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裂網疏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靈峰蕅益沙門智旭述
【(丁)二對治邪執二。
初總标二見。
二别釋二見。
(戊)今初】 對治邪執者。
一切邪執。
莫不皆依我見而起。
若離我見。
則無邪執。
我見有二種。
一人我見。
二法我見。
若達前所顯示一心二門實義。
決不起于二種我見。
以真如舉體而成生滅。
則真如決非實人實法。
以生滅當體即是真如。
則生滅決非實人實法。
故楞伽雲。
當依無我如來之藏也。
然佛所說法。
若為對治凡夫。
則專破人我執。
若為對治二乘。
則專破法我執。
由對治人我執。
方便建立蘊界處法。
非實法也。
二乘依此。
遂起法執。
由對治法我執。
如實說為唯識所現。
依八種識。
假名為人。
非實人也。
凡夫依此。
仍起人執。
故雲。
一切外道所有諸見。
皆從佛法流出也。
一切邪執。
謂凡夫所有邊見邪見。
及二取等。
幷依人我見生。
二乘所執色。
不相應。
及無為等。
幷依法我見生。
【(戊)二别釋二見二。
初釋人我見。
二釋法我見。
(己)初中二。
初正除我見。
二例破餘見。
(庚)今初】 人我見者。
依諸凡夫。
說有五種。
人我見亦名我執。
依我癡故。
而起我見。
依我見故。
而起我愛我慢。
依愛我故。
而計我所。
依計我我所故。
順之則貪。
違之則嗔。
具起無量諸煩惱法。
故人我見。
唯依凡夫說有。
若證小乘須陀洹果。
則便永斷此邪執矣。
況大乘乎。
一者如經中說。
如來法身。
究竟寂滅。
猶如虛空。
凡愚聞之。
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性。
同于虛空。
常恒徧有。
此即執有神我徧十方界。
體常周徧。
量同虛空之外道也。
原是謬解法身之義。
成此外道。
然執有神我。
便非寂滅法身。
為除彼執。
明虛空相。
唯是分别。
實不可得。
有見有對。
待于諸色。
以心分别。
說名虛空。
色既唯是妄心分别。
當知虛空亦無有體。
彼執我同虛空。
是常是有。
今先明所同之空。
非常非有。
則能同之我。
亦必非常非有也。
有見者。
以心分别。
說名虛空。
是所緣相故非常也。
有對者。
待于諸色。
于無色處。
名之為空。
是對待法。
故非有也。
又色尚唯是妄心分别。
無有實體。
虛空無色。
又豈有實體哉。
空既無體。
則所計同空之我。
亦無體矣。
一切境相。
唯是妄心所分别。
若離妄心。
即境界相滅。
唯真如心。
無所不徧。
此是如來自性如虛空義。
非謂如空是常是有。
一切境相。
即若色若空也。
境界相滅。
即空色俱無也。
空色俱無。
豈可妄謂如來同于虛空。
是常是有。
名之為人我乎。
二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法。
皆畢竟空。
乃至涅槃真如法。
亦畢竟空。
本性如是。
離一切相。
凡愚間之。
不解其義。
即執涅槃真如法。
唯空無物。
此即計斷滅空之外道也。
執此唯空無物境界。
以為涅槃真如。
故滅色歸空。
得四空定。
謂我已證涅槃真如。
由其人我見在。
所以窮空不歸。
便入輪轉。
為除彼執。
明真如法身。
自體不空。
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若知真空不空非但空。
則尚不取小乘空證。
況取四空以為我所證乎。
三者如經中說。
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
不增不減。
凡愚聞已。
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藏。
有色心法自相差别。
此即常見外道。
計我為能有。
計五蘊色心為我所有。
不可除滅也。
為除此執。
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别。
(雖依業識等差别相。
)立有無邊功德相。
(而皆同一味一真。
離分别相。
)非是染相。
若知真如非是染相。
豈應攬此色心以為我所有乎。
四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間諸雜染法。
皆依如來藏起。
一切法不異真如。
凡愚聞之。
不解其義。
