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卷下

關燈
于我言。

    沙門瞿昙。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如是所問。

    乃為真實。

    當知聲聞止息處者。

    上中最上。

    極為高勝。

    是諸聖者止息之所。

     爾時諸梵志衆。

    鹹共贊言。

    奇哉奇哉。

    沙門瞿昙。

    法律之中。

    所作清涼。

     爾時和合長者。

    聞是言已。

    知彼在會諸梵志衆。

    于佛世尊。

    少生向慕。

    即告尼拘陀梵志言。

    尼拘陀。

    汝向所言。

    與佛世尊。

    互相議論。

    建立勝義。

    發一問端。

    而為叩擊。

    我應得勝。

    彼必堕負。

    如擊空瓶。

    易為破壞。

    汝今何故。

    不發問邪。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于汝意雲何。

    汝實曾發斯語言邪。

    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沙門瞿昙。

    我實曾說如是語言。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尼拘陀。

    汝豈不聞古師先德耆年宿舊智者所說。

    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亦如汝等。

    今時集會。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盜賊之論。

    衣論食論婦女之論。

    酒論邪論繁雜之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邪。

    尼拘陀。

    或複曾聞古師所說。

    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如我今時。

    于曠野中。

    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

    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如應所行邪。

    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如是瞿昙。

    我亦曾聞古師先德耆年宿舊智者所說。

    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非如我等。

    今時集會。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盜賊之論。

    衣論食論婦女之論。

    酒論邪論繁雜之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

    我複曾聞古師所說。

    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如汝今時。

    于曠野中。

    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

    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如應所行。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尼拘陀。

    汝等昔聞古師說時。

    豈不作是思惟。

    彼諸佛世尊。

    能随宜說法。

    自覺悟已。

    複為他說覺悟之法。

    自解脫已。

    複為他說解脫之法。

    自安隐已。

    複為他說安隐之法。

    自得涅槃已。

    複為他說涅槃之法。

    尼拘陀。

    汝等爾時而返謂言。

    沙門瞿昙。

    作如是說。

    于師法事業。

    有所分别。

    又複說言。

    沙門瞿昙。

    作如是說。

    于寂靜住。

    善事業有所分别。

    又複說言。

    沙門瞿昙。

    作如是說。

    彼尼拘陀師法之中。

    罪不善法。

    有所合集。

    又複說言。

    沙門瞿昙。

    作如是說。

    彼尼拘陀師法之中。

    多種善法。

    有所離散。

    又複說言。

    沙門瞿昙。

    作如是說。

    為欲宣示彼因緣事。

    此如是等多種言說。

    不應如是見。

    尼拘陀。

    何故不應如是見邪。

    謂以彼諸師法。

    彼諸所行乃至彼諸因緣事等。

    皆悉有異。

    尼拘陀。

    是故我不說彼師法事業。

    亦不說彼寂靜住事業。

    亦不說彼師法之中罪不善法有所合集。

    亦不說彼師法之中多種善法有所離散。

    亦不欲說彼因緣事。

    尼拘陀。

    我常作是說。

    或有正士。

    不谄不曲。

    及不虛诳。

    正修行者。

    我即為彼說法教示。

    如應開導。

    令彼正士。

    如我正說及正教示。

    于七年中。

    或複六年。

    五四三二一年之中。

    一向不亂。

    離諸熱惱。

    清淨身心。

    專注趣求。

    我說是人。

    見法知法。

    超初二果。

    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

     複次尼拘陀。

    我常作是說。

    或有正士。

    不谄不曲。

    及不虛诳。

    正修行者。

    我即為彼。

    說法教示。

    如應開導。

    令彼正士。

    如我正說及正教示。

    于七月中。

    或複六月。

    五四三二一月半月。

    一向不亂。

    離諸熱惱。

    清淨身心。

    專注趣求。

    我說是人。

    見法知法。

    超初二果。

    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

     複次尼拘陀。

    我常作是說。

    或有正士。

    不谄不曲。

    及不虛诳。

    正修行者。

    我即為彼。

    說法教示。

    如應開導。

    令彼正士。

    如我正說及正教示。

    于七日中。

    或複六日。

    五四三二一日半日。

    乃至食前食後。

    一向不亂。

    離諸熱惱。

    清淨身心。

    專注趣求。

    我說是人。

    見法知法。

    超初二果。

    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

     爾時世尊。

    作是說時。

    會中所有。

    諸梵志衆。

    障累深重。

    無所曉悟。

    身心惑亂。

    沉迷昏懵。

    彼諸辯才。

    不能施設。

    俯首寂然。

    憂思而住爾時世尊。

    知是事已。

    顧謂和合長者言。

    長者。

    今此等輩。

    誠為癡者。

    既味見聞。

    複絕言說。

    如人以物自杜其口。

    罪垢斯深。

    是大魔事。

    彼等不能于佛如來發是問言。

    而汝沙門。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

    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爾時世尊。

    乃為和合長者。

    随應說法示教利喜已。

    身放光明。

    廣大熾盛。

    普遍照耀。

    即于會中。

    踴身虛空。

    還迦蘭陀竹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