如一個問頭三人恁麼答。
且道。
是那一句親切。
還委悉麼。
一镞破三關。
分明箭後路。
舉。
僧問香林。
如何是衲衣下事。
林雲。
臘月火燒山。
雪窦雲。
臘月火燒山。
萬種千般。
翹松鶴冷踏雪人寒。
達磨不會大難大難。
師拈雲。
大小雪窦。
随婁漱不能截斷誵訛。
若是道林即不然。
臘月火燒山。
特地無端。
綿包特石鐵裡泥團。
舉。
雪峰示衆雲。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
抛向面前漆桶不會。
打鼓普請看。
師拈雲。
絕天維立地紀。
未足稱奇。
擘太華逗河源。
亦非敏手。
若向個裡觑得透。
便可以撒骊龍窟明珠。
噴栴檀林香氣。
豈不快哉。
山僧今日不避泥水放一線道。
乃拈拄杖雲。
還見雪峰麼。
遂卓拄杖雲劄。
舉。
臨濟與普化。
一日同往施主家齋。
濟問。
毛吞巨海芥納須彌。
為複是神通妙用。
為複是法爾如然。
化踢倒飯床。
濟雲。
太粗生。
化雲。
這裡是什麼所在。
說粗說細。
濟休去。
來日又同一施主家齋。
濟複問。
今日供養何似昨日。
化又踢倒飯床。
濟雲。
太粗生。
化雲。
瞎漢。
佛法說甚粗細。
濟吐舌。
師拈雲。
精金不百煉。
争見光輝。
至寶不酬價。
争辨真假。
不是臨濟不能驗他普化。
不是普化不能抗他臨濟。
所謂如水入水如金博金。
雖然如是。
放過則彼此作家。
點檢則二俱失利。
具擇法眼者試請辨看。
舉。
昔有秀才問長沙。
某甲曾看千佛名經。
百千諸佛但見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長沙召秀才。
才應諾。
沙雲。
黃鶴樓崔颢題後。
秀才還曾題否。
才雲。
不曾題。
沙雲。
得閑題取一篇好。
師拈雲。
蓦刀劈面。
解辨者何人。
劈箭當胸。
承當者有幾。
若能向奔流度刃疾焰過風處。
見長沙橫身為物去不消一捏。
其或随言诠入露布。
便謂問東答西裂轉話頭。
且作麼生是長沙端的處。
還委悉麼。
殺人刀活人劍。
舉。
趙州訪一庵主便雲。
有麼有麼。
庵主豎起拳頭。
州雲。
水淺不是泊船處。
便去。
又訪一庵主亦雲。
有麼有麼。
庵主亦豎起拳頭。
州雲。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禮拜而去。
師拈雲。
佛祖命脈列聖鉗錘。
換鬥移星經天緯地。
有般漢未出窠窟。
隻管道。
舌頭在趙州口裡。
殊不知。
自己性命已屬他人。
若能握向上綱宗。
與二庵主相見。
便可以定龍蛇别缁素。
正好著力。
還知趙州落處麼。
切忌颟顸。
舉。
僧問長沙。
作麼生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沙雲。
作麼生轉得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師拈雲。
得人一牛還人一馬。
舉。
雲門示衆雲。
百草頭上道将一句來。
衆無對。
自代雲俱。
師拈雲。
直得萬機寝削千眼頓開。
細如須彌大如芥子。
軟如鐵硬如泥。
雖然如是。
隻道得一半。
或有問山僧。
隻對他道收。
且道。
落在什麼處。
舉。
興化一日上堂。
有一同參來才上法堂。
化便喝。
僧亦喝。
僧才行三兩步。
化又喝。
僧亦喝。
僧拟進前。
化拈棒。
僧又喝。
化雲。
爾看這瞎漢。
猶作主宰在。
僧拟議。
化便直打下法堂。
卻歸方丈。
侍者便問。
适來僧有甚語句觸忤和尚。
化雲。
他适來也有照也有用。
也有權也有實。
我将手向伊面前劃兩遭。
到這裡便用不得似。
這般漢不打更待何時。
師拈雲。
辨王庫刀振塗毒鼓。
掣電未足以拟其迅。
震雷未足以方其威。
可謂善驅耕夫之牛。
能奪饑人之食。
隻如主賓互換有照有用有權有實則且緻。
甚處是興化将手向伊面前劃兩遭處。
若這裡洞明。
可以荷負臨濟正法眼藏。
如或泥水未分。
未免瞎驢随大隊。
舉。
仰山坐次。
大禅佛到翹一足雲。
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
唐土六祖亦如是。
和尚亦如是。
某甲亦如是。
仰山下禅床打四藤條。
師拈雲。
師資會遇衮芥投針。
一期借路經過。
不免互相鈍置。
雪窦道。
藤條未到折。
因甚隻打四下。
師雲。
糊餅讨什麼汁。
雪窦雲。
須是個斬釘截鐵漢始得。
師雲。
大似随邪逐惡。
大禅佛後到霍山自雲。
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禅佛參。
霍山雲。
維那打鐘著。
禅便走。
師拈雲。
這漢擔仰山一個冬瓜印子。
向人前賣弄。
若不是霍山幾被塗糊。
雖然可惜令行一半。
當時不用喚維那。
好與擒住更打四藤條。
且聽這漢疑三十年。
舉。
雪峰會下有一僧。
辭去在山中卓庵。
多時不剃頭。
自作一柄木杓。
溪邊舀水吃。
時有僧見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主豎起杓子雲。
溪深杓柄長。
僧歸舉似雪峰。
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