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
此亦常見外道。
計一切染法即我。
不可複滅也。
乃至魔王卻留塵勞。
恐其銷盡。
亦是此見所攝。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
從本具有過恒沙數清淨功德。
不異真如。
(若夫)過恒沙數煩惱染法。
唯是妄有。
本無自性。
從無始來。
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若如來藏。
染法相應。
而令證會息妄染者。
無有是處。
染法依無明有。
譬如迷方。
謂東為西。
此之迷謂。
從來不與定方相應也。
如來藏既本無染。
則人我執。
便是染法。
不能證會如來藏明矣。
五者如經中說。
依如來藏有生死。
得涅槃。
凡愚聞之。
不知其義。
則謂依如來藏。
生死有始。
以見始故。
複謂涅槃有其終盡。
此别計如來藏為心外實法。
如冥谛勝性、虛空、大自在天等。
而以有生死得涅槃者。
名之為人我也。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
無有初際。
無明依之。
生死無始。
若言三界外。
更有衆生始起者。
是外道經中說。
非是佛教。
以如來藏無有後際。
證此永斷生死種子。
如來藏無始無終。
生死依之。
無始有終。
涅槃依之。
有始無終。
藏性如方。
生死如迷。
涅槃如覺。
方外别無迷覺。
則知人空。
迷覺之外。
亦别無方。
則知法空。
又藏性如濕。
生死如冰。
涅槃如水。
濕外别無冰水。
何處有受生死證涅槃之人。
冰水之外。
亦無濕性。
何處有起生死成涅槃之法耶。
初正除我見竟。
【(庚)二例破餘見】 依人我見。
四種見生。
是故于此安立彼四。
彼四。
謂邊見、邪見、戒取、見取也。
由不了無我如來藏義。
虛妄計有人我可得。
然後依之計斷計常。
名為邊見。
依之撥無善惡因果。
名為邪見。
依之苦行以求解脫。
名為戒取。
依之求生梵天空處等。
名為見取。
是故除此人我見已彼四種見。
皆悉不能自安立也。
初釋人我見竟。
【(己)二釋法我見二。
初明起執之由。
二明對治之法。
(庚)今初】 法我見者。
以二乘鈍根。
世尊但為說人無我。
彼人便于五蘊生滅。
畢竟執著。
怖畏生死。
初總标二見。
二别釋二見。
(戊)今初】 對治邪執者。
一切邪執。
莫不皆依我見而起。
若離我見。
則無邪執。
我見有二種。
一人我見。
二法我見。
若達前所顯示一心二門實義。
決不起于二種我見。
以真如舉體而成生滅。
則真如決非實人實法。
以生滅當體即是真如。
則生滅決非實人實法。
故楞伽雲。
當依無我如來之藏也。
然佛所說法。
若為對治凡夫。
則專破人我執。
若為對治二乘。
則專破法我執。
由對治人我執。
方便建立蘊界處法。
非實法也。
二乘依此。
遂起法執。
由對治法我執。
如實說為唯識所現。
依八種識。
假名為人。
非實人也。
凡夫依此。
仍起人執。
故雲。
一切外道所有諸見。
皆從佛法流出也。
一切邪執。
謂凡夫所有邊見邪見。
及二取等。
幷依人我見生。
二乘所執色。
不相應。
及無為等。
幷依法我見生。
【(戊)二别釋二見二。
初釋人我見。
二釋法我見。
(己)初中二。
初正除我見。
二例破餘見。
(庚)今初】 人我見者。
依諸凡夫。
說有五種。
人我見亦名我執。
依我癡故。
而起我見。
依我見故。
而起我愛我慢。
依愛我故。
而計我所。
依計我我所故。
順之則貪。
違之則嗔。
具起無量諸煩惱法。
故人我見。
唯依凡夫說有。
若證小乘須陀洹果。
則便永斷此邪執矣。
況大乘乎。
一者如經中說。
如來法身。
究竟寂滅。
猶如虛空。
凡愚聞之。
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性。
同于虛空。
常恒徧有。
此即執有神我徧十方界。
體常周徧。
量同虛空之外道也。
原是謬解法身之義。
成此外道。
然執有神我。
便非寂滅法身。
為除彼執。
明虛空相。
唯是分别。
實不可得。
有見有對。
待于諸色。
以心分别。
說名虛空。
色既唯是妄心分别。
當知虛空亦無有體。
彼執我同虛空。
是常是有。
今先明所同之空。
非常非有。
則能同之我。
亦必非常非有也。
有見者。
以心分别。
說名虛空。
是所緣相故非常也。
有對者。
待于諸色。
于無色處。
名之為空。
是對待法。
故非有也。
又色尚唯是妄心分别。
無有實體。
