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禅密淨四行論
關燈
小
中
大
故于世佛苑的計劃中,亦分設戒律、禅觀、密咒、淨土四林。
這四門,我以為可包括佛法中一切的修行法門,而且是各應獨立為門類的。
通常雖隻認為三學或六度之一(或四,包括施戒忍進),然如菩薩戒依律儀攝善法饒益有情之三聚,綜攝自他二利;聲聞戒别解脫定共道共之三級,貫持因果諸位;何況忏誦儀軌以及密咒諸戒諸儀軌,亦斯流類,雲何不攝?能專從戒律中行,所謂服佛之服,言佛之言,行佛之行,行至圓滿,染無不止,善無不作,即身成佛,複何所疑?且修他行或有流弊,如依戒律而行,則決無過錯。
佛寂初二百年,可雲唯依戒律修行,故聖真相續,血脈不斷。
蓋戒厚則定自生而慧自發,自成解脫解脫知見。
三四百年後律部份裂,論師紛出,于是解行者多而證果者漸鮮矣。
此為佛法修證中必經曆必成就之事;神通智慧皆出于是。
律密淨三行至相當程度時,亦必有此經曆成就。
所謂定共戒及得悉地與念佛三昧等,何莫非此?特彼三行所側重者各有其相耳。
今不曰禅定或止觀而曰禅觀者,意在總攝一切禅定止觀等門,将五停心、九次第定,以至中道觀、唯識觀、一心三觀、法界觀、如來禅、祖師禅類為一聚,而以專提祖師禅之禅為禅之極緻。
禅宗最重師承,亦猶密咒之金剛乘亦必師傅也。
此中既統括一切止觀,故台賢等止觀不另列其修門矣。
要之皆軌範身語意業之所行者,謂之三密相應,正相應于此行軌耳。
然自咒蛇之大孔雀咒,以至龍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蓮華生、宗喀巴、空海、最澄以來集大成之密咒聚,悉皆攝屬為此一修行門類。
其特點則或誦或觀,不離[口+奄](嗡)阿(啞)吽娑哈五字,尤重壇儀禮供,攝三業以合于所崇奉之佛聖天神耳。
既有如此殊異,故與律禅淨不能不分家也。
但近來發見于敦煌石室者,則于彌陀淨土變外,更有藥師淨土變,千手觀音淨土變,彌勒淨土變,地藏淨土變等,則知唐以前修淨土行者,不限極樂,而皈心兜率内院彌勒淨土者尤夥。
今此所謂淨土行,亦總攝兜率淨土、極樂淨土、以至華藏淨土、寂光淨土等一切淨土行門;在舍此短濁身器後,别取一常淨身為所歸處。
據茲特點而統攝十方諸佛聖淨土法行為一類,故能與律禅密各立而為四也。
然約類别與序次,則猶有可言者。
遍考東西古近一切濟人度世之教學,其所修行皆不外「身心改進」「神聖感應」之二途,斯即律禅自力與密淨他力之别。
就中國言,儒近改進身心自力行,道近感應神聖他力行。
細分則儒之經術近律行,而緯術近密行;道之仙道近禅行,而天道近淨行。
他若耶、回等禮拜祈禱近他力