虛空無色。
又豈有實體哉。
空既無體。
則所計同空之我。
亦無體矣。
一切境相。
唯是妄心所分别。
若離妄心。
即境界相滅。
唯真如心。
無所不徧。
此是如來自性如虛空義。
非謂如空是常是有。
一切境相。
即若色若空也。
境界相滅。
即空色俱無也。
空色俱無。
豈可妄謂如來同于虛空。
是常是有。
名之為人我乎。
二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法。
皆畢竟空。
乃至涅槃真如法。
亦畢竟空。
本性如是。
離一切相。
凡愚間之。
不解其義。
即執涅槃真如法。
唯空無物。
此即計斷滅空之外道也。
執此唯空無物境界。
以為涅槃真如。
故滅色歸空。
得四空定。
謂我已證涅槃真如。
由其人我見在。
所以窮空不歸。
便入輪轉。
為除彼執。
明真如法身。
自體不空。
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若知真空不空非但空。
則尚不取小乘空證。
況取四空以為我所證乎。
三者如經中說。
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
不增不減。
凡愚聞已。
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藏。
有色心法自相差别。
此即常見外道。
計我為能有。
計五蘊色心為我所有。
不可除滅也。
為除此執。
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别。
(雖依業識等差别相。
)立有無邊功德相。
(而皆同一味一真。
離分别相。
)非是染相。
若知真如非是染相。
豈應攬此色心以為我所有乎。
四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間諸雜染法。
皆依如來藏起。
一切法不異真如。
凡愚聞之。
不解其義。
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
此亦常見外道。
計一切染法即我。
不可複滅也。
乃至魔王卻留塵勞。
恐其銷盡。
亦是此見所攝。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
從本具有過恒沙數清淨功德。
不異真如。
(若夫)過恒沙數煩惱染法。
唯是妄有。
本無自性。
從無始來。
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若如來藏。
染法相應。
而令證會息妄染者。
無有是處。
染法依無明有。
譬如迷方。
謂東為西。
此之迷謂。
從來不與定方相應也。
如來藏既本無染。
則人我執。
便是染法。
不能證會如來藏明矣。
五者如經中說。
依如來藏有生死。
得涅槃。
凡愚聞之。
不知其義。
則謂依如來藏。
生死有始。
以見始故。
複謂涅槃有其終盡。
此别計如來藏為心外實法。
如冥谛勝性、虛空、大自在天等。
而以有生死得涅槃者。
名之為人我也。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
無有初際。
無明依之。
生死無始。
若言三界外。
更有衆生始起者。
是外道經中說。
非是佛教。
以如來藏無有後際。
證此永斷生死種子。
如來藏無始無終。
生死依之。
無始有終。
涅槃依之。
有始無終。
藏性如方。
生死如迷。
涅槃如覺。
方外别無迷覺。
則知人空。
迷覺之外。
亦别無方。
則知法空。
又藏性如濕。
生死如冰。
涅槃如水。
濕外别無冰水。
何處有受生死證涅槃之人。
冰水之外。
亦無濕性。
何處有起生死成涅槃之法耶。
初正除我見竟。
【(庚)二例破餘見】 依人我見。
四種見生。
是故于此安立彼四。
彼四。
謂邊見、邪見、戒取、見取也。
由不了無我如來藏義。
虛妄計有人我可得。
然後依之計斷計常。
名為邊見。
依之撥無善惡因果。
名為邪見。
依之苦行以求解脫。
名為戒取。
依之求生梵天空處等。
名為見取。
是故除此人我見已彼四種見。
皆悉不能自安立也。
初釋人我見竟。
【(己)二釋法我見二。
初明起執之由。
二明對治之法。
(庚)今初】 法我見者。
以二乘鈍根。
世尊但為說人無我。
彼人便于五蘊生滅。
畢竟執著。
怖畏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